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烏梅丸〔蚘厥〕
烏梅丸用細辛桂,人參附子椒姜繼。
黃連黃柏及當歸,溫藏安蛔寒厥劑。
【方源】·張仲景
本方用烏梅三百個,細辛、桂枝、人參、附子(炮)、黃柏各六兩,干姜十兩,川椒(炒去汗)、當歸各四兩,黃連十六兩。先用醋浸烏梅一宿,去核,蒸熟,和另九味藥末搗成泥,加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用米飲湯送下,一日三次。也可加至二十丸。治臟寒蚘厥,及久痢證。
蚘厥是因為病人素有蚘蟲,又感寒涼,蚘動不安,食入即嘔,腹痛且煩,甚則四肢厥冷。因為蟲得酸則伏,所以用烏梅配川椒殺蟲。蟲得苦則安,所以用黃連、黃柏。而附子、干姜、細辛、桂枝,溫中散寒。人參補脾,當歸補肝,合成一首溫中祛寒,殺蟲平厥的方劑,治蚘厥有良好的效果。
烏梅有酸澀的作用,黃連、黃柏有堅腸止瀉的作用,余藥也能溫中補虛,所以能治久痢不止,寒熱夾雜的證候,對于小兒因為蚘蟲而致的蟲痢,更為合適。
2、化蟲丸〔腸胃諸蟲〕
化蟲鶴虱及使君,檳榔蕪荑苦楝群。
白礬胡粉糊丸服,腸胃諸蟲永絕氛。
【方源】·局方
本方用鶴虱、檳榔、苦楝根皮、胡粉(炒)各一兩,使君子、蕪荑各五錢,白礬(煅枯)二錢半,共研細末,用酒煮面糊昨丸。根據病人年齡大小,酌量服用,若一歲小兒,只可五分。治腸胃中各種寄生蟲病。
方中藥物都有殺蟲的作用,合在一起為丸,效力更強。而檳榔、使君子還能通大便,使蟲由大便排出,所以對胃腸寄生蟲最為合適。然而苦楝根皮和胡粉皆有毒,所以服量不宜過大,小兒尤須注意。
·增輯·
1、集效丸
集效姜附與檳黃,蕪荑訶鶴木香當。
雄檳丸內白礬入,蟲嚙攻疼均可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