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代葛洪撰著的醫方書。又名《肘后救卒方》、《肘后方》。共8卷。約成書于公元3世紀。系作者將其原著《玉函方》(又名《金匱藥方》)中可供急救醫療、實用有效的單、驗 方及簡要灸法擷要而成。后經梁代陶弘景在原書基礎上增補其缺漏,共得方101則,并題名為《補闕肘后百一方》,共6卷。金代楊用道再次補充,名之為《附廣肘后方》,共8卷,今為傳世定本。《肘后方》是一部包括內、外、五官、婦、兒各科在內的方書,涉及傷寒、溫病、各科雜病、外傷、寄生蟲等多種病癥。書中所列的治療方法,“率多易得之藥,其不獲已須買之者,亦皆賤價,草石所在皆有”。此后歷代認為這是一本古代的急癥手冊,其所用之藥物及治療方法,具有便、廉、驗的特點。書中對若干急性傳染病的記述,具有較高的醫學史價值。關于天花、疥蟲、腳氣病、結核病、狂犬咬傷的論述,為我國古代醫學文獻中的最早記載,亦為世界上最早的傳染病學記錄。 作者提倡用狂犬腦組織治療狂犬病,這是我國免疫思想的萌芽。此外,書中還記載有青蒿絞汁治療瘧疾、食道異物急救術、捏脊療法、燒灼療法、角法等,都是前人所未曾提及的,是治療學 上的創新。今有1983年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尚志鈞輯校的《補輯肘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