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日本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女同在线观看-日本女同在线-国产日韩在线-国产日韩视频一区

《卷九》出使日記續刻薛福成作品集

光緒十九年癸巳十月己酉朔記周柱下史道德五千言,為道教之鼻祖。其大旨主清凈無為,堅定自持,沖虛不息,又濟以能忍之力,以柔制剛,以退為進,于儒理尚不甚相遠也。后如莊子、列子、文字、關尹子、亢倉子,皆其支流也。申子、韓子,流為刑名之學,而其教一變矣。《陰符經》可通于兵,教又一變矣。

迨長生之說興,方士專求不死之方、卻老之術,為神仙家言者有服餌、導引之法,而又分為內丹、外丹,援《易》象以入丹經,教又一變矣。內丹者,以一身之水火陰陽,發揮丹道;其學道也,專講神仙煉養,以金丹換凡骨。始創之者,為魏伯陽、張伯端、王道諸子,所著書如《參同契》、《悟真篇》、《龍虎經》皆是也,道家推為正宗。大旨假真陰真陽之二物,奪天地之一氣以為丹餌,歸丹田氣海之中以御一身;則一身之氣翕然歸之,若眾星之拱北極。其言雖似有理,然若方技家言變淺為智,一息得道,嬰兒姹女,金樓絳宮,青蛟白虎,寶鼎紅爐:皆老子所未言,其為后世所增無疑矣。

外丹者,即爐火之說,燒丹煉汞,點石成金,所謂黃白之術是也。其大旨謂真鉛真汞,止取天地之精、日月之華,混合造化以成神丹,辨藥材之真偽,抉金石之異同。其用功之法,又必攢族周天氣候,以使金火相交。淮南《鴻寶秘書》多言燒煉,大抵皆出羽流偽托,教又變而愈變矣。

初二日記至于容成之術,胎孕之說,別為房中一家,尤屬道家修養之外乘。欲假此以求羽化飛升,長生久視,亦殊謬矣。此外,有方藥、符圖、守庚申、尸解諸術,愈變愈下。按《道藏》諸書,名目繁多,總厥大綱,分為三洞、四輔、十二類。

所謂三洞者:一、洞真部,元始天尊所流演,是為大乘上法;二、洞元部,太上老君所流演,是謂中乘中法;三、洞神部,亦出太上老君,是謂小乘初法。

所謂四輔者:者一、太元部,洞真之部〔輔〕也;其二、太平部,洞元之輔也;其三、太清部,洞神之輔也;其四、正一部,三洞三輔所會歸也。

所謂十二類者:曰本文,曰神符,曰玉訣,曰靈圖,曰譜錄,曰戒律,曰威儀,曰方法,曰眾術,曰記傳,曰贊頌,曰表奏。欲考道家源委,其總匯不外乎是。

今世道家之祖,曰張天師,至明乃改號曰真人,然實五斗米賊張魯之后,亦黃巾之流亞耳。演其術者為北魏寇謙之等,又以齋醮章咒入之,而教復一變矣。《漢志》所錄道家三十七部,神仙家十部,本屬截然兩途。黃冠者流,以清凈之不足聳聽,于是以丹方符錄炫其神怪,名為道家,實皆神仙家也。神仙之說,始于秦漢之方士,盛于魏晉;托始于劉向,而廣衍于葛洪。于是道家與神仙家合,而道之本旨以晦。《參同契》假借爻象以論作丹,自標其名曰“周易”,是牽異學以亂圣經也。陶弘景《真誥》一收,多言仙真授受真訣,而《甄命篇》實竊佛家四十二經為之。至如地獄托生,乃竊佛家中鄙陋淺近之說耳,皆非道家之真諦也。

初三日記海客有販茶至新金山者,其友謂之曰:此間有奇境,愿往觀乎?客曰:諾。乃約同志數人,裹糧、策馬、牽犬,由新金山迤東,行二日程。山徑榛蕪,四無人跡,猿啼獸嗥,林木參天。又半日至一處,兩山環抱,石壁高數十仞。微露一徑,闊約尺馀,僅容一人側身入,不能乘馬。友曰:至矣。系馬于林,友導眾入石徑。約五里許,忽然空曠。四面山峰羅列,其中平地約廣百畝,奇花異草,香滿巖谷。有石室一區,深連三座,獸釘浮漚,宛然大家,而寂無人聲。眾人門,見四壁連瓦面以至大門、屏門,皆是大石成方,天然造就,不假人力。屏門及墻壁,皆有牡丹花,浮凸凝滑,神工鬼斧,無以過也。入屏門后,二進三進均如一式。屋中間瓦面上,有一石龍頭張口流水注地,所注處有大石蓮花一朵盛之,想雨水所下之道也。室中既無人居,亦無床桌幾席器用諸物,究不知為何地。如謂人工所造,則三座房舍,上下內外渾然皆白石打成一片,無斧鑿痕;如謂上帝下都、神仙洞府,則應在福地名山,不當在遐僻荒嶠,且又非俗人所能到,斯真不可解矣。聞之《法苑珠林》,大梵天以上宮殿,悉皆大造生成,不假人力,斯豈其流亞歟?眾游畢,出山乘騎而返。此光緒十七年事也。

初四日記七月朔接總署電云:

滇督圖內,車里土司有十三猛,似非十二城。非將沿邊地名查明,難與開談。現擬由署照會法使,告以前查地圖與中國界線不符,已咨滇督查明再商。應先聲明,車里土司界內,中國應有權利毫不能損;法暹界務,中國亦不與聞。令其電知外部。候復。此亦與索據無異,而不甚著跡。初九日又接總署電云:

近已照會法使云,中越兩界,孟賓為止,其西系云南車里土司所屬十三猛地方。若由孟賓沿暹邊西抵湄江,須向南轉西,繞過車里邊界;并非一直向西。來圖不符,俟滇督查復再商。應先聲明,法國欲由孟賓通至湄江,自無不可。惟車里界內中國應有權利,毫不能損;法暹界務,亦不與聞。請電達外部,候復。等語。希再照會外部。

九月二十四日又接署電云:

昨詰法使,以暹已割地賠款,法未退兵,究系何意?李梅諉為不知,允電外部候復。頃歐使來言,駐法英使現與法廷議論,保全暹羅國權;事機甚緊,欲中國助力。希電慶常,向外部告以聞英與貴國商議,保全暹權,中國亦有此意,極愿調停。看其如何答復,相機應付,要以踐言,此即隱助英勢。十月初四日又接署電云:

歐使以法反復,欲中英立約,合力保暹,謂法聞信必不敢逞。然果立約,恐結怨于法;倘法不懾虛聲,竟逞志于暹,便難收束。如能三國同保,如俾利芝故事,最善。希與英廷別離保暹之計。彼如提及歐使所說,請告以中國從未與他國立密約,仍愿向法廷勸解。此不即不離辦法,尊意如何?候酌。

初六日記仰光電云:中國委員到八募者,帶有撣人土酋一名;數日內,與密士德華立同起程。又有英甲必丹談維斯率五百英兵偕往,會勘虎踞、天馬、漢龍三關,擬先勘虎踞關。中國向英索問邊界,西至虎踞關為止。此關在八募之東約十七英里。中國稱此等邊界屬中國者,載諸史冊,有中國關基在焉。中國視此等舊界甚為要緊,搜羅昔時證據共得十七件云。

初七日記法報云,倫敦函稱,前駐印度英官葛利芬,議論英法在亞洲情形云:近日法俄之交甚密,恐與英有礙,暹事其明征也。防之之法,一欲三國聯盟以拒俄法,三國者,中、英、阿富汗也。一欲將亞洲出使章程改變,另設亞洲一部,專派侍郎辦理。其說以為三國聯合,亞洲可期無事。波斯于英無益,阿富汗可保印度西北界。中國意見尚不可知,然中英聯合,兩有裨益,必聯兩國,方可鎮壓亞洲。且中國北面自帕米爾至太平洋邊界,均經俄人攪擾,南面屬國均經法人侵吞,想未嘗不思收復也。設部之事,擬分四司。一管波斯、亞丁之事,一管中國、朝鮮、香港之事,一管日本之事,一管緬甸、麻六甲、北般鳥、新幾內亞之事。以上各事,向歸外部、藩部辦理者,均劃歸新部專辦;而印度部則只辦印度、錫蘭、阿富汗、俾路芝等處之事云。

初八日記王夔帥八月二十九日來電云:

虎踞關在邦杭山半,距盆干十里;西南有老公寨、黃葛樹,距關三十里,相傳中緬以黃葛樹為界。天馬關在猛密、邦欠兩山間,出關至邦欠野寨八十里,又至幸布二十里,夷語呼大石頭為幸布,相傳中緬交界處。現英人從關后山梁上修路達南坎。兩關關門、營址均存。九月十五日又來電云:

詳查虎踞關在邦杭夾谷,坐東向西;南為膽撤河,北為卓濟河,東至南碗河八十里。盆干在關東十里,由騰至關必由之路。盆干看哨寨則在關西南二十馀里。二十四日又來電云:

天馬關在邦欠兩峰間,坐東北,向西南,營盤基址洞門均存。關東至隴川江邊六十里,過江至南坎城四十里;西至邦倉寨四十里,寨外即猛密屬;南至所甕盞達二寨約三十里,屬猛密;東北至猛卯屬之蠻允六十里,西北至大石頭一百里,系走猛洞大路,路內屬猛名,路外屬猛密。英人新修由新街達南坎之路,系在關內。

初九日記牙買加島(一作札邁刻),大安的列斯群島中之一,英國西印度屬島中之最大者也。在加勒海中,北距古巴百英里。北緯自十七度四十五分至十八度三十分,經度英京西七十六度十一分至七十八度十九分。長一百四十英里,闊之中數四十英里。分三郡十四縣,凡四千一百三十英方里。戶口五六十萬,白人萬馀。東西有藍山橫亙,高五六千英尺。著名之江曰明黑、曰考孛里,皆南流,僅行小舟。進出口貨各值英金百馀萬鎊。入款五十四萬馀鎊,大半以進口稅、酒稅、印捐、信局捐為來源。用款五十三萬馀鎊,債六十六萬馀鎊,用于橋梁道路醫院及緊要公事者為多。金司湯至西班尼湯早有鐵路,今又接筑新路。此島辟自西班牙人,閱百馀年為英所得。英人之禁販黑奴也,曾以六百十六萬金鎊,贖奴三十萬九千馀人,此僅在牙買加一島也,不可謂非善政矣。西北有三小島,曰大開蠻,曰小開蠻,曰開蠻孛蘭克,皆屬于牙買加。

初十日記巴哈麻群島,亦英國屬島也。有小島數百,大半不過礁石,計共五千英方里。民約四萬,白人僅五之一。除極南因那快一島外,形勢低平而狹長,有荒瘠者,亦有松杉等樹者。其會城曰納埽,在紐潑老位屯司小島上。有名散德林島者,即一千四百九十二年可倉波之所托足也。

因那快之東,土克司各島,當一千八百四十九年,已不列于巴哈麻群島中;今頗繁盛,與西北之開考司各島,同轄于牙買加。

小安的列斯群島,除特尼答一島外,分為二群島,曰溫特華,曰利華。在杜米尼卡島之南者為溫特華群島,馀則利華群島也。茲將屬英者分志于后。

特尼答島,小安的列斯島中之最大者也,與南亞墨利加洋岸不過派利亞海股之隔,西南西北皆距陸地不遠。島面積一千七百五十四英方里。戶口十一萬。會城曰拋叨西拼因,南一城曰圣否乃杜。英于是島設大吏如巡撫以治之。

十一日記新嘉坡總領事黃遵憲稟稱:

檳榔嶼商務日微,局勢大變。蓋嶼本一島,素無土產,全賴他處轉輸。從前盛時,英屬大小白蠟之錫、荷屬阿齊、伊里之胡椒、勞匿之甘蜜、日里之呂宋煙加非,商人營運,多得厚利。近因荷蘭征阿齊不克,每封禁各海港,商人遂多耗折。小白蠟出錫極微,大白蠟錫雖極旺而徑運新嘉坡,故華商報窮倒閉之案甚多。去年嘉慶商李姓倒閉,欠債數十萬;本年閩商王姓倒虧六七十萬,閩商李姓倒虧一百六七十萬。此皆華人最著名之富家,一經倒閉,牽連俱敗者數十家。商務江河日下,殆將與麻六甲相等。當葡人得麻六甲時,貿易推南州冠冕;雖其后稍衰,巫來由諸部猶以此為總匯之區。乾隆五十一年,英人得嶼,遂以嶼為總匯。道光六年,嶼與新嘉坡合而為一。近則以披為總匯,而嶼亦衰矣。嶼之對面有小島名曰吉德者,一小國也。英人初得檳榔嶼,每歲以一萬元向吉德王賃其地,后改六千元永歸英轄;近嶼之威烈斯省,亦向吉德劃來。吉德雖極微小,內政仍得自主。流寓華民約有萬人,多以種植為生;惟吉德毫無綱紀,每遭荼毒,無可申訴。柔佛國有華人數萬,開荒墾種,國賴以富;該國方廣為招徠,故政稍寬大。

十三日記英國海部報單云:今歲當差頭等鐵甲船二十四,防邊巨艦三,鐵甲巡船六十,別項戰船七十四;其未當差者,頭等鐵甲十,防邊艦十四,巡船四十六,別項戰船四十四,雷艇不在其內;更有已造未成者鐵艦九,巡船十九,戰船二十二,合計共得三百二十五艘。至于法國,各戰艦共二百二十一艘;德共八十六艘;俄共一百二十艘,惜巨艦甚少;意國戰船共九十艘。統為比較,合各國兵輪之雄,不能敵英國也。今年英國海軍經費共支英金一千八百四十八萬鎊,法國經費支一千零六十九萬鎊,德國經費支四百七十九萬鎊,俄國經費支五百零四萬鎊,意國經費支四百二十一萬鎊。

十四日記溫特華群島中有多巴峨島,約在特尼答島之西北十八英里,樹林居多,有良木美材。格來那大島為群島中風景極佳之一,多川流。巴巴突島稍偏于東,氣候之佳甲于西印度群島。地勢崎嶇,風景清麗;多伐樹木,獸跡已少。戶口十六萬二千。英屬島自牙買加外,當以此島為重。圣溫森島在巴巴突西九十英里,有火山。圣羅瀉島在溫特華群島為最大,在圣溫森島之北,亦有火山。以上各島,皆設大吏如巡撫,英政府曾議合并統轄于一。共有戶口二十八萬五千。

十五日記利華群島中,有杜米尼卡島,其高甲于小安的列斯群島,山多而景佳,第少可耕之地。土產以糖、加非、可可、棉花、煙葉、銅、木為大宗。有忙色辣島,風景亦美,瘠壤居三之二,馀宜耕種。土產糖、棉花。有納位司島,小山也,面積二十英方里,可耕者不及半。有圣克里司禿否島(一名圣吉),多山。東北六十英里有島曰安貴拉,其屬也。有安地禺亞島,在利華群島中為最大,面積十萬八千英方里;戶口三萬五千。糖、棉花為土產大宗。首城曰圣召恒。南岸有口曰英吉利者,水師要口,亦西印度群島最佳海口之一。有排部大島,在安地禺亞島之北,其屬也,低平而肥,多樹木,人以牧為業。有浮金各島,約小島百馀,半屬英,半屬丹馬。屬英者,曰叨禿來,其巨擘也;曰浮金告大,有銅礦;曰恩尼甘大,其地宜牧。以上皆利華群島也,英設總督于安地禺亞島以統理之。

十六日記百爾慕他群島,一名沙茂司群島,亦英屬島也。在美國北喀爾勒那邦、哈透司海角東南五百八十英里。中有小島三四百。大半無人跡;有人煙者十六島,其最大者百爾慕他也,計二十英方里。會城曰哈密爾登。群島地勢低平,地土肥沃,氣候如春。有一島名阿爾蘭,上有船塢,北亞墨利加兵船時往修理焉。戶口一萬二千。政事同于英國。西印度各島教務,轄于新蘇格蘭牧師。更有五小島,皆筑炮臺,為水師屯泊要區,亦為流徒罪人之所。考百爾慕他群島,西南距巴哈麻群島六百五十英里,似非可括于西印度群島;然人每附列于其中,概稱謂西印度群島云。

十七日記亞蠟斯干省,北亞墨利加極西北之地。初屬俄羅斯;同治六年售于美國,得價七百二十萬金錢。北至北冰洋;東至英屬加那大,值京師西二百五十七度二十八分二十秒為界(倫敦西一百四十一度);西南至太平洋,沿拋脫倫海峽,值赤道北五十四度四十分為界;西至伯靈海,與亞洲極東隅只隔一水。地面積五十七萬七千三百九十萬英方里,約合英、法、西班牙三國之大云。地勢斜方。自北冰洋往南,過伯靈海峽,值赤道北六十五度三十分,至克勒生斯登與羅門瑙夫兩島;又斜向西南,值京師西二百八十八度二十八分二十秒(倫敦西一百七十二度),至森羅倫索島與考可斯紀土尖;再向西南,值京西西三百零九度二十八分二十秒(倫敦西一百九十三度),過伯靈海,至阿德與考伯兩島;此西南界詳細情形也。東北界地位方正,無庸詳述。

十八日記乾隆初年(西一千七百四十一年),有維德伯靈者,率俄人往亞蠟斯干,始據其地。終年冰凍,土多不毛。嘉慶初年(西一千七百九十九年),有俄國亞墨利加洲公司經營全境。后因地太荒僻,俄人亦鞭長莫及,遂售之美國。光緒六年(西一千八百八十年)美國戶口冊,居民七萬三千馀人;內阿思寬麻人(一作伊斯歸毛人)居其半,雜種次之,白人又次之,馀皆印度人。邇來白人漸多,以開礦魚皮為業。

全部約分三境,天氣寒暖不齊。北境介平猶康江與北冰洋之間,崇山峻嶺,大地汪洋,地面凍至三四尺,皆曳冰而行,無道路,有樺木、馬尾松。北至黑道,異常寒冷,夏季寒暑表升至五十九度,冬季降至二十三度。中境合阿羅登群島計之,天氣較和,寒暑表恒自三十六度升至四十度。內地叢木茂密,一望無際;惟群島則無樹木而多草地。阿羅登者,開企楷(即監札加,亞細亞之極東北一隅也)與亞蠟斯干中間之各島也。多高嶺,亦多火山;居民萬五千馀人,皆以皮魚為業,不生蔬果,亦無耕耘,出口貨以海獺、狐各皮為大宗。各島形勢不一,命名不同;值赤道北五十二度至五十三度,京師西二百七十九度二十八分二十秒至三百零四度二十八分二十秒之間。

十九日記亞蠟斯干有尼拉群島者,值京師西三百零一度二十八分二十秒;曰埃土,曰埃格土,曰塞密起,皆群島中之著名者。有辣脫群島者,大小共十五,最大者曰巴爾殿,曰格,曰訥,曰辣脫,曰阿模企克,曰批克斯,值京師西三百零一度二十八分二十秒至二百九十六度二十八分二十秒之間。有安特理奴群島者,大小共三十;最大者曰阿達開,曰阿臺開,曰泰納格,曰開訥格,曰阿模萊;值京師西二百九十六度二十八分二十秒至二百八十八度二十八分二十秒之間。有福克司群島者,大小共三十一,值京師西二百八十八度二十八分二十秒至二百七十九度二十八分二十秒之間,曰猶尼美克,曰猶那萊虛克,曰猶訥克,曰阿古登,皆大島也。

南境曰錫開,地勢錯雜,且多山嶺,產黃柏、白杉等木。亞蠟斯干中南兩境,尚有耕種之地,地面共積二萬五千英方里,土產不過番薯蔬菜,地凍而堅。沿海產鳘魚、<魚曹>白魚、黃尾鱭,而鳘魚為大宗;沿江產鯊門魚,白魚,猶康江每年出口鯊門干魚共二百萬,魚多實冠地球。獸有麋、鹿、熊、羆、豺狼、黑白山羊、紅藍色之狐、猩猩、香鼠、山鼠、銀鼠、灰鼠、獴鼠、黑貂、野貓、皮浮(似水獺,水陸并居)、華爾維倉(似豺狼)、箭豬、兔、海獺、江獺、長毛輕毛之海騾(即海狗)、華爾勒斯(似海馬)。

二十日記亞蠟斯干居民以獵獸取皮為業,貿易日盛;然較之加那大、赫生灣及西伯里亞皮貨稍次,因天氣冷而濕,不能盡美也。又產銅、煤、硫磺,猶康江沙內亦產金。沿海各埠,以錫開為都城;其次福倉竭爾、佩爾考甫斯坎,為屯積皮貨之要口;意羅羅克,在盎南爾許坎島,為俄國傳教之所;密開洛斯坎(一名森密開爾),為猶康江運貨之要埠。美國派巡撫一人、輔政司數員,管轄全境。錫開在佩綸瑙夫島之南,為若耳日第三群島中最大之島,亦同治六年俄售于美者。島之西有天文臺。恒年多雨,山嶺積雪,皓皓窮年。城居低洼之所,值赤道北五十七度二分四十二秒(倫敦西一百三十五度十七分十秒)。

二十一日記印度之地,三面距海。西人謂之地舌,蓋象形也。大于英國三島十五倍有奇。其天然界線,北枕雪山以隔西藏,西北倚蘇來芒、哈拉兩山以隔阿富汗、俾路芝,東盡阿薩密,此界于陸者也;西自印度河口,東自雅魯藏布江口、安額河口(即恒河),所有西南東南沿海各岸,皆南向考麻林海角而盡,此界于海者也。南北長一千八百六十英里;西自蘇來芒山,東至雅魚藏書江岸,闊一千五百英里;積方一百四十馀萬英里。此指印度本境而言。若計印度分省,兼阿薩密與英屬緬甸,則有一百五十五萬八千二百五十四英方里。前年戶口二萬二千一百十七萬二千九百有奇。緯度自赤道北八度四分至三十六度十五分,經度自英京東六十六度四十四分至九十九度三十三分。此印度之疆域也。

二十二日記印度北自雪山之麓,南至于溫哈山,皆平陽,西人謂之印度太平原(其地兼及北、中、東、西四印度)。溫哈山嶺之南,即德干(即南印度)。有東兩告次兩山環抱,至南合為一峰,名曰尼勒里山,山北即賣索爾高地。西告次山,南至考麻林海角。尼勒里山直南,有一嶺曰哥英巴都爾搿潑,“搿潑”者,譯言缺口也。印度大平原之西,甲的華地舌之土頸,有平原曰日瓜爾。其中有小山蜿蜒至助姆那江岸,劈分印度大平原為二,東曰恒河平原,西曰印度河低地并印度大沙漠。阿拉浮里及溫哈兩山之間,地亦高,謂之麥爾淮高地。此內地形勢也。

沿海自西北克辣溪而下,有印度河口,地形低洼,有枯楮地舌;由枯楮而下,越甲的華地舌,則有開姆盤海股,有小島曰的馀;自此至考麻林海角,即西海岸,名麻來排,有石岸。其泊舟佳口曰孟買、俄亞(名小西洋)、可陣、孟甘羅。海角東北,為蠻那海股,為派克海峽;其北,有浦里夾湖(在麻打拉薩之北),有吉那江口;再東北,有切爾楷湖;越恒河、雅魯藏書江各口而東,則有切塔貢一地;其南過尼格來海角,即馬爾達班海股,又東南至吞納叟林。沿海之長,蓋不下四千五百英里云。

二十三日記檳榔嶼在赤道北五度十六分至三十分,英京東百度九分至二十五分。循麻六甲海峽西上,出麻六甲、蘇門答臘之間,為海門各島,散布如星如棋。最大者檳榔嶼,距對岸吉打大山不遠。乾隆五十一年,為嶼開埠之期。蓋是年吉德酋長既以嶼讓英,后十四年又以威烈斯雷省畀英,兩次皆未奏聞暹王。暹王怒,道光元年伐之,奪其疆土。吉酋懼,逃往檳榔嶼。六年,嶼與坡、甲兩埠合而為一,仍以嶼為總匯。而麻六甲益衰,新嘉坡漸興;未幾,南洋各埠以坡為總匯,而嶼亦衰。光緒十一年,聯合坡、嶼、甲及顛頂群島、威烈斯雷省、科科斯群島,暨歸英保護之碩蘭莪、大小白蠟、彭亨諸國,定其名曰“實得力塞多爾曼士”,譯即海門屬部;而總督則駐新嘉坡。

二十四日記嘉慶十年,東印度公司始在嶼埠設大酋,與麻打拉薩、孟買兩處大酋并行。道光九年,始裁嶼酋而以他員代之。十七年,英始改建總匯于坡埠而嶼次之。檳榔嶼所設之官,則有參政司、議政局、地租司、山林司、庫務司兼印務司、營造司兼量地司、華民副護衛司、參事局、船政司、機器測量司、郵政司、按察司、律政司、錢債司、教師、監院、醫官、巡理廳、巡捕廳、司獄、統兵官、工部局員。

其各國所設領事官,除中國新設副領事外,則有荷國領事、暹國正領事、德國副領事、奧國正領事、比國副領事、丹國葡國副領事、法國委辦領事、美國意國委辦領事。

其戶口于同治辛未,嶼則十三萬三千有奇,坡九萬一千有奇,甲七萬七千有奇;光緒辛巳,嶼十九萬五百有奇,坡十三萬九千有奇,甲九萬三千有奇;辛卯,嶼二十二萬七千有奇,坡十八萬二千有奇,甲九萬九百有奇。

二十五日記檳榔嶼城,建嶼之東北,英人名卓耳治城。前臨海峽,水闊而深。嶼中有高山名蛇莓〔莓〕子,怪石人立,古樹參天,石磴瀉泉,英人引自來水于此。有海珠嶼,一名寶珠,距城五六里,境幽深。有寶樹巖,徑皆羊腸,亦幽境也。其為官商別墅者,曰長春塢,曰友石廬,曰竹士居。又天香山上,有石磴千二百級。有平章會館,閩粵人合建;有南華醫院,閩粵人施醫地;嶼中義塾借平章會館為之者,閩塾粵塾各一,在會館左右。英設義學四十二所,教華文者一,教英文者五,教巫來由者三十二。

此埠人才聰敏,為南島冠。藏書家以林培元為最,謝增煜次之,馀如溫震東、林振琦、林汝舟、吳春程、林載陽,皆有儲蓄。有波知滑冢亭,閩人公建。有百年適成亭,閩人新購叢葬處也。

風俗則中華流寓既多,頗重風雅,喜逢迎,善褒獎。童子見客,揖讓為禮。人情古厚,甲于海南群島。守家禮,重文教。婚則六禮俱備,無不親迎。新婦入門,合巹畢皆謁家廟。喪不停柩,逾月而葬;親執紼,必素冠;婦女亦徒跣;虞祭仍兇服;或用墓志,祭典極豐。

二十六日記英國議院議紳巴德來,以蘇彝士河事問戶部尚書:前于一千八百七十五年,原任首相畢肯斯斐曾用英金四百萬鎊買新開河股份票若干股?此項股份現值實價若干?何年可分利息?英船每年過河成數若干?戶部尚書答云:英國現有股票值英金一千七百七十五萬鎊,購票時于清債項下動用三百八十萬零五千鎊;各股可于明年七月分息,所分利息可得本錢百分中之十七或二十一;每年英船過河噸數,比較各國船只居百分中之七十五。

今年,荷蘭編查戶口共四百六十六萬九千馀口,計男丁二百三十九萬九千有奇,婦女二百三十六萬有奇。

二十七日記恒河、雅魯藏布江、印度河,為印度北方三大江。較次之江有六,曰塔,曰耨白達,皆西流,入阿刺伯海;曰襪安耨代,曰告臺浮里,曰吉那,曰考浮里,皆東流,入孟加拉海灣;德干水利沾其大半。蓋以西告次山長而且高,視考羅蠻特爾海岸之山獨多水利;又以德干地勢東向低斜,故有東流之各江。

印度在北緯八度至三十七度之間,多熱帶之地。北方氣候八十度,南方年中中數之度更高;大抵地愈高則候益涼,南風酷熱又以海風而減,多養身之地。若昔姆拉(近色來土江之上游),若大吉嶺(在錫金),若麥哈盤爾司華(在西告次山),若烏貪開盟(在尼勒里山),西人養生者爭往焉。

地多濕潤,草木暢茂,果實累累。柚木、鐵木、椴木,山中多有;無花果、波羅密、香蕉、芒果、棗、杏、姜、胡椒、香料,取之無盡;獸有虎、豹、犀、象、獅、狼、猴、鹿,鳥有孔雀、鸚鵡;鱗族多鱷魚、大蛇。

二十八日記印度人類甚雜,言語風俗教化不同。文人言語已有二十五種,合土番計之不下五十馀種,可謂人雜言龐矣。溫都斯坦尼司者,恒河上游之人也,聰明精強,冠絕各處,故以其名名全印度(印度一名“溫都斯坦”;“尼司”者,人也),與概稱印人者不同。

印度人之多,首推孟加拉。尚婆羅門教,即古時佛教也。印度以婆羅門教人為最多,有二萬七百七十三萬馀人;次回教,有五千七百三十二萬馀人;次靈性教,有九百二十八萬馀人;次佛教,有七百十三萬馀人;次基督教,系天主、耶穌、希臘等教之總名,有二百二十八萬馀人;次西克司教(系婆羅門之別派),有一百九十萬馀人;次專恒司教(系合婆羅門與佛教為一者),有一百四十一萬馀人;又波斯火教八萬九千馀人;猶太教一萬七千馀人;其他無名各教四萬二千馀人。

婆羅門教之先,來自印度河之西北。在紀元前一千一百年迄紀元前七百年,軒立亞王之子釋迦牟尼,自稱“菩提”(譯言覺也),始行佛教,歿于紀元前五百四十三年(西人謂其壽長)。歿后三百年,其教大行,印度直奉為國教云。

二十九日記佛教宗旨,蓋以革婆羅門之驕奢。然兩教并行千馀年,佛教旋以自相攻擊,幾不能行于印度。佛教衰而修正之婆羅門教盛。有合兩教為一省,即專恒司教也。其教盛于日瓜爾,他處亦有之。靈性教不知始于何時,創之者史他爾也。自回人屢侵印度而回教盛,葡萄牙、荷蘭、丹馬各教士踵至而西教傳焉。

印人善耕織、渲梁、木工,然地宜耕而尚多荒,耕雖勤而法未備。土產:米、棉花、靛、鴉片、葡萄、桑、蔗、茶、加非、金雞那樹、麻、姜、芋、胡椒及各種蔬果。制造之物販運于阿刺伯、東印度各島者,有棉花、織花巾。本若與孟加拉以絲綢著,代楷(在孟加拉)、信地、本若以金銀線之錦繡名。滂甘羅之氈、克什米爾之膊巾,皆重于世。

英屬印度商務甚大,東南西南各處輪舶皆通。運英之貨,以生棉花、羊毛、麻、皮革、絲、靛、柚木、硝、米、糖、茶、加非、胡椒、油、香水、香料為大宗。鴉片販于中國,約歲值英金一千二百萬鎊(《貿易總冊》無此數,似有偷漏)。

十一月己卯朔記近兩年中,印度出口貨值英金一萬一千一百四十六萬鎊;進口貨以英國制造物為大宗,其他洋灑、西書、器用各種,皆為駐印英人所必需,值英金八千四百十五萬鎊。出多于進,其富可知。賦稅,英金八千五百七十四萬鎊,其出于雅片者八百二十五萬鎊。出款八千二百五萬馀鎊。國債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二萬馀鎊。

國學有五:嘎爾格達、麻打拉薩、孟買、本若、阿拉哈巴,各有其一。大小學塾十三萬八千馀處,男女學生三百六十九萬有奇。官兵二十一萬八千馀員名;內有歐洲官兵七萬四千馀員名,過英國額兵之半。鐵路,已成者一萬七千五百六十四英里,共費二萬二千七百六十六萬鎊。電線,長十一萬三千五百十二英里,接線之路三萬七千馀英里。

初二日記法國新換政府名單:首相兼外部大臣喀布米爾貝里業(一作卡西米巴利爾,又作白立業),內部大臣賴納(一作貝那樂),戶部大臣布爾多(一作畢爾多),教部大臣施普勒爾(一作司比雷),刑部大臣杜博,兵部大臣梅爾喜(一作梅悉業),海部大臣洛費甫爾(一作樂費倭),工部大臣魯貝(一作狄波司特),農部大臣克里舉(一作威日)。

印度為自古戰爭地。上古有阿漾司人(人類名)始至其地,今其后裔尚居印度民數四之三。西歷紀元前二千年,印度歐洲人既至歐洲,其有他往者,由中亞細亞而至印度之本若;數百年后,復南居恒河之旁,與先至之人爭半不已。泊拉馬人出,征服印度之南,而錫蘭、烏德與孟加拉皆歸附焉。

紀元前三百二十七年,亞勒散德順印度河而下,進攻印度,已在波斯第十二王得印度西北之后。至西羅克司,乃以亞勒散德所得之印地歸之希臘,是為希臘得地于印度之始。又有西齊恩人(希臘人中之一類),既得希臘拔克脫里亞屬埠,遂乘勝以取北印度。百馀年后,阿刺伯人亦大掠日瓜爾與信地;嗣后波斯得地于印度,回教人遂得居恒河之旁,西北之地歸其統轄者百年。復閱二百馀年而印度有回朝。

西歷九百九十年間,有襪默特者(一名印馬毛多),自稱為濟斯尼(在阿富汗)王,屢攻印度,逾助姆那江,得勞爾、摩爾湯兩省地,由是阿富汗威行印度者五百年。于一千二百六年得德列(見《志略·圖》),又八十八年而得德干。鯨吞蠶食,蓋已久矣。

初三日記一千二百十九年,成吉思汗以掃蕩中亞細亞、西亞細亞而至印度,兵威所至,如風掃籜。一千三百九十八年,蒙古帖木耳以大兵攻印度,取德列,鎮以吉士爾汗。汗昏暴,其后各王相繼,全服印度。至巴卑爾王,廢阿富汗之末王(在一千五百二十五年),遂立蒙古(一作莫臥耳)朝于印度。其子武米恩王,嘗盡失巴卑爾之地,后稍復之;子亞格芭立,盡有喀布爾、堪達哈爾、全印度及德干之地;至日罕王時,為極盛之朝(一千六百五年至二十八年)。后阿倫格王殺兄囚父而自立(一千七百七年),其朝如衰。

厥后數世,篡弒相尋;波斯攻之,割印度河以西之地;德干、烏德、孟加拉皆自主,蒙古朝衰。馬刺他人起兵據德干,日以強盛(一千七百六十年),久與英人相抗。先英人而商于印度者,則有葡、荷、法三國。英人之初商于印度也,在一千六百年。嘗鳩股(一百二十五股)集資(七萬鎊),名曰英國東印度公司。未幾,易其名曰通商東印度群島倫敦總辦公司,以無〔有?〕利可圖,驟添資本至英金四十萬鎊。

初四日記英公司因荷蘭商人過昂胡椒價值,既有違言,又因事與葡商大哄。一千六百十五年,甲必丹盤司率四兵船大敗葡水師于印度蘇辣之外;遂設埠于蘇辣,與印度王立約。英王哲姆司第一遣使印度,印度給商埠數處。一千六百三十九年,英得一小地于麻打拉薩,建為自主藩部。六十一年,英王爵爾司第二娶后于葡,始得孟買,蓋奩物也;英王以其地歸于公司,年取英金十鎊。八十七年,公司以其地為西藩部。先是,公司雖在孟加拉得和約之益,然除恒河口一廠外,未有他地。至一千六百八十九年,始于林密濕地筑一炮臺,為今嘎爾格達之始基。一千六百九十八年,又有一公司曰英國東印度公司,資本二百萬鎊。英市印貨山積,英工以土貨難售騰怨。一千七百二年,兩公司又合為一,改為東印度群島合眾公司。〔一千〕七百四十六年,英公司與法公司爭利,致啟爭端,英勢甚危。又越十四年,大敗法兵,明年又得其本地支黎,法勢始衰;與之立約,所有法埠不得置戍,英勢炎炎矣。

初五日記一千七百五十六年,嘎爾格達人叛,英將克里胡,勝之孟加拉,英勢始大。越二年,克里胡為孟加拉總督。越五年,孟加拉又叛,明年平之。德列王許英人在孟加拉巴哈爾、屙黎薩征稅,并轄北西爾加耳;后有回教人來攻,英人敗之。一千七百九十九年,英人四戰于賣索爾,亂始定,得色林甘潘坦。越三年,再與馬刺他人戰,進取新的亞、霍爾喀,公司之地由是益大。乃與土邦立約保護,與悉國、喀布爾、波斯和,權勢震動東方。一千八百十八年,孟買以增陌召穢之地,版圖益廓,中印度與刺日不德皆在保護之列。一千八百二十三年,阿瓦王侵副英地,英有事于緬甸,喪師二萬,費英金一千四百萬鎊,始得吞納叟林及阿薩密。一千八百五十二年,英取悉國之信地。明年復攻緬甸,盡割其沿海各省。又三年,始得馬刺他,統轄于中印度,不煩一兵而取烏德。明年,孟加拉土兵叛,英人大恐;亂黨四萬,據德列者數月。事既平,明年,乃以管轄印度全權歸之英國君主,時一千八百五十八年西十一月也。

初六日記英之印度政權在總督,輔政者六人;節制之者在印度部,部屬十五人。地方官之亞于總督者,有若巡撫(西名加稔那)、藩司(西名次加稔那)、巡道(西名首康密欣耨)。輔政之人與巡撫,英君主所派也。更有議律例、定章程者十人至十六人不等,與藩司、巡道皆總督所派,而必先得請于印度部。其馀設官行政,與英略同。

印度即天竺。五天竺之名,由來已久。今西書只言印度,不分為五。其古圖,則以孟加拉、麻打拉薩、孟買、錫蘭,分為四大部;新書則以英之印度分為八省,或分為十三省云。

南禹江即大宣河,又名南瓦江。其上流穿過中國十三部中之猛瓦,此江兩岸皆屬中國;其下游西邊之地,則土番哈人所居。而暹羅游民自光緒十年始侵占此地,并占車里邊界之地。

初七日記英人阿爾紀嘗游歷江洪,著論曰:“江洪各府,雖難分別清晰,而其全國外面疆界,則非因此而混,亦無人能爭之者。只恐猛禹(即猛瓦)地方,法人有覬覦之勢耳。湄江之東,南拉江之低地,為江洪南方及東南方之界線。其東方系猛禹,即南瓦江上游之地。猛禹地方,江洪之勢頗微,恐法人欲索問其地;因猛禹在南禹江上游地位,與法地相連。若論法人奢愿,即湄江上之江洪,亦恐有兼并之勢,祇要由南禹江或由黑江發兵直搗可也。中國若不援助,江洪必不能御法;然中國意見似不肯去管理江洪。最妥之法,莫如將江洪亦歸入甌脫地內,可免后患。”

初八日記電學家有一種盛電之器,料瓶是也。其盛電之法,用生電各機盤旋運動,電氣自能注于料瓶;然后將瓶封固,使電不外泄。無論何地均可攜帶,以供生力生光之用,真一方便法也。先時電線偶或中斷,在數百里數千里外一時驟難考定,無由亟為聯續。有人思得一法,先立一表,依表推算,十百千萬里無稍舛誤。英國格致士艾爾吞以此法傳之印度。印人能推算電線斷于何處者,艾爾吞教之也。又,英國電車亦自艾爾吞法。

德國博學士有班得式者,謂世間萬物俱系各質配合而成,聚少為多,積小成大。其言至為精當,而于電學尤精。一千八百八十年比國設賽珍大會,專延班君經理電燈之事。

初九日記英國國債,至去年西三月止,共欠六百七十七兆六十七萬九千馀鎊。迨年底結算,已償之款共六兆六十三萬六千馀鎊,而欠項則為六百七十一兆零四萬二千馀鎊。查英一千六百八十九年威廉第三在位時,所欠國債僅六十六萬四千馀鎊。迨定禁買黑奴之律,發帑收贖,國債已增至二十兆零十七萬一千馀鎊。又因與他國戰爭,耗費甚巨,至一千八百三十七年今王維多利亞即位,國債驟增至八百五十兆零十三萬二千馀鎊。嗣后時減時增,以至于今,尚有國債六百七十馀兆云。

初十日記上海紡紗織布局于九月初十日焚毀。以未保火險,又在租界之外,洋水龍局不肯往救,以至靡有留遺。嗣經上海道等查明現盤總帳:借領官款銀二十六萬兩,又借某公司銀十六萬兩,借某大憲銀二萬兩,楊觀察宗濂、宗瀚兄弟二人銀十三萬兩(內系借款銀五萬兩、墊款銀三萬兩、股份銀五萬兩),其馀各股票銀共五十萬兩,以上統計實銀一百零七萬兩。以現剩地基三百馀畝,暨司事等所居幸未災及之屋,并焚馀磚石、鍋爐、煙囪等項計之,只值銀十萬兩,不及十分之一。滬上紳商擬再鳩股興復。然有所甚難者,以華人皆視合股為畏途,恐無人敢買股票也。

十一日記英國有格物耆儒名貝賴者,竭一生精力,專究世人發言吐語之所由,著書暢論其理,遂論造德律風一器。倫敦又有格致士席孛內者,以先時德律風傳聲之線,多用鋼鐵,既粗且重,殊欠靈敏。因遍勸德律風廠概用銅錢,既輕且細,經費半減,利益宏多。現已無廠不然,聲既及遠,音愈清郎。

德國近有格致士名伯陵內者,謂盛電之瓶,除尋常用之淡硫水外,再加火酒,每百兩淡硫水加火酒五兩,電即起發。盛電之具既見輕便,生電之速尤不可思議,大約數分鍾工夫,電即隨氣而升矣。惟不用火酒者遲。尤見新法之所以廣行,舊法之宜乎漸廢。

瑞士有格致家鮑姓者,思得新法造作機器。先用二百匹馬力傳達三英里,再借水力生電,傳六百匹馬力于工作廠肆,以為工作之用。此系傳電力于遠方之始。

十二日記英國格致士波路斯氏思得新法,于暮夜昏黑之際,以氣球升之空中,上懸電燈以通消息;并可借以發號施令,使軍營聯絡呼應,亦用兵時制勝之一要也。

美國格致士魯字,創設電氣各燈,有極大之光。此人得電學新法,出售于某電局,給以洋銀五十萬元。

電氣必用生電機器以發之,而生電之機有二。一則所生之電,無所變易如始生者,或陽電或陰電,其終亦必系陰電陰電;用表測量電生之多寡,殊不費力。一則所生之電,陰陽互輪,一秒分鍾可變易者數百,不特生力,亦可生光,供一切之用。惟此等電,量之殊不易耳。

英人有名克拉克者,凡電竿纏扎電線之瓷碗,即此人所制;所以隔電,不使電火燃及電竿也。迄今諸國旱線咸遵用之。

十三日記西人多用一空桶,或隔數十丈地,或隔數百丈地,假之以運輕物,一如信局送信,從空移去。西國之從空桶移物者,即克拉克創造。數十年前設立海線,亦克拉克所創也。電學今世所常用者,硬與軟二種,為不可少之法,亦克拉克創為之者。倫敦西南隅,有人姓古奔者,以電機發諸電報之時,或遇天空雷氣過大,致相感觸,甚為身害;因設一法可使電氣自息,不生他害。

英國格致士哥克斯,精研電學,制一電表,可以考驗更夫夜間是否守望終宵,貪睡或不貪睡。

十四日記北洋海防,如金州大連灣、大沽北塘、山海關,皆翼蔽畿輔,而要害則尤在左延之旅順口,與右袤之登州成山衛、煙臺威海衛。威海與旅順南北隔海對峽,其間有小島斷續如帶,浮于海面,而泊輪亦惟旅順、威海為善,宜乎北洋海軍屯聚于此也。且此海縱橫二千五百里,其中若老鐵山前后,并搭連島、長子島及煙臺外威海、崆峒諸島,又遼海東之皮島,均有泊兵輪之錨地。防此,則津沽、山海關、鴨綠江之門戶固矣。昔漢楊仆之擊朝鮮,魏田豫之討公孫淵,秦苻堅之襲和龍,唐張亮之趨平壤,薛萬徹之入鴨綠水,皆得此要害者也。又如海州以下,廟灣以上,為黃河入海之口,亦登萊、淮海之要沖;以有五條沙之保障,故設防可緩焉。

十六日記南洋海防,如揚子江口之內狼山,外崇明,鎖鑰長江。其由海入江之門戶,厥有四重:第一重,有廖角觜、營前河兩河相對;第二重,狼、福兩山相對;第三重,江、靖兩邑相對;第四重,圌山、永生洲相對。至京口、瓜洲,則為閫閾之內地。崇明東有陳錢山者,海中之標也。航海者東南望陳錢,東北望陳山。至陳錢,則可進泊洋山。山形如箕,周圍百里,有嶼十八;山顛有泉,可汲水覘見。凡海寇隨風入蘇、松、常、鎮者,發碇必于洋山,山固由海入江之閫限也。

江浙外海分界處為馬跡山,山北屬蘇,山南屬浙。而除錢外之盡山,普陀直東外之東霍山,其南自崎頭至昌國衛外之韭山吊邦,皆寧屬之險要也。他如溫、臺所屬之內海外海,均防海者所宜留意。惟舟山為海軍重鎮,尤為扼要。吳徐承率舟師自海入齊,趙范蠡、古庸沿海溯淮以絕吳路,唐強偉自峽抵江、揚,趨萊州,皆得要害者也。

二十三日記英屬印度各省,依一千八百九十一年之冊:亞日迷爾省,二千七百十一英方里,屬縣二,民五十四萬二千有奇;阿薩密省,四萬九千英方里,屬縣十三,民五百四十七萬有奇;孟加拉省,十五萬一千馀英方里,屬縣四十八,民七千一百三十四萬有奇;比拉爾省,一萬七千馀英方里,屬縣六,民二百八十九萬七千有奇;孟買省,七萬七千英方里,屬縣十九,民一千五百九十八萬有奇;信地省,四萬七千英方里,屬縣五,民二百八十七萬有奇;亞丁省,八十英方里(信地、亞丁皆屬孟買),屬縣二,民四萬四千有奇;上緬甸省,八萬三千馀英方里,屬縣十七,民二百九十四萬有奇;下緬甸省(以上二省歸緬甸),八萬七千馀英方里,屬縣十九,民四百六十五萬有奇;中路各省,八萬六千英方里,屬縣十八,民一千七十八萬有奇;枯亞格省,一千五百馀英方里,屬縣一,民十七萬有奇;麻打拉薩省,十四萬馀英方里,屬縣二十二,民三千五百六十三萬有奇;西北各省,八萬三千馀英方里,屬縣三十七,民三千四百二十五萬有奇;烏德省(與西北各省可分可合),二萬四千馀英方里;本若省,十一萬馀英方里,屬縣三十一,民二千八十六萬有奇;寬他等省,方里屬縣未詳,民二萬七千有奇;安臺蠻省,二千五百英方里,屬縣未詳,民一萬五千有奇。

二十四日記亞日迷爾,在刺日不德之中。一千八百四十八年始為英有。有代辦總督(即首康密欣耨)駐于刺日不德以鎮撫之。

一千八百二十五年,緬甸始讓阿薩密之地于英,英屬之孟加拉。一千八百七十四年,始立為一省,今轄于首康密欣耨。其地在雅魯藏布與搜馬兩江之間,山嶺崇峻。土產米為大宗。若西爾海脫,若開扯,若西孛衰加,若辣克歇姆拍,尤為印度產茶極旺之地。都會曰告爾潘拉。

一千八百五十四年,孟加拉曾轄于次稔那,今歸總督兼轄。地占恒河兩岸,東至皮拿司,又自雪山而至襪安耨代江口,皆其地也,計有孟加拉本地與巴哈爾、屙黎薩、鑿貪納坡之地。大半平原,饒水利。土產之豐,人民之眾,推為第一。產米、雅片、靛、印度麻,山中多煤。回民居三之一,農夫居三之二。會城曰嘎爾格達,印度之都城也;戶口合城鄉內外計之,凡九十七萬八千有奇,英國版圖以戶口而論,推為第二。曰摩亞衰臺拔,曰忙赫,曰拍那,曰白突罔,皆大城。

二十五日記比拉爾(《志略》作彌勒爾),在海德拉巴之北。一千八百五十三年,英人得自尼散(即德干),蓋尼散逋欠于英而以地償者也。今兼轄于海德拉巴,而不全行英令。土肥沃,產上上棉花。一千八百九十年間,入款英金一百六萬八千馀鎊,出款九十一萬八千馀鎊(以印度一羅比合兩先令計),贏馀歸于尼散政府,是年得十五萬馀鎊;蓋自比拉爾歸英后,贏馀有二百八十四萬馀鎊云。大城曰哀立處坡。

孟買在西海岸,先為陌召穢地,英人大半得之于馬刺他與煞他拉。其地除土邦外,合信地、亞丁計之,大如德國。沿海長一千五十英里,多天然海口,尤以孟買、克辣溪兩口為要。土邦占地三之一,信地占四之一,馀則孟買本地。土產棉花,向多出口。今本處紡織用者日多;并產鹽。戶口之數,印度人居百之七十六,回回居百之十七。有加稔那以鎮撫之。首城與省同名,民八十二萬有奇,在同名之島上,為印度通商極大之城。信地政事,稍與孟買省中不同。亞丁與非洲蘇馬里海岸(歸英保護者)皆轄于孟買。

二十六日記緬甸,英人再用兵,僅得下緬甸地。其得上緬甸,則在一千八百八十五年。下緬甸地在厄勒瓦諦江口,地形平坦,至潑羅姆(在擺古)以上,則高而多山。沿江產米甚旺,出口者多,柚木亦然。上緬甸土肥沃,富礦產,金、銀、寶石、鉛、鐵、錫、煤、煤油皆備。自仰光至八募以上九百英里,舟皆可達。陸地貨亦可達于撣人,通于中國。盛行佛教。鐵路已通莽達拉,開拓尚未已也。一千八百九十一年,上緬甸有英兵一萬一千四十,另巡捕兵一萬五千。地方費用漸減,自丙戌至戊子年,歲需英金二百六十一萬馀鎊;庚寅辛卯年,僅需一百八萬馀鎊。下緬甸首城曰仰光(或作冷宮,亦曰漾貢),城中居民十八萬有奇;曰穆爾;曰吞納叟林。上緬甸首城曰莽達拉,城中戶口與仰光相若;又有近中國境之八募,為商賈輻湊之區;潘干(即盆干)多佛廟,以圣地名。

二十七日記中路各省(不止一省),戶口有荷蘭、比利時兩國之數,而地大于兩國三倍半,蓋一千八百六十一年,由西北各省與麻打拉薩分出者也。其先為那哥不爾之馬拉他地,多土番,開墾者僅四之一。今自孟買至嘎爾格達,通以鐵路,中貫全境,風氣漸開,其俗大變。煤、鐵、米、麥、棉花為土產大宗。首城曰那哥不爾,民十一萬有奇;又城曰直不爾鋪,曰爾來坡。

枯亞格省,于道光十四年始并于英。有首康密欣耨駐于賣索爾以鎮撫之。

麻打拉薩沿海,自切爾楷湖至考麻林海角,并至麻來排海岸之加那拉,皆其地也。沿海長一千七百三十英里,惜無一佳海口。前為英法戰爭地,麻打拉薩南九十英里,法之商埠本地支黎也。英人以孟加拉、孟買、麻打拉薩為三大埠,而麻打拉薩為最扼要。地初不廣,至嘉慶六年,得加爾那的,而疆始擴。今其地大于英三島,戶口如意大里。地非饒沃,礦產亦少。英設加稔那以鎮撫之。首城與省同名,民四十五萬有奇。

二十八日記西北各省與烏德地,共十萬七千五百馀英方里,民四千六百九十萬有奇,印度人居七之六。地不及德國之半,而戶口相若。在孟加拉之西,北枕雪山,南界中印度高地之小山,占恒河平原之上游,西北各省本孟加拉地;道光十五年,英人欲立為亞加拉一部,不果行;越二年,始設次加稔那以分治之。

烏德之地,大若荷蘭、比利時兩國。咸豐六年始并于英,初轄于首康密欣耨。光緒五年,始同轄于西北各省之次加稔那。土產麥、靛、棉花、糖、鴉片、油子,近雪山之地亦產茶。西北各省以阿拉哈巴為首城,居民十七萬有奇;又城曰皮拿司,為印度人數中圣地,居民六十萬;曰康坡,民十五萬有奇;曰亞加拉,在助姆那江上,當國朝順治四年,尚為蒙古朝之都,多廟宇宮殿陵寢,民十六萬有奇;曰吼突華,在恒河通入大平原之處,多市集。烏德之首城曰盧各腦,民二十七萬有奇。

二十九日記本若(一作伻及拔,又作烹齋拔),地在印度大平原北之西北,以自雪山而下之五江通于平原、入于印度河者而得名。自英人第二次用兵于塞哥,其地于一千八百四十八年始為英有。轄于英之行政局,以首康密欣耨為首領。越十一年,升首康密欣耨為次加稔那。其德列一部,亦由西北各省中歸于本若。除三十四土邦外,其地埒乎意大里。大半宜耕,土產以鹽、麥、米、棉花為大宗。戶口多于西班牙、葡萄牙兩國。首城曰勞爾,在爾來維江上,民十七萬有奇。又城曰阿姆立技,為塞哥之教地;曰德列,在助姆那江上,昔為蒙古朝之舊都,民約二百萬,今遠遜矣。

寬他等地,一名英國俾路芝。一千八百八十八年始行分治,轄于英駐俾路芝之首康密欣耨亦即代辦總督。其地半得自阿富汗,半得自稀辣(即俾路芝都城)。

十二月己卯朔記安臺蠻,山島也,在孟加拉海灣東面。分為二群島,曰大安臺蠻,曰小安臺蠻。草木暢茂,多珍樹名材。居民系尼格里禿一派,近已日少。印度恒流罪人于此。土產茶、米、沙谷米、山芋、加非、可可。

土邦有土尊,以自治其民。大小不一,共有八百。略大者不過二百。英國控制之方亦不一。有納貢于英者(各土酋歲收賦稅共印銀二百兆羅披,以七兆五十萬貢英),有不納貢者,有徒有貢獻之名者。其酋雖名號尚存,廢立之權操之于英,英復派員監其政府;從違予奪,悉聽英命。故稱為英國保護之邦,有散布于英省之中者,有獨處英省之外者。

英國海部衙門圖內,中國北京經線在格林尼址東一百十六度三十分,此系近測最準之經線。

初三日記土邦散布英省中者:其在孟買之日瓜爾(一名排羅大)者,得地八千二百英方里,民二百四十一萬五千有奇(一千八百九十一年冊,下仿此);在孟買他處者,得地六萬九千馀英方里,民八百五萬九千有奇;土邦大者曰枯楮(六千五百英方里,民五十五萬有奇),曰殼爾哈伯(二千八百英方里,民九十一萬有奇),曰開亞伯(六千一百英方里,民十三萬有奇)。其在麻打拉薩者,得地九千六百英方里,民三百七十萬有奇;土邦大者曰達拉王哥(六千七百英方里,民五十五萬有奇),曰可陳(一千三百英方里,民七十二萬有奇)。其在中路各省者,為地二萬九千馀英方里,民二百十六萬有奇;土邦大者曰拔司他(一萬三千英方里,民三十一萬有奇)。其在孟加拉者,為地三萬五千馀英方里,民三百二十九萬有奇:土邦大者曰枯處巴哈爾(一千三百英方里,民五十七萬有奇),曰希爾揚伯拉(四千英方里,民十三萬七千有奇)。其在西北各省者,為地五千一百英方里,民七十九萬有奇;土邦大者曰爾辣姆伯(九百馀英方里,民五十五萬有奇),曰骱華爾(四千一百英方里,民二十四萬有奇)。其在本若者,為地三萬八千馀英方里,民四百二十六萬有奇。

初四日記本若省內土邦之大者曰拍下拉(五千九百馀英方里,民五十五萬有奇),曰拔霍和爾伯(一萬七千馀英方里,民六十五萬有奇),曰秦突(一千二百英方里,民二十八萬有奇),曰那哈(九百馀英方里,民二十八萬有奇),曰甲褒車拉(五百九十八英方里,民二十九萬有奇),曰蠻提(一千一百英方里,民十六萬有奇),曰色茂(一千一百英方里,民十二萬有奇),曰馬摟可他(一百六十英方里,民七萬有奇),曰法立殼(六百四十英方里,民十一萬有奇),曰閘姆排(二千一百英方里,民十二萬四千),曰色開(四百英方里,民五萬二千),曰甲爾瀉(一百五十英方里,民六萬八千),曰錫金(《志略》作哲孟雄,二千五百英方里,民三萬有奇),曰山司貪芝(即撣人地,或云有四萬英方里,民三十七萬有奇。以上二邦皆未的〔?〕)。

土邦獨處于英省之外者:曰賣索爾,曰尼散(一名海德拉巴),曰因杜(即中印度地,惟此地西名為中印度),曰刺日不德,曰克什米爾。

賣索爾地形高聳,除西北與孟買接壤外,馀皆與麻打拉薩毗連。英以前酋不君,曾于一千八百三十四年派首康密欣耨往理其政,后于一千八百八十一年政事仍歸土酋。其地廣植加非,為印度冠。得地二萬七千九百馀英方里。民四百九十四萬有奇。首城與邦同名,舊都曰西令牙巴坦(即北西爾加耳);又有大城曰滂甘羅,水土甚美。

初五日記尼散,南至唐甘蒲特拉江吉那江之支流),北至潘肯甘江(義他惟利江之支流)。得地八萬二千馀英方里,民一千一百五十三萬有奇。一千八百八十四年以前,英曾派員管理其政,今仍歸尼散自主。大城曰海德拉巴,其都城也,在吉那江之分江上:又曰告爾康大;曰愛羅拉。

因杜亞,在阿拉浮里與溫哈兩山之間,得地八萬英方里。共有七十一邦,較大者曰瓜利爾(即新的亞,二萬五千八百英方里,民三百三十七萬有奇),曰利華(一萬二千六百英方里,民一百五十萬有奇),曰因杜亞(九千六百英方里,民一百九萬有奇),曰波保爾(六千九百英方里,民九十五萬有奇)。

刺不德之地,東自春爾白江(即恒河之支江),西至印度河,約十二萬三千英方里。民一萬一千一百萬,皆印度人。土邦十八,較大者曰屙代不爾(一萬二千八百英方里,民一百八十四萬有奇),曰入德不爾(三萬七千馀英方里,民二百五十二萬有奇),曰比加尼爾(二萬三千英方里,民八十三萬有奇),曰付不爾(一萬五千馀英方里,民二百八十三萬有奇),曰排不爾(一千一百馀英方里,民二十七萬有奇),曰道爾不爾(三千馀英方里,民七十六萬有奇),曰阿爾華(三千馀英方里,民七十六萬有奇),曰什來華(三千馀英方里,民三十四萬有奇),曰當克(二千八百英方里,民三十八萬有奇),曰哥達(三千八百英方里,民五十二萬有奇)。

初九日記克什米爾,大地也。北界揩拉可蘭山,東界西藏,南界西界本若與海什拉地。得地八萬九百英方里,民二百五十四萬有奇。多水利,風景亦佳。水土宜人。以制膊巾為利源,其物以西藏羊毛為之(羊牧于最高之地)。以吉爾脫為大市(近揩拉可蘭山峽),再運至克什米爾城。民皆印度種,尚回教。其王曰“麥哈拉才”。都城與邦同名,在什楞江上。東北有小湖曰什摩湖,景之美聞于世,在察鬧孛江上,克王駐蹕于此。

自主之土邦,雖名自主,英不許其結黨同盟,亦禁撓英權利。僅有二邦:曰尼泊爾,即廓爾喀也;曰不丹,即布魯克巴也。

尼泊爾在雪山之南。長五百十二英里,闊自七十至一百五十英里,凡五萬四千英方里。戶口數百萬。自透來低洼之區,至近西藏則漸高,雪山大嶺悉在其中,樹林深邃,多儲貴木。高山之坡,宜米、麥、珍珠米、橘、波羅密,多野獸翠鳥。牧地雖少,羊牧成群;制造未廣,商務已興。與西藏、中加、印度通商頗盛。人皆蒙古本種,而雜以印度人。盛行婆羅門教。都城曰加德滿都。

初十日記不丹,在雪山之西,北界西藏,南界阿薩密。高峰插天,佳景層出,約二萬英方里。戶口未詳。與尼泊爾不過錫金之隔,地形水土物產悉同于尼泊爾。工作專以樹皮為紙。尚佛教。都城曰達西蘇敦。

法國印度屬地,凡二百五英方里,居二百八萬有奇(一千八百九十年)。以本地支黎為最大(凡一百十五英方里,民十七萬有奇),城名同部各,即法屬印度都會也,在考麻林海岸。先是炮臺鞏固,后與英戰,為英所毀,巴黎立約,英不許其重筑,亦不許其駐兵。地雖便于泊舟,并無海口。商務日衰。此外,在火立江上者曰商德爾那哥耳(四英方里,民二萬四千)──距嘎爾格達之北十七英里,在加維利江口者曰加黎架爾(五十三英方里,民七萬有奇),在莪他惟利江口者曰牙那安(五英方里,民五千有奇),在西海岸者曰馬黑──一小城也(二十六英方里,民數近萬),然商務無不日衰者。

十一日記葡萄牙印度屬埠,在孟買東南二百六十五英里,地當馬拉巴爾海岸(即印度西海岸),曰屙襪。長六十英里,闊三十英里,凡一千八十英方里,民五十六萬有奇。都城同名,亦即好望角以東所有葡屬之都會、商務總匯也。舊城在內地五六英里之遙,商務日衰;新城在海口,一名潘習姆,炮臺密布,頗得形勢。進口貨以布匹、象牙、生絲、羊毛、糖為大宗,出口貨以麻、檳榔、耍貨為大宗。孟買之北更有葡國屬埠曰達蒙(三百八十英方里,民六萬有奇),城名同。日瓜爾海岸之外有小島曰的玉(五十二英方里,民一萬有奇),上有炮臺,即以為城。《志略》尚有葡屬之海濱小聚落數處,??屬之西林不爾及達郎給巴爾二處,今西書中皆未詳,凡以見其無足輕重云。

十二日記印度鴉片,官制官售已百馀年。其地在孟加拉之巴哈爾,與西北各省之皮拿司,約五十萬英畝。種者以漿入官,官取其漿而干之;約重百四十鎊為一箱,運至嘎爾格達,招入往購,然后出口(俗名“拍賣”)。光緒庚寅年出口五萬七千箱,得價印銀五十九兆四萬羅披(合印度銀一千三十羅披為一箱);辛卯年每箱勻計,價值增至一千五十八羅披;壬辰年箱數減至五萬四千,其在印度本地銷售者得印銀二百十萬羅披。此英地所產,政府取其值以充國用。更有由孟買出口者三萬七十九箱,總名曰“馬爾洼雅片”(馬爾洼、阿日迷爾、阿米代拔三處所產。專言馬爾洼,從多數也),此土邦所產;英則但征其稅,每箱征六百羅披至六百五十羅披,實得印銀十七兆五十四萬羅披。以上英地與土邦鴉片,英政府除各費用外,入銀五十六兆九十八萬羅披,視十年前歲得八十四兆五十萬羅披者,已稍減矣。

十三日記總署電云:英使言英俄在倫敦議帕事,俄從阿克蘇河至阿克塔什,南抵小帕嶺北為止,已有成議。又接許竹使電:俄外部言,英允酌讓小帕地歸俄,如與英議定南界,明春即須添兵在東南面劃守。又言:阿克塔什設卡地段,俟分界時或可通融,馀無可商。馀詰外部,何以擅將中國界線讓俄?外部謂無此說。

又接許大臣函云:此間議帕事,去冬俄外部本欲劃薩雷闊勒大山為界(即《帕米爾圖》赫色勒牙高嶺)。今年二月,俄外部口氣略松,謂請中國指出在大山以西之實地,俄可和商。總署因按喀約往南地勢開列地名告之。彼謂我仍持喀約,遂又擱起。此次慶常來俄,始于山西之地允讓郎庫里之半。但與署意相差太遠,無從湊泊〔拍〕。月前,彼以英議將成,催我早定。又云署電西界酌讓一層,本令審察地勢酌辦。現已渾〔詳〕告俄人,以探俄意。俄所擬界──郎庫里以南至派格士別爾山脊止,勢不可允。阿克塔什一帶,尚未議定。

十七日記印度已造之鐵路,自嘎爾格達至阿拉哈巴為一路。由此再分西北西南二路,西北達于德列,西南達于直不爾鋪。其自德列至勞爾,勞爾至陌召穢之吉白山峽,為支路一。勞爾西南經木耳丹,至印度河之色扣、接于克辣溪之鐵路,為支路二。色扣至近波瀾(在寬他省)山峽之悉畢,亦有鐵路,此路將欲造至阿富汗之堪達哈耳。又有自孟買東北行,至直不爾鋪為一路,以與阿拉哈巴西南一路通。其在孟買與直不爾鋪中間之地,亦有二路:一西北至因杜亞;一正西至那哥不爾,此路后欲東通爾來坡以貫通印度。復有孟買鐵路二:一北通蘇辣、巴羅大、阿米代拔,而至枯楮海股;一東南行經坡南(一作埔拿),會海德拉巴之支路,而至麻打拉薩城。此皆干路也。其南,則由麻打拉薩而至印度之極南。所有要區,鐵路皆通。其北,則嘎爾格達之鐵路,已抵西藏近邊之大吉嶺。英之經營全印,可謂不遺馀力矣。

十八日記錫蘭在印度東南印度洋中,英屬島也(洋中有礁石、沙線,接于印度)。在北緯五度五十三分九度五十一分之間,英京東經七十六度四十二分至八十一度五十五分。得地二萬五千英方里,大于阿爾蘭四之三以上。其形如梨,其南較闊,南北長二百六十英里,極闊處一百四十英里。南方山嶺重疊,北方平坦。峻極之嶺曰撥突羅塔來格拉;更有高峰曰阿達姆,相傳為佛(西名菩大,即菩提之諧聲)升天之處。其地雖在熱帶,而水土益人,海風徐來,酷熱不生;平陽氣候,恒無大變,以西十二月正月為極寒,四五兩月為極熱。川流多而不長,大江曰襪海懷里甘骱,源近阿達姆峰,約流二百英里,近停可馬里而入海。礦產富黃紅藍各寶石、碧玉、貓兒眼;西北蠻那海股向來孕珠,今則較遜;植物蔥蔚,林多花梨、椴木、烏木及有用名材。土產米、加非、茶、肉桂、可可、白豆{艸寇}、金雞那樹,種茶日盛。肉桂當荷蘭割據時為土產中最要之物,利獨歸于國家,今出口者尚重二百八十一萬馀磅云。制鹽之利亦獨歸政府,歲贏金九十五萬馀鎊云。

十九日記光緒十七年,錫蘭民三百萬零八千有奇。以印度人種星海里司為最多(約一百八十四萬有奇),其先蓋由印度徒此,在紀元前五百四十三年。次為印度南方人種塔米爾司(約六十八萬有奇),次為回回(十八萬有奇),又次則白厄司,或名烏蘭欣司(約一萬八千),歐洲人約五千而已。若物突司(即土著之番),若阿富汗人、巫來由人,則更少矣。其地盛行佛教。工藝所出,有金、銀、象牙、玳瑁、瓦器、席、扇、雕刻等物。

先是,一千五百七年,葡萄牙于沿海遍設埠頭。閱一百五十年,荷蘭奪之。一千七百九十六年,英又奪之,以轄于麻打拉薩;六年后,另立為外藩以歸于其國家。一千八百十五年,英廢島王,始有其全地。今分九省。西岸可倫破(或譯作克倫伯、格倉坡、科郎埠),其都會也,民十二萬;蘭突在內地,其舊都也。南岸有拋因脫甘里,東岸有停可馬里,皆大邑。

二十日記襪爾迭胡群島,在錫蘭西南四百英里,錫蘭屬島也。會城曰美爾。土酋歲遣公使至可倫破,納貢于英之加稔那。土人尚回教。地瘠水惡。出口大宗惟干魚、貝、玳瑁、可可果。

安臺蠻之南、蘇門答臘之西北,有群島曰尼可排,凡地六百馀英方里。先屬丹國;一千八百六十九年,英始據之,以轄于安臺蠻。土人七千,狀貌如巫來由,在內地與南者〔?〕已日少。群島中有人煙者十二島,無人跡者七島。極北一島曰大尼可排,地得全群島之半,土亦肥沃。

阿刺伯海中、距印度馬拉巴爾海岸二百英里,有群島曰辣開迭巫,皆低平珊瑚小島。島凡十四,有屬英者,有屬印度土邦者。戶口一萬四千有奇。

二十一日記上海織布局廠機被焚,現存銀錢布匹,僅敷抵還零星欠款。該局實計官款存銀二十六萬五千三百九十兩(內有籌賑局賑馀十五萬兩,緩鞏支應局十六萬兩,皆未入告者),商股存銀五十五萬四千九百兩(內有前津關劉道遵飭附股銀二萬兩),仁濟和保險局存銀八萬兩,前江海關龔道存銀二萬兩,楊藕記借墊各款銀十馀萬兩。全局被焚之后,僅存基地、監工女匠房屋,及損傷機器、鍋爐、鋼鐵廢料,值銀無多。現擬逐項估價,籌議攤派。

查織布局自招商入股,十年以來毫無利息。舊股則以百兩折成七十兩,補交三十兩,共計三十三萬四千九百兩;新股則系招商保險局奉飭將暫存生息之款,改作股份二十二萬兩。現擬該局所剩地產物料值價若干,乃聶道等查辦之銀錢花布剩款,統除支付應還現款外,盈絀若干,總計按照商股五十五萬馀兩及奉飭之存款十萬兩(系保險局八萬兩,龔升道二萬兩),如數攤派,填發新股票,與新局股份一律分利。其舊股票折均作廢紙。所欠官款,悉歸以后局廠,按每出紗一包捐銀一兩陸繼歸繳,免其攤分。至規復原局,現擬一面估價勻派,一面就舊址收拾機器鍋爐,建廠開工,俾昭迅速。

二十二日記許竹筼星使來函云:“塔敦巴什在大山以東,新疆業已設卡扎兵,俄人并無異言。俄廷所擬界圖,該地亦劃在彼線以外,似無占踞之意。至阿克塔什地段,乃由北至南,恐非俄英界線所能包括。

又致總署電云:”遵有電商論,嘎云南界自薩湖及阿克塔什以南,英俄已有成議;中俄關涉乃是東界,仍請中國照俄議。經慶常力辯,嘎允候鈞署指出酌讓西界地名再商。

日本內務省調查明治二十五年十二月底冊籍,計全國七百八十一萬七千五百七十啟,四千一百八萬九千九百四十口。其中男二千七十五萬二千三百六十六名,女二千三十三萬七千五百七十四口。列華族者三千八百五十三名,列士族者二百一萬四千三百六名,平民三千九百七萬一千七百八十一名。

二十三日記歐洲各國通例,凡郵船往來,歸公司辦理;而書札一項,惟朝廷獨擅利權。然傳遞必賴乎公司,故國君皆予以銀兩。法國每年撥給一百零四萬三千鎊,德國撥一百萬鎊,俄國潑四十五萬鎊,意國撥四十萬鎊,英國撥六十六萬五千鎊。民間書札,無論何地均可致送,且信資極廉,如由上海寄往美國,僅取五十文。國君既籌出帑銀,即收回信封上所貼印花之利。信資雖少,緘數甚多,亦國家一大利權也。

俄國鐵條造成之路,計銀三十兆四十五萬羅布;鋼條造成者,一百七十三兆七萬八千羅布。又造成鐵骨計二十六兆三萬七千羅布。此外,機車值羅布九十兆八十二萬七千,裝貨車值羅布一百二十七兆七十四萬七千,客車值羅布九兆三十四萬九千。統計四百五十七兆五十三萬八千羅布。以英金核之,值四十五兆七十五萬三千八百鎊。然論其價值,若由他國運之,不過二十一兆四十四萬三千五百十鎊足矣。

二十四日記美國本名合眾國,其地甚廣,區分疆界甚多。據內地鐵路公司報稱:去年六月止,公司有一千八百二十二處;往來機器車共有三萬三千一百三十六乘,在各鎮預備調遣之車二千三百七十四乘;載客載貨車一百二十一萬五千馀乘;鐵路上所用人工共八十二萬一千馀名。是年,坐客共五百六十兆九十五萬馀人,往來路程共三百十七兆五十三萬八千馀里。

英屬地在南阿非利加洲者,約如中國七八行省。四十年前,好望角已筑鐵路一條,本公司所辦;未久入官,益加推廣。十年內,又于土人所居之處更辟新路。如筑寬路,每里用銀一萬七千兩,窄路僅需其半,用銀八九千兩。工師云,窄路不如寬路之合算。蓋路窄,則大車不合用,必用小車,則載貨少而用車多,用人亦多;且路有寬窄,一至兩路交接處,又須易車,裝卸駁運,為費不貲,且稽延時刻,諸多不便。十馀年來,多為所累,皆先時省費之見誤之也,今皆已知之矣。統計南非洲開成之路六千七百馀里,用銀八千萬兩。

二十五日記有論電氣車之利者,曰工師倍爾。其說曰:此車每一點鍾可行三百六十華里至四百五十里。惟平常鐵路車,不能用快電法行駛。現在各處鐵路,需煤甚多,然每點鍾只能行二百里,猶且時遭危險。若快電車,宜用鋼條單路,高于地五尺;下支鋼架必須堅固,可以支拄,每一寸抵三十噸之重力;每車一輛貫注電氣在內,每二十分時可行一百五十華里,每一千二百華里只須二點四十分時可達,中間不須停頓,亦不必緩行。由天津至京師,只三十分時可達矣。

茲聞英、法、德、比、美諸國,多試行此種快電車者。制造之初,暫用雙路,以免互相碰撞。各車皆有電線相通以相問答;車中與路畔局中,亦可遙相呼應。核計經費,每點鍾行三百六十華里者,連車及機器各物約需英金一百萬鎊。每日載客二千人,每人收四先令,歲得十四萬鎊。除去開銷,尚贏八萬五千鎊,是獲八厘半之息也。京津及蘇杭、上海,似可行之。

二十六日記今鐵路寬窄不一,故所費亦不一。而通用之鐵路,實得英尺四尺八寸有半。惟阿洲地曠人稀,故筑路多窄,計得三尺五寸;又有窄者二尺五寸;最窄之路,僅二尺而已。此英屬南阿洲鐵路大概也。而尤利于用者:先時土人往往不靖,有鐵路以便征調,遂無寇警,一利也;開礦所獲諸物,前以牛車運赴海口,腳價繁重,今則異常輕便,二利也;阿洲人少,多不耕之地,有鐵路而遠近良田皆可開墾,三利也。

印度擬借國債洋銀三百五十兆羅比,常年三厘半起息;并將從前四厘半起息之舊款準于本年十月間全還,以清款目。

英屬南阿洲好望角埠,歲入之款英金五百萬零八千馀鎊,出款四百六十八萬九千馀鎊。

二十七日記今年上半年,法國海關收稅二百零二兆佛郎;較之前年上半年,則少收十兆佛郎。

英國烏理治校場屢試新創之高爾岱藥,推為上等。試藥時,先以六寸快炮,盛裝尋常黑色火藥二十九磅十二兩,放炮之際,驗其炮膛所受壓力,計每方寸合十五噸,所得速率每秒一千八百九十尺。次用原炮盛高爾岱藥十四磅三兩,驗其炮膛所受壓力,每方寸計十五噸加十分噸之二,所得速率每秒二千二百七十四尺。速放二百五十響之后,驗其炮膛,鋼未受傷。可知黑藥高藥,大有天壤之別也。

高爾岱藥為英國官藥局所造,內有硝脂五十八分,炮棉三十七分,石膠五分配成。按硝脂,即“耐德魚日克理色林”,炮棉即“棍考登”,石膠即“密理拉勒哲利”也。

邇來歐洲軍營,已改用無煙火藥。聞英國所用者多由印度解往。初擬在山上設局制造,繼查與居民無礙,始就山下擇地建設。其制造物料,以洋硝、棉花、樟腦攙和而成,入水不濡。各軍營及游獵人用之,咸稱便利云。

二十九日記英屬嵌捺達(即加那大),去年捕得之魚,共值美國銀錢一千八百九十四萬馀元,出口之魚值九百六十七萬馀元,捕魚成本七百五十萬元,所用之人六萬三千。

美國一年內,由外國運入之金,值洋銀一千七百五十萬馀元;由本國運出之銀,亦加之。

洋人德爾斌者,近創電炮,呈于法國兵部。據云能于五分鍾時施放二千五百響,炮彈可及數里之遠。炮質亦頗輕靈,曳炮只須兩馬,放炮只須四人。所制炮彈系質小之空殼,實以秘制化學之藥料。此藥于距炮六十碼之周圍地方,頗能轟斃多人。

光緒二十年甲午正月已卯朔記暹、法在巴黎所議草約六條,又在網咯(即曼谷)所立新約十款,暹國割去之地幾占全國二分之一。其中隆勃辣邦(南掌都會),為暹國精華所萃。英商聚居于此,貨物銷流甚多;北境饒礦產,已近中國邊蜀。英商務局稟求政府保護利權,所重實在此地。然此次新約,只言湄江左岸暹羅不得視為已有,并未言明歸之法國;蓋亦恐他國出而阻撓,故于約中稍留馀地也。

英海部設法試驗各式水管鍋爐。所試鍋爐,以分兩而論,比較車頭式之鍋爐,生汽加多;比較常式之水師鍋爐,生汽尤多也。

初三日記五大洲產煤之地,美國最多,共二百五十萬方里,英屬加那大計五十六萬方里,英國十二萬方里,西班牙四萬方里,法國二萬方里,德國一萬八千方里,比利時五千方里,其馀各國共合一百萬方里,西歷一千八百九十一年,共獲五百二十兆噸;大約三百兆為各國居民家用之需,二百兆則輪船、輪車暨一切工廠所用。

英國駐日公使,報日本商務要鍵有七:一,日本貿易,增于九年前一倍有馀。二,邇日工作大興,如購棉紡紗,木棉進口多于六年前十一倍;制成各物而外售者,多至四倍。三、棉花等貨,自用者較增于前。四、進口糖貨亦增。五、三年以來,金貴銀賤,日人亦知變通,賤購貴賣。六、賣金買銀;去年出口之金一百萬鎊,入口之銀三百萬鎊。七、英售于日本諸貨,視前略減;五年前百分中英得四十分,去年僅獲三十五分。

初四日記英國天主生名擺那得者,近在最高天文臺用最大窺天鏡,測得木星(即歲星)內有月五顆。于前人測得四月之外,又得一月。惟此月較四者為小;而其環行之速,能于十一點鍾五十七分二十秒內,周繞歲星一次。此天文生游歷各國天文臺,究其所用窺測之器,未有若美國之精且良者也。

初五日記月體周圍二萬三千九百六十八里,直徑七千六百三十里。測以遠鏡,見其中有高山深谷,當半黑時現出火山三座;另有光數點,大約即月中之山顛,因其高出平面,得先接日光也。惟似有山無海,究未得實據。

惟月離地球(一百四十萬里)最近。日輪居中不動,地球環日而行;月輪又環地球而行,地球行而月輪亦隨之行。月行軌道一周,為中歷一月。天文家計月輪環繞地球之速,每一日約行二十六萬八千八百里,每一小時約行八千零五十里。地球環日一周,月輪環地球十二周有奇。望日,地球在中,日月東西相對,月影遮日則日食,地影遮月則月食。譬之有人拈一黑物懸之燈前,則物后必見一黑影;地球本黑物,一邊既朝日向光,則地后亦當有黑影射出。月在望后,適為地影所蔽,月面不得接日光,故為月食。

初七日記總署于十二月二十三日致許星使電云:

昨喀使來問,帕地東、西現擬如何劃界。告以貴國既愿和商,中國亦不執初見。惟郎庫里、阿克塔什平地,原系中國地方,斷難相讓。擬于阿克塔什以西,薩雷庫里以東,酌讓劃分,即當在俄商讓。喀于郎、阿二地難讓之語,并未置辯,但催年內速商。署意擬將阿克拜塔爾山口及卑來烏提、帕沙脫、昔木甫克,過喀喇蘇河,至尼赤塔什等處之在烏仔往南直線之西者讓彼。改擬順阿克拜什爾河,經沙展,過穆爾格阿布河──即阿克蘇河,由庫那克拜之西,至喀馬烏推克,再由沙里塔什西,轉南過伊什提克河,至小帕山北為止。以上東屬中,西屬俄。希臘慶常本此意,設法次第措詞,徐與磋磨,以期就范。漾。

慶常與俄外部大臣嘎爾斯兩次會晤,并送節略。嘎允一二日進奏俄皇,即送回音。

初九日記日本遣使中國,蓋以崇神時為始,其時使驛通于漢者三十馀國。自徐福東渡后,已及百年,崇神立國,始有規模;值漢武帝滅朝鮮,聲教遠暨,使驛遂通。逮后漢光武帝、安帝、魏明帝時,皆遣使貢獻。齊王芳命太守弓遵,遣建中校尉梯雋等,奉詔書印綬詣倭國,拜假倭王,并赍詔賜金帛、錦罽、刀、鏡、采物。倭王上表謝恩,遣使貢獻。后又入貢于晉,于宋武帝、孝武帝、順帝、高帝,梁武帝。隋時遣使上書,自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煬帝不悅。是時佛教已行于日本,使者始得《法華經》以歸,煬帝旋遣使報聘。

唐時,日本貢獻不絕,常遣生徒詣國子監,學成而返。劉仁軌之鎮百濟也,屢與日本通使。持統帝元年,始用唐元嘉歷,已而更用儀鳳歷。唐明皇召見日本使臣,賞其儀容,呼日本曰“禮義君子國”。元旦受朝賀,敘新羅使東班,在大食上;日本使西班,在吐蕃下。接伴使仲麻呂言日本不宜班新羅后,乃引倭使與新羅使易位。厥后信使往還不絕。暨唐衰亂,始罷遣唐使。蓋自隋唐以后,日本禮儀文物,居然大備,得觀光上國之力為多。故日本至今呼中國人為唐人云。

初十日記日本自罷遣唐使,而吳越王錢元瓘、錢俶常遣使附賈舟,與日本互通書問。商務大通,唐物駢積。特設唐物使一官駐于筑紫,以檢查真偽,而彼此高僧,云游往來者日眾。宋太宗時,一貢方物。厥后聘使遂稀。

逮元世祖遣使征朝征貢,至于三四,頗不憧煩。而北條氏方執政權,兩次執斬元使,或留不遣。世祖怒,遣經略使忻都等,以兵二萬三千,戰艦九百,攻日本;拔對馬島,破壹岐,遂及肥前沿海郡邑,矢盡而還。越數年,元復多造戰艦,命阿塔海、范文虎、忻都等率兵壓境,會于壹岐平戶等島。日本遣官告國難于神宮,敕諸僧修熾盛光法以禳兵禍。忻都兵先進壹岐,而元將憚航海,議攻議退多不決。會青虬見,海中硫磺氣腥臊,怪云走空,蓋颶征也。至夜,西北風大作,明日益甚,風濤振撼,元艦自相擊撞,溺死無算。文虎擇堅艦先走得脫,惟都元帥張禧所部獨完。是役也,全軍十五萬人,歸者不及五之一;文虎軍十萬,歸者三人耳。

十一日記元兵既敗之后,世祖復以阿塔海為日本行省右丞相,募兵峙糧,造大小艦三千艘,謀再舉。大臣交諫,不聽。姑遣使往諭之,卒不得至。日本民間流言元兵大至,眾情洶懼。十馀年間,眾寺祈禳無虛歲,所費不貲。元兵遷延未發,而世祖崩。成宗復遣僧赍詔諭日本,亦被留。是時,日本禁不通商。海舶往來皆奸利小民,無亦懸禁,久之遂流為海寇。

其后,日本內亂,分南北朝,盜賊競起,頻擾沿海郡縣。至明而患滋甚。明太祖遣行人赍詔書至太宰府,不報。及再遣使日本,乃遣僧九人奉表稱臣,貢馬及方物。太祖賜以大統歷及文綺紗羅。后日本屢遣僧入貢,太祖以無表,命卻之。胡惟庸謀反,潛遣招倭,未發而敗。由是惡日本特甚,著《祖訓》列不征之國十五,日本與焉。建文、永樂間,嘗稱臣修貢。后遂告絕于明,成祖聽之。宣德、成化間,日本所在用兵,使命不通;而往來通商者,皆周防大內氏、豐后大官氏為多。

十二日記弘治、正德間,日本亦嘗遣使入貢。初,大內氏獨有勘合,迨義隆死,亡于兵燹,通商遂絕。諸奸民久狃互市之利,私航絡繹,漢奸多為之導;虜劫放火,千百成群,攻陷州縣。江南北、浙東西,所在騷擾;別有侵山東犯日照各縣者。海寇汪直、陳東等,皆與潛結,用倭服飾旗幟,人呼曰“八幡船”。胡宗憲為總督,奏請遣使諭日本禁戢海寇,招還奸商,許立功免罪。宗憲遂計擒陳東、汪直等。逾年,新倭大至,寇犯浙閩,蔓延潮廣;諸將討擊,久而后平。蓋自嘉靖二十六年至萬歷十六年,沿海郡縣被禍尤酷云。

無何,豐臣秀吉既平內亂,造大艦,會諸軍,直入朝鮮,陷據王京,八道盡沒,旦暮渡鴨綠江。會明提督李如松大捷于平壤,復其四道,乘勝趨碧蹄館,敗而退師。于是,封貢之議起,已就款而中變。秀吉復大起兵攻朝鮮。明誅沈惟敬等,總督刑玠扼守王京,而經理楊鎬奔潰,秀吉稍稍召還諸將。會秀吉死,諸軍引退,明將劉??追敗之,朝鮮乃安。

十三日記國朝定鼎之初,明之遺臣屢為唐王、桂王乞援兵。適當德川氏執政權,方欲以文治致太平,皆不從。二王既亡,音問遂絕。而華商赴日本者眾,有船百八十四艘;德川氏設官董理,限以七十艘,最后限至十三艘、十艘。初限輸出貨物歲值銀八千貫,繼減至二千七百四十貫。華商輸入之貨,棉、糖、綢緞、書籍、文具為多;輸出之貨,糖為大宗,馀則昆布(即海帶)、鰒魚及銅漆雜器。而日本商人絕無至中國者,蓋德川氏專以鎖港為國是,長崎通商,惟華商及荷蘭,馀皆禁絕。

三十年前,美國俄舶以兵劫盟,國內紛擾,遂廢幕府,尊王室,與泰西諸國互結條約。同治九年,為明治三年,日本遣外務權大丞柳原前光來求通好。明年四月,日本以大藏卿伊達宗城為欽差大臣,柳原前光副之,來締盟約,六月至天津。七月定修好條規十八條,通商章程三十三款,附以海關稅則。

十四日記楊子通星使來信云:美國北境毗連英屬。昨有可倫比亞之智利領事官寄到一函,據稱可倫比亞增內中國工商已及萬人。該境所轄之萬古發埠,西濱太平洋,為華人來英登岸馬頭,即加那大鐵路西邊盡處,此地華商尤眾。現擬稟求設立領事官,以資保護,等因。

萬古發,七年前尚未開埠,現甚興旺。輪船開往中國、日本、夏威仁、新金山等埠,幾于每禮拜皆有。本埠乃加那大鐵路之盡頭,木器、魚類出產甚富。去歲出口帆船,運木者七十艘,載魚者十艘,有赴中國者數艘。

十九日記辭行國書將到,而英國君主須赴意大里游覽,不能久待。今日為新到荷蘭、日本兩使呈遞國書之期,外部勸乘此便先謁君主辭行,仍聲明隨后將國書遞送外部衙門。馀以為然。午刻,率同參贊馬格理赴車棧,則外部侍郎山特生暨禮官等先在焉。少頃,荷蘭、日本兩使亦至。同登火車,詣溫則這中,先飫午餐。馀先入謁,讀頌辭既畢,君主答云。

聞貴大臣將歸,甚為悵悵。然貴大臣稱我格外優待,我亦歡喜無量。我深愿兩國輯睦之意,與貴大臣相同。貴大臣在此所辦之事,我深嘉之。此行善自珍重。從此兩國永敦和好,同享隆平,豈不快哉!

禮畢,鞠躬而出,荷使乃入。須臾,荷使出,日使復入。既蕆事,山特生等導游宮殿,復乘火車還倫敦。二十日記慶藹堂來信云:

連日與俄外部大臣嘎爾斯商論,頗費唇舌。一則帕事前年發端,新疆將帕兵卡全撤,致俄總督發兵占據,視為固有;一則此事始終未力辯;一則我兵太弱,為俄所輕,近又遠退邊內百馀里,示弱已甚:此三者,皆帕事之病源也。俄人枝梧一年,不肯商議;近月許開議,割讓郎庫里湖之地,尚允通融酌讓,系力爭嚴催之小效。正辯論間,嘎忽病重,醫者謂其朝不保暮。俄人有改在北京商議之說,月內即定主意。

許星使初二日致總署電云:

遵漾電次第轉告。昨嘎復慶云,俄主謂與前議相差無多,難允,愿彼此力籌兩益辦法妥商,等語。后再與磋磨,先聞。十二日又致署電云:迭遵漾電催商。嘎告慶,已電喀使轉告難允之意,尚無電復;如中國就俄擬界為根,可酌讓通融,等語。現嘎忽病重甚危,一時暫不議事,頗掣肘。

二十一日記十四日總署電致許星使云:

密。俄圖寄到,冬、侵電均悉。俄欲太奢,我讓而彼尤〔猶〕未允。嘎云“就俄擬界為根,酌讓通融”,尚未指出地名,又因嘎病停議。惟事宜豫籌。如前議難持,應從何處起至何處止為宜,希就尊意照俄圖地名詳細電復,以憑酌核。

十六日許星使復總署電云:

就地勢論,若順烏仔迤南山梁,接郎庫里以西山梁,至留庫茲塞馬克扎拉中間山梁,轉而至阿克蘇河,自此沿河至伊什提克河匯處,改沿烏勒干吉奇克中間山嶺,南至小帕山北上,似已扼要;惟嘎前告慶,阿克蘇河東阿克平地,難以割讓,界議棘手在此。嘎病未減。

二十二日記申刻,赴朝眷會。

英、法、德三國鐵路進款,于十年之中,德國加百分之四十一,英國加百分之二十,法國加百分之三;盈馀款項,德國增至百分之二十三,英國只增百分之四,法國幾減百分之一。一千八百九十年間,德國鐵路資本得息百分之四分八厘六毫,英國得息百分之四分一厘,法國得息百分之三分七厘五毫,布國獨能得息百分之五分三厘九毫。若以人客、貨物而論,十年之中,德國搭客增至百分之九十,較英法所增三倍之多。

洋人傅來鳴者,近由嵌捺達赴澳洲各埠,條陳安設海線,擬自澳洲太平洋底以達嵌捺達。此線應作嵌、澳政府共有之產。每年辦事經費,約需六萬英鎊;每字電費可減至二仙令。

二十三日記英國預估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國家進出款項:計進關稅一千九百六十五萬鎊,內地雜貨稅二千五百十萬鎊,票課一千三百六十萬鎊,地稅房稅二百四十六萬鎊,產業進項等稅一千五百十五萬鎊,郵部進款一千零六十萬鎊,電線進款二百四十八萬鎊,官田進款四十三萬鎊,蘇彝士河股份利息與撒丁借款之利息兩項共二十萬鎊,雜項一百九十五萬鎊,統共進項九千一百六十四萬鎊;出款則有常年撥動清債之二千五百萬鎊,戶部出票借債應行給去利息二十萬鎊,水師防守用款一百六十九萬一千鎊,文武水師額定用款六千三百十五萬七千鎊,統共出款九千一百四十七萬七千鎊。

二十四日記自壬辰閏六月接總署電音,與英外部商辦滇緬分界通商條約,發軔之初,勢甚鑿枘。又有印度部掣外部之肘,印度總督又掣外部、印度部之肘。凡關系緊要之件,往往既允復翻,無從得其要領。馀督同參贊馬格理,相機理論,剛柔互用,稍稍使就范圍。界務于去年三月二十五日定議,商務于今正初五日定議。馀將約稿撮要電達總署,請旨遵行。十二日總署轉到電旨:“著照所議辦理,欽此。”因其中尚有一二波折,又稽延十馀日,始能合龍。是日三點鍾,馀率清臣等赴外部,該部大臣勞偲伯力,已在署相待。先將洋文約稿、漢文約稿各二份,彼此均蓋用關防,馀與英大臣各畫押于關防之旁。以洋漢各一份留外部,馀亦攜洋漢各一份歸使館,即當派員赍送總理衙門。又擬另備洋漢各一份,用匣裝潢,預備總署進呈御覽批準施行之用。

二十七日記比利時,舊荷蘭南部,稱發蘭德,今新造小國也。東界德,南界法,西距北海,北界荷蘭,疆域十萬一千四百有三方里(以英里一萬一千二百六十七里核明)。明初,并歸荷蘭。至侯查理時,征調煩苦,南部不聽命;查理與戰,敗死。正德中,西班牙王查理第五,為日耳曼所推立,雄長歐洲,兼有荷、比二部,為日耳曼第十郡。其子腓立第二繼之,酷禁西教。北部阿蘭治侯維廉,起兵拒戰,相持數十年;南部本習洋教,隸西班牙未敢貳。后,腓立第二以女嫁奧地里亞公亞爾伯,割二部與之,時荷與自立,惟比為奧藩屬,垂八十年。

國朝嘉慶初,法主拿破倉兼并諸國,先后滅二部。及拿破倉敗,荷蘭再立國。十九年,諸大國為維也納之盟,以比復合于荷。然語言、教法、風俗好尚,各不相同;而荷人以比夙附仇國,薄而抑之,積不能平。道光十一年,復絕荷蘭,迎日耳曼之薩克生侯為比利時王,號留波的第一,以法王路易非立女為妃。與荷苦戰累月,伏尸盈野,法將熱拉爾以兵七萬援之。英、法、俄、奧、德會于倫敦,許比自立,且約為局外之邦,是為比利時立國之始。十九年,始與荷蘭盟,劃定疆場,更除苛政,法尚簡易,與諸大國立約通好。同治四年,留波的第一卒;子留波的第二嗣立,即今在位之君也。

二十八日記比利時國分九部:曰孛拉班脫,居國之中,其伯魯色爾都城在焉;曰安佛斯耳,接壤荷蘭,筑堡自固(距城數里外,有不連堡十二,用新法);曰東發蘭德(會城名孛呂須);曰西發蘭德(會城名岡);曰海諾脫(會城名門斯);曰列日(一作勒鐵布,會城同名);曰那木耳(會城同名);曰休卜耳克(會城名哈色爾克);曰盧森卜爾克(會城舊在厄倫,今在生的于伯耳):皆設古佛納以下官治之(略如中國督撫)。戶口五百五十二萬;以方里計之,生齒之繁甲于歐土(稱十三倍俄羅斯)。每四萬人舉一議員;下院三十八員,以四年為期,每二年更調其半;上院六十九人,以八年為期,每四年更調其半;必有重資沃產、通達政事者,始得入選。凡議員商定后,請于王,頒示各部遵行。

國中平原夷坦,惟南境多岡陵。土脈腴潤,兼產煤鐵,善于制造。鐵路縱橫,有四千三百十九啟羅邁當(每一啟羅邁當合中國二里許);濱海河之口曰安佛斯耳,曰奧斯唐,均便舟楫,故商務稱盛。歲入三百十六兆十三萬佛郎,歲出三百二十六兆八十七萬佛郎;雖有國債二千一百十六兆九十二萬佛郎,而每歲可還息及本八十五兆七萬佛郎。平時兵額四萬二千,戰時十萬三千六百。

比王近于斐洲剛果河左右,創辟新土,捐歲供之祿以興自然之利(聞已費三十五兆佛郎)。商民推戴,兼為剛果國王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夜色精品亚洲AV图片刘玥 | 中文字幕乱码久久午夜乱码| 中文字幕综合色资源| 亚洲风间由美aV丰满| 久久中文综合网字幕91| zljzljzlj水多国产|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直播网站免费跳蛋 |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极品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地址| 无码成人AAAAA毛片男男| 黑人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的意思老外做爱一绿片 |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久| 污污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无广| 樱花黄网APP|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68少妇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网址直播跳蛋 | 无码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韩国秘?AV无码一区二区qq群| 樱花视频成人免费版|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蜜臀97资源 | 免费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潮斗破苍穹人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九区 | 人妻熟妇中文字幕完整版| 国产精品狼人色视频一区 |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乱码精品国产 | 亚洲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久久www| 久热国产在线视频63.|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精品一区99精品久久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 激情无码爱爱小电影|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穿越|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区| 国外真人csgo视频| 亚洲妇女熟女,视频| 非洲精品久久久影院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不卡 研修旅行 |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乱下载 | 少妇h视频动漫|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无码第一二区视频 | JAZZJAZZ国产精品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