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Das/abhu^mika -vibha^s!a^-s/a^stra 。凡十七卷。龍樹菩薩造,后秦鳩摩羅什譯。略稱十住論。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冊。本論系要約華嚴經(jīng)十地品(十地經(jīng))經(jīng)文之大意所作之詮釋。漢譯本中,羅什將十地稱為十住;十地即是指大乘菩薩修道之十個階位而言。然龍樹并非完整注釋十地經(jīng),僅注釋初地(歡喜地)與第二地(離垢地)之一半,此或為原典不備,或翻譯未完成所致。本書序品先敘菩薩、十地之意義及區(qū)別三乘。本文計分三十五章(品),自第一章至二十七章略行品為初地之注釋,第二十八章以下始論第二地。初地部份首先說明歡喜地之內(nèi)容,再說明菩薩之理想(愿)、實踐(行)、果報(果)。至第二地力陳十方便心之重要性,并詳說大乘菩薩之十善業(yè)道。本書第三十五品第九篇之易行品為凈土門之重要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