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貴安山折而西,為陳則清墓、遺愛亭、謝蕡墓、郡厲壇、風節亭、保福寺、洪英墓、梅亭鋪、林鈍墓、高鳳墓、傅汝舟墓、鄭善夫墓、鹿乳泉、婆嶺亭、諫議阡、馬驄墓、王舜卿墓、萬安橋、文山、高旭墓、高均墓、留愛祠、玉泉寺。
陳則清墓 在象山,有司營葬。則清,正德丁丑進士。歷都御史,巡撫云南,卒于官,萬歷間祀鄉賢。
遺愛亭 在黃坑口。國朝嘉靖間,鹽商為運使歐陽恂建。恂,字忱之,江西泰和人。弘治壬戌進士,為運鹽使。持清操,待商人有恩。其后,都運1如婁志德、王鈁、周浩、王三錫,冰蘗2有聲,并刻石頌之。
謝蕡墓 在佛國山。蕡,正德丁丑進士,禮科給事中。嘉靖初,以議禮3與張璁、桂萼不合,力爭,杖闕下。出知太平府,未上,卒。隆慶初,贈太常寺少卿,萬歷間祀鄉賢。
郡厲壇 在保福山之東。宋元時,附社稷壇祭。國朝洪武三年,建馬鞍山后,八年移今所。刻石祭文,高皇帝所頒也。歲以清明、中元、十月朔日三祭。
風節亭 在保福寺之西。初,道周有亭,以憩行者,歲久傾圮。國朝萬歷十三年,提學副使鄒迪光,以巡撫趙可懷撻辱諸生,即解綬去。合郡思之,建亭立石4。吳郡劉鳳撰文,豎亭中。
保福寺 在二都郡厲壇之北。初名唐安,陳天嘉二年建。國朝洪武初重建,更名“隆壽保福”云。
明林《游保福寺》:“古寺蕭蕭傍郭門,周回閑砌長苔痕。高秋風送諸天雨,落日人歸何處村。詩句每從初地覓,蟬聲偏向靜中喧。不須辛苦營生事,衰草荒丘總斷魂。”
洪英墓 在火烽山。英,永樂十三年進士,試禮闈第一,歷右都御史。
梅亭鋪 在火烽山之西,俗呼五里梅亭。
林鈍墓 在梅亭山。鈍,永樂中鄉薦,興國教諭。子三人:泮,戶部尚書;清源,工部主事5;浚淵,按察僉事6,時稱“三鳳”。
高鳳墓 在梅亭山。鳳善推卜,遇物輒以意推,不專用《易》。弘治間,以學吏給由之京,召入占驗,特授工部郎中。
傅汝舟墓 在眠狗山。汝舟,“丁戊山人”也,事詳郡志。
王應山《吊傅山人墓》:“桑戶當年已反真,傷心交誼自先人。荒丘誰復瞻霜露,斷簡能無泣鬼神。采藥尚淹蓬島月,種桃空憶故山春。幸然委蛻依良友,何必要離7并隱淪。”徐詩:“大雅人何在,累累土一丘。有詩傳宇宙,無子祭春秋。樵采村童入,經過故老愁。泉臺鄰少谷8,精爽可同游?”郭造卿詩:“應得神仙去,青天有玉樓。空余人世在,白草自高丘。掛劍留墳樹,生芻奠隴頭。千秋交誼在,臨發淚還流。”
鄭善夫墓 在梅亭山。善夫,南(京)吏部郎中9。事詳郡志。
明傅汝舟《少谷墓下雨夜感懷》:“良友已亡悲鳳去,遺編雖在泣麟窮。休論十載追趨地,只漫千山夢寐中。青草漸生今日雨,白楊時動故園風。撫墳豈稱酬知己,愁絕春原薜荔叢。”王文旭詩:“騎箕人已遠,舊侶總堪悲。為憶藏舟壑,同攀掛劍枝。草青侵曲徑,苔綠上穹碑。落日空山里,凄然共賦詩。”周廷用詩:“不見高人楊子云10,山川到處勒遺文。眼前金匱誰能識,獨有侯芭11為起墳,”“元塜累累荊棘荒,夜臺何事葬文章。長松老檜參天起,喬木千年表鄭鄉12。”王應鐘詩:“鄭公高塜郁氤氳,瞻拜人今仰德芬。一掩夜臺無曉日,忽經哀壑有愁云13。知音終感山陽笛14,近垅誰為烈士墳。欲讀侯芭當日碣,夕陽啼豈堪聞。”徐熥詩:“荒墳不記年,過客淚澘然。朽骨藏于此,吟魂何處邊。野狐啼暮雨,石馬臥秋煙。安得斯人起,重令大雅傳。”“山郭塚累累,經過下馬誰。先生一抔土,詞客百年悲。藤護將崩石,苔封未斷碑。應知靈爽在,嘆我不同時。”鄧原岳詩:“系馬梅亭下,懷賢落日邊。蘭摧仍此地,鶴化是何年。草已沒殘碣,云還迷舊阡。臨風掬一淚,感激向重泉。”“吾憐鄭吏部,愴慨說時艱。一日看長夜,千秋識此山。詩名杜老后,書法晉人間。寂寞西州路,悲風損客顏。”陳仲溱詩:“詞客去不返,荒丘空暮煙。亂藤纏古隧,落葉壅寒泉。恨不同時見,徒增異代憐。青山多白骨,獨識大夫阡。”徐詩:“昔賢寧復起,大雅久無聞。黃土空銷骨,青山不葬文。精靈沉夜月,吟詠冷秋云。詞客應相識,詩成墓所焚。”“風流山吏部15,白骨閟泉扃。異代思相見,千年不肯醒。松林護靈氣,川岳暗文星。墓隧無人治,遺篇又殺青。”袁敬烈詩:“落日暝煙收,凄涼閉一丘。生年無四十,名姓有千秋。孤嶺寒猿嘯,空山過客愁。可憐風雨夜,蕭瑟是松楸。”“空林閉白云,深處易斜曛。詞客當年淚,先生絕代文。藤蘿牽斷碣,狐兔走孤墳。向夕悲風起,凄涼不可聞。”陳薦夫詩:“寥落冶城西,悲風鳥亂啼。荒墳樵子識,豐碣郡侯題。磨滅名猶在,蓁蕪路欲迷。尚余靈秀氣,長此伴虹霓。”“梅亭多舊壟,獨識此間墳。諫草傳青漢,詩名戾白云。骨應何日朽,地見幾家分。東里西華意,蕭條不可聞。”
鹿乳泉 在群鹿山下。泉甘而冽,其傍一石,圓滑如球,刻“鹿乳泉”三字。
婆嶺 在群鹿山峽中,作亭憩行者。
諫議阡 在群鹿山。學憲劉世揚葬茲山。世揚,正德十二年進士,在諫垣屢有論列。御史李元陽題其墓曰“諫議阡”,為之樹坊表。
馬驄墓 在群鹿山。驄有孝行,以子森貴。累贈戶部尚書,有司營葬。
王舜卿墓 在芋坑口。舜卿,嘉靖乙酉鄉薦,經廣東僉憲,有清操。在嶺南,墨吏望而畏之。
萬安橋 在梅亭鋪。北江納洪塘諸流,驛路要沖也。宋紹興七年建。元季圮于水,所存二址。國朝宣德八年,中貴卓洪、范士明募眾重建于舊址之西四十丈許。釃水為五道,上跨修梁,而覆以亭,長二十余丈。正德、嘉靖、隆慶、萬歷間,屢圮屢修。
文山 宋隱士鄭育所居。太守黃裳數訪之,砌石為路,路口有坊,匾曰“文山”16,今廢。山有小浦,繚繞通潮汐。
高旭墓 在文山。旭,宣德八年進士,由給事中出為江西提學僉事17,有文名。
高均墓 在文山。均,旭之子,以孝聞。事具文興坊。均墳去父塋僅數步,其旁葬教諭孔嘉,曰“時庵高先生墓”。孔嘉,均從子,濲之父也。
留愛祠 在萬安橋西。國朝嘉靖四十年,知府吳崧命鹽商修葺萬安橋,作生祠,匾曰“留愛。去郡未幾,士大夫請于監司,祀正德、嘉靖間循良守葉溥、歐陽鐸、汪文盛、胡有恒。尚書馬森“記”。
玉泉寺 在萬安橋西。唐時建,今廢。
唐周樸詩:“野寺經殘夏,空山欲暮時。夜猿聽不睡,秋思客先知。竹迥煙生薄,山高月上遲。且登塵路去,難與老僧期。”
【注釋】
1.都運:職官名,都轉運鹽使的別稱。
2.冰蘗:即黃檗,味苦。喻寒苦的生活或處境。
3.議禮:指明代議論嘉靖皇帝尊崇本生考案事。
4.立石:立石碑。明萬歷十三年,提學副使鄒迪光因都御史趙可懷撻辱諸生,憤而解綬去。合郡思之,建風節亭于福州西門外保福寺西,立石碑于亭中。見清·郭柏蒼《竹間十日話》卷四。
5.工部主事:古代職官名,工部之屬員。
6.按察僉事:古代職官名,按察使司中協助主官辦理文牘的僚屬。
7.要離:人名。春秋末吳國之刺客,曾為吳王闔閭刺殺慶忌,后亦自殺。借喻壯烈之士。
8.少谷:明代福州詩人鄭善夫字。
9.南吏部郎中:明代職官名,即南京吏部郎中的簡稱。
10.楊子云:漢代文學家楊雄字。
11.侯芭:漢鉅鹿人,楊雄弟子。雄死,芭服喪三年。
12.鄭鄉:鄭公鄉的簡稱,鄭即漢代大儒鄭玄。
13.原刊本作“忽輕哀壑有愁云”。“輕”字誤,應為“經”。今改。
14.山陽笛:三國魏時,向秀與稽康、呂安友善。稽、呂二人為司馬昭所殺,秀經其山陽舊居,聞鄰人笛聲,感懷亡友,遂作《思舊賦》,后世用作思念舊友的典故。
15.山吏部:指晉代名臣山濤。
16.文山:宋代福州文人鄭元英住處。鄭與辛棄疾友善,嘗往四川采書,歸來筑樓藏書,以餉好學之士,為福州古代第一位開辦私人圖書館者。辛棄疾有三首詞紀其事。
17.提學僉事:職官名,提學使署中協助主官辦理文教事務的屬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