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長篇小說。清張竹坡(1670—1698)評。竹坡名道深,字自得,號竹坡,銅山(今江蘇徐州)人。此書為《金瓶梅》評本,評者繼承馮夢龍“四大奇書”之說,稱此編為“第一奇書”,故名。張氏以崇禎本《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為底本,用眉批、行間夾批、行內夾批形式揭示《金瓶梅》之藝術成就。以為該書為“世情書”、“史公文字”,而非淫書。充分肯定該書描繪市井社會逼真如畫,刻畫人物“各不相同”,藝術手法豐富多姿。書前有《竹坡閑話》、《金瓶梅寓意說》、《苦孝說》、《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讀法》、《冷熱金針》等總評文字,每回前有“回評”。張氏因襲崇禎本對《金瓶梅詞話》本有所改動,并在語言上對崇禎本小有潤飾、改動,如改“胡僧”為“梵僧”、“虜患”,為“邊患”,“金虜”為“金國”之類,或可能出于清初政治之考慮。日本人鳥居久靖謂“此書居于第一奇書中的善本”(《金瓶梅版本考》)。有康熙三十四年(1695)本。一九八七年齊魯書社出版王汝梅、李昭恂、于鳳樹校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