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生于萬歷二十七年。己亥五月初三日亥時。至壬戌五月初七日。剃發(fā)出家。是為二十四歲。次年臘月八日。受具戒于云棲和尚像前。又次年。受菩薩戒于云棲和尚塔前。皆古德法師為阿阇梨。二十七歲春。閱律一遍。錄出事義要略。僅百余紙。三十歲夏。第二閱律。錄成四冊。三十一歲冬。第三閱律。乃成六冊。計十八卷。三十二歲夏。為惺谷如是。雪航。三友細講一遍。仍添初后二集。共成八冊。三十三歲。金臺法主梓之于皋亭山。佛日寺。是冬在靈峰。僅講七卷。次夏方續(xù)講完。聽者共十余人。惟徹因比丘能力行之。三十五歲。結(jié)夏金庭西小湖寺。徹講一遍。聽者九人。能留心者。惟徹因。自觀。及緣幻大德耳。三十六歲冬。在吳門幻住庵。又講一過聽者僅五六人。惟自觀。僧聚。二比丘能力行之三十八歲入九華。四十歲入閩中。四十四歲至苕城。從此十三四年。自既不能力行。人亦無有問者。徹因自觀僧聚三人。又皆物故。毗尼之學。真不啻滯貨矣。五十一歲冬。從金陵歸臥靈峰。次年夏日乃有發(fā)心學律者十余人。迫予重講此書。因念向時所輯。雖諸長并采。猶未一一折衷。又問辯音義二書。至今未梓。不若會入集要而重治之。兼復(fù)刪削一二繁蕪之處以歸簡切。庶鈍根者。亦不致望洋之嘆也。
庚寅六月二十一日古吳蕅益沙門智旭下筆故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