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纂性理精義進表
光祿大夫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臣】李光地等茲者伏蒙
皇帝陛下命【臣】等編校
御纂性理精義總一十二卷刋刻已竣謹裝潢成帙進呈【臣】光地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文明式煥五百年道運重光
刪定聿新億萬載儒宗有統
體天德以行王道沿近派以遡遙源惟道術一歸於醇
信羣言必折諸
圣【臣】光地等竊惟伏羲始畫中涵性命之精堯舜相傳顯抉危微之奧是以孔門垂教推本於執中鄒嶧揚風求端於性善圣賢心法千古昭然理學源流其來尚矣下不雜於功利故管晏未免事業之卑高不入於空虛故鄒莊大為賢智之過秦漢而下申商黃老代興魏晉以還釋典禪宗交煽推其言厖而道散皆由學絶而風微爰及周程首尋圣緒輔以張邵悉闡天機太極建圖依然易卦之指皇極經世蓋取洪范之書體仁孝者莫如西銘乃孝經之要義發性情者莫如定性本艮象之微言故朱子得因四子之師承上遡六經之圣制一倡羣和無愧當日鄒魯之風有開必先實啟于今
堯舜之運欽惟
皇帝陛下
道符天載
德合乾行
學緝熙于光明
治允升于淳古
踐基大寶即披簡以窮經
削亂四方亦投戈而講藝
默成理數之妙允矣單心
坐徹天人之宗判若指掌以今日行仁義之有效知古人論道德之非虛凡宋儒皆獲表章至朱子尤崇尊禮斯實前賢之厚幸得蒙
後圣之深知
謂性理大全之書修於前代永樂之際采摭綦備而芼擇未精門目雖多而部分失當恐學者貪多而無益使斯道反晦而不明特發
宸衷重加纂輯務令揚秕糠而取精鑿故記録之泛濫在所芟不欲醨元酒而和太羮故衍說之支離在所棄約其義類如?在綱切於進修猶階有級詳而不冗簡而無遺雖屬羣賢之成編亦存至當之精義學必謹其純疵之辨治必酌於古今之宜一稟
圣裁盡經
睿斷縱使諸儒復起必奉
圣明折中矣
賜弁序文頒行學校從此學者先河後海悟斷潢絶港之差望墻入宮識宗廟百官之富學以從政人心正而人材興習焉成風大道行而大化茂【臣】光地等業同蝕蠧技比雕蟲叨服章逢清夜有慚儒行徒呻占畢白頭未覩賢關謬受役於編摩幸日親於
指示與聞
至教信雄況之非真取成
圣心允游夏之莫贊遂使枯株朽質賴薪槱以舒光腐草微明乘陽蒸而發照遵道遵路思無玷於前修是訓是行期有立於
圣世【臣】光地等無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營之至謹奉
表隨
進以
聞
康熙五十四年八月初四日光祿大夫文淵閣大
學士兼吏部尚書【臣】李光地等謹上表
奉
旨開列
御纂性理精義承修校對分修繕寫監造諸臣職名
承修
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臣】李光地
御前校對
翰 林 院 侍 讀【臣】魏廷珍
翰 林 院 侍 講【臣】何國宗
左春坊左贊善兼翰林院檢討【臣】吳孝登翰 林 院 編 修【臣】梅瑴成分修
候補翰林院侍講今授直隸廵道【臣】楊名時翰 林 院 檢 討【臣】彭維新
翰 林 院 檢 討【臣】董 宏
原 任 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蔡世遠武英殿繕寫
翰 林 院 編 修【臣】嵇曾筠翰 林 院 編 修【臣】蔣 漣翰 林 院 編 修【臣】徐葆光翰 林 院 編 修【臣】劉於義翰 林 院 編 修【臣】潘允敏翰 林 院 編 修【臣】狄貽孫翰 林 院 編 修【臣】薄 海翰 林 院 編 修【臣】任蘭枝翰 林 院 檢 討【臣】陳世侃翰 林 院 待 詔【臣】曹曰瑛中 書 科 中 書 舍 人【臣】王曾期進士今授江南鎮江府學教授【臣】張榮源
武英殿監造
總監造兼內務府會計司員外郎【臣】伊都立總 監 造 兼 佐 領【臣】張常住
總 監 造【臣】李國屏
監 造 兼 驍 騎 校【臣】巴 實
監 造【臣】神 保
先儒姓氏
宋
周子【敦頤 茂叔 濓溪】
程子【顥 伯淳 明道】
程子【頤 正叔 伊川】
張子【載 子厚 橫渠】
邵子【雍 堯夫 康節】
歐陽氏【修 永叔 廬陵】
司馬氏【光 君實 涑水】
余氏【靖 安道】
范氏【祖禹 淳夫 華陽】
呂氏【大臨 與叔 藍田】
謝氏【良佐 顯道 上蔡】
游氏【酢 定夫 廣平】
楊氏【時 中立 龜山】
尹氏【焞 彥明 和靖】
呂氏【希哲 原明 滎陽】
曾氏【鞏 子固 南豐】
劉氏【安世 器之 元城】
邵氏【伯溫 子文】
胡氏【宏 仁仲 五峯】
羅氏【從彥 仲素 豫章】
李氏【侗 愿中 延平】
張氏【崏 子望】
張氏【九成 子韶 范陽】
朱子【熹 元晦 紫陽】
張氏【栻 敬夫 南軒】
呂氏【祖謙 伯恭 東萊】
陸氏【九淵 子靜 象山】
蔡氏【元定 季通 西山】
陳氏【淳 安卿 北溪】
黃氏【干 直卿 勉齋】
陳氏【埴 器之 潛室】
李氏【方子 正叔 果齋】
楊氏【復 信齋】
程氏【珙】
真氏【德秀 希元 西山】
魏氏【了翁 華父 鶴山】
饒氏【魯 仲元 雙峯】
祝氏【涇】
葉氏【采 仲圭 平巖】
元
鍾氏【過】
黃氏【巖孫】
許氏【衡 平仲 魯齋】
胡氏【方平 師魯 玉齋】
吳氏【澄 幼清 草廬 臨川】
彭氏【絲 魯叔 魯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