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詩愈疾
杜少陵因見病瘧者,謂之曰:"誦吾詩可療。"病者曰:"何?"杜曰:"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之句,瘧猶是也。又曰:"誦吾’手提髑髏血模糊。’"①其人如其言,誦之,果愈。〔言感鬼神亦不妄。〕②(《總龜》前四十六、《類說》本)
案:《西清詩話》所引《樹萱錄》亦有此說,語句少異。葛立方《韻語陽秋》引子美詩中"患癘三秋孰可忍?寒熱百日相攻戰"及"三年猶瘧疾,一鬼不銷亡"諸句,謂子美亦嘗病瘧,是杜詩愈疾說之妄固不待辨矣。
—————-
①案此杜甫《戲作花卿歌》中句,應作"子章髑髏血模糊,手提擲還崔大夫"。《韻語陽秋》十七引《古今詩話》,亦如此。此文當脫誤。
②《類說》無末一句。又以上諸語,《類說》本亦較刪簡。
二、詩泣鬼神
李太白初自蜀到京師,賀知章聞其名,見之,請為文,出《蜀道難》示之。知章曰:"公非人間人,豈太白星精邪?"于是解金貂換酒醉而歸。及見《烏夜啼》曰:"此詩可以泣鬼神。"其詞曰:"姑蘇臺上烏飛①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②山欲銜半邊日。金壺丁丁③漏水多,起看秋月墜④江波,東方漸明⑤奈樂⑥何。"又曰:"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橫中織錦秦川女,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向人問故夫,⑦欲說遼西⑧淚如雨。"(《類說》本、《總龜》前四、《竹莊》五、《樂趣》七、《施注蘇詩》二十引此作《古詩話》、《詩林》一引此作《古今詞話》)
案:此則出孟棨《本事詩》。《類說》及《施注蘇詩》所引僅賀知章見李白《烏棲曲》曰:"此詩可以泣鬼神矣"二語。
—————-
①《太白集》、《本事詩》、《竹莊詩話》"飛"作"棲"。
②《本事詩》"青"作"西"。
③《詩林》"金壺丁丁"作"銀水金壺"。
④《詩林》"墜"作"瑩"。
⑤《本事詩》、《詩林》"明"作"高"。
⑥《詩林》"樂"作"爾"。
⑦《詩林》"向人問故夫"作"悵然憶遠人"。
⑧《詩林》"欲說遼西"作"獨宿孤房"。
三、明皇題詩
薛令之,閩之長溪人,嘗為右庶子,時開元東宮官僚清冷,令之作詩,題于壁曰:"朝日①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②寬。無以③謀朝夕,何由保④歲寒〕!⑤"明皇⑥行東宮見之,題于其傍曰:〔"啄木觜距⑦長,鳳凰毛羽⑧短〕。⑨若嫌松桂寒,任逐桑榆暖。"〔令之〕⑩遂謝病歸。(《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九)
案:吳曾《能改齋漫錄》四《閩人登第不自林藻》條亦引此事,謂出《唐摭言》,在今《雅雨》本《摭言》卷八中。又《太平廣記》四九四卷載此事,謂出《閩川名士傳》。
——————
①何喬遠《閩書》引作"明月"。
②《太平廣記》"箸易"作"箸多"。
③《玉平廣記》、《閩書》"無以"作"只可"。
④《太平廣記》"保"作"廢"。
⑤《類說》本無飯澀云云四句,據《總龜》增。
⑥《類說》"明皇"作"上"。
⑦《唐詩紀事》二十"觜距"作"口觜"。
⑧《摭言》及《唐紀》"毛羽"作"羽毛"。
⑨《類說》無此二句,據《總龜》增。
⑩《總龜》無"令之"二字。
四、王貞白詩
王貞白《寄鄭谷詩》曰:"火鼠重燒①布,冰蠶獨繭②絲,直須天上手,裁作領巾披。"(《類說》本)
案:此則出《摭言》卷十二。
—————-
①《唐紀》六十七"燒"作"牧"。
②《摭言》、《唐紀》"獨繭"作"乍吐"。
五、無聲詩
〔白樂天以詩名,與元微之同時,號元白。詩詞多比圖畫,如重屏圖,自唐迄今傳焉,乃樂天《醉①眠詩》也。詩曰:"放杯書案上,枕臂火爐前。老愛尋思睡,②慵便取次眠。妻教卸烏帽,婢與③展青氈。便是屏風檬,何勞畫古賢。"且詩之所以能盡人情物態者,非筆端有口未易到也〕④。詩家以畫為無聲詩,⑤〔誠哉是言〕。⑥(《類說》本、《總龜》前二十、《施注蘇詩》十一)
案:此事亦見《研北雜志》。
—————-
①《研北雜志》"醉"作"偶"。
②《研北雜志》"睡"作"事"。
③《研北雜志》"與"作"為"。
④《類說》及《施注蘇詩》無以上諸語,據《總龜》增。
⑤《施注蘇詩》"家"作"人",又此句后更有"詩為有聲畫"五字。
⑥《類說》、《施注蘇詩》均無此四字,據《總龜》增。
六、春日得春衣
柳公權從駕,①文宗謂②曰:"有一喜事,邊〔上賜〕③衣久不〔及〕④時,今年二月已給,公可賀我以詩。"公權進詩曰:"去歲雖無戰,今年未得歸。皇恩何以報?春⑤日得春衣。"(《類說》本、《總龜》前十七)
—————-
①《總龜》"駕"字作"事未央宮"四字。
②《類說》此三字作上。
③《類說》無此二字。
④《類說》、《唐紀》四十有"及"字。
⑤《唐紀》"春"作"今"。
七、探驪獲珠
元稹、劉禹錫、韋楚客,同會樂天舍,各賦《金陵懷古》。劉詩先成。白曰:"四人探驪,子先獲珠,所余麟角,何用!"三公乃遂罷作。(《類說》本)
案:此出《鑒誡錄》卷七。惟《鑒誡錄》所引劉詩乃《西塞山懷古》,非《金陵懷古》,當有誤。
八、詩 瓢
〔唐末蜀州有唐求,①放曠疏逸,方外人也。吟詩有所得,即將〕②藁捻為丸,投大瓢中。后臥病,投瓢于江,曰:"茲瓢③茍不沉沒,得之者方知吾苦心耳。"瓢至新渠江,④有識者曰:"此唐山人詩瓢也。"接得十才二三。《題鄭處士隱居》曰:〔"不信⑤最清曠,及來愁已空〕。⑥數點石泉⑦雨,一溪霜葉風。業在有山處,道成無事中。〔酌盡一杯酒,⑧老⑨夫顏亦紅。"〕⑩《贈〔行〕⑾如上人》云:"不知名利苦,念佛老岷峨。⑿補衲云千片,焚香篆一窠。戀山人事少,憐客道心多。日日齋鐘罷,⒀高懸瀘水羅。"《題青城山范賢觀》:"數里緣山不厭難,為尋真訣問黃冠。苔鋪翠點仙⒁橋滑,松濕⒂香梢古道寒。畫旁綠畦薅⒃嫩玉,夜開紅灶捻新丹。孤鐘⒄已斷泉聲在,風動瑤花月滿壇。"(《類說》本、《總龜》前四十四、《竹莊》二十一、《樂趣》十七)
案:此則亦見黃休復《茅亭客話》卷三。又《茅亭客話》更有《贈僧詩》一首。
—————-
①《唐紀》五十作"球"。
②《類說》無以上諸語,僅作"唐求喜吟詠"五字。
③《玉屑》、《竹莊》"瓢"作"文"。
④《類說》"渠江"作"橋"。
⑤《茅亭客話》"不信"作"聞說"。
⑥《類說》無此二句,據《總龜》增。
⑦《唐紀》"石泉"作"泉石"。
⑧《唐紀》、《茅亭客話》"酒"作"樽"。
⑨《茅亭客話》"老"作"病"。
⑩《玉屑》二又二十均引至此。又《類說》無此二句。
⑾《唐紀》、《茅亭客話》有"行"字。
⑿《茅亭客話》"峨"作"陁"。
⒀《茅亭客話》"罷"作"后"。
⒁《唐紀》"仙"作"山"。
⒂《唐紀》、《竹莊》"濕"作"織"。
⒃《竹莊》、《茅亭客話》"薅"作"鋤"。
⒄《竹莊》、《茅亭客話》"孤鐘"作"鐘聲"。
九、戀鏡湖春色
元稹廉問浙東,喜官妓劉采春。稹嘗有詩①云:"因循歸未得,②不是戀鱸魚。"人③注之曰:"戀鏡湖春春色耳"。謂劉采春也。(《類說》本)
—————-
①《總龜》作《題東武亭詩》。
②《總龜》錄全詩,此句前有"役役閑人事,紛紛碎簿書,功夫兩衙盡,留滯七年余,病痛梅天發,親情海岸疏"諸語。
③《總龜》作"盧簡夫侍御"。
一○、鄭鷓鴣梅河豚
〔梅圣俞《河豚詩》曰:"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于此時,貴不數魚蝦。"劉原①甫戲曰:〕②"鄭都官有《鷓鴣詩》,謂之鄭鷓鴣。〔圣俞有《河豚詩》,當呼有③梅河豚也。"〕④(《類說》本、《總龜》前三十九)
—————-
①"原"原作"厚",疑誤。
②《類說》無以上諸語,據《總龜》補。
③"有"當作"為"。
④《類說》無此二語。
一一、瑞錦窠
禮部郎中掌省中文翰,謂之瑞〔錦〕①窠。
案:此語亦見《春明退朝錄》。
—————-
①原脫"錦"字。
一二、淮西碑帽子
劉夢得曰:"柳八駁①韓一②八《平淮西碑》云:’左飡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之云’仰父撫③子。’"柳云:"韓《碑》兼有帽子,使我為之,便說用兵伐叛矣。"劉曰:"韓《碑》劉④《雅》,予為詩⑤云:’城中⑥早⑦雞喔喔鳴,城頭鼓角聲⑧和平’,美李愬入蔡賊無覺者者。落句云:’始知⑨元和十二載,四海重見升平時’,⑩言十二載,以見平淮西之年。"(《總龜》前五、《類說》本)
案:此則見《唐語林》二。《類說》本原文云:"柳子厚謂韓退之《平淮西碑》猶有帽子,仆若為之,便說用兵伐叛事。"又云:"’左飡右粥’何如我《平淮西雅》之’仰父俯子’。"
—————-
①《總龜》"駁"誤作"駿"。
②《唐紀》"一"作"十"。
③《類說》、《全唐詩》十三"撫"作"俯"。
④案"劉"當作"柳"。
⑤《唐紀》"予為詩云"作"余詩有云"。
⑥《劉賓客集》"城中"作"汝南"。
⑦《唐紀》"早"作"晨"。
⑧《劉賓客集》"聲"作"音"。
⑨《唐紀》"知"作"于",《集》"始知"作"忽驚"。
⑩《集》及《唐紀》作"重見天寶承平時"。
一三、捉語意合處
元和中,長安有沙門善病人文章,①尤能捉人語意相合。張籍喜之。②一日③得句曰:"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謂似應不與前輩合也。④僧曰:"此有人道來。"籍曰:"何人?"僧曰:"見他桃李樹,⑤憶著⑥后園枝。"⑦籍大笑。(《總龜》前六、《類說》本)
案:此則出《摭言》卷十三。又《樂趣》二引此則作《珊瑚詩話》。
—————-
①《類說》作"唐詩僧善論詩"。
②《摭言》作"頗恚之"。
③《總龜》"一日"作"或",據《類說》改。《摭言》作"因",因上有"冥搜愈切"四字。
④《類說》作"自謂古人未道"。
⑤《太平廣記》一九八引《摭言》"樹"作"發"。
⑥《類說》、《摭言》"憶著"均作"思憶"。
⑦《摭言》"枝"作"春"。
一四、樂天之宮
有商客過海值①風,〔俄抵一所,門宇聳秀,珍器爛然,〕②云是樂天之宮。③樂天聞之,作二絕云:"近有人從海上回,海山深處見④樓臺。中有仙龕藏⑤一室,皆言⑥此待樂天來。"又云:"吾學空門不⑦學仙,恐君此語⑧是虛傳。海山不是吾歸⑨處,歸則須⑩歸兜率天。"(《類說》本、《總龜》前四十五、《樂趣》十七)
案:此則見《太平廣記》四十八引《逸史》。
—————-
①《總龜》"值"作"遇"。
②《類說》此數句作"抵一闕"三字。
③《總龜》"宮"作"居"。
④《總龜》"見"作"是"。
⑤《總龜》"藏"作"開",《香山集》作"虛"。
⑥《香山集》"皆言’作"多傳"。
⑦《香山集》"不"作"非"。
⑧《香山集》"語"作"說"。
⑨《總龜》"歸"作"居"。
⑩《總龜》"須"作"惟",《太平廣記》、《香山集》"則惟"作"即應"。
一五、詩中虎
詠牡丹詩甚多。羅鄴云:"落盡春紅始見①花,幄籠輕日護香②霞;③買栽池館恐無地,看到子孫能幾家?"人皆謂之詩中虎。④(《類說》本、《總龜》前六、《竹莊》十三、《樂趣》十)
—————-
①《竹莊》"見"作"著"。
②《樂趣》"香"作"幽"。
③案《全唐詩話》五、《竹莊》十三、《唐紀》六十八、《全唐詩》二十四此句均作"花時比屋事豪奢",幄籠句為此詩第六句。
④《總龜》作"此詩中之虎也"。
一六、宋之問口過
宋之問,天后朝求為北門學士,不許,乃作《明河篇》以見其意,云:"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臨邛賣卜人。"天后曰:"吾非〔不〕①知其才調,但以其有口過耳。"之問有齒疾,口臭故也。《本事詩》已載。(《類說》本)
案:此則出《本事詩》。《類說》本此條與上條合,疑當為另一條。
—————-
①"不"字據《本事詩》補。
一七、迷 樓
①浙人項升進新宮圖,〔隋煬帝〕②覽之大悅。令揚州依圖營建,③經歲而成,帑庫為之一空。幸之,喜謂左右曰:"使真仙游其中,亦當自迷也。可目之曰迷樓。"④〔每一幸即經月,宮女無數,后宮多不得進。有侯夫人者,有美色,忽自縊于棟下。臂懸錦囊,左右取進,有《自感詩》三首。其一曰:"庭絕玉輦進,芳草漸成窠。隱隱聞簫鼓,君恩何處多?"其二曰:"欲泣不成淚,悲來翻強歌。庭花方爛熳,無計奈春何!"其三曰:"春陰正無際,獨步意如何?不及閑花草,翻承雨露多。"又云:"妝成多自恨,⑤夢好卻成悲。不及楊花意,春來到處飛。"又《遣意》云:"秘洞扃仙卉,雕房⑥鎖玉人。毛君真可戮,不肯寫昭君。"煬帝見詩,反復傷感,視其尸已死,顏色尚爾,厚禮葬之。〕(《類說》本、《總龜》前二十五)
案:此則出《迷樓記》。
—————-
①《總龜》此句前有"隋煬帝迷于聲色,高昌薦"諸字。
②《總龜》此句無"隋煬帝"三字。
③《總龜》此句作"即日召有司具材役夫"。
④《類說》引至此,以下據《總龜》增。
⑤《迷樓記》"恨"作"惜"。
⑥《迷樓記》"房"作"窗"。
一八、馬三花
〔唐開元天寶間,承平日久,世尚難微,多愛三花飾馬。郭若虛家藏貴戚閱馬圖,中有三花馬。蘇大參家有韓幹畫三花御馬。晏元獻家藏一畫,號國出行圖,亦有三花馬。〕①三花者,剪鬃②為三瓣〔也〕。③白樂天詩云:"舞衣裁四葉,馬鬣剪三花"④。(《類說》本、《總龜》前二十八)
—————-
①《類說》無以上諸語,僅作"韓幹畫閱馬圖并御馬皆有三花馬"。
②《類說》"鬃"作"發"。
③《總龜》無"也"字。
④《總龜》"花"下有"是也"二字。
一九、舉人試燒燭三條
〔唐制:舉人試,日既暮,許燒燭三條。〕①韋承貽,〔咸通②中策試,夜潛紀長句于都堂南壁云〕:③〔"裒衣博帶滿塵埃,獨上都堂納卷④回。蓬巷幾時聞吉語,棘籬何日卻⑤重來。〕⑥三條燭盡鐘初動,九轉丹成鼎⑦未開。日⑧月漸低人擾擾,不知誰是謫仙才。"〔又云:"白蓮千朵照廊明,一片升平雅韻⑨聲。才唱第三條燭盡,南宮風月⑩畫⑾難成。"〕⑿(《類說》本、《總龜》前十、《樂趣》十二)
案:此則出《摭言》卷十五。
—————-
①《總龜》無此語。
②《摭言》"通"作"光"。
③《類說》此句作"試日先畢作詩云"。
④《摭言》"卷"作"試"。
⑤《摭言》、《唐紀》五十六、《全唐詩》二十一"卻"作"免"。
⑥《類說》無此四句,據《總龜》補。
⑦《摭言》"鼎"作"丸"。
⑧《摭言》、《總龜》"日"作"殘"。
⑨《摭言》、《唐紀》、《全唐詩》"韻"作"頌"。
⑩《摭言》"月"作"景"。
⑾《唐紀》"畫"作"寫"。
⑿《類說》無此數語,據《總龜》補。
二○、鹽 曲
交趾有《黃帝鹽曲》。按唐譜有《突厥鹽》、《阿鵲鹽》等。施肩吾詩云:"顛狂楚客歌成雪,媚賴吳娘笑是鹽。"(《類說》本)
二一、飲硯水
禮部試不給茶湯,但飲硯水,皆黔其口吻。(《類說》)
二二、調脂弄粉垛迭死人
徐仲稚、李九皋俱善詩。徐詩富艷,李多用事。李謂徐公曰:"〔公〕①詩如美女,善調脂粉。"徐曰:"公乃鬻冥器者,但垛疊死人耳。"(《類說》本)
—————-
①案當脫"公"字。
二三、秋聲詩
徐鍇作《秋聲詩》:①"井梧紛②墮砌,塞雁遠橫空。雨滴③莓苔老,④風吹⑤薜荔紅。"(《類說》本)
案:《總龜》前二引此則作《詩史》。
—————-
①《詩史》"秋聲詩"作"秋詞"。
②《詩史》"紛"作"分"。
③《詩史》"滴"作"久"。
④《詩史》"老"作"紫"。
⑤《詩史》"風吹"作"霜濃";《玉壺清話》"風歸"。
二四、釣叟圖
張文懿家有《春江釣叟圖》,上有李煜①《漁父詞》二首。其一曰:"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鱗。世上如儂有幾人?"其二曰:"一棹春風一葉舟,一輪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總龜》前二十、《類說》本、《鄭五代》一、王校《王五代》一)
案:《類說》本頗多刪節,僅云"世傳《江南釣叟圖》,上有《漁父詞》二首,有’繭縷一釣輕’之句"。
—————-
①《五代詩話》作"李后主"。
二五、長年三老
川陜呼梢工篙手為三長老。①〔蓋②推一船之最尊者言之。〕③杜詩云:"長年三老歌聲④里,白馬灘前白⑤浪中。"(《總龜》前十八、《類說》本、《歷代》三十八)
案:戴埴《鼠璞》云:"《古今詩話》謂川陜以篙手為三長老,蓋惟一船之最尊者言之。"趙與時《賓退錄》云:"長讀如長幼之長;攤錢,謂博也。"又案:此則亦見江休復《醴泉筆錄》下。
—————-
①《歷代》無"長"字。
②《歷代》"蓋"作"乃"。
③此句據《鼠璞》及《歷代》補。《歷代》"之"下有"耳"字。
④《賓退錄》四引作"長歌"。
⑤《類說》"白"作"高"。案《少陵集》作"白晝攤錢高浪中"。《醴泉筆錄》同。
二六、水 鳥
鸊鵜,水鳥也。其膏可以涂刀劍,令不銹。〔《爾雅注》云,膏玉瑩劍續英華〕①〔古〕②詩云"馬銜苜蓿葉,劍瑩鸊鵜膏"③是也。(《類說》本、《總龜》前二十八、《樂趣》六)
—————-
①《類說》無此數字,據《總龜》增。案《爾雅·釋鳥》鸊字注云:"鸊,鸊鵜,似鳧而小,膏中瑩刀",文與此異。
②《總龜》無"古"字。
③案此戴嵩《度關山詩》。
二七、打瘠詩
盧延讓《哭邊將詩》①曰:"自是碉砂發,非干炮石傷。牒多身上職,②盌大背邊瘡。"人謂是打瘠詩。(《類說》本)
案:此則亦見《詩史》。
—————-
①《詩史》作《哭陣亡將》詩。
②《詩史》"職"作"字"。
二八、爾汝歌
孫皓為晉〔所滅〕,①封歸命侯。武帝問皓曰:"聞南人好作爾汝詩,爾頗能否?"皓〔被酒②〕舉觴曰:"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勸汝一杯酒,令妝壽萬春。"帝悅③之。(《類說》本、《總龜》前三十五)
—————-
①《類說》無此二字,據《總龜》增。
②《類說》無此二字,據《總龜》增。
③《總龜》"悅"作"悔"。
二九、第三廳
兵部李濤字①社翁,《寄翰林求酒一絕》云:"社翁今日沒心情,為乏治②聾酒一缾。惱亂玉堂將欲遍,依稀媚③到第三廳。"(《類說》本)
案:此則見《李文正公談錄》,亦見《石林詩話》。又《總龜》前三十九有此,未言出處。
—————-
①《總龜》作"小字"。
②《總龜》及《全唐詩話續編》上"治"作"逃"。
③"媚"當作"巡"。《總龜》及《全唐詩話續編》作"循"。
三○、鐘山公
后唐李建勛出師臨川,歸拜司空,累表乞致仕,自稱鐘山公,詔授司徒,不起。學士楊①悅致狀賀之。建勛答詩曰:"司空猶未許,②那③敢作司徒,幸有山公號,如何④不見呼?"先是,宋齊丘退歸九華,未碁,一征而起,時論少之。或以建勛比宋者,因作詩曰:"桃花流水須相信,不學劉郎去又來。"(《類說》本)
案:此則出《江表志》及《南唐書》。
—————-
①"楊"當作"湯"。
②《江表志》"未許"作"不作"。
③《南唐近事》"那"作"爭"。
④原作"何如",據《南唐近事》改。
三一、賈至詠薛瑤英詩
元載納薛瑤英為姬,處以金絲帳,卻塵褥,衣以龍綃衣。賈至詩曰:"舞祛銖衣重,笑疑桃臉開。方知漢成帝,虛筑避風臺。"
案:此則出《杜陽雜編》卷上。
三二、何遜能詩
何遜八歲能詩。沈約曰:"每讀卿詩,一日三復不已。"故李義山詩曰:"寄言何遜休聯句,瘦盡東陽姓沈人。"
三三、太白入月
李太白三擬詞選不如意,悉焚之,唯留《恨》、《別賦》。及祿山反,制《胡無人》云:"太白入月敵可摧。"及祿山死,太白入月去。
三四、杜 詩
楊大年不喜杜子美詩,謂之村夫子。有鄉人以子美詩強大年①曰:"公試為我續’江漢思歸客’一句。"大年亦為屬對。鄉人曰:"乾坤一腐儒。"大年默然②。〔歐公亦不甚愛杜詩,而謂韓退之絕倫。退之于唐世文章,未嘗屈下,獨稱李、杜不已。歐公不悅子美,所不可曉;則又愛賞李白,將太白騰趠飛動,易為感動歟〕?③(《類說》本、《總龜》前五)
案:此出《中山詩話》。
—————-
①《總龜》"大年"下有"不服困"三字。
②《總龜》"默然"作"似少屈"。《中山詩話》作"默然似少屈"。
③《總龜》無以上數語。
三五、張文昌馬詩
張文昌〔樂府詞清麗深婉,五言亦平淡可喜,至七言詩則質多文少。〕①《謝裴司空②馬詩》云:"乍離華廄移③蹄澀,初到貧家舉眠驚。"乃一遲鈍不能行多驚馬也。〔詩人之辭微而顯,亦少其比〕。④(《類說》本、《總龜》前五)
案:此出《中山詩話》。
—————-
①《類說》、《中山詩話》均有此數語,《總龜》無之。
②《全唐詩》十四"司空"下有"寄"字。
③《總龜》"移"作"疑"。
④《類說》無此二語,據《總龜》增。
三六、詩動靜
古人①有"風定花猶落"之句,〔無人能對〕。②舒王對以"鳥鳴山更幽",〔本宋王籍詩。元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若對"風定花猶落’,則〕③上句靜中有動,下句動中有靜。(《類說》本、《總龜》前五、《樂趣》二、《名言》三)
案:此則出《夢溪筆談》卷十四。
—————-
①《類說》"人"作"時"。
②《類說》無此語,據《總龜》增。
③《類說》無"本宋王籍詩"至此數語,據《總龜》增。
三七、院落深沉杏花雨
舒王①云:"梨花一枝春帶雨","桃花亂落如紅雨","珠簾暮卷西山雨",皆警句也。〔然終〕②不若"院落深沉杏花雨"為佳,③〔言盡而意不盡也。〕④(《類說》本、《總龜》前六、《鑒衡》一)
—————-
①《修辭鑒衡》作"王荊公"。
②《總龜》無"終"字,《鑒衡》無"然"字。
③《鑒衡》"佳"作"優"。
④《總龜》無此句。《鑒衡》"不盡"作"有余"。
三八、范希文詩
范希文《贈釣者詩》云:"江上往來人,盡愛鱸魚美。看君一葉舟,出沒風濤里。"又觀杜詩:①"一棹輕如葉,旁觀亦②損神。他時③在平地,無忽險中人。"(《類說》本)
—————-
①案《后山詩話》,此是范仲淹《淮上遇風詩》。
②《后山詩話》"亦"作"欲"。
③《后山詩話》"時"作"年"。
三九、文喜宴賜詩
太宗好文,每進士及第,賜文喜宴御制詩,遂為故事。仁宗詩尤多。有云:"寒儒逢景運,報國合何如?"
案:此事出《中山詩話》,亦見《庚溪詩話》。
四○、蝴蝶詩
謝學士《吟蝴蝶詩》〔三百首,人呼為謝蝴蝶,其間絕有佳句,〕①如②"狂隨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何處尋。"〔又曰:"江天春晚暖風細,相逐賣花人過橋。"古詩有"陌上斜飛去,花間倒翅回",又云:"身似何郎貪③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終不若謝④句意深遠。〕⑤(《類說》本、《總龜》前六、《玉屑》十、《名言》六)
案:《說詩樂趣》卷十引此則作《直方詩話》。
—————-
①《類說》無此數語,據《玉屑》增。
②《類說》"如"作"云"。
③《玉屑》"貪"作"全"。
④《名言》無"古詩"至"終不若謝"數語。
⑤《類說》無"又曰"至此數語,據《總龜》、《玉屑》增。
四一、李氏宮中詩
歐公云:詩源乎心,貧富愁樂,皆系其情。江南李氏宮中詩曰:"簾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微聞簫鼓奏。"①與夫"時挑野菜和根煮,亂斫生柴帶葉燒"異矣。(《類說》本)
—————-
①案此李后主《浣溪沙詞》。
四二、丘浚詩
丘浚至山陽,太守召飲。浚詩曰:"丑卻天下婦①人面,止得世間君②子心。"(《類說》本)
案:此則見《翰府名談》。
—————-
①《翰府名談》"婦"作"美"。
②《翰府名談》"君"作"男"。
四三、調元地養病坊
王隨入相而病甚,①尤好釋氏。時有人作詩曰:"誰謂調元地,番成養病坊。但見僧盈室,寧知②火燎③房。"(《類說》本、《總龜》前二十六)
案:此則亦見《江鄰幾雜志》。
—————-
①《總龜》此句作"王文惠相府中病"。
②《類說》"知"作"如",《江鄰幾雜志》作"憂"。
③《江鄰幾雜志》"燎"作"掩"。
四四、魏野詩
章圣遣使召魏野,仲先聞使至,留詩一聯于壁,而遽去。①云:"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使還,以壁間詩對。章圣曰:"野不求仕矣。"遂不召。(《總龜》前四十四、《類說》本、《樂趣》十七)
—————-
①《類說》作"魏野隱華山,真宗屢召不起,留題壁間遁去"。
四五、三入翰林
劉子儀三入翰林,詩曰:"蟠桃三竊成何味?上盡①鰲頭勢②轉孤。"(《類說》本)
案:《總龜》前三十八有此則,文詞較詳,不言出處。
—————-
①"盡"原作"畫",據《總龜》改。
②《總龜》"勢"作"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