国产精品天干天干,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在车子颠簸中进了老师的身体 http://www.tjxingheng.com.cn Fri, 16 May 2025 01:12:5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5.15 http://www.tjxingheng.com.cn/wp-content/uploads/2024/07/juleioo.png 天越星 – 茶顏悅色 http://www.tjxingheng.com.cn 32 32 《蘭譜》作者:高濂 http://www.tjxingheng.com.cn/12114849.html http://www.tjxingheng.com.cn/12114849.html#respond Fri, 16 May 2025 01:12:52 +0000 https://www.chnlib.com/?p=114849 蘭譜《遵生八箋》中列有“蘭譜”一則,蘭譜中附有“種蘭奧訣”,“培蘭四戒”,“雅尚齋重訂逐月護蘭”12首。

]]>
http://www.tjxingheng.com.cn/12114849.html/feed 0
《卷三十八》唐宋詩醇 乾隆作品集 http://www.tjxingheng.com.cn/24324526.html http://www.tjxingheng.com.cn/24324526.html#respond Sun, 11 May 2025 14:24:42 +0000 https://www.chnlib.com/?p=324526

卷三十八

眉山蘇軾詩七

泗州南山監倉蕭淵東軒二首

其一

偶隨樵父采都梁。竹屋松扉試乞漿。但見東軒堪隱幾。不知公子是監倉。

谿中亂石墻垣古。山下寒蔬匕箸香。我是江南舊游客。掛冠知有老蕭郎。

其二

北望飛塵苦畫霾。洗心聊復寄東齋。珍禽聲好猶思越。野橘香清未過淮。

有信微泉來遠嶺。無心明月轉空階。一官倉庾真堪老。坐看松根絡斷崖。

原選者評。有幽邃之趣。蕭條高寄。盡得風流。前者結句用。老蕭郎。亦本香山。能文好飲老蕭郎。之句。容齋。引老元為例。而不引此疏矣。

。容齋。三筆曰。東坡賦詩。用人姓名。多以老字足成句。蕭淵。東軒。云。掛冠知有老蕭郎。壽州龍潭。云。觀魚并記老莊周。病不起赴會。云。空對親春老孟光。看潮。云。猶似浮江老阿童。贈黃山人。云。說禪長笑老浮屠。元長老衲裙。云。乞與佯狂老萬回。

。侍立邇英。云。定是香山老居士。贈李道士。云。知是香山老居士。蒜山亭。云。奇逸多聞老敬通。汶公東堂。云。一帖空存老遂良。次韻韶守。云。華發蕭蕭老遂良。游羅浮。

云。還須略報老同叔。贈辯才。云。中有老法師。寄子由。云。青山老從事。贈眼醫。

云。忘言老尊宿。謝惠酒。云。青州老從事。謝餉魚。云。誰似老方朔。贈吳子野扇。

云。得之老月師。次韻李端叔。云。此是老牛戩。是皆以為助語。非真謂其老也。大抵七言則于第五字用之。五言則于第三字用之。若其他錯出如。再說走老瞞。故人余老龐。老氵鼻宮妝傳父祖。便腹從人笑老韶。老可能為竹寫真。不知老奘幾時歸。之類。皆隨語勢而

然。白樂天云。每被老元偷格律。蓋亦有自來矣。

寄蘄簟與蒲傳正

蘭谿美箭不成笛。離離玉箸排霜脊。千溝萬縷自生風。入手未開先慘慄。

公家列屋閑蛾眉。珠簾不動花陰移。霧帳銀床初破睡。牙簽玉局坐彈棋。東坡病叟長羈旅。凍臥饑吟似饑鼠。倚賴春風洗破衾。一夜雪寒披故絮。

火冷燈青誰復知。孤舟兒女自嚘咿。皇天何時反炎燠。愧此八尺黃琉璃。

愿君靜掃清香閣。臥聽風漪聲滿榻。習習還從兩腋生。請公乘此朝閶闔。

原選者評。蒲性奢靡。故因寄簞而特作饑寒之語。以諷之。古人之誼也。昔鄭群當暑濕之時。贈簞于昌黎。而韓詩有。倒身甘寢百疾愈。卻愿天日恒炎曦。之句。妙想獨造。此則當春寒之候。寄簞與傳正。乃云。皇天何時反炎燠。愧此八尺黃琉璃。命筆略同。然一則美其適用。

一則愧其無用。雖脫胎仍是翻案也。

施元之曰。蒲傳正名宗孟。嘗以書寄東坡云。晚年學道有所得。坡答之曰。聞所得甚

高。然有二事特勸。一曰慈。二日儉。此詩云。霧帳銀床。牙簽玉局。亦可見其奉養矣。

贈眼醫王生彥若

針頭如麥芒。氣出如車軸。間關脈絡中。性命寄毛粟。而況清凈眼。內景含天燭。

琉璃貯沆瀣。輕脆不任觸。而子于其間。來往施鋒鏃。笑談紛自若。觀者頸為縮。

運針如運斤。去翳如拆屋。常疑子善幻。他技雜符祝。子言吾有道。此理君未矚。

形骸一塵垢。貴賤兩草木。世人方重外。妄見瓦與玉。而我初不知。刺眼如刺肉。

君看目與翳。是翳要非目。目翳茍二物。易分如麥菽。寧聞老農夫。去草更傷穀。

鼻端有余地。肝膽分楚蜀。吾于五輪間。蕩蕩見空曲。如行九軌道。并驅無擊轂。

空花誰開落。明月自朏朒。請問樂全堂。忘言老尊宿。

原選者評。一意翻騰。發難送解。險語奇詞。絡繹奔會。令人可怖。可喜。忘其為有韻之文。

李之儀所謂。極天地之變化者。此種是也。

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袍

青綾衲衫暖襯甲。紅線勒帛光繞脅。禿襟小袖雕鶻盤。大刀長劍龍蛇柙。

兩軍鼓噪屋瓦墜。紅塵白羽紛相雜。將軍思重此身輕。笑履鋒铓如一插。

書生只肯坐帷幄。談笑毫端弄生殺。叫呼擊鼓催上竿。猛士應憐小兒黠。

試問黃河夜偷渡。掠面驚沙寒霎霎。何如大艦日高眠。一枕清風過苕霅。

原選者評。將軍輕履鋒铓。而書生帷幄談笑。似為文史牽掣。深其扼腕者。黃河驚沙掠面。

不如苕雨言 一枕清風。豈誠閑寂為高。乃其嘆息痛恨之至也。筆力山酋山卒。殆如刃發于硎。

王伯敭所藏趙昌花四首

梅花

南行渡關山。沙水清練練。行人已愁絕。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髣

弗 吳姬面。

暗香隨我去。回首驚千片。至今開畫圖。老眼凄欲泫。幽懷不可寫。歸夢君家倩。

黃葵

弱質困夏永。奇姿蘇曉涼。低昂黃金杯。照耀初日光。檀心自成暈。翠葉森有芒。

古來寫生人。妙絕誰似昌。晨妝與午醉。真態含陰陽。君看此花枝。中有風露香。

芙蓉

清飚已拂林。積水漸收潦。谿邊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蓮盡。獨伴霜菊槁。

幽姿強一笑。暮景迫摧倒。凄涼似貧女。嫁晚驚衰早。誰寫少年容。樵人劍南老。

原選者評。於衰落處寫其豐韻。貧女之喻。凄然感懷。

山茶

蕭蕭南山松。黃葉隕勁風。誰憐兒女花。散火冰雪中。能傳歲寒姿。古來惟丘翁。

趙叟得其妙。一洗膠粉空。掌中調丹砂。染此鶴頂紅。何須夸落墨。獨賞江南工。

書林逋詩后

吳儂生長湖山曲。呼吸湖光飲山綠。不論世外隱君子。傭奴販婦皆冰玉。

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我不識君曾夢見。瞳子了然光可燭。

遺篇妙字處處有。步繞西湖看不足。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西臺差少肉。

平生高節已難繼。將死微言猶可錄。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

我笑吳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盞寒泉薦秋菊。

原選者評。將以稱美林逋。乃至謂。吳儂之傭販。皆如冰玉。深一層說入。而林之神清骨冷。其為高節難繼處。不待羅縷矣。軾論文章。嘗有。郊寒島瘦。之目。其讀孟郊詩有云。何苦將兩耳。聽此寒蟲號。又嘗論西臺御史李建中之書。以為。雖可愛。終可鄙。雖可鄙。終不可棄。若此篇所言。則謂其詩如東野。而不能至于寒。書似西臺。而又不嫌于肉。是兼有孟。李之所長。盡去孟。李之所短也。后人多于。西臺句。誤會其意。此未深考耳。

。歸田錄。曰。處士林逋居於杭州西湖之孤山。逋工書畫。善為詩。如。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鉤車舟。頗為士大夫所稱。又梅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音浮動月黃昏。評詩者謂前世詠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又其臨終為句云。茂陵他日求遺草。猶喜初無封禪書。尤為人稱誦。自逋之后。湖山寂寞。未有繼者。香祖筆記。曰。郎瑛。七修類篡。舉東坡跋林和靖詩。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西臺差少肉。以西臺為南唐李建中。謬甚。南唐太弟太傅李建勛。非建中也。建中宋初人。為西京御史。

故稱。西臺。其書與楊風子先后齊名。蘇黃常稱之。郎未知也。

溪陰堂

白水滿時雙鷺下。綠槐高處一蟬吟。酒醒門外三竿日。臥看溪南十畝陰。

原選者評。高齋詩話曰。子美。杜甫。詩曰。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東坡題真州范氏奚谷堂詩。蓋用老杜詩意也。

送穆越州

江海相忘十五年。羨公松柏蔚蒼顏。四朝耆舊冰霜后。兩郡風流水石間。

舊政猶傳蜀父老。先聲已振越谿山。樽前俱是蓬萊守。莫放高樓雪月閑。

原選者評。趙次公曰。蓬萊守蓋穆。既守越。而先生將守登。越謂之蓬萊者。元微之守越。

以州宅夸白樂天詩云。我是玉皇香案吏。謫居猶得在蓬萊。今越州有蓬萊閣。及以酒名也。

登州有萊山依郭。乃蓬萊縣。故越。登皆可稱蓬萊守。

金山妙高臺

我欲乘飛車。東訪赤松子。蓬萊不可到。弱水三萬里。不如金山去。清風半帆耳。

中有妙高臺。云峰自孤起。仰觀初無路。誰信平如砥。臺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幾。

巉巉玉為骨。凜凜霜入齒。機鋒不可觸。千偈如翻水。何須尋德云。即此比丘是。

長生未暇學。請學長不死。

原選者評。若先談妙高之勝。而別稱赤松。蓬萊。以作波瀾。便是人人意中所有。妙在於未入題之前。作破空而來之勢。遠望山參。若攢圖之托霄上。

贈杜介并引

元豐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幾先自浙東還。與余相遇於金山。話天臺之異。以詩贈之。

我夢游天臺。橫空石橋小。秋風吹露。翠顯香裊裊。應真飛錫過。絕澗度云鳥。

舉意欲從之。翛然已松杪。微言粲珠玉。未說意先了。覺來如墮空。耿耿窗戶曉。

群生陷迷網。獨達從古少。杜叟子何人。長嘯萬物表。妻拏空四壁。振策念輕矯。

遂為赤城游。飛步凌縹緲。問禪不歸舍。屢為瓠壺繞。何人識此志。佛眼自照了。我夢君見之。卓爾非魔嬈。仙葩發茗碗。剪刻分葵蓼。從今更不出。閉戶閑馬要。

時從佛頂巖。馳下變蓮沼。

原選者評。不述杜介之話。而自述夢游。使實境從空中出。筆端玲瓏縹緲。不落塵凡。

趙次公曰。仙葩發茗碗。翦刻分葵蓼。此言其所點茶之詳也。先生。十八羅漢頌后跋。

后。軾家藏十六羅漢像。每設茶供。則化為白乳。或凝為花木桃李芍藥。僅可指名。

送楊杰并引

無為子嘗奉使登泰山絕頂。雞一鳴見日出。又嘗以事過華山。重九日飲酒蓮花峰上。

今乃奉詔與高麗僧統游錢塘。皆以王事。而從方外之樂。善哉未曾有也。作是詩以送之。

天門夜上賓出日。萬里紅波半天赤。歸來平地看跳丸。一點黃金鑄秋橘。

太華峰頭作重九。天風吹滟黃花酒。浩歌馳下腰帶革呈。醉舞崩崖一揮手。

神游八極萬緣虛。下視蚊雷隱污渠。大千一息八十返。笑厲東海騎鯨魚。

三韓王子西求法。鑿齒彌天兩勍敵。過江風急浪如山。寄語舟人好看客。

原選者評。直敘三事。奔蕩之音。欝為壯偉。昔李白登華山落雁峰曰。恨不攜謝眺驚人詩來。搔首問青天。此詩奇勝。亦足與泰華爭巍峨矣。

趙夔曰。元祐二年。高麗僧義天。航海問道至明州。傳云。義天棄王位出家。上疏乞遍歷叢林。問法受道。有詔朝奉郎楊杰次公館伴。所至吳中。諸剎皆迎餞如王臣禮。

次韻送徐大正并序

公自注。嘗與余約。卜鄰於江淮間。將赴登州。同舟至山陽。以詩見送。留別。

別時酒酉戔照燈花。知我歸期漸有涯。去歲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棗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無價青山為我賒。千首新詩一竿竹。不應空釣漢江槎。

原選者評。因有卜鄰之約。故曰。無價青山為我賒。因與同舟。故曰。多情明月邀君

共。運實於虛。鉤綿秀絕。

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

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壽。化為狂道士。山谷恣騰蹂。誤入華陽洞。竊飲茅君酒。

君命囚巖間。巖石為械杻。松根絡其足。藤蔓縛其肘。蒼苔瞇其目。叢棘哽其口。

三年化為石。堅瘦敵瓊玖。無復號云聲。空余舞杯手。樵夫見之笑。抱賣易升斗。

楊公海中仙。世俗那得友。海邊逢姑射。一笑微俯首。胡不載之歸。用此頑且丑。

求詩紀其異。本末得細剖。吾言豈妄云。得之亡是叟。原選者評。猿化石。石化道士。都是課虛責有。此特偶爾以文為戲。非。武昌銅劍歌。等可比也。故結出。吾言其妄云。得之亡是叟。見所謂妄者。乃不妄。不妄者。乃妄耳。

呂氏。童蒙訓。曰。此詩窮極。思致出新意于法表。前賢所未到。然學者專力于此。則亦失古人作詩之意。

韓駒曰。東坡作文。如天花變現。初無根葉。不可揣測。如作。醉石道士。詩。共二十八句。

卻二十六句作假說。惟用兩句收拾。及作鶴嘆。則又替鶴分明。

海市并引

予聞登州海市舊矣。父老云。常出於春夏。今歲晚不復見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見為恨。禱於海神廣德王之廟。明日見焉。乃作此詩。

東方云海空復空。群山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

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歲寒水冷天地閉。為我起蟄鞭魚龍。

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人間所得容力取。世外無物誰為雄。

率然有請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窮。潮陽太守南遷歸。喜見石廩堆祝融。

自言正直動山鬼。豈知造物哀龍鐘。信眉一笑豈易得。神之報汝亦已豐。

斜陽萬里孤鳥沒。但見碧海磨青銅。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

原選者評。海市只是重樓翠阜。此固不盡形容。亦正不能形容也。從未見之前。既見之后。

與歲晚得見之異。結撰至思。煒煒精光。欲奪人目。

。文昌雜錄。曰。余見光祿卿解賓王說登州。每晴霽煙霧中有城闕樓閣。人物車馬。雞犬往來之狀。彼人謂之。海市。

過萊州雪后望三山

東海如碧環。西北卷登萊。云光與天色。直到三山回。我行適冬仲。薄雪收浮埃。

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參差太華頂。出沒云濤堆。安期與羨門。乘龍安在哉。

茂陵秋風客。勸爾麾一杯。帝鄉不可期。楚些招歸來。

次韻胡完夫

青衫別淚尚斕斑。十載江湖困抱關。老去上書還北闕。朝來掛笏看西山。

相從杯酒形骸外。笑說平生醉夢間。萬事會須咨伯始。白頭容我占清閑。

送范純粹守慶州

才大古難用。論高常近迂。君看趙魏老。乃為滕大夫。浮云無根蒂。黃潦能須臾。

知經幾成敗。得見真賢愚。羽旄照城闕。談笑安隔隅。當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諸郎更何事。折箠鞭其雛。吾知鄧平叔。不斗月支胡。

原選者評。舊德之思。良友之誼。勤勤懇懇。意余其詞。

施元之曰。范純粹字德孺。文正公之季子。哲宗即位。以直龍圖閣京東轉運副使。代其兄忠宣公守慶。請棄所侵西夏地曰。爭地未棄。則邊隙無時可除。于是還四砦。而夏人服此。詩言文正公在仁宗時。李元昊叛命。訖以計降之。德孺守慶州。竟如先生所期云。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錄一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原選者評。苕奚谷漁隱叢話。曰。東坡破題。惠崇畫詩。此正是二月景致。是時河豚已盛

矣。欲上之語。似乎未穩。

。圖畫見聞志。曰。建陽僧惠崇。尤工小景。為寒汀遠渚。蕭灑虛曠之象。人所難到。

。清波雜志。曰。崇非但能詩畫。亦有名世。謂惠崇小景者是也。

次韻完夫再贈之什。某已卜居毗陵。

與完夫有廬里之約云

柳絮飛時筍籜斑。風流二老對開關。雪芽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餉惠山。

竹簟水風眠書永。玉堂制草落人間。應容緩急煩閭里。桑柘聊同十畝閑。

原選者評。軾始因免汝州居住。而居宜興。其后海外北還。無以為歸。復暫至常州。才兩月而已。是詩應作於元豐乙丑春。放歸陽羨之時。故以柳絮飛時發興。其住常州。亦止兩月余。

閭里之約。蓋終不遂其樂也。

次韻朱光庭初夏

朝罷人人識鄭崇。直聲如在履聲中。臥聞疏響梧桐雨。獨詠微涼殿閣風。

諫苑君方續承業。醉鄉我欲訪無功。陶然一枕誰呼覺。牛蟻初除病后聰。

原選者評。唐人傳誦之語。一經裁剪對仗。輒覺別調氛氳。

。藝苑雌黃。曰。陳輔之以。新唐書。改柳公權。殿閣生微涼。為。殿桷生余涼。此兩字有功於修詞。予謂輔之此語無甚意義。今世所傳多只用公權舊語。故東坡詩云。獨詠微涼殿閣風。不聞有殿桷余涼。之說。

。困學紀聞。曰。諫苑君方續承業。隋樂運字承業。錄夏殷以來諫爭事。名諫苑。文帝覽而嘉焉。注謂。南史。李承業作諫苑。誤矣。送賈訥倅眉二首錄一首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父老得書知我在。蓬蒿親手為君開。

試看一一龍蛇舞。更聽蕭蕭風雨哀。便與甘棠同不翦。蒼髯白甲待歸來。

原選者評。為情造文。通篇獨就。青松回環。往復。語淺而思深。

題文與可墨竹并引

故人文與可為道師王執中作墨竹。且謂執中勿使他人書字。待蘇子瞻來。令作詩其

側。與可既沒八年。而軾始還朝見之。乃賦一詩。

斯人定何人。游戲得自在。詩鳴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時時出木石。荒怪軼象外。

舉世知珍之。賞會獨余最。知音古難合。奄忽不少待。誰云生死隔。相見如龔隗。

原選者評。集中有。書文與可墨竹絕句序。曰。與可有四絕。詩一。楚辭二。草書三。畫四。

與可嘗云。世無知我者。惟子瞻一見。識吾妙處。而詩有。空遺運斤質。卻吊斷弦人。之句。蓋作于為王執中題畫之前一年。其作。墨君堂記。謂與可能墨象君之形容。作堂以居君。

而屬余為文以頌君德。又稱其畫竹之工。以為與可獨能得君之深。而知君之所以賢。雍容談笑。揮灑奮迅。而盡君之德。稚壯枯老之容。披折偃仰之勢。風雪凌厲。以觀其操崖石。犖確。

以致其節。得志遂茂而不驕。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獨立不懼。與可之於君。可謂得其情。而盡其性矣。由此文觀之。軾自謂。賞會獨余最者。良非虛語。而文同必待軾來。令作詩其側。亦見知己。惟此一人。豈特筆墨相推重已哉。

武昌西山并引

嘉祐中翰林學士承旨鄧公圣求為武昌令。常游寒谿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軾謫居黃岡。與武昌相望。亦常往來谿山間。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考試館職。與圣求會宿玉堂。偶語舊事。圣求嘗作。元次山洼樽銘。刻之巖石。因為此詩。請圣求同賦。當以遺邑人。使刻之銘側。

春江淥漲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誰栽。憶從樊口載春酒。步上西山尋野梅。

西山一上十五里。風駕兩腋飛崔嵬。同游困臥九曲嶺。褰衣獨到吳王臺。

中原北望在何許。但見落日低黃埃。歸來解劍亭前路。蒼崖半入云濤堆。

浪翁醉處今尚在。石臼杯飲無樽罍。爾來古意誰復嗣。公有妙語留山隈。

至今好事除草棘。常恐野火燒蒼苔。當時相望不可見。玉堂正對金鑾開。

豈知白首同夜直。臥看椽燭高花摧。江邊曉夢忽驚斷。銅環玉鎖鳴春雷。

山人悵空猿鶴怨。江湖水生鴻雁來。請公作詩遺父老。往和萬壑松風哀。原選者評。述舊游。則中原迷於落日。敘會宿。則曉夢驚於江邊。連互鉤貫。情文相生。健筆圓機。開出。劍南。一派。

趙令晏崔白大圖幅徑三丈

扶桑大繭如甕盎。天女織綃云漢上。往來不遣鳳銜梭。誰能鼓臂投三丈。

人間刀尺不敢裁。丹青付與濠梁崔。風蒲半折寒雁起。竹間的白樂橫江梅。

畫堂粉壁翻云幕。十里江天無處著。好臥元龍百尺樓。笑看江水拍天流。

原選者評。有蔚然之光。有蒼然之色。有鏗然之韻。不徒為是。大言炎炎。

。藝苑雌黃。曰。吟詩喜作豪句。須不畔於理方善。如東坡。觀崔白驟雨圖。扶桑大繭如

甕盎。四句。此語豪而甚工。石敏若。詠雪詩。有。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懸檐一千丈。之語。豪則豪矣。然安得爾高屋耶。

。苔奚谷漁隱叢話。曰。東坡集載此詩。是題。趙令晏崔白大圖幅徑三丈。故云。往來不遣鳳銜梭。誰能鼓臂投三丈。可謂善造語。能形容者也。畫品中止有李營丘。驟雨圖。從無崔白者兼。東坡此詩又云。風蒲半折寒雁起。竹間的白樂橫江海。乃是崔白。冬景圖。藝苑。以為。驟雨圖。誤矣。

次韻劉貢父西省種竹

要知西掖承平事。記取劉郎種竹初。舊德終呼名字外。后生誰續笑談余。

成陰障日行當見。取筍供庖計已疏。白首林間望天上。平安時報故人書。

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

子由相繼入侍。次韻絕句四首。各述所懷錄二首

曈曈日腳曉猶清。細細槐花暖自零。坐閱諸公半廊廟。時看黃色起天庭。

微生偶脫風波地。晚歲猶存鐵石心。定是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

原選者評。俯仰今昔。有激昂頹波之情。

郭熙畫秋山平遠圖

玉堂畫掩春日閑。中有郭熙畫春山。鳴鳩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間。

離離短幅開平遠。漠漠疏林寄秋晚。恰似江南送客時。中流回頭望云山獻。

伊川佚老鬢如霜。臥看秋山思洛陽。為君紙尾作行草。炯如嵩洛浮秋光。

我從公游如一日。不覺青山日英黃發。為畫龍門八節灘。待向伊川買泉石。原選者評。秋山平遠。只是。離離短幅。四句。卻先以玉堂之。春江曉景。為秋山先導。復因文彥博跋尾。致其纏綿鄭重之情。而熙畫之入妙。已不待更加贊嘆矣。

蔡居厚詩話曰。學士院舊與宣徽院相鄰。今門下后省。乃其故地。玉堂兩壁有巨然畫山。

董羽。畫。水。宋宣獻公為學士。時燕穆之復為六幅山水屏寄之。遂置於中間。元豐末既修兩后省。遂移院于今樞密院之后。今玉堂中屏。乃待詔郭熙所作。春江曉景。禁中官局多熙筆跡。

而此屏獨深妙意。若欲追配前人者。蘇儋州嘗賦詩云。玉堂畫掩春日閑。中有郭熙畫春山。

今遂為玉堂一佳物也。

次韻張昌言喜雨

千里黃流失故居。年來赤地到青徐。遙聞爭誦十行詔。無異親巡六尺輿。

精貫天人一言足。云興岳瀆萬靈趨。愛君誰似元和老。賀雨詩成即諫書。

原選者評。寓諷於頌。又援古為說。真能以三百篇諫者。

白居易元和三年。賀雨。詩曰。君以明為圣。臣以直為忠。敢賀有其始。亦愿有其終。

書晁補之所藏與可畫竹三首錄二首

與可畫竹時。見竹不見人。豈獨不見人。嗒然遺其身。其身與竹化。無窮出清新。

莊周世無有。誰知此凝神。

若人今已無。此竹寧復有。那將春蚓筆。畫作風中柳。君看斷崖上。瘦節蛟蛇走。

何時此霜竿。復入江湖手。

原選者評。讀其。身與竹化。一語。覺。墨君堂記。為繁。次作見畫而思其人。卻因人亡而嘆其畫。不復得珍惜之至。

李衍畫。竹譜。曰。文湖州教東坡訣云。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跗。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竹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坡云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夫既心識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且坡公尚以為不能然者。不學之過。況后之人乎。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錄一首

野竹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歸何處。家在江南黃葉村。

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

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

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如何此兩幅。疏淡含精勻。誰言一點紅。解寄無邊春。

瘦竹如幽人。幽花如處女。低昂枝上雀。搖蕩花間雨。雙翎決將起。眾葉紛自舉。

可憐采花蜂。清蜜寄兩股。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懸知君能詩。寄聲求妙語。

原選者評。軾嘗言。善畫者。畫意不畫形。善詩者道意不道名。語本歐陽。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詠情之句。若此詩言。詩畫一律。又與軾他詩所云。韓生畫馬真是馬。蘇子作詩如見畫。以及。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干丹青不語詩。等句。互相印可。然彼猶曰。此詩此畫誰當看。又曰。此畫此詩今已矣。嘆索解人不得也。豈若此詩直以詩畫三昧舉示來哲乎。次首言竹言花。言雀言蜂。又言花之枝。花之葉。花間之雨。雀之翎。蜂之蜜。濃淡淺深。得意兼能得格。

。王直方詩話。曰。論畫以形似。六句。若論詩畫于此盡矣。每誦數過。遍。殆欲常以為法也。

。漫叟詩話。曰。世有。青衿集。一編。以授學徒。可以諭蒙。若天詩云。戴盆徒仰上。測管詎知之。席詩云。孔堂曾子避。漢殿戴馮重。可謂著題。乃東坡所謂。賦詩必此詩。也。

。呂氏蒙童訓。曰。東坡詩云。賦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此或一道也。魯直作詠物詩。

曲當其理。如。猩猩筆。詩。平生幾兩屐。身后五車書。其必此詩哉。

故李誠之待制六丈挽詞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棟姿。天驥墮地走。萬里端可期。世無阿房宮。下建五丈旗。

又無穆天子。西征燕瑤池。才大古難用。老死亦其宜。丈夫恐不免。豈患莫己知。

公如松與驥。少小稱偉奇。俯仰自廊廟。笑談無羌夷。清朝竟不用。白首仍憂時。

愿斬橫行將。請烹乾沒兒。言雖不見省。坐折奸雄窺。嗟我去公久。江湖生白髭。

歸來耆舊盡。零落存者誰。比公嵇中散。龍性不可羈。疑公李北海。慷慨多雄詞。

凄涼五君詠。沉痛八哀詩。邪正久乃明。人今屬公思。九原不可作。千古有余悲。

原選者評。比之於物。則松也。驥也。擬之於人。則嵇康也。李邕也。然而其身不見用。其言不見行。而死則其宜矣。明白道出。那得不千古余悲。

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

讀史官燕於東宮。又遣中使就賜御書詩各一首。

臣軾得。紫薇花絕句。其詞云。絲綸閣下文書靜。

鐘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黃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薇郎。

翌日各以表謝。又進詩一篇。臣軾詩云

繡裳畫袞云垂地。不作成王剪桐戲。日高黃傘下西清。風動槐龍舞交翠。

壁中蠹簡今千年。漆書科斗光射天。諸儒不復憂吻燥。東宮賜酒如流泉。酒酣復拜千金賜。一紙驚鸞回鳳字。蒼顏白發便生光。袖有驪珠三十四。

歸來車馬已喧闐。爭看銀鉤墨色鮮。人間一日傳萬口。喜見云章第一篇。

玉堂畫掩文書靜。鈴索不搖鐘漏永。莫言弄筆教行書。須信時平由主圣。

犬羊散盡沙漠空。捷烽夜到甘泉宮。似聞指揮筑上郡。已覺談笑無西戎。

文思天子師文母。終閉玉關辭馬武。小臣愿對紫薇花。試草尺書招贊普。

原選者評。敘記思私。切合時事。無不莊雅有體。爛漫之才。又於此等詩。見其誠敬之學。

。資治通鑒。曰。元祐二年秋。宴近臣於資善堂。出所書唐人詩分賜。

邵長蘅曰。按。年譜。先生以元祐元年自中書舍人為翰林學士知制誥。二年兼侍讀通典。

唐置中書舍人六人。其內一人知制誥。天寶元年改中書為紫薇省。舍人為紫薇郎。

獲鬼章二十韻

青唐有逋寇。白首已窮妖。竊據臨洮郡。潛通講渚橋。廟謀周召虎。邊帥漢班超。

堅壘千兵破。連航一炬燒。擒奸從窟穴。奏捷上煙霄。詭異人圖像。歡娛路載謠。

千誅非一事。伐叛自先朝。取道經陵寢。前期告廟祧。西來聞幾日。面縛見今朝。

二圣臨云陛。千官溢海潮。載囚車車歷轆。失主馬蕭條。橫拜如蹲犬。胡裝尚衣貂。

理卿辭具服。譯長舌初調。緩死恩殊厚。求生尾屢搖。慈仁逢太母。寬厚載唐堯。

赤手真擒虎。和羹未賜梟。藁街虛授首。東市偶全腰。因獸何須殺。遺雛或可招。

威聲西振夏。武節北通遼。帝道有強弱。天時或長消。羌情防報復。軍勝忌矜驕。

慎重關西將。奇功勿再要。

原選者評。鬼章之獲在元祐二年。本集內奏議。有。論擒獲鬼章稱賀太速答刂子。又因。擒獲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答刂子。又。乞詔邊吏無進取及論鬼章事宜答刂子。又。乞約鬼章討阿里骨答刂子。大旨欲使其部族與溫溪心斂氈等合以討阿里骨。而納趙純忠。然后許其請命自新。而深以將驕卒惰。后無以使為可。慮此詩先陳偏師。獨克俘獲丑虜之功。繼述請命乞憐之狀。終稱放還不殺之德。至其歸宿。乃曰。羌情防報復。則固后兩答刂子意也。曰。軍勝忌矜驕。則又前兩答刂子意也。而又申言之。曰。慎重關西將。奇功勿再要。其所以為緝治邊防。

整肅驕慢計者。剴切周詳。誠一不二如此。

軾因。擒鬼章。論西羌夏人事宜答刂子。曰。夫阿里骨董氈之賊臣也。挾契丹公主以弒其君之二妻。董氈死。匿喪不發。逾年眾定。乃詐稱嗣子偽書鬼章溫奚谷心等名。以請於朝。當時執政。若且令邊臣審問鬼章等。以阿里骨當立不立。若朝廷從汝請。遂授節鉞。阿里骨直汝主矣。汝能臣之如董氈乎。若此等無詞。則是諸羌心服。既立之后。必能統一都部。吾又何求。

若其不服。則釁端自彼。爵命未下。曲不在吾。彼既一國三公。則吾分其思禮。各以一近上。使額命之鬼章等。各得所欲。宜亦無患。當時執政不深慮此。專以省事為安。因其妄請。便授節鉞。阿里骨自知不當立。而憂鬼章之討也。故欲借力於西夏以自重。於是始有解仇結好之謀。

而鬼章亦不平朝廷之以賊臣君我也。故怒而盜邊。夏人知諸羌之叛也。故起而和之。此臣所謂前后致寇之由。明主不可以不知者也。

宋史阿里骨傳曰。董氈病革。召諸酋領至青唐曰。吾一子已死。唯阿里骨母嘗事我。我視之如子。今將以種落付之。諸酋聽命。既嗣事。遣史修貢。元祐元年封寧塞郡公。二年遂逼

鬼章。使率眾拒。洮州羌。結藥密者。使所部怯陵來告。里骨執怯陵。結藥密懼。攜妻子南歸。

鬼章又使其子結口瓦齒足入寇。八月鬼章就擒。檻送京師。尋赦之。聽招其子以自贖。元祐三年里骨奉表謝罪。詔西河無復出兵。許貢奉如故。鬼章死。詔焚付其骨。

和王晉卿并引

元豐二年予得罪貶黃州。而駙馬都尉王銑亦坐累遠謫。不相聞者七年。予既召用。

銑亦還朝。相見殿門外。感嘆之余。作詩相屬。詞雖不甚工。然托物悲慨。厄窮而不怨。泰

而不驕。憐其貴公子有志如此。故和其韻。欲使銑姓名。附見予詩集中。然亦不以示銑也。

銑字晉卿。功臣全斌之后云。

先生飲東坡。獨舞無所屬。當時挹明月。對影三人足。醉眠草棘間。蟲虺莫予毒。

醒來送歸雁。一寄千里目。悵然懷公子。旅食久不玉。欲書加餐字。遠托西飛鵠。

謂言相濡沫。未足救溝瀆。吾生如寄耳。何者為禍福。不如兩相忘。昨夢那可逐。

上書得自便。歸老湖山曲。躬耕二頃田。自種十年木。豈知垂老眼。對此金蓮燭。

公子亦生還。仍分刺史竹。賢愚有定分。尊俎守尸祝。文章何足云。執技等醫卜。

朝廷方西顧。羌鹵驕未伏。遙知重陽酒。白羽落黃菊。羨君真將家。浮面氣可掬。

何當請長纓。一戰河湟復。

原選者評。似不經意而出。然句如堅城。而氣極和厚。蓋其老年詩境。造平淡如此。

劉克莊。西園雅集圖跋。曰。本朝戚畹。惟李端愿。王晉卿二駙馬好文喜士。世傳孫巨源。三通鼓。眉山公。金釵墜。之詞。想見一時風流醞藉。未幾。烏臺鞠詩案。賓主俱謫。

邵長蘅曰。唐書令狐為學士承旨。夜對禁中。撤金蓮花炬。送還院。按先生時為學士。

嘗召對便殿。宣仁撤御前金蓮燭。送歸院。或自述其事歟。

次韻劉貢父叔侄扈駕

玉堂孤坐不勝清。長羨枚鄒接長卿。只許隔墻聞置酒。時因議事得聯名。

機云似我多遺俗。廣受如君不治生。共托屬車塵土后。鈞天一餉夢中榮。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

江湖流落豈關天。禁省相望亦偶然。等是新年未相見。此身應坐不歸田。

白發蒼顏五十三。家人遙遣試春衫。朝回兩袖天香滿。頭上銀幡笑阿咸。

當年踏月走東風。坐看春闈钅巢醉翁。白發門生幾人在。卻將新句調兒童。

次韻黃魯直畫馬試院中作

少年鞍馬勤遠行。臥聞龁草風雨聲。見此忽思短策橫。十年髀肉磨欲透。

那更陪君作詩瘦。不如芋魁歸飯豆。門前欲嘶御史驄。詔思三日休老翁。

羨君懷中雙橘紅。

原選者評。此格乃。禁臠。所謂。促句換韻。者。唐詩惟岑參有之。后人遂以此為。岑嘉州體。要其源固出於秦碑也。是須適然得之。不由作意。令轉換承接。不可增減。方稱人妙。此篇次韻自然。又且奇氣勃窣。實較黃庭堅原唱為更勝。

余與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領貢舉事。

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詩送之

與君相從非一日。筆勢翩翩疑可識。平生謾說古戰場。過眼終迷日五色。

我慚不出君大笑。行止皆天子何責。青袍白纟寧五千人。知子無怨亦無德。

買羊沽酒謝玉川。為我醉倒春風前。歸家但草凌云賦。我相夫子非臞仙。

原選者評。養疴漫筆之語似不足取信。觀詩中。筆勢翩翩疑可識。一句可證。以試正人。豈肯於糊名易書之時。暗通關節。以示恩者乎。委之於天而勉之以無怨。且期之以。夫子非月瞿仙。切磋之誼。愛戀之忱。不當如是耶。

養疴漫筆曰。元祐中東坡知貢舉。李方叔就試。將鎖院。坡緘封一簡。令叔黨持與方叔。

值方叔出。其仆受簡。置幾上。有頃章子厚二子。曰持。曰援者。來取簡。竊觀。乃。揚雄優於劉向論。一篇二章。驚喜攜之以去。方叔歸。求簡不得。知為二章所竊。悵惋不敢言。已而果出此題。二章皆模仿坡作。方叔幾於擱筆。及拆號。坡意魁必方叔也。乃章援。第十名文意與魁相似。乃章持。坡失色。二十名間一卷頗奇。坡謂同列。曰。此必方叔。視之乃葛敏修。而方叔竟下第。坡出院。聞其故。大嘆。恨作詩送其歸所。謂。平生漫說古戰場。過眼空迷日五色。者是也。

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為洪雅主簿。雅州戶掾。

遇吏民和家人。人安樂之。既謝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橋。

放懷自得。有書來求紅帶。既以遺之。且作詩為戲。

請黃魯直。秦少游各為賦一首。為老人光華

青山半作霜葉枯。遇民如兒吏如奴。吏民莫作官長看。我是識字耕田夫。

妻唬兒號刺史怒。時有野人來挽須。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飯豆吾豈無。

歸來瑞草橋邊路。獨游還佩平生壺。慈姥巖前自喚渡。青衣江畔人爭扶。

今年蠶市數州集。中有遺民懷衤夸襦。邑中之黔相指似。白髯紅帶老不癯。我欲西歸卜鄰舍。隔墻拊掌容歌呼。不學山王乘駟馬。回頭空指黃公壚。

原選者評。分明表出陽城。何易于一輩人物。非此筆力。莫能傳其人。

。王直方詩話。曰。與王慶源詩起六句山谷云。庭堅最愛此數韻。

林子仁曰。謹按蘇叔黨所作王元直墓表云。初季父慶源官於雅州。以論事不合取官長怒。即謝病去。詩中云刺史怒指此。

送錢穆父出守越州二首

簿書常苦百憂集。樽酒今應一笑開。京兆從教思廣漢。會稽聊喜得方回。

若耶溪水云門寺。賀監荷花空自開。我恨今猶在泥滓。勸君莫棹酒船回。

原選者評。錢勰出守越州。因坐奏獄空不實。亦由與安石輩不相能。故前作以趙廣漢。郗忄音為比。次作點竄李詩語。無窮清新。

臥病逾月。請郡不許。復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鎖院。

是日苦寒。詔賜官燭法酒。書呈同院

微霰疏疏點玉堂。詞頭夜下攬衣忙。分光玉燭星辰爛。拜賜宮壺雨露香。

醉眼有花書字大。老人無睡漏聲長。何時卻逐桑榆暖。社酒寒燈樂未央。

原選者評。方回曰。中四句。氣焰逼人。

木山并引

吾先君子嘗蓄木山三峰。且為之記與詩。詩人梅二丈圣俞。見而賦之。今三十年矣。

而猶子千乘。又得五峰。益奇。因次圣俞韻。使并刻之其側。

木生不愿回萬牛。愿終天年仆沙洲。時來幸逢河伯秋。掀然見怪推不流。

蓬婆雪嶺巧雕鎪。蟄蟲行蟻為豪酋。阿咸大膽忽持去。河伯好事不汝尤。

城中古沼浸坤軸。一林瘦竹吾菟裘。二頃良田不難買。三年榿木行可槱。

會將白發對蒼山獻。魯人不厭東家丘。

原選者評。次梅詩韻。即效其體格。炯炯清立。

。藝苑雌黃。曰。木山詩三年榿木。行可槱。榿字人少有識者。遍尋字書。亦皆無之。蜀中多此木。詢之蜀人。則相傳以為區宜切。按。杜陵有。覓榿木詩。云。飽聞榿木三年大。注。蜀人以榿為薪。三年可燒。又。堂成。詩云。榿林礙日吟風葉。注。榿木下材。止可充薪而已。惟蜀地最宜種。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

治生不求富。讀書不求官。譬如飲不醉。陶然有余歡。君看龐德公。白首終泥蟠。

豈無子孫念。顧獨遺以安。鹿門上冢回。床下拜龍鸞。躬耕竟不起。耆舊節獨完。

念汝少多難。冰雪落綺紈。五子如一人。奉養真色難。烹雞獨饋母。自饗苜蓿槃。

口腹雖累人。寧我食無肝。西來四千里。敝袍不言寒。秀眉似我兄。亦復心閑寬。

忽然舍我去。歲晚留余酸。我豈軒冕人。青云意先闌。汝歸蒔松菊。環以青瑯玕。

榿陰三年成。可以掛吾冠。清江入城郭。小圃生微瀾。相從結茅舍。曝背談金鑾。

原選者評。一篇大旨。起四句。道盡預想歸田之樂。說到曝背談金鑾。津津有味。

]]>
http://www.tjxingheng.com.cn/24324526.html/feed 0
《卷六百七十七》全唐文 董誥作品集 http://www.tjxingheng.com.cn/57272462.html http://www.tjxingheng.com.cn/57272462.html#respond Sun, 11 May 2025 07:57:48 +0000 https://www.chnlib.com/?p=272462   白居易(二十二)

  ○李陵論

  《論》曰:“忠孝智勇四者,為臣為子之大寶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茍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漢李陵策名上將,出討匈奴,竊謂不死於王事非忠,生降於戎虜非勇,棄前功非智,召后禍非孝,四者無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予覽《史記》《漢書》,皆無明譏,竊甚惑之。司馬遷雖以陵獲罪,而無譏可乎?班孟堅亦從而無譏,又可乎?按《禮》云:“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故敗而死者,是其所也。《春秋》所以美狼覃者,為能獲其死所。而陵獲所不死,得無譏焉?觀其始,以步卒,深入虜庭,而能以寡擊眾,以勞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盡力殫,摧鋒敗績,不能死戰,卒就生降。噫!墜君命,挫國威,不可以言忠;屈身於夷狄,束手為俘虜,不可以言勇;喪戰勛於前,墜家聲於后,不可以言智;罪逭於躬,禍移於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為比,又何謬歟?且會稽之恥,蠡非其罪,魯國之羞,沫必能報,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茍免而微軀,受制於強虜,雖有區區之意,亦奚為哉?夫吳齊者,越魯之敵國,匈奴者,漢之外臣,俾大漢之將,為單于之擒,是長寇讎辱國家甚矣。況二子雖不死,無陵生降之名,二子茍生降,無陵及親之禍,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竅慕之,是大失臣子之義也。觀陵答子卿之書,意者但患漢之不知己,而不自內省其始終焉。何者?與其欲刺心自明,刎頸見志,曷若效節致命取信於君;與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國,曷若忘身守死,而紓禍於親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聽流言,遽加厚誅,豈非負德。”答曰:設使陵不茍其生,能繼以死,則必賞延於世,刑不加親,戰功足以冠當時,壯節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嗚呼!予聞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於泰山,生或輕於鴻毛。”若死重於義,則視之如泰山也;若義重於死,則視之如鴻毛也。故非其義,君子不輕其生;得其所,君子不愛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隴西士大夫以李氏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

  ○畫元始天尊贊(并序)

  元者諸天之先,始者萬靈之母,混而成一,強以為名,至哉無上尊,得以是為號。正月二十有三日,德宗神武孝文皇帝在九仙之月遏八音之日也。皇帝教宏元訓,業奉真宗,承文祖之貽謀,申孝孫之誠敬,以謂元始天尊者,真儀不遠,隨相而生,神用無方,應念而至,故命設繪素,展儀刑,五彩彰施,七寶嚴飾,所以表當寧之瞻仰,感在天之圣神,通元應於希夷,集靈於。詞臣承命,跪唱贊云:

  元圣何在天上天,欲往從之無緣。命工設色五彩宣,忽如真相見於前。圣應圣兮元又元,薦百福兮垂萬年。

  ○畫大羅天尊贊(并序)

  道用無窮,統之者大圣;神化不測,感之者至誠。非圖像無以示儀形,非供養無以展嚴敬。故一念一禮,而福隨之。畫大羅天尊者,奉為順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忌辰之所造也。皇帝祖元元之風,嗣清凈之理,志在善繼,心惟孝思,申命工人,彰施繪事,粹容儼若,真相炳焉,憑志誠而上通,垂景福而下濟。詞臣奉詔,恭為贊云:

  真通之象,孝感之心。率土瞻仰,在天照臨。蓄為精誠,發為圖畫。如從大羅,應念而下。

  ○畫大羅天尊贊(并序)

  唐元和己丑歲四月十四日,畫大羅天尊一軀成,奉為睿圣文武皇帝降誕之辰所造。惟歲之春,惟月之望,誕千年一圣之始,降百祥萬壽之初,電繞樞而夜明,雷出震而時泰。皇帝孝敬寅畏,憂勤勞謙,以謂無疆之休,雖肇自於元圣,莫大之慶,恩廣被於群生,爰命國工,俾陳繪事。真相儼若,元風穆如,疑從大羅,感圣而降。至誠上通於一德,景福旁濟於萬靈,休命耿光,自茲無極。詞臣承詔,恭為贊曰:

  大羅天兮高不測,浩無倪兮杳無極。中有圣兮無上尊,惟元德兮可升聞。圖相好兮仰高真,誠上感兮福下臻。俾百祥兮與萬壽,配圣日兮而長新。

  ○畫大羅天尊贊(并序)

  歲正月十九日,順宗仙駕上升之日月也。皇帝嗣位六載,每及茲晨,齋居孝思,明發不寐。以為元祖之教本乎道,先帝之神在乎天,故畫大羅天尊像者,欲以最上勝因,而成本功德也。然則知之者不如念之者,念之者不如仰之者,是用諦念真力,虔仰尊儀,命設色之工,圖其儀形,命掌文之臣,贊其功德,達孝誠於天上,致孝理於域中。斯蓋宏愿發於我皇,景福薦於先後。稽首奉詔,跪稱贊云:

  維大羅兮天上天,維天尊兮仙上仙。高真之鑒照下界,孝敬之心達上元。每一念兮以一仰,感罔極兮福無廛。

  ○騶虞畫贊(并序)

  騶虞,仁瑞之獸也。其所感所食,暨形狀質文,孫氏《瑞應圖》具載其事。元和元年夏,有以騶虞圖贈予者,予愛其外猛而威,內仁而信,又嗟曠代不覿,引筆贊之。詞曰:

  孟山有獸,仁心毛質。不踐生芻,不食生物。有道則見,非時不出。三季已還,退藏於密。我聞其名,徵之於書。不識其形,得之於圖。白質黑文,猊首虎軀。是耶非耶,孰知之乎?已矣夫,已矣夫!前不見往者,后不見來者。吁嗟乎騶虞!

  ○貘(讀陌,白豹也)屏贊(并序)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南方山谷中。寢其皮辟瘟,圖其形辟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適遇畫工,偶令寫之。按《山海經》,此獸食鐵與銅,不食他物。因有所感,遂為贊曰:

  邈哉奇獸,生於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質。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劍戟省用,銅鐵羨溢。貘當是時,飽食終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鑠鐵為兵,范銅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滋。何山不劃,何谷不隳?銖銅寸鐵,罔有孑遺。悲哉彼貘,無乃餒而。嗚呼!非貘之悲,惟時之悲。

  ○畫雕贊(并序)

  壽安令白昊,予宗兄也,得丹青之妙,傳寫之要。毛群羽族,尤是所長。長慶元年,以畫雕貺予,予愛之,因題贊云:

  鷙禽之英,黑雕丁丁。鉤綴八爪,劍插六翎。想入心匠,寫從筆精。不卵不雛,一日而成。軒然將飛,戛然欲鳴。毛動骨活,神來(一作采)著形。始知造物,不必杳冥。但獲天機,則與化爭。韓干之馬,籍籍知名。薛稷之鶴,翩翩有聲。研工核能,較真斗靈。豈無他人,不如我兄。

  ○酒功贊(并序)

  晉建威將軍劉伯倫嗜酒,有《酒德頌》傳於世。唐太子賓客白樂天亦嗜酒,作《酒功贊》以繼之。其詞云:

  麥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為酒,孕和產靈。孕和者何,濁醪一樽。霜天雪夜,變寒為溫。產靈者何,清醑一酌。離人遷客,轉憂為樂。納諸喉舌之內,淳淳泄泄,醍醐沆瀣;沃諸心胸之中,熙熙融融,膏澤和風。百慮齊息,時乃之德;萬緣皆空,時乃之功。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且飲。

  ○佛光和尚真贊(并序)

  會昌二年春,香山寺居士白樂天,命繢以寫和尚真而贊之。和尚姓陸氏,號如滿,居佛光寺東芙蓉山蘭若,因號焉。

  我命工人,與師寫真。師年幾何,九十一春。會昌壬戌,我師尚存。福智壽臘,天下一人。靈芝無根,寒竹有筠。溫然言語,嶷然風神。師身自假,師心是真。但學師心,勿觀師身。

  ○畫彌勒上生幀贊(并序)

  南贍部州大唐國東都城長壽寺大芻(一作芻)道嵩、存一、惠恭等六十人,與優婆塞士良、惟儉等八十一人,以太和八年夏受八戒,修十善,設法供,舍凈財,畫兜率陀天宮彌勒菩薩上生內眾一鋪,眷屬圍繞,相好莊嚴。於是嵩等曲躬合掌,焚香作禮,發大誓愿:愿生內宮,劫劫生生,親近供養。按本《經》云,可以除九十九億劫生死之罪也。有彌勒弟子樂天,同是愿,遇是緣,爾時稽首,當來下生慈氏世尊足下,致敬無量,而說贊曰:

  百四十心,合為一誠。百四十口,發同一聲。仰慈氏形,稱慈氏名。愿我來世,一時上生。

  ○繡西方幀贊(并序)

  西方阿彌陀佛與閻浮提有愿,此土眾生與彼佛有緣,故受一切苦者,先念我名,祈一切福者,多圖我像。至於應誠來感,隨愿往生,神速變通,與三世十方諸佛不侔。噫!佛無若干,而愿與緣有若干也。有女弟子宏農郡君,姓楊號蓮花性,發宏愿,舍凈財,繡西方阿彌陀佛像,及本國土眷屬一部,奉為故李氏長姊楊夫人滅宿殃追冥佑也。夫范銅設繪,不若刺繡文之精勤也;想形念號,不若睹相好之親近也。即造之者誠不得不著,感不得不通,受之者罪不得不滅,福不得不集。爾時蓮花性焚香合掌,跪唱贊云:

  金方剎,金色身。資圣力,福幽魂。造者誰,宏農君。受者誰,楊夫人。

  ○繡阿彌陀佛贊(并序)

  繡西方阿彌陀佛一軀,女弟子京兆杜氏奉為皇妣范陽縣太君盧夫人八月十一日忌辰所造也。五彩莊嚴,一心恭敬,愿追冥福,誓報慈恩。贊曰:

  善始一念,千念相屬。繡始一縷,萬縷相續。功績成就,相好具足。金身螺髻,玉毫紺目。報罔極恩,薦無量福。

  ○繡觀音菩薩贊(并序)

  故尚書膳部郎中太原白府君諱行簡妻京兆杜氏,奉為府君祥齋,敬繡救苦觀音菩薩一軀,長五尺二寸,闊一尺八寸,紉針縷彩,絡金綴珠,眾色彰施,諸相具足。發宏愿於哀懇,薦景福於幽靈,稽首焚香,跪而贊曰:

  集萬縷兮積千針,勤十指兮虔一心。嗚呼!鑒悲誠而介冥福,實有望於觀世音。

  ○畫水月菩薩贊

  凈淥水上,虛白光中,一睹其相,萬緣皆空。弟子居易,誓心歸依,生生劫劫,長為我師。

  ○吳興云鶴贊

  有鳥有鳥,從西北來。丹腦火綴,白翎雪開。遼水一去,緱山不回。噫吳興郡,孰為來哉。寶歷之初,三元四齋。天無微飆,地無纖埃。當白晝下,與紫偕。三百六十,拂壇徘徊。上昭元貺,下屬仙才。誰其居之,太守姓崔。

  ○北齊驃騎大將軍高敖曹贊(并序奉敕撰)

  高昂字敖曹,渤海人也,姿體甚異,膽力過人,累經戰伐,皆著功績,官至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其勇敢忠壯,冠於一時,時稱為名將。后竟以攻戰死於王事,年四十八,贈太尉,謚曰忠武。贊曰:

  敖曹之容,好配子羽。生揚勛烈,死謚忠武。武不顧身,忠不忘主。誠哉選士,無以貌取。

  ○箴言(并序)

  貞元十有五年,天子命中書舍人渤海公領禮部貢舉事。越明年春,居易以進士舉,一上登第,洎翌日至於旬時。伏念固陋,懼不克副公之選,充王之賓,乃自陳戒於德,作《箴言》曰:

  我聞古君子人,疾沒世名不稱,恥邦有道貧且賤。今我生休明代,二十有六年,乃策名,名既聞於君,乃干祿,祿將及於親。升聞逮養,ム公之德,公之德之死矢報之。報之之義靡他,惟勵乃志,遠乃猷,俾德日修,道日就,是報於公。匪報於公,是光於躬。匪光於躬,是華於邦。吁其念哉!其勖哉!庶俾行中規,文中倫,學惟時習罔怠棄,位惟馴致罔躁求。惟一德五常,陶甄於內,惟四科六藝,斧藻於外。若御輿,既勤銜策,乃克駿奔;若冶金,既砥淬礪,乃克利用。無曰擢甲科,名既立而自廣自滿,尚念山九仞,虧於一簣;無曰登一第,位其達而自欺自卑,尚念行千里,始於足下。嗚呼!我無監於止水,當監於斯文,庶克欽厥止,慎厥終。自顧於箴言,無作身之羞,公之羞。

  ○績虞人箴(元和十五年)

  唐受天命,十有二圣,業業惕惕,咸勤於政。鳥生深林,獸在豐草,春冬狩,取之以道。鳥獸蟲魚,各遂其生,君民朝野,亦克用寧。在昔元祖,厥訓孔章:馳騁畋獵,俾心發狂。何以驗之?曰羿與康,曾不是戒,終然覆亡。故我列圣,鑒彼前王,雖有畋游,樂不至荒。高祖方獵,蘇長進言,不滿十旬,未足為歡,上心忽悟,為之輟畋,故武德業,垂二百年。降及宋,亦諫元宗,溫顏聽納,獻替從容,及趨出,鷂死握中,故開元事,播於無窮。噫!逐獸於野,走馬於路,豈不快哉,銜橛可懼。噫!夜歸禁苑,朝出皇都,豈不樂哉,寇戎可虞。臣非獸臣,不當獻箴,輒思出位,敢諫從禽。螻蟻命小,安危計深,茍裨萬一,臣死甘心。

  ○磐石銘(并序)

  太和九年夏,有山客贈余磐石,轉於履道里第。時屬炎暑,坐臥其上,愛而銘之云爾。

  客從山來,遺我磐石。圓平膩滑,廣袤六尺。質凝云白,文折煙碧。莓苔有斑,麋鹿無跡。之竹下,風掃露滴。坐待禪僧,眠留醉客。清泠可愛,支體甚適。便是白家,夏天床席。

  ○續座右銘(并序)

  崔子玉《座右銘》,余竊慕之,雖未能盡行,常書屋壁。然其間似有未盡者,因續為座右銘云:

  勿慕貴與富,勿憂賤與貧。自問道何如,貴賤安足云。聞毀勿戚戚,聞譽勿欣欣。自顧行何如,毀譽安足論。無以意傲物,以遠辱於人。無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游與邪分歧,居與正為鄰。於中有取舍,此外無疏親。修外以及內,靜養和與真。養內不遺外,動率義與仁。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此,行之貴日新。不敢規他人,聊自書諸紳。終身且自勖,身歿貽后昆。后昆茍反是,非我之子孫。

  ○上元日嘆道文

  道本無象,功成強名,生一氣之先,為萬物之母。吹煦寒暑,陰陽節而歲功成;輔相乾坤,上下交而生物遂。故能阜蕃動植,啟迪雍熙,邦家保安,夷夏咸若。今以時殷獻歲,節及上元,女道士某等,奉為皇帝焚香行道,敬修功德。伏愿聲聞紫極,丕降元休,大庇群生,永康四海,流光垂慶,億萬斯年。

  ○劉白唱和集解

  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應者聲同,交爭者力敵,一往一復,欲罷不能。繇是每制一篇,先相視草,視竟則興作,興作則文成。一二年來,日尋筆硯,同和贈答,不覺滋多。至太和三年春,以前紙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其馀乘興扶醉,率然口號者,不在此數。因命小侄龜兒編錄,勒成兩卷,仍寫二本,一付龜兒,一授夢得小兒崳郎,各令收藏,附兩家集。予頃以元微之唱和頗多,或在人口,常戲微之云:“仆與足下,二十年來為文友詩敵,幸也,亦不幸也。吟詠情性,播揚聲名,其適遺形,其樂忘老,幸也;然江南士女,語才子者,多云元白,以子之故,使仆不得獨步於吳越間,亦不幸也。”今垂老復遇夢得,得非重不幸耶?夢得夢得,文之神妙,莫先於詩。若妙與神,則吾豈敢?如夢得“雪里高山頭白早,海中仙果子生遲”、“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之句之類,真謂神妙,在在處處,應當有靈物護之,豈唯兩家子侄秘藏而已。己酉歲三月五日,樂天解。

  ○代書

  廬山自陶、謝洎十八賢已還,儒風綿綿,相續不絕。貞元初,有符載、楊衡輩隱焉,亦出為文人。今其讀書屬文,結草廬於巖谷間者,猶一二十人。即其中秀出者,有彭城人劉軻。軻開卷慕孟子為人,軻秉筆慕揚雄、司馬遷為文,故著《翼孟》三卷、《豢龍子》十卷、雜文百馀篇,而圣人之旨,作者之風,雖未臻極,往往而得。予佐潯陽郡三年,軻每著文,輒來示予。予知軻志不息,異日必能跨符、楊而攀陶、謝。軻一旦盡赍所著書及所為文,訪予告行,欲舉進士。予方淪落江海,不足以發軻事業,又羸病無心力,不能遍致書於臺省故人,因援紙引筆,寫胸中事授軻。且曰:子到長安,持此札為予謁集賢庾三十二補闕、翰林杜十四拾遺、金部元八員外、監察牛二侍御、秘書蕭正字、藍田楊主簿兄弟,彼七八君子,皆予文友,以予愚直,嘗信其言,茍於今不我欺,則子之道庶幾光明矣。又欲使平生故人知我形體已悴,志氣已憊,獨好善身喜才之心未死。去矣,持此代書。三月三日,樂天白。

  ○補逸書(并序)

  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征之,作《湯征》。

  葛伯荒怠,敗禮廢祀,湯專征諸侯,肇徂征之。湯若曰:格爾三事之人,逮於有眾,啟乃心,正乃容,明聽余言。咨爾先格王有彝訓曰:“祿無常荷,荷於仁;福無常享,享於敬。”惠乃道,保厥邦;覆乃德,殄厥世。惟葛伯反易天道,怠棄邦本,虐於民,慢於神。惟社稷宗廟,罔克尊奉,暨山川鬼神,亦靡祀。告曰“罔犧牲以供俎羞”,予畀厥牛羊,乃既於盜食;曰“罔黍稷以奉粢盛”,予佑厥稼穡,乃困於仇餉。今爾眾曰葛罪,其如子聞。曰為邦者祗奉明神,撫綏蒸民,二者克備,尚克保厥家邦。吁!廢於祀,神震怒,肆於虐,民離心。頃繩契以降,暨於百代,神怒民叛,而不顛齊者,匪我攸聞。小子履,以涼德欽奉天威,肇征有葛。咨爾有眾,克濟厥功。其有敬師徒,戒車乘,敬君事者,有明賞;其有罔率職,罔戮力,不恭命者,有常刑。明賞不僭,常刑無赦。嗚呼!朕告汝眾,君子監於茲,欽哉懋哉!罰及乃躬,不可悔。

  ○三教論衡

  太和元年十月,皇帝降誕日,奉敕召入麟德殿內道場,對御三教談論。略錄大端,不可具載。

  第一座、秘書監賜紫金魚袋白居易、安國寺賜紫引駕沙門義休、太清宮賜紫道士楊宏元

  △序

  中大夫守秘書監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臣白居易言:談論之先,多陳三教,贊揚演說,以啟談端。伏料圣心飽知此義,伏計圣聽飫聞此談,臣敢略而不言,唯序慶誕、贊休明而已。圣唐御區宇二百年,皇帝承祖宗十四葉,太和初歲,良月上旬,天人合應之期,元圣慶誕之日。雖古者有祥虹流月,瑞電繞樞,彼皆瑣微,不足引喻。伏惟皇帝陛下臣妾四夷,父母萬姓,恭勤以修己,慈儉以養人,戎夏安,朝野無事,特降明詔,式會嘉辰,開達四聰,闡揚三教。儒臣居易,學淺才微,謬則禁筵,猥登講座,天顏咫尺,隕越於前。竊以釋門義休法師,明大小乘,通內外學,靈山嶺岫,苦海津梁,於大眾中,能獅子吼,所謂彼上人者,難為酬對。然臣稽先王典籍,假陛下威靈,發問既來,敢不響答。

  △僧問

  義休法師所問:《毛詩》稱六義,《論語》列四科。何者為四科?何者為六義?其名與數,請為備陳者。

  △對

  孔門之徒三千,其賢者列為四科;《毛詩》之篇三百,其要者分為六義。六義者,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此六義之數也。四科者,一曰德行,二曰言語,三曰政事,四曰文學,此四科之目也。在四科內,列十哲名,德行科則有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科則有宰我、子貢,政事科則有冉有、季路,文學科則有子游、子夏,此十哲之名也。四科、六義之名數,今已區別,四科六義之旨義,今合辨明。請以法師本教佛法中比方,即言下曉然可見。何者?即如《毛詩》有六義,亦猶佛法之義例有十二部分也。佛經千萬卷,其義例不出十二部中;《毛詩》三百篇,其旨要亦不出六義內。故以六義可比十二部經。又如孔門之有四科,亦猶釋門之有六度。六度者,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者,即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以唐言譯之,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是也。故以四科,可比六度。又如仲尼之有十哲,亦猶如來之有十大弟子,即迦葉、阿難、須菩提、舍利弗、迦旃延、目乾連、阿那律、優波離、羅羅是也。故以十哲可比十大弟子。夫儒門釋教,雖名數則有異同,約義立宗,彼此亦無差別。所謂同出而異名,殊途而同歸者也。所對若此,以為何如?更有所疑,請以重難。

  △難

  法師所難:十哲四科,先標德行。然則曾參至孝,孝者百行之先,何故曾參獨不列於四科者。

  △對

  曾參不列四科者,非為德行才業不及諸人也,蓋系於一時之事耳,請為終始言之。昔者仲尼有圣人之德,無圣人之位,棲棲應聘七十馀國,與時竟不偶。知道終不行,感鳳泣麟,慨然有“吾已矣夫”之嘆。然后自衛反魯,刪《詩》《書》,定《禮》《樂》,修《春秋》,立一王之法,為萬代之教。其次則敘十哲,論四科,以垂示將來。當此之時,顏、閔、游、夏之徒,適在左右前后,目擊指顧,列入四科,亦一時也。《孝經》云:“仲尼居,曾子侍。”此言仲尼閑居之時,曾參則多侍從。曾參至孝,不忍一日離其親,及仲尼旅游歷聘,自衛反魯之時,曾參或歸養於家,不從門人之列,倫擬之際,偶爾見遺。由此明之,非曾參德行才業不及諸門人也,所以不列四科者,蓋一時之闕耳。因一時之闕,為萬代之疑,從此辨之,又無可疑矣。

  △問僧

  儒書奧義,既已討論,釋典微言,亦宜發問。

  △問

  《維摩經·不可思議品》中云:“芥子納須彌。”須彌至大至高,芥子至微至小,豈可芥子之內,入得須彌山乎?假如入得,云何見得?假如卻出,云何得知?其義難明,請言要旨。(僧答不錄)

  △難

  法師所云,芥子納須彌,是諸佛菩薩解脫神通之力所致也。敢問諸佛菩薩以何因緣,證此解脫?修何智力,得此神通?必有所因,愿聞其說。(僧答不錄)

  △問道士

  儒典佛經,討論既畢,請回馀論,移問道門。臣居易言:我太和皇帝祖元元之教,挹清凈之風,儒素緇黃,鼎足列座,若不講論元義,將何啟迪皇情?道門楊宏元法師,道心精微,真學奧秘,為仙列上首,與儒爭衡。居易竊覽道經,粗知元理,欲有所問,冀垂發蒙。

  △問

  《黃庭經》中有養氣存神長生久視之道,常聞此語,未究其由。其義如何,請陳大略。(道士答不錄)

  △難

  法師所答,養氣存神長生久視之大略,則聞命矣。敢問黃者何義,庭者何物,氣養何氣,神存何神,誰為此經,誰得此道?將明事驗,幸為指陳。(道士答不錄)

  △道士問

  法師所問:《孝經》云:“敬一人則千萬人悅。”其義如何者?

  △對

  謹按《孝經·廣要道章》云:“敬者禮之本也,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則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夫敬者謂忠敬,盡禮之義也;悅者謂悅懌,歡心之義也;要道者謂施少報多,簡要之義也。如此之義明白,各見於經文。其間別有所疑,即請更難。

  △難

  法師所難云:凡敬一人則合一人悅,敬二人則合二人悅,何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又問,所悅者何義?所敬者何人?

  △對

  《孝經》所云“一人”者,謂帝王也,王者無二,故曰一人,非謂臣下眾庶中之一人也。若臣下,敬一人則一人悅,敬二人則二人悅;若敬君上,雖一人則千萬人悅。何以明之?設如人有盡忠於國,盡敬於君,天下見之,何人不悅,豈止千萬人乎?設如有人不忠於國,不敬於君,天下見之,何人不怒,亦豈止千萬人乎?然敬即禮也,禮即敬也,故《傳》云:“見有禮於其君者,事之如孝子之養父母也。”如此,則豈獨空悅乎?亦將事而養之也。“見無禮於其君者,誅之如鷹之逐鳥雀也。”如此,則豈獨空不悅乎?亦將逐而誅之也。由此而言,則敬不敬之義,悅不悅之理,了然可見,復何疑哉!

  △退

  臣伏惟三教談論,承前舊例,朝臣因對揚之次,多自敘才能,及平生志業,臣素無志業。又乏才能,恐煩圣聰,不敢自敘。謹退。

  ○六贊偈(并序)

  樂天常有愿,愿以今生世俗文筆之因,翻為來世贊佛乘轉法輪之緣也。今年登七十,老矣病矣,與來世相去甚邇,故作六偈,跪唱於佛法僧前,欲以起因發緣,為來世張本也。

  △贊佛偈

  十方世界,天上天下。我今盡知,無如佛者。堂堂巍巍,為天人師。故我禮足,贊嘆歸依。

  △贊法偈

  過見當來,千萬億佛。皆因法成,法從經出。是大法輪,是大寶藏。故我合掌,至心回向。

  △贊僧偈

  緣覺聲聞,諸大沙門。漏盡果滿,眾中之尊。假和合力,求無上道。故我稽首,和南僧寶。

  △贊眾生偈

  毛道凡夫,火宅眾生。胎卵濕化,一切有情。善根茍種,佛果終成。我不輕汝,汝無自輕。

  △懺悔偈

  無始劫來,所造諸罪。若輕若重,無小無大。我求其相,中間內外。了不可得,是名懺悔。

  △發愿偈

  煩惱愿去,涅愿住。十地愿登,四生愿度。佛出世時,愿我得親。最先勸請,請轉法輪。佛滅度時,愿我得值。最后供養,受菩提記。

  ○八漸偈(并序)

  唐貞元十九年秋八月,有大師曰凝公,遷化於東都圣善寺塔院。越明年二月,有東來客白居易作《八漸偈》,偈六句四言以贊之。初居易常求心要於師,師賜我八言焉,曰觀、曰覺、曰定、曰慧、曰明、曰通、曰濟、曰舍。繇是入於耳,貫於心,達於性,於茲三四年矣。嗚呼!今師之報身則化,師之八言不化,至哉八言,實無生忍觀之漸門也。故自觀至舍,次而贊之,廣一言為一偈,謂之《八漸偈》。蓋欲以發揮師之心教,且明居易不敢失墜也。歸而升於堂,禮於床,跪而唱,泣而去。偈曰:

  △觀偈

  以心中眼,觀心外相。從何而有,從何而喪。觀之又觀,則辨真妄。

  △覺偈

  惟真常在,為妄所蒙。真妄茍辨,覺生其中。不離妄有,而得真空。

  △定偈

  真若不滅,妄即不起。六根之源,湛如止水。是為禪定,乃脫生死。

  △慧偈

  慧之以定,定猶有系。濟之以慧,慧則無滯。如珠在盤,盤定珠慧。

  △明偈

  定慧相合,合而后明。照彼萬物,物無遁形。如大圓鏡,有應無情。

  △通偈

  慧至乃明,明則不昧。明至乃通,通則無礙。無礙者何,變化自在。

  △濟偈

  通力不常,應念而變。變相非有,隨求而見。是大慈悲,以一濟萬。

  △舍偈

  眾苦既濟,大悲亦舍。苦既非真,悲亦是假。是故眾生,實無度者。

]]>
http://www.tjxingheng.com.cn/57272462.html/feed 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ts无码视频网站|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日胖女人 | 超碰人妻日韩在线视频高清|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_欧美顶级牲交片 |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视频17c |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平台| 99久久综合精品国产AV|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精选浪潮精选浪潮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尤物.狠狠色噜噜狠狠狠777米奇小说 | 久久久久久九九99精品人与狗合体|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67|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m3u8| 综合色热欧美|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7|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不卡|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影视 | 11一13破女BWXXXX|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最新章节 |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二位 |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二区欧美 |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44setV |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 全彩丝袜本子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电影|波多久久亚 | 亚洲一卡2卡3卡四卡新区介绍 |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欧美亚洲| 久久久久女人精品毛片九一91| 制服丝袜一区在线影音|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高清 - V888AV | 办公室工作的特殊性| 拍拍拍无挡免费视频网站入口|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洗澡软件| 97色在线观看| 久久AV秘?一区二区三区水牛|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官| 含羞草电视剧含羞草主题曲三叶草| 亚洲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小|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久9 | 白人女rapper都有谁 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