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據 《漢書·藝文志》道家類說《鹖冠子》一書內容廣博,思想宏富。在《天則篇》、《王鐵篇》中,闡述的是黃老思想;在 《學問篇》、《度萬篇》中,說得是道、法兩家之見;在《趙武靈王》、《世兵》等篇目中,是關于兵家的言論。此外,該書還具有濃厚的陰陽五行學思想,這在《泰靈篇》辨水火,《天權篇》“絕道之紀,亂天之文,干音之謂違物之情,天之不綱,其咎躁兇” 中得到反映。《四庫全書》將其列入雜家類是很恰當的。關于《鹖冠子》一書的真偽及成書年代,自漢以后,就爭論不休。北朝的劉勰、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陸佃,明代的宋濂、胡應麟、清代的俞樾、頤煊、孫詒讓等人都提出了獨到見解。清人姚際恒在 《古今偽書考》中,斷定為偽書。近年來,隨著山東臨沂銀雀山漢代文物的出土,有人據以考證,認為,《鹖冠子》源出秦漢而確保其一部分古論。當然,這些觀點還有待于進一步論證。關于《鹖冠子》的篇數,自 《隋書·經籍志》以下皆作三卷,韓愈記十六篇,陸佃注本為十九篇。其主要版本有:聚珍板本,別六子全書本,綿眇閣本,子匯本,明朱養純刊本,明刊十行本,閩覆聚珍本,明弘治丙辰楊一清本,明四子本,盛意園藏明刊本二卷,源出宋本,十行十九字。惲薇孫家見明活字本三卷,半頁十行,行二十字,注大字低一格,板心有碧云或弘治年或活字本三字,乾隆題詩一首,館臣有跋。明天啟刊本,九子本,《十子全書》本,《諸子匯函》本,《子書百種》本,瓶花齋本,《四部叢刊》 本、《四庫全書》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