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宗臣
【題解】
明朝嘉靖年間,嚴嵩父子弄權,朝政腐敗,不少官員為升官發財,就依附于嚴嵩父子,一時間賄賂成風。宗臣對這一現象十分痛恨,他借給長輩劉一丈回信之機,就來信中的“上下相孚”一語進行發揮,揭露官員賄賂門房的行徑,并對他們巴結權貴的行為進行諷刺。最后表明自己絕不同流合污的心跡。
【原文】
數千里外,得長者時賜一書,以慰長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饋遺[1],則不才益將何以報焉?書中情意甚殷,即長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長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2],才德稱位”語不才,則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稱,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且今之所謂孚者何哉?日夕策馬候權者之門,門者故不入,則甘言媚詞作婦人狀,袖金以私之。即門者持刺入[3],而主人又不即出見,立廄中仆馬之間,惡氣襲衣袖,即饑寒毒熱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則前所受贈金者出,報客曰:“相公倦,謝客矣,客請明日來。”即明日又不敢不來,夜披衣坐,聞雞鳴即起盥櫛[4],走馬推門。門者怒曰:“為誰?”則曰:“昨日之客來。”則又怒曰:“何客之勤也,豈有相公此時出見客乎?”客心恥之,強忍而與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門者又得所贈金,則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廄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見,則驚走匍匐階下。主者曰:“進!”則再拜,故遲不起,起則上所上壽金。主者故不受,則固請。主者故固不受,則又固請。然后命吏納之。則又再拜,又故遲不起,起則五六揖始出。出揖門者曰:“官人幸顧我,他日來,幸無阻我也!”門者答揖。大喜奔出,馬上遇所交識,即揚鞭語曰:“適自相公家來,相公厚我,厚我!”且虛言狀。即所交識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語人曰:“某也賢,某也賢。”聞者亦心計交贊之。此世所謂上下相孚也。長者謂仆能之乎?
前所謂權門者,自歲時伏臘一刺之外,即經年不往也。間道經其門,則亦掩耳閉目,躍馬疾走過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則仆之褊衷[5]。以此長不見悅于長吏,仆則愈益不顧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長者聞之,得無厭其為迂乎?
【注釋】
[1]饋(kuì)遺(wèi):贈送。
[2]孚:信任。
[3]刺:謁見時所用的名片。
[4]盥(ɡuàn)櫛(zhì):梳洗。
[5]褊(biǎn)衷:狹隘的心胸。
【翻譯】
幾千里以外,時常得到您老人家的來信,安慰我長久思念之心,已經是十分幸運的事情了;怎能更勞您饋贈禮品,這叫我更用什么來報答您啊!您的書信中情意甚是殷切,可見您沒有忘記我的老父親,也明白了我的老父親為什么這樣深深想念您。
至于信中用“上下之間要互相信任,才能與品德要與職位相稱”的話來教導我,我有非常深的感觸。我的才能品德與職位不相稱,我自己本來就知道這一點的;至于上下互不信任這一弊病,則在我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再說,現今所講的“信任”是什么呢?那就是:一個人從早到晚騎著馬恭候在當權者的門口,看門的人故意不進去通報時,就甜言蜜語并且作出女人一樣的媚態,把藏在袖子里的銀錢拿出來偷偷塞給他。等看門人拿了名帖進去通報了,可是主人又不立刻出來接見,自己只好站在馬棚里的仆人和馬匹中間,臭氣熏著衣袖,即使饑餓寒冷或悶熱到難以忍受,也不肯離開。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先前收了賂金的看門人出來,對他說:“相公疲倦了,今日謝客。請客人明日再來。”到了第二天,自己又不敢不來。從頭天夜里開始就披著衣服坐著,聽到雞叫便起來梳洗,然后騎馬跑去推門。守門人發怒問:“是哪個?”他回答說:“就是昨天來的那一個。”守門人又怒氣沖天地說:“客人為什么這樣勤快呢?難道相公會在這個時候出來見客嗎?”他心里感到受了羞辱,但還是強忍著對看門人說:“沒有辦法呀,姑且讓我進去吧。”守門人于是又得了他的銀錢,就起身讓他進來,他于是還是站在昨天站過的馬棚里。幸好主人出來,朝南坐著召見他。他戰戰兢兢地走進來,匍匐在臺階下。主人說:“進來!”他就拜了兩拜,故意遲遲不起來,起來以后便獻上進見的禮物。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再三請求,主人故意再三不接受,他又再三請求。然后主人叫手下將禮物收了起來。他就又拜了兩拜,又故意遲遲不起來,起來后有作了五六個揖,然后才退出來。出來后,他給看門人作揖說:“請官人多多關照!以后再來,請不要阻攔我啊!”看門人回了他一個揖。他喜出望外地跑出來,騎馬碰到了相識的人,就揚著馬鞭子得意地說:“剛剛從相公家出來,相公很看重我,很看重我!”并且夸大其詞地說起自己如何受到厚待。即便是與他相識的人,也因為相公看重他而對他產生了敬畏之心。相公又間或地向人提起:“某人不錯啊!某人不錯啊!”聽到的人便挖空心思地交口稱贊他。這就是現在世上所說的“上下之間互相信任”吧。您老人家認為我能這樣做嗎?
前面提到的當權的人,我除了過年過節投上一個名帖以外,就常年不去了。偶然路經他的門前,便捂了耳朵,閉上眼睛,催馬疾馳而過,就好像有人追趕我一樣。這就是我狹隘的心胸,我也為此長久地不被上司喜歡;但我卻更加地不管不顧,并且常常夸口說:“人各有命,我只是安守自己的本分罷了!”您老人家聽了這番話,不會討厭我的迂闊不通情吧?
【解讀】
本文分作三段。首段對長者的饋贈行為表示感謝,然后緊緊圍繞“上下相孚,才德稱位”表達自己的感慨。第二段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次段緊承“上下相孚”四字,形象地將官場上趨炎附勢的種種猥瑣丑態表現出來,并對“上下相孚,才德稱位”提出質疑。第三段寫作者平日對待上司的態度,此處提到的“得無厭其為迂”是對第二段“不才有深感焉”的回應。此文寫諂媚之人伺候之苦、獻媚之勞、得意之狀,字字傳神。末尾說出自己的氣骨,兩兩相較,清濁之分,可謂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