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
婦人病指婦女所特有的疾病,包括經(月經)、帶(帶下)、胎(妊娠)、產(產后)四方面的疾病。本篇專論妊娠病,即婦女因懷孕而得的疾病。妊,即姙,《說文解字》釋為“孕也”;娠,《說文解字》:“女妊身動也。”身動,即胎動。《產寶百問》:“娠則以時而動也,故曰妊娠也。”本篇論述因妊娠而下血、腹痛、嘔吐、小便難及水氣等常見病。篇名中,俞本作“脈證三條”,徐本作“方九首”。
[01]師曰: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1〕,其人渴〔2〕,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3〕,桂枝湯主之方見利中。于法六十日當有此證〔4〕,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注釋】
〔1〕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平脈,即正常的脈象。陰脈,指尺脈。《金匱要略心典》:“平脈,脈無病也。即《內經》‘身有病而無邪脈’之意。陰脈小弱者,初時胎氣未盛,而陰方受蝕,故陰脈比陽脈小弱。至三四月,經血久蓄,陰脈始強。《內經》:‘所謂手少陰脈動者,妊子。’《千金》所謂‘三月尺脈數’是也。”
〔2〕渴:后世各家多認為是“嘔”之誤。
〔3〕妊娠:《脈經》作“為軀”。
〔4〕于法六十日當有此證:此句為倒文,當在“名妊娠”之下。《脈經》無“于”字,“此證”作“娠”。
〔5〕本條論述妊娠的脈證及治法。
【譯文】
老師說:婦女(懷孕初期)的脈象與平時一樣,只是尺脈稍弱一點,但有口渴(嘔吐),不能進食,也沒有寒熱,這叫做妊娠(反應),這些癥狀當在懷孕六十天左右出現,只要用桂枝湯(調和脾胃)即可方見《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36]。如果醫生誤作病治,在后一月中運用吐下等法(是不對的),要絕對禁用。
[02]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1〕,而得漏下不止〔2〕,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3〕。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下血者〔4〕,后斷三月衃〔5〕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6〕主之。〔7〕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藥各等分右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注釋】
〔1〕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脈經》作“妊娠經斷三月”。癥病,中醫病名,指腹內有結塊的病,屬“癥積”之類,類似今之“子宮肌瘤”。
〔2〕不止:《脈經》作“下血四十日不止”。
〔3〕癥痼害:因癥積痼疾妨害胞胎而出現斷續下血的癥狀。《脈經》無“癥痼害”三字。
〔4〕胎下血者:《脈經》作“胎也,下血者”。
〔5〕衃(pēi):指凝結的赤黑色血塊?!墩f文解字》:“凝血也。”
〔6〕桂枝茯苓丸:本方有化瘀消癥的作用。方中以桂枝溫通血脈,桃仁、丹皮、赤芍活血化瘀,茯苓扶正健脾。本方制成丸藥,且服藥劑量從少量開始,逐步遞增,目的使其緩下癥積而不傷胎。
〔7〕本條論述妊娠因癥病引起下血的證治。
【譯文】
婦女原有癥積的病證,停經不到三個月就出現下血不止,而且臍腹部覺得有胎動,這是因為癥積妨害胞胎發育(而出現反復出血)。妊娠六個月有胎動,前三月(懷胎時)依然像行經那樣下血,后三月經斷是由于瘀血凝聚(而暫停下血)?,F又出現下血不止,原因就在于癥積未去除的緣故。應當下其癥積,可用桂枝茯苓丸治療。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藥各等分以上五味藥,研成細末,加入煉制過的白蜜混合,制成丸藥,如兔糞大小。每天飯前服一丸。若不見效,漸加至三丸。
[03]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1〕,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2〕,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3〕。當以附子湯〔4〕溫其臟?!?〕方末見。
【注釋】
〔1〕其胎愈脹:即其腹愈脹。愈脹,《脈經》作“踰腹”。
〔2〕少腹如扇:《脈經》作“寒者,小腹如扇之狀”。
〔3〕子臟開:類似今之子宮頸松弛癥。子臟,即胞宮,今稱為子宮。開,《脈經》作“閉”。
〔4〕附子湯:方未見。據《傷寒論》304條有“附子湯”,由附子、茯苓、人參、白術、芍藥組成。方中附子溫經散寒為主,茯苓、白術補氣安胎,芍藥緩急止痛。
〔5〕本條論述妊娠虛寒腹痛的證治。
【譯文】
婦女懷孕六七個月,脈弦發熱,腹脹腹痛,怕冷,少腹部像被扇風那樣冷,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子臟口松開的緣故。治療應當用附子湯溫暖其子臟。方未見。
[04]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1〕后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2〕,膠艾湯〔3〕主之。〔4〕芎歸膠艾湯方一方加〔5〕干姜一兩,胡治〔6〕治婦人胞動,無干姜:
芎? 阿膠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三兩 芍藥四兩 干地黃六兩〔7〕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8〕,合煮,取三升,去滓,內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作。
【注釋】
〔1〕半產:中醫病名,指妊娠三月后,胎兒未成熟而半途產下。即今稱之早產?!睹}經》作“中生”。
〔2〕胞阻:中醫病名,懷孕時出現陰道下血及腹痛之癥,因胞胎發育受阻,故名。即今之先兆流產?!睹}經》作“胞漏一云阻”。
〔3〕膠艾湯:本方有調補沖任、養血安胎的作用。方中以阿膠、艾葉養血止血為主。其中當歸、地黃、芎?、芍藥四味藥,即為中醫養血的祖方。后世名為“四物湯”。
〔4〕本條論述妊娠因胞阻而下血的證治?!督饏T玉函要略述義》:“此條漏下與半產后下血是客,妊娠下血,腹中痛是主,三證并列,以備參對也。”
〔5〕加:俞本作“如”。
〔6〕胡治:俞本、徐本作“胡洽”,即《胡洽方》,南北朝胡道洽著,已亡佚;趙本作“胡氏”。
〔7〕六兩:底本缺,據俞本加。
〔8〕三升:俞本作“五升”。
【譯文】
老師說:婦女有(經期)漏下不止的,有早產后連續下血不止的,還有妊娠期下血的。如果伴有腹中疼痛的,這是由于胞阻引起的,當用膠艾湯治療。
芎歸膠艾湯方一方加干姜一兩,胡氏治療婦女胞動沒有干姜:
芎? 阿膠 甘草各二兩 艾葉 當歸各三兩 芍藥四兩 干地黃六兩
以上七味藥,先用五升水、三升清酒同煮(除阿膠外),煮到三升,去掉藥渣,再放入阿膠,使其全部溶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服三次。病未愈,再按原方服用。
[05]婦人懷娠〔1〕,腹中〔2〕痛,當歸芍藥散〔3〕主之?!?〕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術四兩 澤瀉半斤芎?半斤,一作三兩
右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注釋】
〔1〕娠:趙本作“妊”。
〔2〕(jiǎo):《廣韻》:“腹中急痛也。”
〔3〕當歸芍藥散:本方有疏肝健脾、調和氣血的作用。方中以當歸、芍藥行血止痛為主。后世著名的“逍遙散”即從本方化裁而成?!督饏T正義》:“芎歸芍藥,是以和血舒肝;苓術澤瀉,是以運脾勝濕。此即后人逍遙散之藍本也。”
〔4〕本條論述妊娠氣血不和的腹痛證治。
【譯文】
婦女懷孕時,腹中絞痛,當用當歸芍藥散治療。
當歸芍藥散方:
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術四兩 澤瀉半斤 芎半斤,一作三兩
以上六味藥,研成散劑。每次取方寸匕,用酒混合。每日服三次。
[06]妊娠嘔吐不止〔1〕,干姜人參半夏丸〔2〕主之。〔3〕
干姜人參半夏丸方:
干姜 人參各一兩 半夏二兩
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為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
【注釋】
〔1〕妊娠嘔吐不止:此即后世所稱“妊娠惡阻”。多發生于妊娠初期,為常見的妊娠病。《胎產新書》:“懷孕三月,惡心而阻隔飲食是也。”
〔2〕干姜人參半夏丸:本方有溫中降逆的作用。方中干姜溫中散寒以振胃之陽,半夏化飲止嘔以降胃之逆,人參益氣補中以生胃之液。
〔3〕本條論述妊娠虛寒嘔吐的證治。
【譯文】
懷孕(初期)嘔吐不止(不能進食),當用干姜人參半夏丸治療。
干姜人參半夏丸方:
干姜 人參各一兩 半夏二兩
以上三味藥,研成細末,用生姜汁和成丸藥,如梧桐子大。每次用水吞服十丸,一日服三次。
[07]妊娠,小便難〔1〕,飲食如故〔2〕,歸母苦參丸〔3〕主之。〔4〕當歸貝母苦參丸方男子加滑石半兩:
當歸 貝母 苦參各四兩
右三味,末之,煉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注釋】
〔1〕小便難:即小便淋瀝澀痛,尿頻尿急的癥狀,是濕熱客于膀胱所致,多發生于懷孕后期。后世稱之為“子淋”。
〔2〕飲食如故:表明病不在中焦脾胃,而在下焦膀胱。
〔3〕歸母苦參丸:本方有清熱、潤燥、通淋的作用。也可用于治療男子小便淋痛。
〔4〕本條論述妊娠小便難的證治。
【譯文】
懷孕期間出現小便困難(淋瀝澀痛,尿頻尿急等)癥狀,而飲食仍像平時那樣,不受影響,可用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
當歸貝母苦參丸方用于治療男子淋痛則加滑石半兩:
當歸 貝母 苦參各四兩
以上三味藥,研成細末,加入煉制的白蜜制成丸藥,如赤小豆大小。每次用水吞服三丸,逐漸加至每次十丸。
[08]妊娠有水氣〔1〕,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葵子茯苓散〔2〕主之?!?〕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4〕一斤 茯苓三兩
右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注釋】
〔1〕水氣:指水氣病,亦即水腫病。妊娠后期由于水氣內停,身體沉重而小便不利。即后世所謂“子腫”。
〔2〕葵子茯苓散:本方有利水通陽的作用。
〔3〕本條論述妊娠水氣的證治。
〔4〕葵子:又名冬葵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種子。有清熱利水通淋的功效。
【譯文】
懷孕(后)期患水氣病,身體沉重,小便不通利,怕冷,站立時感到頭暈目眩,當用葵子茯苓散治療。
葵子茯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兩
以上兩味藥,研成散劑。每次用水吞服方寸匕,一日三次。小便通利則病愈。
[09]婦人妊娠,宜常服當歸散〔1〕主之?!?〕
當歸散方:
當歸 黃芩 芍藥 芎?各一斤 白術半斤
右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苦疾。產后百病悉主之。
【注釋】
〔1〕當歸散:本方有養血清熱安胎的功效?!督饏T要略心典》:“妊娠之后,最慮濕熱傷動胎氣,故于歸芎芍藥養血之中,用白術除濕,黃芩除熱,丹溪稱黃芩、白術為安胎之圣藥。夫芩、術非能安胎者,去其濕熱而胎自安耳。”后世中醫認為黃芩、白術是安胎之要藥,即導源于此。“當歸散”下《脈經》有“即易產,無疾苦”六字。
〔2〕本條論述妊娠養身法。
【譯文】
婦女懷孕,宜常服用當歸散。
當歸散方:
當歸 黃芩 芍藥 芎各一斤 白術半斤
以上五味藥,研成散劑。每次用酒飲服方寸匕,一天服兩次。懷孕期間經常服本方,臨產時容易生產,胎兒也沒有疾苦。產后各種疾病也可治。
[10]妊娠養胎,白術散〔1〕主之?!?〕
白術散方見《外臺》:
白術 芎?〔3〕 蜀椒三分,汗〔4〕 牡蠣〔5〕
右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心煩吐痛,不能食飲,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漿水〔6〕服之;若嘔,以醋漿水服之;復不解者,小麥汁服之;已后〔7〕渴者,大麥〔8〕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9〕。
【注釋】
〔1〕白術散:本方有溫中健脾、養胎固胎的作用?!督饏T要略直解》:“白術主安胎為君,芎?主養胎為臣,蜀椒主溫胎為佐,牡蠣主固胎為使。”《產寶百問》:“白術散調補沖任,扶養胎氣,治妊娠宿有風冷,胎萎不長,或失于調理,動傷胎氣,多致損墮,懷妊常服,壯氣益血,保護胎臟。”
〔2〕本條論述妊娠養胎法。
〔3〕芎?:俞本下有“各二分”三字。
〔4〕汗:俞本、徐本作“去汗”,即去油。
〔5〕牡蠣:俞本下有“二分”。
〔6〕醋漿水:又稱酸漿水,用粟米加工,經發酵而成的白色漿液。有調中和胃、化滯止渴的作用。
〔7〕已后:即“以后”。已,通“以”。
〔8〕大麥: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穎果。有補脾生津的作用。
〔9〕但苦痛……服之勿置:此段為本方的加減法。僅有腹痛,加芍藥以緩急止痛;腹痛劇烈,倍加芎以行血止痛;心腹煩悶而痛,嘔吐不能進食,則加細辛、半夏燥濕止吐,和胃止痛?!督饏T要略直解》:“更服漿水以調中,若嘔者,復用漿水服藥以止嘔;嘔不止,再易小麥汁以和胃;嘔止而胃無津液,作渴者,食大麥粥以生津液。病愈服之勿置者,以大麥粥能調中補脾,故可常服,非指上藥可常服也。”
【譯文】
孕婦(因腹痛、嘔吐影響胎兒生長發育)需保養胎兒,可用白術散治療。
白術散方見《外臺秘要》:
白術 芎蜀椒三分,去油 牡蠣
以上四味藥,研成散劑。每次用酒吞服一錢匕,白天服三次,晚上服一次。只有腹痛,加芍藥;心腹劇痛,加倍芎劑量;脘腹煩悶而疼痛,嘔吐不能進食,加細辛一兩、半夏大的二十枚,服藥后,再服醋漿水;如果還嘔吐可再用醋漿水服藥;嘔還未止,可服小麥汁;嘔止后出現口渴,可喝大麥粥。病雖痊愈,還可繼續吃大麥粥不要停止。
[11]婦人傷胎,懷身腹滿,不得小便〔1〕,從腰以下重,如有水氣狀。懷身七月,太陰當養不養,此心氣實〔2〕。當刺瀉勞宮〔3〕及關元,小便微利則愈?!?〕見《玉函》。
【注釋】
〔1〕婦人傷胎……不得小便:指婦女懷孕時出現少腹脹滿,尿閉不通之癥。即今稱之“尿瀦留”。
〔2〕懷身七月……此心氣實:懷孕七月,當是太陰肺經養胎期間,假如此時心氣太過,心主火,火克金,肺氣被侮,氣化失職,不能通調水道,故小便不通,水停少腹,腹滿而重?!秱H山堂類辯》:“十月之中,各分主養之臟腑,而各有當養不養之患,若止以七月論之,是舉一隅不以三隅反之。”
〔3〕勞宮:針灸穴位名,位于掌中央,中指本節內間,即第二、三掌骨之間。《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勞宮,掌中中指本節之內間也。”針刺勞宮,能瀉心氣。
〔4〕本條論述妊娠小便不通的證治。
【譯文】
婦女懷孕(后期),若傷于胎氣,出現少腹脹滿,小便不通,下半身沉重,好像患水氣病那樣。這是由于懷孕七月間,正當太陰肺經養胎期間,不能得到養護,心氣太過(影響肺的通調水道的功能)。治療當用針刺瀉法,刺勞宮及關元,使小便漸漸通利,病就痊愈了。參見《金匱玉函經》。
]]>欽定四庫全書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四集卷十五目錄
勅諭
諭大學士馬齊松柱蕭永藻王掞王頊齡學士常夀阿克敦德音額赫納格爾布登德蔣廷錫勵廷儀
諭戶部
諭兵部
諭兵部
諭兵部
諭大學士馬齊松柱蕭永藻王掞王頊齡學士常夀阿克敦德音額赫納格爾布蔣廷錫勵廷儀李周望李?
諭大學士學士九卿等
諭九卿
諭大學士馬齊松柱王掞王頊齡學士常夀阿克敦德音格爾布登德蔣廷錫勵廷儀魏廷珍
欽定四庫全書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四集卷十五
勅諭
諭大學士馬齊松柱蕭永藻王掞王頊齡學士常夀阿克敦德音額赫納格爾布登德蔣廷錫勵廷儀
朕臨御以來凡事惟以實心行實政務俾羣黎均沾實惠為要從未諱言災傷崇尚虛文今歲江南浙江湖廣等大稔豫省微覺歉收朕已頒諭旨將運京漕糧停其轉運令於彼處收貯但陜西地方現有軍務今歲糧谷適又歉收故朕預頒諭旨著總漕施世綸將運米路徑勘視具奏恊同總督鄂海辦事除陜西歷年錢糧屢經蠲免并明歲錢糧另頒諭旨蠲免外今歲動支常平倉谷散賑而地方官員大半悉在軍前現今皆系署印官辦事人員殊少應照曩年遣官賑濟山東百姓之例差往賑濟問九卿詹事科道會議具奏康熙五十九年十
月十五日
諭戶部
朕自御極以來無日不以民生為念凡閭閻疾苦必詳加諮訪至於地方偶遇災傷一有所聞即行蠲賑撫恤備至務期黎庶遂生樂業優游化日六十年來夙夜孜孜未嘗稍釋也邇年因西陲用兵師行糧從雖芻粟悉支正供絲毫無擾民間然轉輸必需民力勞苦宜恤曾將康熙五十八年陜西甘肅所屬額征地丁銀一百八十八萬兩零歷年舊欠銀四萬兩零康熙五十九年沿邊各州縣衛所額征銀九萬八千一百兩零屢沛恩綸盡行蠲免近聞二年歉收民有艱於粒食者辦賦急公力何能支若非渙敷德澤無以培養窮氓是宜特頒浩蕩之恩用申勤求民瘼之念著將陜西廵撫甘肅廵撫所屬通省各州縣衛所除應征米豆草束外康熙六十年應征地丁銀一百八十八萬三千七百四十兩零通行蠲免爾部速行文該督撫徧行曉諭實心奉行務俾均沾實惠如有不肖官吏陽奉隂違澤不下究者該督撫嚴察題參從重治罪又署撫花善奏稱甘肅地方數年歉收糧草價值騰貴兵丁采買維艱朕念兵丁効力行間勞瘁堪憫尤當軫恤準預給半年餉銀著即行文附近省分撥銀三十萬兩速解甘撫頒發以副朕篤念民勞優恤軍士至意爾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諭兵部
噶爾弼等凜遵朕所指授率領官兵前往從古用兵所未到之險遠絶域俱各奮勵由拉里路進兵克取招地將凖噶兒人等信用之逆惡番僧五人正法撫綏唐古特土伯特人衆甚屬可嘉著將取招官兵從前所領之銀免其扣取其恩賞之處另有諭旨外在事將軍以下兵丁以上俱著從優議敘具奏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諭兵部
朕惟國家綏乂地方愛養兵民實系緊要朕自臨御以來夙興夜寐無時不以軍民生計為念比年策妄阿喇布坦蠢動跋扈侵我哈密殱及喇藏占取藏地騷擾土伯特唐古特人衆再土魯番之人皆在四川云南一帶邊境居住凖噶兒人等若將土魯番侵取又將土伯特唐古特人衆煽惑侵犯青海不但難於應援亦且不能取藏是以調四川云南滿漢官兵由拉里路前發西路大兵由青海進藏官兵俱感朕素日豢養之恩遵朕指授各加奮勵直抵險遠絶域克取藏地殊堪軫念應大沛恩澤四川云南滿漢官兵從前所領俸餉俱著免其扣取仍遣堂官賞給取藏之四川云南滿漢官兵每人銀拾兩所賞銀兩即賞給本人妻子以示朕軫恤軍前効力勞苦官兵之至意爾部即遵諭行特諭康熙五十九年十月十七日
諭兵部
前遣大兵取藏議政大臣及九卿俱以藏地遙遠路涂險惡且有瘴氣何能遽至宜固守邊疆執奏朕以凖噶兒人等現今占取藏地騷擾土伯特唐古特再土魯番皆在云南四川一帶居住若將土魯番侵取又鼔動土伯特唐古特人衆侵犯青海彼時既難於應援亦且不能取藏遂決意獨斷著振武將軍傳爾丹征西將軍祁里德靖逆將軍富寧安管領三路官兵前往策妄阿喇布坦邊境驚擾襲擊定西將軍噶爾弼管領云南四川滿漢官兵由拉里路前進平逆將軍顔信管領西路官兵由青海進藏又遣大將軍王總領大兵駐劄穆魯烏蘇便宜調遣辦理糧餉官兵俱各奮勵其三路襲擊之兵至策妄阿喇布坦邊境屢次大勝剿殺賊兵擒獲人畜招撫數千凖噶兒人衆噶爾弼等由拉里路前進取藏樹立大功茲覽大將軍王奏顔信等三次將策零敦多布殺敗賊兵逃竄等語殊屬可嘉在事將軍以下兵丁以上俱著從優議敘具奏康熙五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諭大學士馬齊松柱蕭永藻王掞王頊齡學士常夀阿克敦德音額赫納格爾布蔣廷錫勵廷儀李周望李?
科道官等缺俱系行取知縣補授之主事并各部院衙門由正途出身之主事員外郎郎中等官揀選補授并未論及品級也今若不查伊等原陞之品級將主事員外郎補授之科道官內陞俱超擢至堂官果其卓然特出雖系白丁朕可不次用為大臣何況科道等官若俱屬平常而不查原陞品級竟一體內陞超用未免越次監察御史尚有廵城之事給事中除奏事侍班外伊等并無所事再閲其條奏亦無甚緊要有益於政治也著將伊等問九卿舉出時由何銜陞任之處一并查明具奏康熙五十九年十月三十日
諭大學士學士九卿等
朕於地理從幼留心凡古今山川名號無論邊徼遐荒必詳考圖籍廣詢方言務得其正故遣使臣至崑侖西番諸處凡大江黃河黑水金沙瀾滄諸水發源之地皆目擊詳求載入輿圖今大兵得藏邊外諸番悉心歸化三藏阿里之地俱入版圖其山川名號番漢異同當於此時考證明核庶可傳信於後大概中國諸大水皆發於東南大干內外其源委可得而縷析也黃河之源出西寧外枯爾坤山之東衆泉流出沮洳渙散不可勝數望之燦如列星蒙古名敖敦他拉西番名蘇羅木譯言星宿海也是為河源滙為查靈鄂靈二湖東南行折北復東行由歸德堡積石關入蘭州岷江之源出於黃河之西巴顔哈拉嶺七七勒哈納番名岷揑撮漢書所謂岷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是也而禹貢導江之處在今四川黃勝關外乃禇山古人謂江源與河源相近禹貢岷山導江乃引其流非源也斯言實有可據其水自黃勝關流入至灌縣分數十岐至新津縣復合為一東南流至敘州府金沙江入之金沙江之源自逹賴喇嘛東北烏揑烏蘇流出烏揑烏蘇譯言乳牛山也其水名母魯烏蘇東南流入喀木地又東南流逕中甸入云南塔城關名金沙江至麗江府亦名麗江至永北府會打沖河東流逕武定府入四川界至敘州府合岷江流逕夔州府入湖廣境由荊州府至武昌府與漢江合漢江源出陜西寧羌州北嶓冢山名漾水東流至南鄭縣為漢水入湖廣界東南流至漢陽縣漢口合岷江此諸水在東南大干之內故源發於西番委入於中國也瀾滄江有二源一源於喀木之格爾幾雜噶兒山名雜禇河一源於喀木之濟魯肯他拉名敖母禇河二水會於義木多廟之南名拉克禇河流入云南境為瀾滄江南流至車里宣撫司名九龍江流入緬國瀾滄之西為哈拉烏蘇即禹貢之黑水今云南所謂潞江也其水自逹賴喇嘛東北哈拉腦兒流出東南入喀木界又東南流入怒彝界為怒江入云南大塘隘名潞江南流逕永昌府潞江安撫司境入緬國潞江之西為龍川江龍川江之源從喀木所屬春多嶺流出南流入云南大塘隘西流為龍川江至漢龍關入緬國此諸水在東南大干之外故皆流入南海也又云南邊境有檳榔江者其源發自阿里之岡底斯東打母朱喀巴珀山譯言馬口也有泉流出為牙母藏布江從南折東流逕藏危地過日噶公噶兒城傍合噶爾詔母倫江又南流逕公布部落地入云南古勇州為檳榔江出鐵壁關入緬國而岡底斯之南有山名郎千喀巴珀譯言象口也有泉流出入馬品母逹賴腦兒又流入郎噶腦兒兩湖之水西流至桑納地岡底斯之北有山名僧格喀巴珀譯言獅子口也有泉流出西行亦至桑納地二水合而南行又折東行至那克拉蘇母多地與岡底斯西馬珀家喀巴珀山所出之水會馬珀家喀巴珀者譯言孔雀口也其水南行至那克拉蘇母多地會東行之水東南流至厄納忒克國為岡噶母倫江即佛法所謂恒河也佛國記載魏法顯順恒河入南海至山東之渤海入口應即此水矣梵書言四大水出於阿耨逹山下有阿耨逹池以今考之意即岡底斯是唐古特稱岡底斯者猶言衆山水之根與釋典之言相合岡底斯之前有二湖連接土人相傳為西王母瑤池意即阿耨逹池也又梵書言普陀山有三一在厄納忒克之正南海中山上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游舍是乃真普陀一在浙江之定海縣海中為善財第二十八參觀音菩薩說法處一在土伯特今番名布逹拉山也亦為觀音化現之地釋氏之書本自西域故於彼地山川頗可引為據也禹貢導黑水至於三危舊注以三危為山名而不能知其所在朕今始考其實三危者猶中國之三省也打箭罏之西南逹賴喇嘛所屬拉里城之東南為喀木地逹賴喇嘛所屬為危地班禪胡土克圖所屬為藏地合三地為三危耳哈拉烏蘇由其地入海故曰導黑水至於三危入於南海也至於諸番名號雖與史傳不同而亦有可據者今之土伯特即唐之突厥唐太宗時以公主下降公主供佛像於廟今番人名招招者譯言如來也其地猶有唐時中國載去佛像明成化中烏斯藏大寶法王來朝辭歸時以半駕鹵簿送之遣內監護行內監至四川邊境即不能前進而返留其儀仗於佛廟至今往來之人多有見之此載於明實録者爾等將山川地名詳細改正具奏康熙五十九年十一月十八日
諭九卿
捐輸特為有益軍務舉行現今議敘人員內有不交銀糓謊領實收者亦未可定如果不照數交納臨用時必致有悞軍務著交九卿有不交銀糓領取實收者查出時將給與實收領取實收者即正軍法原本發回添議具奏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
諭大學士馬齊松柱王掞王頊齡學士常夀阿克敦德音格爾布登德蔣廷錫勵廷儀魏廷珍
朕觀九卿詹事科道保舉人員并未矢公悉有所為或有視地方優劣而舉者或有自謂屏絶交游閉戶不出而緘口不舉一人者或有自己不舉轉囑他人令其舉出者凡如此類伊等以朕為不知朕則知之甚悉也存斯心者真名教中罪人安得謂之讀書人乎如果矢志公忠者伊所舉之人有改操之處即應糾參乃近來習俗不可漸長必須查出懲治方知畏懼龔鐸僅一少詹耳所保者甚多伊又并未外任何所見而保舉如許衆多耶爾等會同吏部都察院將從前保人甚多而無當者悉行參奏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第四集卷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