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也是山人醫(yī)案也是山人作品集
凌(十四)風(fēng)溫上受。咳嗽惡心。鼻塞脈大。
象貝母(一錢五分) 泡白杏仁(三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牛蒡子(炒研,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黑山梔(一錢五分) 霜桑葉(一錢) 桔梗(一錢)
陸(廿八)咳嗽痰多。初愈復(fù)發(fā)。
霜桑葉(一錢) 杏仁(三錢) 桔梗(一錢五分) 象貝(二錢) 橘紅(一錢) 連翹(一錢五分) 馬兜鈴(七分)
吳(八歲)咳嗽嘔逆。中焦已痞。肺氣以下行為順。
鮮枇杷葉(三錢) 郁金(一錢) 冬瓜子(三錢) 杏仁(三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桔梗(一錢) 川貝母(去心研,二錢) 橘紅(一錢)
徐(十二)咳嗽嗆血。腹中鳴響。咳早甚。則知胃陰虛。所服驅(qū)風(fēng)降痰。徒傷其陽(yáng)耳。
白扁豆(三錢) 玉竹(二錢) 白粳米(三錢) 炒麥冬(二錢) 北沙參(三錢) 南棗(三錢) 川斛(三錢) 生甘草(三分)
馮(四八)咳嗽哮喘。宜當(dāng)溫散。
制麻黃(五分) 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川桂枝(八分) 炙草(四分) 生姜(一錢) 杏仁(三錢)
沈婦(廿一)寒熱頭痛。咳嗽。臥不著枕。嘔逆。此屬胃咳之狀。當(dāng)先制肝。
旋復(fù)花(絹包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代赭石(三錢) 川貝(去心研,二錢) 郁金(一錢) 茯苓(三錢) 栝蔞皮(一錢五分) 泡白杏仁(三錢)
鐘(二十)脈虛細(xì)。晨咳。咳動(dòng)即身熱。拘束自汗。腹中微痛。望色 白。病幾一月不痊。昨進(jìn)辛寒不應(yīng)。諒非邪著于里。是營(yíng)衛(wèi)二氣交怯。宗經(jīng)旨虛則補(bǔ)母之義。黃 建中湯去飴、姜。加牡蠣、五味、茯神。
嫩黃 (三錢) 桂枝(八分) 南棗(三錢) 五味子(一錢) 炙草(五分) 茯神(二錢) 左牡蠣(三錢)大白芍(一錢五分)
陳(四六)咳逆無(wú)痰已久。經(jīng)阻。少腹有形瘕聚。
杜蘇子(炒研一錢) 草郁金(一錢) 炒楂炭(一錢五分) 栝蔞皮(一錢五分) 炒桃仁(去尖一錢)歸須(一錢五分) 黑山梔(一錢五分) 粉丹皮(一錢五分) 加降香末(三分)
戴(二歲)面白無(wú)神。咳嗽。肺胃陰衰。
真川貝(去心研,一錢五分) 南沙參(一錢五分) 叭噠杏仁(研,三錢) 梨汁制陳皮(一錢) 茯神(二錢)川斛(一錢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