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興第三十六
《詩》文宏奧,包韞六義;毛公述《傳》,獨標“興”體:豈不以“風”通一作“異”。(眉批:“異”字是。) 而“賦”同,“比”顯而“興”隱哉?故比者,附也;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 ,起情者依微以擬議 。起情,故興體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則畜憤以斥言,興則環譬以記一作“托”。(眉批:“托”字是。) 諷。(眉批:朱子傳《詩》,謂有不取義之興,未為知言。) 蓋隨時之義不一,故詩人之志有二也。
觀夫興之托諭 ,婉而成章,稱名也小,取類也大?!蛾P雎》有別,故后妃方德;尸鳩貞一,故夫人象義。義取其貞,無從(眉批:“從”字疑誤。) 于夷禽;德貴其別,不嫌于鷙鳥:明而未融,故發注而后見也。且何謂為比 ?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故金錫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類教誨,蜩螗以寫號呼,浣衣以擬心憂,席卷汪本作“卷席”。 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義也。至如“麻衣如雪”“兩驂如舞”,若斯之類,皆比類者也。楚襄信讒,而三閭忠烈,依《詩》制《騷》,諷兼“比”“興”。(眉批:以上平論興比,以下言興亡而比傳。興義亦不全亡,但詩中偶用,賦頌無聞耳。) 炎漢雖盛,而辭人夸毗,《詩 》刺道喪 ,故 “興 ”義銷 亡 。于是賦頌先鳴 ,故 “比 ”體云構 ,紛紜雜遝,信舊章矣。
夫比之為義 ,取類不常:(眉批:以下暢發比義。)(眉批:非特興義銷亡,即比體亦與“三百篇”中之比差別。大抵是賦中之比,循聲逐影,擬諸形容,如《鶴鳴》之陳誨,《鴟鸮》 之諷論也。) 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宋玉《高唐》云“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此比聲之類也。枚乘《菟園》云“焱焱紛紛,若塵埃之間白云”,此則比貌之類也。賈生《 賦》云“禍之與福,何異糾 ”,此以物比理者也。王褒《洞簫》云“優柔溫潤”,“如慈父之畜子也”,此以聲比心者也。馬融《長笛》云“繁縟絡繹,范蔡之說也”,此以響比辯者也。張衡《南都》云“起鄭舞”,“繭曳元作‘繭抽’,按本賦改。 緒”,此以容比物者也。若斯之類,辭賦所先,日用乎“比”,月忘乎“興”,習小而棄大,所以文謝于周人也 。至于揚、班之倫,曹、劉以下,圖狀山川,影寫云物,莫不纖疑作“織”。 綜“比”義,以敷其華,驚聽回視,資此效績。又安仁《螢賦》云“流金在沙”,季鷹《雜詩》云“青條若總翠”,皆其義者也。故比類雖繁,以切至為貴,若刻鵠元作“鶴”,謝改。 類鶩,則無所取焉。(眉批:亦有太切轉成滯相者。言不一端,要各有當;文無定體,要歸于是。)
贊曰:詩人比興,觸物圓覽 。物雖胡越 ,合則肝膽 。擬容取心,斷辭必敢。攢雜詠歌,如川之渙。
六義 見 《明詩 》篇 。
毛公 《漢 ·藝文志 》:《毛詩故訓傳 》三十卷 。毛公之學 ,自謂子夏所傳 。
《關雎 》 《詩小序 》:關雎 ,后妃之德也 。
尸鳩 《詩小序 》:鵲巢 ,夫人之德也 。國君積行累功以致爵位 ,夫人起家而居有之 ,德如鸤鳩 ,乃可以配焉 。
鷙鳥 《詩傳 》:雎鳩 ,王雎也 ,摯而有別 ?!蹲?》:摯 ,本亦作 “鷙 ”。
金錫 見 《衛風 ·淇澳 》篇 。
珪璋 見 《大雅 ·卷阿 》篇 。
螟蛉 見 《小雅 ·小宛 》篇 。揚子 《法言 》:螟蛉之子殪而逢蜾蠃 ,祝之曰 :類我類我 ,久則肖之矣 。
蜩螗 見 《大雅 ·蕩 》之篇 。
浣衣 見 《邶風 ·柏舟 》篇 。
席卷 同上 。
如雪 見 《曹風 ·蜉蝣 》篇 。
如舞 見 《風 ·大叔于田 》篇 。
夸毗 見 《大雅 ·板 》之篇 。
優柔溫潤 王褒 《洞簫賦 》:聽其巨音 ,則周流泛濫 ,并包吐含 ,若慈父之畜子也 。又云 :優柔溫潤 ,又似君子 。
安仁 《螢賦 》 潘岳 《螢火賦 》:飄飄頻頻 ,若流金之在沙 。岳 ,字安仁 。
季鷹 《雜詩 》 張翰 《雜詩 》:青條若總翠 。翰 ,字季鷹 。
刻鵠類鶩 馬援 《與兄子書 》:效伯高不得 ,猶為謹厚之士 ,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 。
胡越 《孔叢子 》:胡越之人 ,同舟濟江 ,中流遇風波 ,其相救如左右手 。
肝膽 《莊子 》:自其異者視之 ,肝膽楚越也 。
必敢 《李斯傳 》:趙高曰 :顧小而忘大 ,后必有害 。狐疑猶豫 ,后必有悔 。斷而敢行 ,鬼神避之 ,后有成功 。
夸飾第三十七
夫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長,理自難易耳。故自天地以降,豫入聲貌,文 辭所被 ,夸飾恒存 。雖《詩》《書》雅言,風格訓世,事必宜廣,文亦過焉。(眉批:先以六經說入,分兩層鉤剔,語自斟酌,非劉子玄惑經之比。) 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論:辭雖已甚 ,其義無害也 。且夫鸮音之丑,豈有泮林而變好?荼味之苦,寧以周原而成飴?并意深褒贊 ,故義成矯飾 ;大圣所錄,以垂憲章:孟軻所云 ,“說 《詩 》者不以文害辭 ,不以辭害意 ”也。
自宋玉 、景差 ,夸飾始盛 ;相如憑風,詭濫愈甚。故《上林》之館,奔星與宛虹入軒;從禽之盛,飛廉與鷦鷯按:本賦作“焦明”。 俱獲。及揚雄《甘泉》,酌其余波。語瑰奇則假珍于玉樹,言峻極則顛墜于鬼神。至《東都》之比目,《西京》之海若,驗理則理無不驗,(眉批:“不驗”當作“可驗”。) 窮飾則飾猶未窮矣。又子云《羽一作“校”。 獵》,鞭宓妃以餉屈原;張衡《羽獵》,困玄冥于朔野。孌彼洛神,既非罔兩;惟此水師,亦非魑魅:而虛用濫形,不其疏乎?此欲夸其威而飾元脫。 其下有闕字。 事,義暌刺也。至如氣貌山海,體勢宮殿,嵯峨揭業,熠耀焜煌之狀,光采煒煒而欲然,聲貌岌岌其將動矣。莫不因夸以成狀 ,沿飾而得奇 也 。于是后進之才 ,獎氣挾聲 ;軒翥而欲奮飛 ,騰擲而羞跼步 。(眉批 :昌黎詩句 多如此 。) 辭入煒燁 ,春藻不能程其艷 ;言在萎絕 ,寒谷未足成其凋 。談歡則字與 笑并 ,論戚則聲共泣偕 ,信可以發蘊而飛滯 ,披瞽而駭聾矣 。
然飾窮其要,則心聲鋒起;夸過其理,則名實兩乖。若能酌《詩》《書》之曠旨,翦揚、馬之甚泰,使夸而有節,飾而不誣,亦可謂之懿也。(眉批:文質相扶,點 染在所不免。若字字摭實,有同史筆,實有難于措筆之時。彥和不廢夸飾,但欲去泰去甚,持平之論也。)
贊曰:夸飾在用,文豈循檢?言必鵬運,氣靡鴻漸。倒海探珠,傾昆取琰。曠而不溢,奢而無玷。
嵩高 《大雅 》:嵩高維岳 ,峻極于天 。
容舠 《國風 》:誰謂河廣 ?曾不容刀 。
千億 《大雅 》:干祿百福 ,子孫千億 。
孑遺 《小雅 》:周余黎民 ,靡有孑遺 。
滔天 《堯典 》:湯湯洪水方割 ,蕩蕩懷山襄陵 ,浩浩滔天 。
漂杵 《武成 》:前徒倒戈 ,攻于后以北 ,血流漂杵 。
鸮音 《魯頌 》:翩彼飛鸮 ,集于泮林 。食我桑黮 ,懷我好音 。
荼味 《大雅 》:周原膴膴 ,堇荼如飴 。
景差 《風賦 》: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 ,宋玉 、景差侍 ?!蹲?》:宋玉 、景差 ,楚大夫 。
奔星 、宛虹 《上林賦 》:奔星更于閨闥 ,宛虹拖于楯軒 。
飛廉 、焦明 《上林賦 》:徑峻赴險 ,越壑厲水 ,椎飛廉 ,弄獬豸 ?!蹲?》:飛廉 ,龍雀也 ,鳥身鹿頭 。又 :捷鹓 ,掩焦明 ?!蹲?》:焦明似鳳 ,西方之鳥也 。
玉樹 揚雄 《甘泉賦 》:翠玉樹之青蔥兮 ?!蹲?》:《漢武故事 》曰 :上起神屋 ,前庭植玉樹 ,珊瑚為枝 ,碧玉為葉 。
鬼神 《甘泉賦 》:鬼魅不能自逮兮 ,半長途而下顛 ?!蹲?》:言鬼魅至此亦不能上 ,至半途而顛墜也 。
比目 《西都賦 》:投文竿 ,出比目 。《注 》:東方有比目魚 ,不比不行 。
海若 《西京賦 》:海若游于玄渚 ?!蹲?》:海若 ,海神也 。
宓妃 揚雄 《羽獵賦 》:鞭洛水之宓妃 ,餉屈原與彭胥 ?!稘h書音義 》:宓妃 ,宓羲氏之女 ,溺死洛水為神 。
玄冥 《左傳 》:昧為玄冥師 ?!蹲?》:玄冥 ,水官 。昧為水官之長 。又 :共工氏以水紀 ,故為水師而水名 。按 :張衡 《羽獵賦 》文不全 ,無 “困玄冥于朔野 ”之語 。
魑魅 《左傳 》:魑魅罔兩 ,莫能逢之 ?!蹲?》:魑 ,山神 。魅 ,怪物 。罔兩 ,水神 。
嵯峨揭業 《西京賦 》:嵯峨崨 ?!渡狭仲x 》:嵯峨 ?!遏旍`光殿賦 》:飛陛揭孽 。
寒谷 劉向 《別錄 》:鄒衍在燕 ,有谷寒 ,不生五谷 。鄒子吹律而溫至 ,生黍也 。
鵬運 《莊子 》:北冥有魚 ,其名為鯤 ,化而為鳥 ,其名為鵬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 。
鴻漸 《易 ·漸卦 》爻 。
事類第三十八
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昔文王繇《易》,剖判爻位?!都葷肪湃?,遠引高宗之伐;《明夷》六五,近書箕子之貞:斯略舉人事,以征義者也。至若胤征羲和,陳政典之訓;盤庚誥民,敘遲任之言:此全引成辭,以明理者也。然則明理引乎成辭,征義舉乎人事,乃圣賢之鴻謨,經籍之通矩也?!洞笮蟆分螅?ldquo;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亦有包于文矣。
觀夫屈、宋屬篇,號依詩人,雖引古事 ,而莫取舊辭 。唯賈誼《 賦》,始用鹖冠之說;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書:此萬分之一會也。及揚雄《百元作“六”。 官箴》,頗酌于《詩》《書》;劉歆《遂初賦》,歷敘于紀傳:漸漸綜采矣 。至于崔 、班 、張 、蔡 ,遂捃摭經史 ,華實布濩 ,因書立功 ,皆后人之范式也 。
夫姜桂同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學,能在天資。才自內發,學以外成,有學 飽而才餒 ,有才富而學貧 。(眉批:確有此二種人。) 學貧者迍邅于事義,才餒者劬勞于辭情,此內外之殊分《御覽》作“方”。 也。是以屬意立文,心與筆謀;才為盟 主 ,學為輔佐 。主佐合德 ,文采必霸 ;才學褊狹 ,雖美少功 。(眉批:此一段言學欲博。)(眉批:才稟天授,非人力所能為,故以下專論博學。) 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學,及觀書石室,乃成鴻采。表里相資,古今一也。故魏武稱張子之文為拙,然學問膚淺,所見不博,專拾掇崔、杜小文,所作不可悉難,難便不知所出。斯則寡聞之病也。
夫經典沉深,載籍浩瀚,實群言之奧區,而才思之神皋也。揚、班以下,莫不取資,任力耕耨,縱意漁獵,操刀能割,必列汪作“裂”。 膏腴。是以將贍才力 ,務在博見 ,狐腋非一皮能溫 ,雞跖必數千而飽矣 。是以綜學在博 ,取事貴約 ,校 練務精 ,捃理 一作“摭”。 須核 ,(眉批:徒博而校練不精,其取事、捃理不能約核,無當也。吾見其人矣。)(眉批:此一段言擇欲精。) 眾美輻輳,表里發揮。劉劭《趙都賦》云:“公子之客,叱勁楚令歃盟;管庫隸臣,呵強秦使鼓缶。”用事如斯,可謂理得而義要矣。故事得其要 ,雖小成績 ,譬寸轄制輪 ,尺樞運關也 ?;蛭⒀悦朗?,置于 閑散 ,是綴金翠于足脛 ,靚粉黛于胸臆也 。
凡用舊合機,不啻自其口出,引事乖謬,雖千載而為瑕。(眉批:此一段以曹、陸為鑒,言用事宜審。) 陳思,群才之英也,《報孔璋書》云:“葛天氏之樂,千人唱,萬人和,聽者因以蔑《韶》《夏》矣。”此引事之實謬也。按葛天之歌,唱和三人而已。相如《上林》云:“奏陶唐之舞,聽葛天之歌,千人唱,萬人和。”唱和千萬人,乃相如接人;疑當作“推之”二字。(眉批:“接人”二字,疑或“增入”之訛。千人萬人,自指漢時之歌舞者 ,不過借陶唐 、葛天點綴其事 ,非即指上二事也 。子建固誤 ,彥和亦未詳 考也。) 然而濫侈葛天,推三成萬者,信賦妄書,致斯謬也。陸機《園葵》詩云:“庇足同一智,生理合異端。”夫葵能衛足,事譏鮑莊;葛藟庇根,辭自樂豫。若譬葛為葵,則引事為謬;若謂庇勝衛,則改事失真:斯又不精之患。夫以子建明練,士衡沉密,而不免于謬。曹仁之謬高唐,又曷足以嘲哉!夫山木為良匠所度,經書為文士所擇,木美而定于斧斤,事美而制于刀筆,研思之士,無慚匠石矣。
贊曰:經籍深富,辭理遐亙。皓如江海,郁若昆鄧。文梓共采,瓊珠交贈。用人若己,古來無懵。
高宗 《易 ·既濟 》:九三 ,高宗伐鬼方 ,三年克之 。
箕子 《易 ·明夷 》:六五 ,箕子之明夷 ,利貞 。
政典 《夏書 ·政典 》曰 :先時者殺無赦 ,不及時者殺無赦 。
遲任 《盤庚 》:遲任有言曰 :人惟求舊 ,器非求舊 ,惟新 。
鹖冠 《漢 ·藝文志 》:《鹖冠子 》一篇 ?!蹲?》:楚人 ,居深山 ,以鹖為冠 。按 :賈誼 《 鳥賦 》中多用 《鹖冠子 》語 。
引李斯書 李斯 《諫逐客書 》:建翠鳳之旗 ,樹靈鱔之鼓 。司馬相如 《上林賦 》:建翠華之旗 ,樹靈鼉之鼓 。
百官 揚雄有 《百官箴 》。
遂初 《劉歆集 》有 《遂初賦 》。按 :賦中感往寓意 ,皆紀傳中事 。
捃摭 《漢 ·藝文志 》:捃摭遺逸 ?!蹲?》:捃摭 ,謂拾取之 。
布濩 《東京賦 》:聲教布濩 。《注 》:布濩 ,猶散被也 。
自奏不學 揚雄 《答劉歆書 》:雄為郎之歲 ,自奏少不得學 ,而心好沉博絕麗之文 ,愿不受三歲之奉 ,且休脫直事之繇 ,得肆心廣意以自克就 。有詔可不奪奉 ,令尚書賜筆墨錢六萬 ,得觀書于石渠 。
狐腋 《慎子 》:千金之裘 ,非一狐之腋 。
雞跖 《淮南子 》:善學者 ,若齊王之食雞 ,必食其跖數千而后足 。
劉劭 《魏志 》:劉劭 ,字孔才 ,嘗作 《趙都賦 》,明帝美之 。
歃盟 毛遂事 ,見 《祝盟 》篇 。
管庫隸臣 《檀弓 》:所舉于晉國管庫之士 ,七十有余家 ?!蹲髠?》:輿臣隸 ,隸臣僚 。《注 》:隸 ,謂隸屬于吏也 。
鼓缶 《藺相如傳 》:趙王與秦王會澠池 。秦王酒酣 ,令趙王鼓瑟 。藺相如奉盆缶秦王 ,以相娛樂 。秦王不肯擊缶 ,相如曰 :五步之內 ,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 。于是秦王不懌 ,為一擊缶 。《風俗通義 》:缶者 ,瓦器 ,所以盛酒 ,秦人鼓之以節歌也 。按 :相如本宦者繆賢舍人 ,故云管庫隸臣 。
寸轄 《淮南子 》:夫車之所以能轉千里者 ,以其要在三寸之轄 。
運關 《文子 》:五寸之關 ,能制開闔 ,所居要也 。
衛足 《左傳 》:齊刖鮑牽 ??鬃釉?:鮑莊子之智不如葵 ,葵猶能衛其足 。
庇根 《左傳 》:宋昭公將去群公子 ,樂豫曰 :不可 。公族 ,公室之枝葉也 。若去之 ,則本根無所庇蔭矣 。葛藟猶能庇其本根 ,故君子以為比 ,況國君乎 !
山木 《左傳 》:山有木 ,工則度之 。
匠石 《莊子 》:匠石之齊 ,見櫟社樹 。匠石不顧 ,曰 :此不材之木也 。嵇康 《琴賦 》:匠石奮斤 。
文梓 《吳越春秋 》:越王使木工伐木 ,天生神木一雙 ,陽為文梓 ,陰為楩楠 。
無懵 《左傳 》:不與于會 ,亦無瞢焉 ?!蹲?》:瞢 ,悶也 。瞢與懵同 。
練字第三十九
夫文象列而結繩移,鳥跡明而書契作,斯乃言語之體貌,而文章之宅宇也。蒼頡造之,鬼哭粟飛;黃帝用之,官治民察。先王聲教,書必同文, 軒之使,紀言殊俗,所以一字體,總異音。《周禮》保張本有“童”字。 氏,掌教六書。秦滅舊章,以吏為師。及李斯刪籀而秦篆興,程邈造隸而古文廢。
漢初草律,明著厥法。太史學童,教試六體。又吏民上書,字謬輒劾。是以馬字缺畫,而石建懼死,雖云性慎,亦時重文也。至孝武之世,則相如撰篇。及宣、成二帝,征集小學,張敞以正讀傳業,揚雄以奇字纂訓,并貫練《雅》《頌》,總閱音義。鴻元作“鳴”,朱改。(眉批:“鳴”字不誤。) 筆之徒,莫不洞曉。且多賦京苑,假借形聲。是以前漢小學,率多瑋字,非獨制異,乃共曉難也。
暨乎后漢,小學轉疏,復文隱訓,臧否大半。及魏代綴藻,則字有常檢;追觀漢作,翻成阻奧。故陳思稱:“揚、馬之作,趣幽旨深,讀者非師傳不能析其辭,非博學不能綜其理。”豈直才懸,抑亦字隱。(眉批:胸富卷軸,觸手紛綸,自然瑰麗 ,方為巨作 。若尋檢而成 ,格格然著于句中 ,狀同鑲嵌 ,則不如竟用易字 。文之工拙 ,原不 在字之奇否。沈休文三易之說,未可非也。若才本膚淺,而務于炫博以文拙,則風更下矣。) 自晉來用字,率從簡易,時并習易,人誰取難?今一字詭異,則群句震驚;三人弗識,則將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曉者,雖難斯易;時所共廢,雖易斯難,(眉批:六經之文 ,有三尺童子胥知者 ,有師儒宿老所未習者 ,豈有一定之難易哉 ?緣于世所共曉與共 廢耳。) 趣舍之間,不可不察。
夫《爾雅》者,孔徒之所纂,元作“慕”,許改。 而《詩》《書》之襟帶也;《倉頡》者,李斯之所輯,而鳥籀之遺體也。《雅》以淵源詁訓,《頡》以苑囿奇文,異體相資,如左右肩股,該舊而知新,亦可以屬文。若夫義訓古今,興廢殊用,字形單復,妍媸異體。心既托聲于言,言亦寄形于字,諷誦則績在宮商,臨文則能歸字形矣。
是以綴字屬篇,必須練擇:一避詭異,二省聯邊,三權重出,元作“幽”,欽愚公改。 四調單復。(眉批:此論當知。) 詭異者,字體瑰怪者也。曹攄詩稱:“豈不愿斯游,褊心惡 呶。”兩字詭異,大疵美篇。況乃過此,其可觀乎!聯邊者,半字同文者也。(眉批:此則無甚關系。) 狀貌山川,古今咸用,施于常文,則齟齬元作“ 铦”,朱改。 為瑕,如不獲免,可至三接,三接之外,其字林乎!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詩》《騷》元作“驗”。 適會,而近世忌同,若兩字俱要 ,則寧在相犯 。(眉批:復字病小,累句病大,故寧相犯。) 故善為文者 ,富于萬篇 ,貧于一字 。(眉批:“富 于”二句,甘苦之言。) 一字非少 ,相避為難也 。單復者,字形肥瘠者也。瘠字累句,則纖疏而行劣;肥字積文,則黯黕元作“默”,朱改。 而篇暗。(眉批:此尤無關系。) 善酌字者,參伍單復,磊落如珠矣。凡此四條,雖文不必有,而體例不無。若值而莫悟,則非精解。
至于經典隱曖,方冊紛綸,簡蠹帛裂,三寫易字,或以音訛,或以文變。子思弟子,“于穆不祀者”,音訛之異也;晉之史記,“三豕渡河”,文變之謬也?!渡袝髠鳌酚?ldquo;別風淮雨”,《帝王世紀》云“列風淫雨”。別、列,淮、淫,字似潛移;淫、列義當而不奇,淮、別理乖而新異。傅毅制誄,已用“淮雨”。固知愛奇之心,古今一也。(眉批:此補出承訛一層,為明知而愛奇故用者言。今人文字,動稱夏五月為夏五,亦“淮雨”之類矣。) 史之闕文,圣人所慎,若依義棄奇,則可與正文字矣。
贊曰:篆隸相镕,《蒼》《雅》品訓。古今殊跡,妍媸異分。字靡易流,文阻難運。聲畫昭精,墨采騰奮。
鬼哭粟飛 《淮南子 》:昔者 ,蒼頡作書而天雨粟 ,鬼夜哭 。
官治民察 見 《征圣 》篇 “象夬 ”注 。
軒 《風俗通 》:周 、秦常以歲八月 ,遣 軒之使 ,采異代方言 ,藏之秘府 。
六書 《周禮 》:保氏教國子六藝 ,五曰六書 。《注 》:象形 、會意 、轉注 、指事 、假借 、諧聲 。
吏師 《秦始皇本紀 》:若欲有學法令 ,以吏為師 。
刪籀 、造隸 《漢 ·藝文志 》:《蒼頡 》七章 ,秦丞相李斯所作也 。文字多取 《史籀 》篇 ,而篆體復頗異 ,所謂秦篆者也 。是時始造隸書矣 ,起于官獄多事 ,茍趨省易 ,施之于徒隸也 。
六體 《漢 ·藝文志 》:漢興 ,蕭何草律 ,亦著其法 。曰 :太史試學童 ,能諷書九千字以上 ,乃得為史 。又以六體試之 ,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 、史書令史 。吏民上書 ,字或不正 ,輒舉劾 。六體者 ,古文 、奇字 、篆書 、隸書 、繆篆 、蟲書 ?!蹲?》:篆書 ,謂小篆 ,蓋秦始皇使程邈所作也 。隸書亦程邈所獻 。
馬字缺畫 《萬石君傳 》:長子建 ,為郎中令 。奏事下 ,建讀之 ,驚恐曰 :書馬者 ,與尾而五 ,今乃四 ,不足一 ,獲譴死矣 。其為謹慎 ,雖他皆如是 。
相如撰篇 《漢 ·藝文志 》:武帝時 ,司馬相如作 《凡將篇 》,無復字 。
張敞傳業 《漢 ·藝文志 》:《倉頡 》多古字 ,俗師失其讀 。宣帝時 ,征齊人能正讀者 ,張敞從受之 。傳至外孫之子杜林 ,為作訓故 。《杜鄴傳 》:鄴少孤 ,其母張敞女 。鄴壯 ,從敞子吉學問 ,得其家書 。吉子竦 ,又幼孤 ,從鄴學問 ,亦著于世 ,尤長小學 。鄴子林 ,清靜好古 ,亦有雅材 ,其正文字 ,過于鄴 、竦 ,故世言小學者由杜公 。
揚雄纂訓 《漢 ·藝文志 》:元始中 ,征天下通小學者以百數 ,各令記字于庭中 。揚雄取其有用者 ,以作 《訓纂篇 》。
太半 《東京賦 》注 :凡數 ,三分有二為太半 。
孔徒 《西京雜記 》:郭威以為 《爾雅 》周公所制 。余嘗以問揚子云 ,子云曰 :孔子門徒游 、夏之儔所記 ,以解釋六藝者也 。
三接之外 按 :三接者 ,如張景陽 《雜詩 》“洪潦浩方割 ”、沈休文 《和謝宣城詩 》“別羽泛清源 ”之類 。三接之外 ,則曹子建 《雜詩 》“綺縞何繽紛 ”、陸士衡 《日出東南隅行 》“璚佩結瑤璠 ”,五字而聯邊者四 ,宜有字林之譏也 。若賦則更有十接 、二十接不止者矣 。
黯黮 劉向 《九嘆 》:望舊邦之黯黮兮 。《注 》:黯黮 ,暗也 。
三寫 《抱樸子 》:書三寫 ,魚成魯 ,帝成虎 。
三豕 《家語 》:子夏見讀史志者云 :晉師伐秦 ,三豕渡河 。子夏曰 :非也 ,己亥耳 。讀者問諸晉史 ,果曰 “己亥 ”。
隱秀第四十
夫心術之動遠矣,文情之變深矣。源奧而派生,根盛而穎峻,是以文之英 蕤 ,有秀有隱 。隱也者 ,文外之重旨者也 ;秀也者 ,篇中之獨拔者也 。(眉批:陸 平原云“一篇之警策”,其秀之謂乎?) 隱以復意為工,秀以卓絕為巧,斯乃舊章之懿績,才情之嘉會也。
夫隱之為體 ,義主 汪作“生”。(眉批:“生”字是。) 文外 ,秘響傍通 ,伏采潛發 。譬爻象之變互元作“玄”,王改。 體,川瀆之韞珠玉也。故互體變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潛水,而瀾表方圓。始正而末奇,內明而外潤,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不厭矣。彼 波起辭間 ,是謂之秀 。纖手麗音,“纖”“麗”字闕。 宛乎逸態,若遠山之浮煙靄,孌女之靚容華。然煙靄天成 ,不勞于妝點 ;容華格定 ,無待于裁镕 。(眉批:純任自然,彥和之宗旨,即千古之定論。) 深淺而各奇, 字典無“ ”字,應是“秾”字之誤。 纖而俱妙,若揮之則有余,而攬之則不足矣。
夫立意之士,務欲造奇,每馳心于玄默之表;工辭之人,必欲臻美,恒溺思于佳麗之鄉。嘔心吐膽,不足語窮;煅歲煉年,奚能喻苦?故能藏穎詞間,昏迷于庸目;露鋒文外,驚絕乎妙心。使醞藉者蓄隱而意愉,英銳者抱秀而心悅。譬諸裁云制霞,不讓乎天工;斫卉刻葩,有同乎神匠矣。若篇中乏隱,等宿儒之無學,或一叩而語窮;句間鮮秀,如巨室之少珍,馮本有此二字 。若百詰“詰”字闕。 而色沮:斯并不足于才思,而亦有愧于文辭矣。
將欲征隱 ,聊可指篇 :(眉批:此轉掛漏,且“隱”亦不止于詩。) 古詩之“離別”,樂府之“長城”,詞怨旨深,而復兼乎比興。陳思之“黃雀”,公幹之“青松”,格剛才勁,而并長于諷諭。叔夜之,闕二字。 嗣宗之,闕二字。 境玄思澹,而獨得乎優閑。士衡之,闕二字。 彭澤之,闕二字。以上四句功甫本闕八字,一本增入“疏放”“豪逸”四字。 心密語澄,而俱適乎。下闕二字,一本有“壯采”二字。
如欲辨秀 ,亦惟摘句 :(眉批:此亦更仆難數。) “??智锕澲粒瑳鲲j奪炎熱”,意凄而詞婉,此匹婦之無聊也;“臨河濯長纓,念子悵悠悠”,志高而言壯,此丈夫之不遂也;“東西安所之,徘徊以旁皇”,心孤而情懼,此閨房之悲極也;(眉批: 此一頁詞殊不類,究屬可疑。“嘔心吐膽”,似摭玉溪《李賀小傳》“嘔出心肝”語;“煅歲煉年”,似摭《六一詩話》周樸“月煅季煉”語。稱淵明為彭澤,乃唐人語。) “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氣寒而事傷,此羈旅之怨曲也。
凡文集勝篇,不盈十一;篇章秀句,裁可百二:并思合而自逢 ,非研慮之所 求 元作“果”,謝改。 也 。(眉批:精微之論。) 或有晦塞為深 ,雖奧非隱 ;雕削取巧 ,雖 美非秀矣 。故自然會妙 ,譬卉木之耀英華 ;潤色取美 ,譬繒帛之染朱綠 。朱綠染繒,深而繁鮮;英華曜樹,淺而煒燁:秀句(眉批:此“秀句”乃泛稱佳篇,非本題之“秀”字。) 所以照文苑,蓋以此也。
贊曰:深文隱蔚,余味曲包。辭生互體,有似變爻。言之秀矣,萬慮一交。動心驚耳,逸響笙匏。
互體 《左傳 》杜氏注 :《易 》之為書 ,六爻皆有變體 ,又有互體 ,圣人隨其義而論之 ?!妒?》:二至四 ,三至五 ,兩體交互 ,各成一卦 ,先儒謂之互體 。圣人隨其義而論之 ,或取互體 ,言其取義無常也 。
瀾表方圓 《尸子 》:水圓折者有珠 ,方折者有玉 。
古詩 “離別 ” 《古詩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 ,與君生別離 。
樂府 “長城 ” 樂府古辭有 《飲馬長城窟行 》。長城 ,蒙恬所筑也 。言征客之至長城而飲其馬 ,婦思之 ,故為 《長城窟行 》。
黃雀 陳思王有 《野田黃雀行 》。
青松 劉公幹詩 :亭亭山上松 。
彭澤 《陶潛傳 》:潛 ,字淵明 ,或云字元亮 ,為鎮軍建威參軍 ,后為彭澤令 。
《隱秀》篇自“始正而末奇”至“朔風動秋草”“朔”字,元至正乙未刻于嘉禾者即闕此葉,此后諸刻仍之。胡孝轅、朱郁儀皆不見完書,錢功甫得阮華山宋槧本鈔補,后歸虞山,而傳錄于外甚少??滴醺?,何心友從吳興賈人得一舊本,適有鈔補《隱秀》篇全文。辛巳,義門過隱湖,從汲古閣架上見馮已蒼所傳功甫本,記其闕字以歸。如“疏放”“豪逸”四字,顯然為不學者以意增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