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施沛著,由于疾病的變化不可勝究,因此在治療中既不能執一方而治百病,亦不可治一證而亂用眾方。歷代醫家都注意在一定的方劑基礎上,靈活化載,對癥治療。這樣就產生了方劑“祖方”、“類方”方面的論著。明末清初醫家施沛(字沛然,號笠澤居士)撰著的《祖劑》一書是我國眾多方書中最早的“祖方”、“類方”專著。《祖劑》是一部方劑專輯,全書四卷,計載主方75首,附方768首。該書將明以前的方劑以類相附,以<黃帝內經>、《湯液》、《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之方為首,從而推其演變,溯源窮流。其歸類準則,或以同一方劑加減而相附,或以方劑名稱相近而相屬,或以方中主藥相同而相歸,或以方劑功效相似而相類。使后人借以了解古今方劑承前啟后的梗概。施氏對某些方劑還加了按語、注釋,較清代醫家王子接《絳雪園古方選注》早見世百余年。為研究方劑學發展史提供了較有價值的資料。 《祖劑》之末還附有《云起堂診籍》,這是施氏的醫案。案中察因辨證,析理透徹,立方遺藥,絲絲入扣,是研究醫案的珍貴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