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二年四月初二日
吏部議辦理續繕四庫全書潦草錯悞之提調官 翰林院侍講恭泰等照例罰俸,應注于紀錄抵銷一疏,奉諭旨:
恭泰罰俸三個月之處,著注于紀錄抵銷。余依議。(起居注冊)
]]>乾隆四十五年六月初八日
乾隆四十五年六月初八日奉旨:
曹文埴著充四庫全書處總裁。欽此。(軍機處上諭檔)
]]>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陜西巡撫臣秦承恩跪奏,為查明匯奏事。
竊照抽改《通鑒綱目續編,應于年底匯奏。陜西省白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六年陸續查繳過七十三部,俱經抽改發還,恭折奏明在案。
茲查乾隆五十七年據城固縣學繳到書一部,洛川縣學繳到書一部,共二部,俱遵照奉頒原書逐一抽改發還。
除將挖出字片封送軍機處銷毀,并通飭各屬仍隨時妥為查繳,務期流傳之本一體更正,不致遺漏外,茲屆年底,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朱批:仍應留心。(宮中朱批奏折)
]]>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八日
臣等遵旨將成德系何年中式進士、年歲若干之處,交查各該處。茲據查稱:成德于康熙十一年王子科中式舉人,年十五歲。是年順天鄉試,副考官系徐干學。十二年癸丑科中式進士,年十六歲。十五年丙辰科殿試改用侍衛,改名性德。二十九歲病故。等語。謹擬寫諭旨進呈,恭候欽定。謹奏。(軍機處上諭檔)
]]>一九三 多羅質郡王永瑢等奏柯瑾所請刷印藏書扣俸承買毋庸議折
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三十日
多羅質郡王臣永瑢等謹奏,為遵旨議奏事。
掌廣東道監察御史柯瑾條奏,請刷印藏書扣俸承買一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五日奉旨:著交辦理四庫全書處總裁議奏。欽此。臣等查核該御史原奏,據稱:各館修書諸臣當編纂時遇有訛誤疑難必資考訂之處,率赴藏書家借本查核,而京中藏弆稱富者亦不多有,往往覓借無獲,競至縮手不敢下筆,或欲向坊間尋買,既乏善本,而其價昂,一時實難措給。此編纂諸臣竭蹶情形也。竊思賃住官房、承買官豆等事,仰荷天恩垂注,準以季俸及每月公費銀兩扣抵,事歸便易。今茲編纂諸臣,需書孔急,價購為艱,懇勅下總理書籍大臣,于官板藏書內,揀其關切考訂,如經史、三通等類,計若干種,先期咨詢各館纂修并移咨部寺衙門,凡有情切購買者,各自咨明總理處,登記名冊,俟匯齊人數若干,需書若干,卽行動項鳩工,趕緊刷印,按名給領。其應繳紙工銀兩,卽請仿照屋租、豆價之例,于季俸公費項下扣抵歸款。再,現在辦理遺書,多屬人間未有,將來鏤板流傳,亦應就中擇其最關實用者,標明若干種,于初印時,咨明在京臣工,俱照前件辦理,準其扣項承買。等語。
臣等敬惟皇上稽古右文,表章羣籍,開館編輯,昭示來茲。該纂修等承命編纂,務在折衷至當,自應博采諸書,以收厘正考稽之益。查現在三通等館,原置有各種書籍,存貯甚富,盡敷翻閱,卽間有應需核對之本,亦均經奏明,準向武英殿移取備查,毋虞竭蹶。至辦理四庫全書處,搜輯尤為浩博,毋論官板諸書,無不備具,其中內廷秘籍,咸列編摩,海內儲藏,現歸插架。各纂修、校對等分頭排勘,不特原有官書,取閱甚易,即使奇文僻典,世罕流傳,亦無不可就館檢尋,旁參互證。臣等體察情形,并詢之各纂修、校對等,并未有需閱官板諸書,借覓無獲,以致竭蹶之事。況經史、三通等類,蒙我皇上嘉惠士林,剞劂頒布,久經通行,遠近爭相購覓。其列職詞垣,尤競相存貯。中間儲存較裕者,頗不乏人。卽有一時未能購辦者,無妨從容措置。且書籍一事,收藏家原系從便置買,與官房、豆石之切于官員日用有關錢糧欵項者逈殊,若因間有一二艱于買書之人,必令指俸扣價,紛紜瑣屑,殊非政體。至現在武英殿新刊聚珍版各書,臣等欽遵諭旨,俾秘籍珍函,務廣流傳,業于奏辦之初,將通行緣由奏明。所有應刊之書,以次排印,酌量多刷,每部完竣進呈之后,卽核定紙張工價,聽情愿承買者,照例認買在案,亦毋須重復辦理。應將該御史所奏扣俸買書之處,均毋庸議。
是否有當,恭候命下,臣等遵奉施行。謹奏。
多羅質郡王臣永瑢 大學士臣于敏中 尚書臣福隆安 尚書臣王際華 尚書臣蔡新 尚書臣英廉 左都御史臣張若溎 侍郎臣曹秀先 侍郎臣金簡
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三十日奉旨:依議。欽此。
(軍機處錄副奏折)
]]>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六日
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六日內閣奉上諭:
王杰參奏武英殿提調陸費墀遺失各書底本四、五百種,令謄錄捐書繕寫,以為拖延掩飾之計,請勒限追繳等語。所辦甚是。辦理四庫全書一事,卷帙浩繁,人員冗雜,瞻顧私情,自所難免。然以國家辦此大事,豈能徹底澄清,毫無瞻徇。至陸費墀專司提調,前后數年,事出一手,其從前倚恃大學士于敏中優待,假藉聲勢,朕非不知之。是以總司書局三員內,紀昀、陸錫熊均經升用,而陸費墀則久未遷擢。現據王杰查出伊短少底本拖延掩飾緣由,則不可不嚴行查辦。陸費墀著解任,交與英廉、胡季堂、金簡、曹文埴秉公審訊。金簡久管武英殿事務,陸費墀所辦雖與金簡無涉,自可毋庸回護,且與英廉等會同審訊,亦不能稍有徇隱。至董誥未及清查底本,雖與王杰商同派員查對,但亦有應得處分,俟結案時一并交部議處。所請另添提調,并著英廉簡派奏明充補。欽此。(軍機處上諭檔)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九日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初九日奉旨:
八阿哥著同金簡、曹文埴催辦四庫全書事務。欽此。(軍機處上諭檔)
]]>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十五日
大學士 伯和<珅>字寄左都御史紀<昀>,乾隆五十七年四月十五日奉上諭:
紀昀奏現在熱河覆勘文津閣書籍,經部業將完竣,簽出空白、舛誤一千余條,分別修補;其空函書內,并無天文、算法,罰來覆勘之欽天監官賈德輔無書可勘。等語。文津閣書籍,上次紀昀帶同詳校官員前赴熱河,業已??蓖昕?,分別改正,何以揚雄《法言》一書空白未填?上年既經朕看出,此次復又有簽出空白、舛誤一千余條之多,可見??币皇?,全屬有名無實。至空函書內并無天文、算法,則欽天監官賈德輔即何必令其前往,徒勞跋涉。紀昀著傳旨申飭,并令將覆校各書務臻完善,毋得再有舛誤,致干咎戾。若朕駐蹕熱河時,再經指出錯誤,必當重治其罪也!將此諭令知之。欽此。遵旨寄信前來。(軍機處上諭檔)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十五日
兩廣總督臣覺羅巴延三跪奏,為恭奉諭旨事。
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初八日臣于途次承準尚書 額駙 公福隆安字寄,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四日奉上諭:閱奏繳銷毀書籍,內有河南省解到之明仁宗所制《天元玉歷祥異賦》及不知撰著名氏之《乾坤寶典》二種。此等天文占驗妄言禍福之書,最易淆惑人心,自未便存留在外??指魇〔檗k未能搜查凈盡,著傳諭各督撫,令其詳悉搜繳解京,并查明有無板片,一并解送銷毀。將此諭令知之。欽此。遵旨寄信前來。
臣跪讀之下,仰見皇上防微杜漸,息邪說以正人心至意。臣遵奉諭旨,已札飭兩司,通行各屬及各學教官,一體欽遵查明,細加搜訪,并廣行出示。凡士庶之家有收藏《天元玉歷祥異賦》及《乾坤寶典》二種者,俱令實時繳出,毋許隱匿。其有板片者,將板片一并追出送銷,如有匿不呈繳,一經查出,卽重治其罪。仍嚴飭各屬,務須搜查凈盡,毋得稍有遺漏。
除俟查繳到日卽行解京外,所有臣現在遵辦緣由,合先恭折奏聞,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朱批:覽。(宮中朱批奏折)
]]>二七五 江蘇巡撫薩載奏購得《太宗文皇帝本紀稿》一本固封恭繳折
乾隆四十年六月十一日
江蘇巡撫臣薩載謹奏,為奏明事。
竊臣遵旨督屬搜訪遺籍,今據江陰縣知縣鍾儼祖在收買舊書之陳璞文鋪內,購得《本紀稿》一本,呈送到臣。臣敬謹展閱,紀自太宗文皇帝天聰元年超,至崇德八年止,共九十六頁。又凡例二頁,面頁有字跡數行,祇記于康熙三十九年得之報國寺,末后并未自記姓名。其鈔傳原委,無從查究。復經密札該縣傳詢鋪戶陳璞文,據供:收買舊書,向系論斤估價,并不檢查書名,且系陸續買得,一并堆貯架上,實不能記憶得自何時,買自何家。等語。由縣稟復前來。伏思《太宗文皇帝本紀稿》,本系金匱所藏,非民間所應有。
所有查出鈔傳稿本,理合繕折奏明,固封恭繳,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朱批:覽。
(宮中朱批奏折)
]]>乾隆五十二年六月二十一日
臣征瑞跪奏,為覆奏事。
六月十九日承準軍機處傳奉上諭:以陸費墀辦繕四庫全書舛謬荒唐,令將文瀾、文匯、文宗三閣書籍面頁、裝訂、木匣、刻字等項,自出己貲賠辦,并令臣等各就近嚴行查察,毋任草率及勒索商人暗中津貼等弊。欽此。
臣查兩淮奉發館書兩分,共七萬余冊,于乾隆五十一年九月委員領回書六十六種,計二千一百四十四冊。臣到任后,又經三次委員赴館請領,尚未據領回?,F因書籍無多,敬謹收貯,擬俟領有萬冊,卽辦理裝潢等事。今奉諭旨令陸費墀賠辦,臣當卽傳集眾商,明白宣示。據稱:既蒙特旨不令商人出費,豈肯暗中幫貼等語。臣伏思陸費墀幸邀格外洪慈,不加治罪,僅罰賠,茍有人心,當知感愧,竭力妥辦。而臣職司查察,亦斷不肯任其累及商貲,反獲沾潤。(朱批:是。不可狥情。)至所辦面頁等項,現有奉頒式樣比照。俟陸費墀陸續辦出,隨時詳加查看,難容稍有草率。
所有臣奉到諭旨遵辦緣由,理合繕折覆奏,伏乞睿鑒。謹奏。
乾隆五十二年七月初八日奉朱批:覽。欽此。(軍機處錄副奏折)
]]>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直隸總督臣梁肯堂跪奏,為遵旨匯奏事。
恭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內奉上諭:前因披閱《御批通鑒綱目續編》內《發明》、《廣義》各條,于遼、金、元三朝時事多有議論偏謬及肆行詆毀之處,特交諸皇子及軍機大臣量為刪潤改補,黏簽呈覽。并遇便發交直省督撫各一部,令其照本抽改,務須實力妥辦,總在不動聲色,使外間傳流之本一體更正,不致遺漏,亦不得滋擾。至各該省抽改共若干部,著于年終匯奏一次,欽此。是年十二月內又奉上諭:《通鑒綱目續編》外間有翻刻之本,自當一體抽改鏟削。著傳諭各督撫飭屬留心查訪,將翻刻之本片書本,務須全行查出,一律改正。其挖出正本翻本書內違悖字樣,無論一兩頁及二三行或數字,均著收存,匯齊送京銷毀,不致外間稍有流傳,方為妥善。欽此。欽遵。各在案。
伏查《通鑒綱目》一書,直隸省自乾隆四十八年四月設局遵辦起,至四十九年十二月止,據各屬先后繳到《通鑒》一百七十八部,均已挖改完竣,立時給還。其挖出字片,委員解送軍機處查收銷毀,歷經匯奏在案。茲乾隆五十七年分據署布政使阿精阿查明,各屬并無應改《通鑒綱目》,請匯奏前來。
臣覆查直隸藏書,雖少遜江浙等省,但幅(巾員)【k按:員又作(巾員),誰要記過?】遼闊,第恐僻處鄉村之家尚未周知,或有遺留。除再行諄飭各屬明切曉諭,如有前項應改書本卽隨時妥辦給還,總須不動聲色,使外間流傳之本一體更正,不致稍有遺漏外,理合繕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朱批:仍當留心。(宮中朱批奏折)
]]>乾隆五十年正月十七日
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巡撫山東等處地方 督理營田兼提督銜節制全省軍務明<興>為詳請具奏事。
據布政使馮晉祚呈稱:
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承準廷寄,欽奉上諭:前因披閱《御批通鑒綱目續編》內《發明》、《廣義》各條,于遼、金、元三朝時事,多有議論偏謬及肆行詆毀之處,特交諸皇子及軍機大臣量為刪潤改補,黏簽呈覽,并遇便發交直省督撫各一部,令其照本抽改。現在將次辦竣,陸續頒發,各該督撫等務須實力妥辦,總在不動聲色,使外間傳流之本一體更正,不至遺漏,亦不得滋擾。至各該省自接奉頒發原書后,遵照抽改共若干部,仍著各該督撫于年終匯奏一次,以憑查核。將此遇便各傳諭知之。欽此。又于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承準大學士 公阿<桂>、尚書和<珅>字寄,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奉上諭:劉峩奏《通鑒綱目續編》內《發明》、《廣義》各條悖謬之處,照所發改本一體更正一折,內稱有《續通鑒綱目》一部,無「御批」字樣,系民間售賣之本,應一體送局抽改等語。《通鑒綱目續編》外間有翻刻之本,前已據農起奏到,曾降旨令江浙各督撫實力搜查抽改。今據劉峩奏直隸亦有翻刻售賣之本,是此種翻刻書籍、板片各省均有流傳,自當一體抽改鏟削。著傳諭各督撫飭屬留心訪查,將翻刻之板片、書本,務須全行查出,一律改正。其挖出正本、翻本書內違悖字樣,無論一兩頁及二三行或數字,均著收存匯齊,送京銷毀,不致外間稍有流傳,使無知誕妄之徒,又行抄播,方為妥善。將此遇便傳諭各督撫知之。欽此。遵旨寄信前來。各等因。先行到院,恭錄札行到司。蒙此。均經前升司欽遵轉飭各屬留心訪查呈繳,并行局員遵照去后。
該本司馮晉祚查得《御批通鑒綱目續編》內有遼、金、元時事,議論偏謬,并有并無「御批」字樣,系外間翻刻之本,欽奉諭旨一體查出改正一案。當經前升司陸耀欽遵檄行濟南等十府并濟、臨二直隸州,轉飭各屬實力妥辦,如有翻刻之板片、書本,務須全行查出,一律抽改鏟削,并稟請專委各學教官在于境內紳士耆民并坊肆之中,妥協確查,仍遴委管理省城書院之陵縣敎諭吳紹昆、昌邑縣敎諭李友杜二員,就近專司督率抽改,磨對清楚,卽行發交本家收領。前據兗州府屬之嶧縣、曹州府屬之單縣查有《御批通鑒綱目》七部,均經照依樣本抽改,業于上年年終詳請匯奏在案。本司到任后,復諄飭各屬不動聲色,認真確查。茲又據東昌府屬之聊城縣查有《御批通鑒綱目續編》一部,又青州府屬之臨朐縣查有并無「御批」字樣《通鑒綱目續編》一部,均稱查無翻刻板片,隨經飭發該委員等一律改正,同挖下違悖字樣呈繳前來。隨將抽改書本分發各縣,交還本家,仍飭各屬上緊訪查,勿使遺漏,并俟續有繳到,入于下文匯奏外,所有抽改部數緣由,擬合詳請本部院鑒核具奏,并將挖下前書二部違悖字樣一并封固呈送,祈咨送軍機處銷毀。再照上年抽改七部挖出字樣,據該委員等稟稱,于未奉上諭之前,已抽改完竣,將挖下字跡隨時焚毀無存,無憑繳送,合并聲明,等情到本部院。
據此,除恭折具奏外,擬合咨送。為此咨呈軍機處大人,煩請查銷施行。須至咨呈者。
計咨送挖出《通鑒綱目》內違悖字樣一封。
右咨呈軍機大人處。(軍機處咨呈)
]]>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河南巡撫臣穆和藺跪奏,為循例匯奏事。
竊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內,欽奉上諭:前因披閱《御批通鑒綱目續編》內《發明》、《廣義》各條,于遼、金、元三朝時事多有議論偏謬及肆行詆毀之處,特交諸皇子及軍機大臣量為刪潤改補,黏簽呈覽,并遇便發交直省督撫各一部,令其照本抽改。現在將次辦竣,陸續頒發,各該督撫等務須實力妥辦,總在不動聲色,使外間流傳之本一體更正,不致遺漏,亦不得滋擾。至各該省自接奉頒發原書后,遵照抽改共若干部,仍著各該督撫于年終匯奏一次。欽此。又欽奉上諭:《通鑒綱目續編》外間有翻刻之本,著傳諭各督撫將翻刻之書本一律改正,其挖出正本、翻本違礙字樣,毋論一兩頁及二三行或數字,均著匯齊送京銷毀。欽此。欽遵。各在案。
伏查豫省所有《通鑒綱目續編》,節經歷任撫臣遵旨抽改繳銷,近年以來久無繳到。臣復諄切行司,督飭各屬實力妥辦。茲據布政使吳璥詳稱:各屬皆已查覆,本年并未有抽改過《通鑒綱目續編》,違礙字跡無憑繳銷等情。
除再嚴飭各屬留心稽訪,僻遠之區亦明白示諭,勿稍滋擾;臣仍不動聲色,隨時訪查,務期抽改凈盡,毋少遺漏外,茲屆年底匯奏之期,臣謹恭折具奏,伏乞皇上睿鑒。謹奏。
朱批:尚應留心。(宮中朱批奏折)
]]>乾隆五十三年九月十一日
蒙發下《月令廣義》一書,查文津閣四庫書內并未將此書列入。至書內對音字樣錯誤,及曾否列入存目之處,容俟帶至城中,查對后再行詳加改正。謹奏。(上諭檔)【真按:纂修四庫全書檔案的數據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