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自孔子沒而亡至今矣。易亡者何。以象失其傳也。故先之以象。此則六爻大象也。諸象則詳見易經字義。伏羲之卦主于錯。文王之卦主于綜。故次之以錯綜。文王周公系辭。皆不遺中爻。至孔子始發明之。故次之以中爻同體者。文王之序卦皆同體也。一卦有一卦之情性。一爻有一爻之情性。如乾性健坤性順。此一定不移者也。若有一爻之變。則其情性皆移矣。如乾初爻變則為姤。姤之情性。與乾之情性。相去千里。故情性之后。繼之以六爻之變。六爻既變。則即有錯綜中爻矣。故六爻變之下。復注錯綜中爻。六爻變后。猶有錯綜中爻何也。蓋天地間萬物。獨陰獨陽。不能生成。故必有錯。而陰陽循環之理。陽上則陰下。陰上則陽下。故必有綜。則錯綜二字。不論六爻變與不變。皆不能離者也。若無錯綜。不成易矣。故六爻變后。復注錯綜。而中爻者亦陰陽也。故繼之。若地位人位天位者乃三才也。故又繼之。四圣千古不傳之秘盡泄于此。學者能于此而熟玩之。則辭變象占。犁然明白。四圣之易不在四圣。而在我矣。
萬厯丁酉秋八月念五日書于釡山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