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畫
lai
lái
火
形聲字
GOI 86 、 GUSI 98
DT
BDKV
50900
0171
3220
6765
來
[1431234] 橫、點、撇、橫、豎、撇、捺
回
去 回 往
來 逨

來字拼音是lái 部首是一, 五行屬火, 總筆畫是7畫, 來字是獨體字。
來字概述
〔來〕字拼音是lái 部首是一, 總筆畫是7畫。
〔來〕字是獨體字 五行屬火。
〔來〕字倉頡碼是DT 五筆是GOI 86 、 GUSI 98 四角號碼是50900 鄭碼是BDKV 中文電碼是0171 區位碼是3220。
〔來〕字的UNICODE是6765。 十進制為26469,UTF-32:00006765,UTF-8:E6 9D A5。
〔來〕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一級漢字。
〔來〕字屬最常用字
〔來〕字在《通用規范漢字表》是常用字。
〔來〕字的近義字是 回
〔來〕字的反義字是 去 回 往
〔來〕字的異體字是 來 逨
來的筆順
來的意思
來來
1láiㄌㄞˊ
基本解釋
①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與“往”、“去”相對。~回。~往。過~。歸~。~鴻去燕(喻來回遷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書信來往)。
②從過去到現在。從~。向~。
③現在以后,未到的時間。~年。將~。~日方長。
④用在數詞或數量詞后面,表示約略估計。二百~頭豬。
⑤做某個動作。胡~。
⑥用在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動腦筋。
⑦用在動詞后,表示做過(一般均可用“來著”)昨天他哭~。
⑧用在動詞后,表示動作的趨向。上~。
⑨表示發生。暴風雨~了。
⑩在數詞一、二、三后面,表示列舉理由。這臺收錄機一~音質好,二~價錢便宜,我就買了。
?用做詩、歌詞中的襯字。八月里~桂花香。
?表示語氣,歸去~兮!
?姓。
詳細解釋
名詞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麥子形。本義:麥。小麥叫“麥”,大麥叫“麰”(或寫作“牟”
2.同本義wheat。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 —— 《說文》貽我來牟。 —— 《詩·周頌·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為烏,五至,以殻俱來,此謂遺我來牟。”于皇來牟。 —— 《詩·周頌·臣工》。疏:“嘆其受麥瑞而得豐年也。”
來牟(古時大小麥的統稱)
3.未來,將來future; next; incoming。
來日方長。 —— 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知來者之可追。 —— 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來代(后代;后世);來辰(來早。明天早晨);來茲(來年;將來);來哲(后世賢智之人);來軫(后來的車,比喻后來的人或物)
4.姓。
動詞
1.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與“去”、“往”相對come; arrive。
來,至也。 —— 《爾雅》。朱駿聲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還,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許君未經訂正,故沿偽至今。”憧憧往來。 —— 《易·咸》我行不來。 —— 《詩·小雅·采薇》笑問客從何處來。 —— 唐· 賀知章《回鄉偶書》翩翩兩騎來是誰。 —— 唐· 白居易《賣炭翁》然往來視之。 —— 唐· 柳宗元《三戒》有朋自遠方來。 —— 《論語》往昔初陽時,謝家來貴門。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來寇(敵人來犯);來至(來到);來突(突然而來)
2.歸,回來,返回make a round trip; go to a place and come back。
萃聚而升不來也。 —— 《易·雜卦》。注:“還也。”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 ——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誰來之? —— 《左傳·文公七年》
來家(回到家里來);來三去四(來來去去);來還(歸來,回來);來寧(歸寧。女子回娘家省親);來歸(回來;歸來);來舍(回歸而有所定止)
3.歸服;歸順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e。
修文德以來之 —— 《論語·季氏》
來服(前來順服)
4.招來;招致。后多作“徠”incur; give rise。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 《論語·季氏》
來致(招致,招來)
5.加入[一群人] 中 join。
你來不來?
6.讓不受約束、干擾地滿足 [需要] [let’s do]。
來五斤;來兩盤
7.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發生、出現 crop up。
問題一來就馬上解決
8.產生;開始;發生 happen; begin; start。
來路(來歷;來源);來歷(來由;原委);來情(情由);來情去意(來去的情由與意向);來方(來源);來龍(風水先生稱主山為來龍。即龍脈的來源)
9.追溯來源、血統或起源 derive。
來方(來源,進項);來煞(來勁;出息)
10.相當于做 do。
來不得
11.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么辦法來幫助他呀?
12.用在動詞后,表示估計或著眼于某一方面。如:看來容易;說來話長。
13.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來畫;大家都來唱歌。
14.〈方〉∶在 in; at。
來里(在這里或在那里);來哚(在);來浪(在那里)
15.表示動作的趨向。
將子頭與劍來。 —— 晉· 干寶《搜神記》聞來垂釣碧溪上。 —— 唐· 李白《行路難》長鋏歸來乎。 —— 《戰國策·齊策四》歸來倚杖自嘆息。 —— 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歸來頭白還戍邊。 —— 唐· 杜甫《兵車行》長鋏歸來者。 —— 《戰國策·齊策四》
16.假借為“釐”( lí )。賜予bestow; grant。
來女孝孫。 —— 《儀禮·少牢饋食禮》。鄭玄注:“來,讀曰釐;賜也”
17.假借為“賚”。賜予bestow; grant。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 —— 《詩·小雅·大東》。高亨注:“來,借為賚。”
代詞
1.你的;你們的 your。用于通信的回復中。如:來信收到;來電收到。
2.這this。
俺哥哥傳將令三四番,可怎生無一個承頭的?來一個燕青將面劈,那一個 楊志頭低。 —— 元·佚名《黃花峪 》
助詞
1.無義,譯作“了”,“吧”,或不譯。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在數量上接近精確 about。
兩米來高
3.用在數量或數量詞后面,表示概數;大約 around。
二十來個
4.從頭到尾過去地 over the past。
兩千年來;來日(往日;過去的日子);來日大難(本指往日艱難。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難重重)
5.以來,表示時間從過去某時持續到現在ever since。
吾數年來欲買舟。 —— 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數百年來。 —— 唐《柳河東集》去來江口守空船。 ——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夜來城外一尺雪。 —— 唐· 白居易《賣炭翁》
來古(自古以來);來來(以來);來緣(指來生的因緣);別來無恙乎?
6.用在數詞后,表示列舉的原因或理由。如:這些天沒去看她,一來路太遠;二來沒功夫。
語氣詞
1.用于句尾,相當于“咧”
剛才奶奶和襲人姐姐怎么囑咐來! —— 《紅樓夢》
2.另見 lài。
來來
2làiㄌㄞˋ
詳細解釋
動詞
1.慰勞appreciate sb. 's services and present gifts。
勑,勞也。從力,來聲。字亦作俫。 —— 《說文》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 《詩·鄭風·女曰雞鳴》。高亨注:“來,借為勑。”勞俫有意者。 —— 《漢書·平當傳》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 —— 《孟子·滕文公上》莫我肯勑。 —— 《詩·魏風·碩鼠》賢者勑其材。 —— 《韓非子·王道》
2.另見 lái。
來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別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4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1頁,第16字
標點整理本: 第26頁,第8字
古文: 徠
音《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郎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
《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例又,《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注。〔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例又,??孫之子曰來孫。
例又,麥名。
《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
例又,呼也。
《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例又,姓。
音又,《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
《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音又,葉鄰奚切,音離。
《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音又,葉郎狄切,音力。
《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葉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音又,葉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音又,葉良置切,音利。
《荀子?賦論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注解
〔來〕字收錄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來〕字拼音是lái,嵌套結構。
〔來〕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麥子形。本義是麥。小麥叫“麥”,大麥叫“麰”(或寫作“牟”。
〔來〕字的漢語字典解釋:㈠ [lái] ⑴ 小麥。《説文?來部》:“來,周所受瑞麥來麰。”《正字通?人部》:“來,麥名。”⑵ 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與“去”、“往”相對。《爾雅?釋詁上》:“來,至也。”又引申為(事物)產生;到來。《淮南子?俶真》:“夫憂患之來,攖人心也。”⑶ 招致;招之使來。《字彙?人部》:“來,招之也。”⑷ 搞;幹;做。用以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如:胡來;來一個歌;我幹不了,你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聽説那一位小姐,雅的是琴棋書畫,俗的是寫算操作,沒有一件不來的。”⑸ 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來畫;你來看一下;大家都來唱歌。《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不是這個乾娘,鄰舍家誰肯來幫我?”⑹ 用在動詞後,表示估計或著眼於某一方面。如:看來容易;說來話長。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⑺ 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度,後者是目的。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戒刀舉把羣賊來斬。”⑻ 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這教班子弄行頭,不是數百金做得來的。”⑼ 往昔,過去。《詩?大雅?文王有聲》:“匪棘其欲,遹追來孝。”⑽ 未來;將來。如:來日方長;繼往開來。《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又指次於今年、此月、今天的。《書?召誥》:“越若來三月……太保朝至于洛。”⑾ 表示某一時間以後。《孟子?公孫丑下》:“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⑿ 表某段時間。《晉書?石勒載記上》:“吾幼來在家恒聞如是。”⒀ 指來孫。從本身算起的第六代孫。《爾雅?釋親》:“玄孫之子為來孫。”⒁ 助詞。①表示比況,相當於“一樣”、“一般”。宋辛棄疾《醜奴兒》:“近來愁似天來大。”②用在數詞或數量詞之後,表示約數。唐樊綽《蠻書?名類》:“馬三百來疋。”③用在數詞後,表列舉的原因或理由。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折:“只是孩兒養的嬌了。一來性兒好自在;二來有些揀擇人。”④用於動詞和賓語之間,起提前賓語的作用。相當於“是”。《詩?邶風?谷風》:“不念昔者,伊余來塈。”⑤在句中表示停頓,相當於“呢”。《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大深來難下竹竿,大淺來難搖畫槳。”⑥表示情況已經發生,相當於“來著”。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當時張生卻是見甚的來,通甚的來?”⒂ 語氣詞。用於句尾,相當於“咧”。《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⒃ 及。《廣韻?哈韻》:“來,及也。”⒄ 古地名。《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六年》:“金宗望請選良吏招撫遷、潤、來、隰之民保山砦者,從之。”⒅ 姓。《廣韻?哈韻》:“來,姓。後漢來歙,光武姑子。《蜀志》云:‘荊楚名族有黃門侍郎來恒。’”㈡ [lài] ⑴ 勤勉;勸勉。《爾雅?釋詁下》:“來,勤也。”《集韻?代韻》:“勑,《説文》:‘勞也。’亦作來。”⑵ 通“賚”。送給;賜予。《書?洛誥》:“伻來來視予。”
來的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大徐本)
徐鉉 (宋)
卷別卷五下反切洛哀切頁碼第172頁,第6字續丁孫
來
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從來。
附注徐灝注箋:「來本為麥名。《廣雅》曰『大麥,麰也。小麥,麳也』是也。古來麥字祇作來,假借為行來之來,後為借意所專,別作麳、?,而來之本義意廢矣。」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卜辭中諸來字皆象形。其穗或垂或否者,麥之莖強,與禾不同……叚借為往來字。」
《說文解字系傳》(小徐本)
徐鍇 (南唐)
卷別卷十反切婁才反頁碼第428頁,第3行,第1字述
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其??朿之??。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貽我來麰。」凡來之屬,皆從來。
鍇注臣鍇曰:「今小麥也。」
《說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別卷五下反切洛哀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921頁,第5字許惟賢第407頁,第9字
周所受瑞麥來麰也。
段注也字今補。《詩正義》此句作周受來牟也五字。《周頌》。詒我來麰。箋云:武王渡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出涘以燎。後五日。火流爲烏。五至。以穀俱來。此謂遺我來牟。書說以穀俱來。云穀紀后稷之德。按《鄭箋》見《尙書?大誓》、《尙書》旋機鈐合符后。詩云來牟,書云穀。其實一也。下文云:來麰,麥也。此云瑞麥來麰。然則來麰者,以二字爲名。《毛詩傳》曰:牟,麥也。當是本作來牟,麥也。爲許麰下所本。後人刪來字耳。古無謂來小麥,麰大麥者。至《廣雅》乃云麳小麥,??大麥。非許說也。《劉向》傳作釐麰。《文???典引》注引《韓詩內傳》。貽我嘉??。薛君曰:??,大麥也。與趙岐《孟子》注同。然韓傳未嘗云來小麥。
二麥一夆。象其芒朿之形。
段注二麥一夆,各本作一來二縫。不可通。惟思文《正義》作一麥二夆。今定爲二麥一夆。夆卽鏠字之省。許書無峯。則山耑字可作夆。凡物之標末皆可偁夆。夆者,朿也。二麥一夆爲瑞麥。如二米一稃爲瑞黍。葢同夆則亦同稃矣。《廣韻》十六咍引《埤蒼》曰:?麰之麥。一麥二稃。周受此瑞麥。此一二?字亦是互譌。二麥一稃。亦猶異畮同穎,雙觡共柢之類。其字以從象二麥,以巿象一芒。故云象其芒朿之形。洛哀切。古音在一部。
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
段注自天而降之麥。謂之來麰。亦單謂之來。因而凡物之至者皆謂之來。許意如是。猶之相背韋之爲皮韋,朋鳥之爲朋攩,鳥西之爲東西之西,子月之爲人偁,烏之爲烏呼之烏。皆引伸之義行而本義廢矣。如許說,是至周初始有來字。未詳其恉。
詩曰:詒我來麰。
段注今《毛詩》詒作貽。俗字也。麰作牟。古文假借字也。
凡來之屬皆從來。
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
章太炎 (近代)
朱三來麥互錯,非許叔重之誤,實大小篆早已誤,故不得不仍之耳。
白話解釋
來,周代先人所接受的西域瑞麥。一支來麥有二支麥峰(指篆文字形中的),象麥子的芒刺形狀。它是上天送來的寶貴禮物, 所以稱這種莊稼為“行來”的“來”。《詩經》上有詩句唱道:“詒我來麰。”所有與來相關的字,都采用“來”作邊旁。
字形解說
甲骨文第一例,像麥之有根、桿和葉;第二例又增以穗,並屬象形。金文之形,源自甲文第二例,顯而易見。戰國文字第一例,根形上移,又下加一橫畫,以像地面之形,稍失其形,第二例則已隸化,最肖金文第二例。篆文作,承自戰國文字第二例,應很明顯。隸書第一例,大抵源於戰國文字第二例;第二例麥葉斷開,並以橫畫表現,則頗失其形。楷書之形,沿自篆文以定體。以上諸形,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在六書中屬於象形。
來字的相關索引
# | 書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41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440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345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17頁,第1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13頁,第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751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313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91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10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35頁,第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16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730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5574頁【補遺】第1682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770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450頁【崇文】第179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674頁 |
17 | 說文新證 | 第464頁,第1字 |
18 | 章授筆記 | 第228頁,第6字 |
19 | 古字詁林 | 第五冊,第609頁,第1字 |
20 | 古字釋要 | 第544頁,第2字 |
來字的翻譯
-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 kommen (V)
- venir, arriver, prochain, suivant, environ
來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組
商 甲骨文 婦女卜辭
商 甲骨文 子組
商 甲骨文 歷組
商 甲骨文 出組
商 甲骨文 無名組
商 甲骨文 黃組
商 甲骨文 ??賓間
商 甲骨文 午組
商 甲骨文 賓組
商 甲骨文 何組
商 金文 商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春秋 篆書 石鼓文
楚〔戰國〕 簡 九店
秦 簡 睡虎地
秦 簡 岳麓書院
秦 簡 龍崗
秦 簡 關沮
秦 簡 里耶
漢 簡 張家山
漢 石經 熹平石經
唐 石經 開成石經
宋 印刷字體 廣韻
宋 印刷字體 增韻
宋 傳抄 古文四聲韻
宋 傳抄 集篆古文韻海
明 印刷字體 洪武正韻
清 印刷字體 康熙字典
來字組詞
來開頭的詞語
來到 來自 來信 來源 來訪 來往 來臨 來不及 來回 來得及 來之不易 來賓 來去 來稿 來電 來歷 來人 來意 來客 來年 來龍去脈 來勢 來函 更多…
來結尾的詞語
起來 下來 以來 原來 后來 回來 未來 過來 看來 上來 本來 將來 從來 前來 出來 到來 往來 近來 外來 用來 歷來 歸來 向來 更多…
來在中間的詞語
越來越 馬來西亞 自來水 后來居上 由來已久 翻來覆去 夜來香 人來人往 踱來踱去 心血來潮 一來二去 初來乍到 過來人 自來水筆 迎來送往 逆來順受 南來北往 說來話長 姍姍來遲 拿來主義 你來我往 舶來品 時來運轉 更多…
含來字的成語
時來運來神來氣旺時來運旋福不徒來覆去翻來不請自來有史以來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無脛而來往者不諫,來者可追往來如梭天外飛來嗣往開來時無再來庶民子來盛年不重來神往神來生來死去禮有往來暮來朝去明來明去福不重至,禍必重來反來復去 更多…
章節列表
- 2025 年 5 月 12 日 ?
- 2025 年 5 月 11 日 蝞
- 2025 年 5 月 18 日 婑
- 2025 年 4 月 25 日 硯
- 2025 年 5 月 13 日 鎉
- 2025 年 5 月 10 日 碖
- 2025 年 5 月 9 日 秈
- 2025 年 4 月 25 日 渪
- 2025 年 4 月 25 日 赲
- 2025 年 5 月 18 日 鸂
- 2025 年 5 月 14 日 ?
- 2025 年 5 月 11 日 歜
- 2025 年 5 月 11 日 ?
- 2025 年 4 月 25 日 吋
- 2025 年 4 月 25 日 ?
- 2025 年 5 月 11 日 炱
- 2025 年 5 月 11 日 坧
- 2025 年 5 月 11 日 垃
- 2025 年 4 月 25 日 霰
- 2025 年 5 月 19 日 瀆
- 2025 年 5 月 9 日 襴
- 2025 年 5 月 9 日 膸
- 2025 年 4 月 25 日 艖
- 2025 年 5 月 19 日 ?
- 2025 年 5 月 10 日 舐
- 2025 年 5 月 16 日 俵
- 2025 年 4 月 25 日 鮬
- 2025 年 4 月 25 日 ?
- 2025 年 5 月 18 日 ?
- 2025 年 5 月 19 日 犐
- 2025 年 4 月 25 日 漨
- 2025 年 4 月 25 日 錻
- 2025 年 5 月 13 日 鰷
- 2025 年 4 月 25 日 娞
- 2025 年 5 月 17 日 癟
- 2025 年 5 月 19 日 靚
- 2025 年 5 月 9 日 術
- 2025 年 5 月 14 日 ?
- 2025 年 5 月 14 日 虓
- 2025 年 4 月 25 日 菫
- 2025 年 5 月 14 日 殳
- 2025 年 4 月 25 日 ?
- 2025 年 5 月 14 日 輞
- 2025 年 5 月 7 日 圚
- 2025 年 5 月 8 日 蘈
- 2025 年 5 月 19 日 俒
- 2025 年 5 月 11 日 融
- 2025 年 5 月 18 日 膳
- 2025 年 5 月 16 日 竉
- 2025 年 5 月 19 日 杇
- 2025 年 5 月 14 日 咎
- 2025 年 5 月 19 日 陚
- 2025 年 5 月 18 日 茙
- 2025 年 5 月 7 日 觲
- 2025 年 5 月 18 日 入
- 2025 年 4 月 25 日 ?
- 2025 年 4 月 25 日 ?
- 2025 年 5 月 11 日 ?
- 2025 年 5 月 17 日 輁
- 2025 年 5 月 18 日 捵
- 2025 年 5 月 11 日 唎
- 2025 年 5 月 9 日 ?
- 2025 年 4 月 25 日 鍈
- 2025 年 5 月 11 日 炧
- 2025 年 4 月 25 日 鮺
- 2025 年 4 月 25 日 笐
- 2025 年 5 月 11 日 趾
- 2025 年 4 月 25 日 ?
- 2025 年 4 月 25 日 堫
- 2025 年 4 月 25 日 崩
- 2025 年 4 月 25 日 籋
- 2025 年 5 月 11 日 ?
- 2025 年 4 月 25 日 黫
- 2025 年 5 月 19 日 本
- 2025 年 4 月 25 日 檊
- 2025 年 5 月 20 日 憐
- 2025 年 4 月 25 日 ?
- 2025 年 4 月 25 日 鄸
- 2025 年 5 月 18 日 饍
- 2025 年 5 月 15 日 腎
- 2025 年 4 月 25 日 祚
- 2025 年 5 月 14 日 礣
- 2025 年 5 月 19 日 ?
- 2025 年 5 月 14 日 ?
- 2025 年 5 月 15 日 厑
- 2025 年 5 月 19 日 凐
- 2025 年 5 月 19 日 ?
- 2025 年 4 月 25 日 廚
- 2025 年 4 月 25 日 謖
- 2025 年 5 月 16 日 幏
- 2025 年 4 月 25 日 杁
- 2025 年 5 月 19 日 ?
- 2025 年 4 月 25 日 草
- 2025 年 5 月 7 日 椴
- 2025 年 5 月 16 日 磆
- 2025 年 5 月 14 日 ?
- 2025 年 4 月 25 日 ?
- 2025 年 5 月 11 日 駺
- 2025 年 5 月 14 日 綆
- 2025 年 5 月 11 日 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