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日本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女同在线观看-日本女同在线-国产日韩在线-国产日韩视频一区

《第八十八卷 文苑 一 五》江蘇省通志稿人物志繆荃孫作品集

常  州  府  五

       清(下)

周儀

周儀,陽湖人。嘉慶元年舉人。大挑選安徽訓導,擢陜西山陽縣知縣。地貧瘠,民間例供官之薪炭棚架,皆罷之。或曰:俗好訟,宜少立威,自見于上官。儀曰:吾老矣,乃復與少年輩爭聲名耶?江寧鄧廷楨見儀啼所作韓城驛詩,愛之,及巡撫陜西,調署鳳翔。以老乞休。去之日,民皆見思。山陽父老亦曰:官無遽歸,必還我山陽。卒,年七十。

詩宗漢、魏、六朝,出入三唐諸家,奄有其勝。著有天椒山館詩集。

陸繼輅  陸耀遹  陸循應

陸繼輅,字祁孫。儀干秀削,與兄子耀遹齊名,時稱二陸。嘉慶五年舉人,選合肥縣訓導,甚得時譽。俸滿,保舉知縣,以修安徽省志敘勞,選江西貴溪知縣。任三年,以疾乞休,卒。繼輅于詩致力最深,亦長古文辭。

耀遹,字劭文,縣學生。詩醞釀深至。而人尤韜斂精采,黯然可思,而遇事侃侃,持正無所疑畏。橐筆遨游,尤長尺牘,名公卿爭延致。道光元年,舉孝廉方正,選阜寧縣教諭,之任百日卒。

長子循應,字子良,官河南南陽典史,溫雅有父風。工小詞,壽至八十。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

徐賡揚  徐廷華

徐賡揚,字性夫。系出明大學士溥,其大父始遷常州。賡揚嘉慶六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歷充起居注,協修實錄,方略纂修。故事,翰林纂修館書有誤,未及簽正者奪俸,獨賡揚未以一字罣議。時奉旨排纂東南軍興以來兵事,賡揚方患咯血,力疾草稿,頃刻數十紙,詳贍有法。后以御史記名引對,遇寒疾卒。

子廷華,字子棱,縣學生。負才氣,而躓于場屋,益得精、詩古文詞。游跡所至,當路引重。晚年客死鄂中。所著日一規八棱硯齋集,以父賡揚與繕御制集成賜物,有一規八棱硯一,取以名齋,示傳硯意云。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

顧  皋

顧皋,字甄齋,無錫人。嘉慶六年,一甲一名進士,授修撰。九年,督貴州學政,厘剔弊竇,奏改黎平、開泰學額,士林頌之。擢國子監司業。二十一年,值懋勤殿,編輯秘殿珠林、石渠寶笈。歷翰林侍讀,左、右庶子,侍講學士,侍讀學士,典陜甘鄉試。二十四年,入直上書房,甚被仁宗眷注。二十五年,扈蹕熱河。上升遐之日,御筆擢皋詹事。次日宣宗即位。執皋手大慟。道光元年,遷內閣學士,擢工部侍郎,兼管錢法堂。二年,調戶部,連典順天、浙江鄉試,管理國子監事務。皋在戶部,不為激亢之行,考核利病,慎稽出納,不可干以私。嘗曰:學期見諸實用,吾久回翔于文學侍從及任經世理物之責,未能壹志專慮以求稱職為自愧耳。八年,以病乞歸。十一年,卒。

徐  煥

徐煥,字舫亭。嘉慶六年進士。歷官禮部主事。少治儀禮,嘗作朱子釋宮圍證,辟堂前方丈地,導諸生進退揖讓其間。王公子弟多執經門下,座師朱文正珪題其楹曰:先生畫堵同綿蕞,弟子傳經半繡衣。都人傳誦之。煥為人坦真樂易,為古文質樸無華飾。著有舫亭集。

(無錫金匱縣志)

周  濟

周濟,字保緒,一字介存。幼精敏,九歲能屬文,稍長,深沈有遠志。勇力過人,讀書期至實用,好談文武大略。

年二十五,成進士,官淮安府學教授。尋以疾罷。已而,授經吳門。時寶山令鉅野田仲衡聞濟名,延為子師,與縱論天下事,相得甚歡。及仲衡以母憂歸,濟遂家居,益讀書著述、習射以自娛。丹徒富商包振若,好結納當時奇杰士,首致濟,館之揚州,尊禮之甚至。揚州,淮南、北往來之沖,士大夫過揚州,其才者無不愿交于濟,濟亦樂與諸才士吐其胸中之奇。當此之時,濟名聞天下。濟才故高,議論博辯英偉,小廉曲謹之儒,見之自避去。既,又僑居金陵,閉戶著書。復官淮安教授,漕帥周公天爵與語時事,大奇之。周公督兩湖,招往湖北。得疾卒,年五十九歲。

濟于諸雜藝無不長。其持論好獨出己見,嘗以為史記敘事勝左傳。于詩亦稱陶、杜,然痛詆謝康樂,而以近人顧炎武之詩,謂為少陵后一人。書學王大令,畫以北宋為宗,意主不同于俗,俗人莫測其所從來,亦未敢遽輕之也。著有晉略八十卷,史義四卷,味雋軒文四卷,詩五卷,詞二卷,并刻行世。

(宜荊縣志)

李兆洛

李兆洛,字申耆,三河口人。父征蘭。兆洛資廩超異,力學嗜古。舉嘉慶九年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改庶吉士,散館,選授安徽鳳臺知縣。縣與壽州同城,俗故獷悍,號難治,兆洛擒治劇魁,興修水利。

丁父憂歸,不復出。主講江陰暨陽書院二十年,與生徒講求古學,校刊宋、明人文集,及國朝人說經論史書數十種,并為補其缺遺,正其訛舛。尤究心歷算、輿圖之學,其所制天球及運球之法,與古儀器合,而精巧過之。所繪歷代輿地沿革圖及地理韻編今釋,詳核無遺。年七十余卒。

子愿,字慰望,工篆書。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

劉嗣綰

劉嗣綰,字簡之,號芙初。協辦大學士于義元孫。嗣綰嘉慶十三年會試第一,元卷進呈,上曰:朕久知其名,可謂得士矣!廷試,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嗣館少穎異,識量過人,早游京師,知名當世,同學者多為公卿。嗣綰晚得一第,在翰林十余年,歸主東林書院。年六十,丁母憂,以毀卒。為人和平安雅,見義無不為,雖屢空,晏如也。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

崔錫華

崔錫華,字亦園。錫芬弟。少英爽有干才。年三十余,連遭父母之喪,敬事其兄,相率課讀于家之擁書樓。嘉慶辛酉,舉本省鄉試第一。先一年庚申,其從子瑄已舉本省鄉試第一,而同族懋烱,亦為浙江解首,時以為科名盛事云。乙丑會試,報罷,座主吉林英公延教其子。己巳成進士,例選知縣,仍館英公家。后改官,選授松江府教授。松江故文藪,諸生居學舍旁朝夕請業者,常數十人。各因其材,悉心指授,率聯登甲、乙榜以去。大學士蕭山湯公金釗督學江蘇時,移檄他郡,命以松江校官為法。中丞陳公鑾時守松江,振興求忠書院,即延為主講。后謝病歸而卒。

嘗謂性理之學,至宋大明,學者務在躬行,慎無蹈空言之弊。又引程子之言,謂一介之士茍存心利物,于世必有所濟;今人志愿,非失之過,即失之不及。要期盡吾力之所能到,行吾心之所可安,如是而已。生平所為制藝,及古文詞,并藏于家。

(宜荊縣志)

顧翰  顧筠  顧翃

顧翰,字兼塘。敏恒子。少承家學,詩才清絕,人品狷潔如其詩。嘉慶十五年舉人,知含山、涇等縣,晚歲主講東林書院。太平軍至,受傷而歿。祀涇縣名宦。

弟筠字蕙生,并有才。蕙生又善畫。從弟翃字南崖,官昭文訓導,詩學玉溪生。顧氏自奎光后,子孫昆弟能詩者數世,風流文采,為時所稱。

(無錫金匱縣志)

瞿溶  何逢辰  談沄  汪士進

瞿溶,字麗江。明福建布政使士達裔孫。嘉慶十九年,會試中式第一名。改庶吉士,散館,授刑部主事。洊升郎中,擢御史,遷吏科給事中,丁母憂歸。以江南漕賦重,益以兌運繁費,吏緣為奸,溶具狀控之巡撫,被劾降職。

溶少有文譽,通籍后,主戊子云南鄉試,得士多耆宿。至是家居垂二十年,主講龍城、延陵兩書院。又為鄉之子弟設文社,課其甲乙,造就人才甚眾。旁及醫學、陰陽風水家言,靡不涉覽,多所訂正。

其姑夫何逢辰,字襄甫,號湘春,豐西鄉太平橋人。年小于溶,從溶受業,溶初得其文,嘆曰:若能且過我,奈傳世有余,名世不足何?后逢辰以廩貢生為里中老師。其文原本經史,縝密以栗,從游子弟得其指授,輒弋科第去。

同時名亞于逢辰者,談沄字云西,號鴻儒,道光八年舉人,官四川知縣。汪士進,字逸云,道光二十三年中式舉人,年已五十余矣。兼工小詞。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

章燕

章燕,字鷺門。嘉慶丙子舉人,內閣中書,充國史館分校。知廣順州,創設義塾,倡修考棚,開雙井塘,辟消水洞,士民德之。兩校黔闈,所得多知名士。長于史論及詩、古文詞,著有滄粟齋詩文稿,讀史諍言,黔游日記。

(江陰縣志)

董基誠

董基誠,字子洗,陽湖人。嘉慶二十二年進士,歷官刑部郎中、河南開封府知府。工駢體文與詞。所著有移華館駢體文四卷,蓋與弟祐誠所作合刊者。又著有玉椒詞一卷。

方履篯

方履篯,字彥聞。嘉慶二十三年舉人。以大挑知縣發福建,署永安。潔己任事,持以寬大。有大猾胡兆鳳,積歲不能捕,履篯為書,反復數百言,遣吏一人持諭之。兆鳳見書,泣,遽自首,遂論如法。署閩縣,禁械斗,浚城渠,甫九月,清積案五百有奇。閩俗,凡婦欲殉夫者,戚黨為筑臺于通衢,而送婦登臺自縊,履篯委曲曉諭之,革其俗。以禱雨積勞致疾,卒。卒之夕,大雨盈尺,時人神之。

履篯天性篤至,英敏好學,自天文、地理、氏族、金石、錢幣,及六書、九章之法,梵笑之書,靡不綜貫。能詩,尤工駢體及詞,與董基誠、祐誠齊名。善隸書,精賞鑒,先后積石刻萬余種,多世所罕覯。尤精志乘之學,所撰河內、武陟、永定諸縣志,識者韙焉。

楊景曾

楊景曾,字雋凡。文定國曾孫。嘉慶庚申,以賢良后裔,欽賜舉人。己卯成進士,改庶吉士。授中書。銓石柱廳同知,以疾不赴。性狷介,不妄交游。纂修邑志,秉筆謹嚴。主講暨陽書院,文體一歸雅正。工詞賦,著有蘭賢書屋詩鈔,選刻澄江賦約、詩藝合鈔。

(江陰縣志)

金  諤

金諤,字一士。嘉慶己卯舉人。任蒙城訓導,砥礪廉隅,以正士習。著有篤慎堂燼余詩稿。

(江陰縣志)

張衢  黃中理  陳經

張衢,字霽青,瀫里人。歲貢生。少時受經藝法于劉進士學周,受詩法于史上舍承豫。及長,與同邑萬之蘅相切劘,所詣益邃。制藝宗章世純、羅萬藻,詩出入王維、韋應物。持論超卓,先輩名篇,評駁不少假。于并時人少當意者。然好汲引后學,不計修脯之厚薄,咸盡心教誨之,時入高其誼。

邑諸生黃中理,字奕清,年少于衢,自言幼好為詩,苦未得其門徑,及與衢交,始得為詩之法,后遂與衢、之蘅名相埒。嘗以所作謁錢塘袁枚子才,子才稱其有王尚書貽上風味。海寧吳騫槎客無錫秦瀛小峴,每過荊溪,必訪中理,聯吟竟日。中理性恬淡,言貌樸訥,晚與衢及其徒陳經攻箋疏之學,然惟淡忘齋詩稿行世焉。

經字景辰,徐舍里人。少孤苦,從中理受經,既壯,好從邑中諸耆舊游。喜為詩,每一首成,遍質諸師友,必求其盡善然后已。善化唐方伯仲冕宰荊溪時,賞其詩,經執贄門下,因得盡交江左諸名士。先是,邑先達陳維崧其年,與常州邵長蘅字湘皆美須髯,新城王尚書為賦兩髯行,一時和者數十家,故海內無不知有兩髯者。經與其友海鹽陳鳣仲漁亦皆美須髯,吳騫為賦后兩髯行。好事者多屬而和之,于是兩髯之名,亦聞于吳、越間矣。經性厭舉子業,肆力于詩,旁及箋疏之學,所著有雙溪物產疏若干卷,續廣記若干卷,碧云山房詩若干卷,墨莊雜著若干卷。年五十余,卒。

(宜荊縣志)

萬之蘅  徐熏

萬之蘅,字直方,別字香南。內黃知縣作霖子。邑諸生。少與同邑張衢霽青并受師法于史承豫衍存,故其詩格略相似。衍存論詩,以新城王尚書貽上為宗,續貽上所選唐賢三昧集,曰小三昧,謂為詩不從大歷入,非膺即野。嘉慶之際,世之名能詩者,率詆新城,幾成風尚。之蘅與其友數人守師說不變,故至今邑中后進學詩者,猶能不失唐人矩矮,由之蘅為之倡也。

之蘅性靜然,常坐臥一小樓,擁書數千卷,反復尋究,無間寒暑。同里徐濱著有宜興縣志刊訛,推之蘅為之考訂。

濱族孫熏字良卿,為人不肯茍同于俗,亦善撰述,為之蘅所稱。著有榕香詞,吳郡沈欽韓為之序。

而之蘅則著述甚富,悉藏于家。

(宜荊縣志)

鄒導源

鄒導源,字蓉垞。諸生。博學工文,覃精經術。嘉慶十八年省試,主司賞其文,已置魁選,而導源未終場,輒棄去。性堅僻,不諧于俗。著有古桐書屋詩。古文以王介甫、曾子固為宗。導源卒,鄒鳴鶴為梓其遺稿。

(無錫金匱縣志)

曹宗瑋

曹宗瑋,字蔗畦。廩貢生。姿性穎敏。口吃,不善誦讀。弱冠游李兆洛之門,博覽群書,尤肆力于濂、洛、關、閩之學。工帖括,精思銳筆,直破題扃。著有觀復堂文賦稿,暨花雨填詞草。

(江陰縣志)

吳覲  吳德星

吳覲,字荊氓,別字覺庵。增貢生。歸美橋人。少受詩法于陽湖左中丞輔,以杜少陵為祖,白香山、李義山為宗,而于近世詩人,愛吳駿公、朱錫鬯。家有小園,園中有丘有池,有亭館之勝。嗜酒善畫,喜延接賓客,客多名人勝流,每相與酌酒賦詩。為畫工寫生,設色得惲壽平法。著有頒園詩草十二卷,顦園隨筆四卷。

先是,覲之從兄德星,字映宸,府學生,少以善制藝名于時,為詩專工今體,有王貽上風致。然以獨學無友,性又懶,不自收拾,詩篇多散佚矣。卒后,門人許祀輯其遺詩,為花村剩稿一卷。

(宜荊縣志)

許械  許衍熙

許械,字太眉,一字夢西,迎春鄉人。父沅語具前。械天才橫溢,于學靡不研究,抱經世志。道光中,寰宇承平,治尚寬弛,上下嬉愉,械獨言天下且有變,咸目為狂。俄而,英吉利犯順。迨和議成,械言患未已,不數年,又有粵軍之變。時頻潦,郡縣令諸鄉積谷,械遺書捂紳言其弊,請勿以他鄉程,有歉,隨時勸富家出谷振之,迎春遂得獨免。會饑,械于其鄉籌振有法,當事始重之。

九舉于鄉,不售,遂絕意進取。咸豐元年,舉孝廉方正,辭不赴。兵后,迎春創夷特甚,野豕肆害田禾,械請于當事,得入告緩征,官為購捕,豕害亦漸弭。

粵軍至,械流離兵刃間,境益阨,以著作自娛。所為詩博綜渾化,自成一家,其憂時賦事,尤忠愛深鷙似少陵詩史。晚治許氏說文,發微闡奧,多諸家所未及。主講道南書院十余年,雖下愚之資,不憚再三循誘。嘗語學者曰:人不可有驕心,不可無傲骨。又曰:處世員而不失之隨,持己方而不失之執。年八十二,卒。所著有東夫山堂詩集,三橿老屋填詞,馬跡山志,讀說文雜識,讀韓文札記,經義札記。

仲子衍熙,亦工詩,治小學,甫壯而卒。

(武陽志余)

吳景墻

吳景墻,字森齋,宜興人。弱冠,補縣學生。道光乙酉,舉拔萃。廷試不得志,歸而教授弟子。治經薈萃眾家,擇善而從,偶抒己見,多作商榷語,不欲以著述自炫。嘗曰:名者,物之所爭,實不副名,尚干天忌,矧更無其實乎 ?光緒辛巳,重游泮水,黃學使體芳頒黌宮碩望額以彰之,一時名宿王殿撰仁堪、潘尚書祖蔭、高直牧心夔,皆制序頌為賀。景墻雖居鄉,年高德劭,縣有大事,官紳則造廬咨訪,于當地公益,多所贊助。光緒八年,續修宜興荊溪縣志,任總纂,論者以為翔實典雅,可以自為一書傳世云。臨終,戒其子勿作哀啟,毋乞銘誄。遺書云:睦兄弟,教子孫;嚴律己,寬與人;操家約,力學勤;但務實,無求名。擲筆而逝。年八十有五。

(參考宜興荊溪光宣志)

湯成烈

湯成烈,字果卿,陽湖人,直隸清苑籍。道光十一年舉人,官浙江玉環同知。精史學。常州詞人自張皋文翰風詞選出,詞格為之一變,嘉慶以后與雍、乾問判若兩途。成烈工力甚至,每以全力運轉,有約千篇于一闋、蹙萬里于寸徑之概。聲情激越,感遇深遠,尤為可歌泣。

(清代毗陵名人小傳稿)

汪暕  汪昉

汪暕,字仲穆。道光十四年舉人。淡于榮利,不求仕進,常居京師,教授弟子。詩宗陶、韋,篇帙不富,而雅韻欲流。

弟防字叔明,與兄齊名,尤工書、畫。中道光二十五年舉人。咸豐三年,大挑知縣,發山東,借補布政司經歷。經歷故閑曹,防日事文宴,座客常滿。會常州破,鄉人多避難至山東,昉無問知與不知,為一一道地得所。旋補濟陽,多所興建。時方軍興,羽書旁午,昉將以鎮靜,遇事悉辦。擢同知,加知府升用。昉終不樂繁劇,升萊州府同知。不數年,以老乞歸。

宦橐蕭然,歸猶以畫自給。其畫直窺宋、元諸大家,蒼勁古雅。性尤友愛,教養兄子及孫,恩誼周摯。慷慨好施,能急人之急。豪飲,善詼諧,主文譎諫,即面斥人過,人亦無怨者。年七十九,卒。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

趙振祚

趙振祚,字伯厚。戶部尚書申喬六世孫。道光十五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大考翰詹,遷贊善。時國家承平日久,官翰林者唯講求聲病對偶。振祚獨以世禍潛伏,不宜更尚占畢,每發憤言時事,頓足低昂,不可一世。頗為座師故大學士穆彰阿所不喜,淹滯坊局,十年不遷。丁母憂歸,遂不復出。

其先官京師時,恒鍵戶讀書,不與世事。讀史輒往復數過,丹黃狼籍,于明史致力尤深。論時事可否,輒引史事為比。至是家居,益講求實用,謂治道以得民隱為本。暇日,獨行阡陌,遇田夫野老,咨詢忘倦。自言能為一邑良吏。值歲大欞,請振不得,振祚遍乞鄉里,得錢十七萬緡有奇,活郡人無算。會太平軍自兩楚連下江寧,揚州、鎮江、常州震恐。振祚練江洲士民數百,講習戰守。越八年,而總督何桂清棄城先走,振祚知事不可為,出城行不數里,遇害。事聞,賜太仆寺卿銜。

振祚性率易,無城府。少依舅氏劉逢祿,通知春秋、易、禮之學。劉氏之學出于莊氏,因并通莊氏學焉。古文、詩、賦皆淵懿茂美,兵燹后,無復存者,人多惜之。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

洪孫

洪孫,又名德方,字子齡,一字甫,陽湖人。亮吉幼子。道光十九年舉人,廣東知縣。少孤,刻苦自勵。精研史學,著有補梁疆域志八卷。

(清代毗陵名人小傳稿)

繆尚誥  繆仲誥

繆尚誥字芷卿,仲誥字若芳,同乳生,陽湖人。尚誥年四歲,日能記數十字,母常置一幾于輊車旁教之書,朗朗如夙習。年二十一,相肄業暨陽書院,院長武進李兆洛器之,有雙丁兩到之目。兆洛名滿天下,多藏書,縱諸弟子觀,而以其疑義相詰難,人或不能答,二誥獨無所屈。

庚子,尚誥舉于鄉試。禮闈,不第,歸,得咯血疾卒。尚誥致力于三史、文選,繼乃博綜經術,晚更精求六書、古韻,旁及天文、地理諸書。每讀一書,有所得,必手自錄之。嘗曰:凡書一經手錄,則終身不忘,然須以己意別擇,方不類鈔胥所為耳。目短于視,而讀書至速,恒倍他人。人以疑義質,則曰:此見某書某卷。復按之,無所爽。與虞山龐大堃同治虞氏易。嘗取周官經注,條分而類聚之,為周官聯事,兆洛稱其可補禮經之闕。又病等韻門法,初學未易記識,因作一圖記注,不過百余字,而一覽了然如指諸掌。又取昆山顧氏、婺源江氏、金壇段氏古韻參互考訂,為古韻譜。復排纂經典中雙聲字,為雙聲譜。以為不明等韻不可以讀書,不明古韻不可以讀古書,而雙聲則音韻流轉之樞紐,尤不可不亟講也,又取史、漢、晉、隋書志所載經星,參以巫咸、甘石諸家遺說,及丹元子之步天歌、利瑪竇之經天該等,為經星考。后又擬為諸經地理考,屬稿未就。

仲誥,廩膳生,十余試不售,館龐氏廿余年。咸豐庚申,賊陷江陰復退,仲誥自常熟返里,卒于途。嘗語人曰:李先生常訓人讀書,讀必校,校必精,始而句讀,繼而考訂,楷書其眉,以為日課,自能漸知大義,以底于通人,真確論也。國史館附李兆洛傳。

華湛恩

華湛恩,字孟超。諸生。官太和縣教諭。藏書數萬卷,熟于邑中掌故,著錫金志外一書。先是,邑沿前明弊政,有現年之役,道光丁酉、戊戌間議除之,卒為奸胥所格。湛恩痛發其事,臚著于篇。后鄒鳴鶴因之,而弊以革,是書實為之張本云。

(無錫金匱縣志)

張步瀛

張步瀛,字蓮洲。少工詩、賦及制舉文,為邑名師。以拔貢生中式道光二十四年副貢。步瀛治經,通歷算,嘗謂本朝經學直接漢、唐,宋以后所不逮;算學直接三代,又漢、唐所不逮也。晚年專心六書。病畢沅釋名疏證闕略,因作重箋。又為釋名求音,未竟而卒。著有醉墨軒詩鈔。

(無錫金匱縣志)

何  栻

何栻,字蓮舫。道光乙巳進士,吏部主事,擢員外郎。知建昌府時,適赴省為兵所阻,不及救援,城破,其眷屬殉難于新城。調吉安府,以疏放謫官。不得志,遂寄跡維揚,其牢騷抑郁之概,盡發于詩歌。著有悔余歷全集。

(江陰縣志)

侯楨  湯天麟

侯楨,字子勤。道光二十六年舉人。博通經史,方輿、水利諸書,無所不究,善為詩、古文辭,與張岳駿同師事梅曾亮于京師。既歸,益肆力于學。著述甚富。粵軍至,逾年卒。

同時湯天麟,字石民,與楨善,亦工詩。

(無錫金匱縣志)

秦緗業

秦緗業,字淡如,無錫人。侍郎瀛子。少游京師,交梅曾亮、朱琦等,以古文相師友。道光丙午,以副貢充史館謄錄。敘鹽大使,援例改浙江同知,積官至道員,兩署運使,一署金衢嚴道。提調省城書局,而上官有不合者,遂引疾乞歸。卒,年七十一。

緗業為古文喜明歸有光,及清方苞、姚鼐,詩則喜陶潛、韋。其所為書,在官者曰平浙紀略、浙江忠義錄、重修錫金縣志,自為詩曰虹橋老屋遺稿,皆已刊行于世。

(虹橋老屋遺稿)

任  瑛

任瑛,字憩堂,宜興人。道光丁未進士。以知縣發湖南,補桃源縣知縣,調補武陵。時粵寇出沒郴、永間,當道以軍事屬瑛,攝知祁陽。屬歲饑,行平糶,置社倉,導民積谷,設同仁局施棺具,前后三年,吏民頌德,為之刻石浯溪。

金田寇自粵西乘流而下,越永,踞道州,烽火逼祁陽,防御設施,寇不敢逼,全省倚瑛為重。尋調桂陽,移嘉禾。先是,桂陽太平軍攻新田急,大府檄援,瑛克日馳抵新田助城守,以蠟書告于陳紳士杰。時陳治鄉兵防桂陽一路,得書,悉眾至。內外奮擊,敵不支,遁去,城賴以完。嘉禾故磽瘠,瑛在官清廉,至無以舉火。曾文正治兵長沙,廉知清介,饋二百金,曰:用此助君廉,無以饑寒自阻。任武岡,治盜嚴,得楊升者,奇其狀貌,貸死以責后效。時土寇尹二毛聚眾萬余,將應太平軍,楊升告變,向導得其巢穴,獲二毛,武岡賴以保全。調永順。太平軍李復猷隨石達開入蜀,謀結苗匪援辰沅,瑛扼永順間,復猷遁回粵東。瑛敘功晉知府,遽引疾歸。

瑛在兵間二十年,遇征發,墊餉,一不擾民。前后以俸金墊發軍需五萬余金,歸無余資。得請廣本籍文武學額四名,士林頌之。著有綴園文集。

(光宣宜荊續志)

楊延俊

楊延俊,字吁尊,別號覺先,金匱人。父度汪,乾隆丙辰博學鴻詞,由庶常改官江西德興縣知縣。

延俊幼而嶷特,授唐人詩輒成誦。齔歲能詩,嘗擬古作招隱編,曾大母劉太夫人見之,顰蹙曰:是子志趣高特,恐英華太露耳。自是奉誡不復作。年十五,通經史詁訓,為文已踔厲奔放。

既翥于庠,旋遭母憂,跬步必繩以禮。然家故貧,恒授徒自給。從江陰李申耆先生受輿、地學,考三國、南北朝疆域沿革尤精熟。道光己亥,試金陵,道病歸,幾殆。夢聞人呼:醒,醒,千萬命寄汝矣 !涊然汗發,一藥而愈。君之外舅侯侍郎官京朝,君隨外姑徑省,一時知名士游侍郎之門者益夥。君會文輒冠其曹偶,而體格又一變矣。與同里侯孝廉楨、張明經岳駿治古文,為桐城梅郎中曾亮所激賞。

中甲辰鄉舉,丁未成進士,用山東知縣。旋入讞局,校藝濼源、景賢、濟南書院。時撫部為君座師張蘭渚先生,亟稱其賢。歷權章邱、恩縣、冠縣,率不久受代。權樂安時,故令逋帑,家無歸,君集俸代償,復斥二千金恤其孥,僚吏皆稱嘆。甲寅,署肥城。地故磽,君痛治積猾孫氏五虎等,駛舟載糒,活災黎二千,民氣大歡。然歲仍歉,君勘災分報府,不得如所請,曰:吾民即吾子也 !卒代償二分,事乃得定。粵賊林鳳祥、李開芳竄踞馮官屯,僧忠親王鑿長壕引黃水灌之,臺府征役五百,君不逾時躬率以往,事立辦,實先生募守城卒也。繼征鞍馬五十匹,捐橐購備,不絲毫累民。時大兵出縣境,府檄縣斂車五百,鄰役剝民為奸利,君集三十六社董假車騾,民間皆愜懼,君按籍遍償其值,此尤治術之大者。君長子宗濂毖前患,合肥李公剿捻山東,宗濂請立車營制甚備,民困始蘇。肥城舊有鸞翔書院,君隆獎寒畯,口吟筆畫,士益翔奮,遂有掇高第者。治肥城不三載,為民積官逋二萬金,將眷屬先歸。丁巳,解任,宦橐如洗。逾年,卒于省邸。

君邃精經史,摻行以不欺為本,古文纂述甚富,而制藝尤膾炙人口。有裘學樓稿。

徐宗襄

徐宗襄,字慕云,宜興人。幼以神童名。弱冠,補諸生。應鄉舉不第,避喧深山古剎間,博涉群書,靜參奧旨。雋道光己酉舉人。官內閣中書,尋改山東知縣。宗襄工詩詞,所著有渡江草一卷,河上吟二卷,云門草一卷,避兵筆記一卷。宗襄深于詞學,名播藝林,豐潤趙國華嘗輯宜良嚴廷中、清苑李鈞石、正定王蔭昌及宗襄詞合刻之,題為明湖四客詞。其他著述,并藏于家,待梓。

(光宣宜荊續志)

萬邦安

萬邦安,字藹卿,宜興諸生。性耿介。幼喪母,事父以孝聞。嘗刻苦勵學,積久遂融貫經籍。著有易經類纂若干卷,周易變卦說二卷,易經類聯二十六卷,春秋類編二十卷,詩經類編六卷。

(光宣宜荊續志)

呂耀斗

呂耀斗,字庭芝,陽湖人。道光二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咸豐己未,主考陜甘。官至直隸永定河道。耀斗身經喪亂,佗傺轆軻,晚得一官,非所志也,高情遠韻,如魏、晉間人。其學靡所不綜,愛才如命,人有一藝之長,譽之不容口。為詞最工,其稿仁和譚獻之刪定,嘉興張鳴珂曰:篇帙甚少,皆精金美玉也。又工畫墨蘭,泣露啼煙,風姿婀娜,仿佛萚石。

(清代毗陵名人小傳稿)

薛  沆

薛沆,字子憲,原名汪度。父錦堂,諸生,著經說標異等書。

沆治經精小學。以諸生為邑名師,學使祁文端寯藻、巡撫林文忠則徐皆深器之。然竟不遇。太平軍至,投學宮前河,浮沉數里得免,其子福煃則死焉。逾年,沆卒。著有經義備考,讀史正氣,綱維錄。

福煃,亦諸生,博學有才氣。

(無錫金匱縣志)

承培元

承培元,字守丹。優貢生。能文章,工篆刻,祁文端督學時,重刻徐鍇說文解字,藉資訂正,有校勘記一卷。林文忠督辦河工,延至幕下,深器重之,贈以許叔重說文解字、王伯厚困學紀聞聯句。著有說文引經證例、籀雅、經滯揭橥諸書。

(江陰縣志)

顧季慈

顧季慈,字心求。諸生。家貧,刻苦勵學,古文、詩歌皆有卓識。采輯江上詩鈔百七十卷,著有蓉江詩話二卷,懶云詩文集五卷。

(江陰縣志)

夏煒如

夏煒如,字永曦。恩貢生。風格雋上。少孤績學,于書無所不窺。工詩、古文詞,深入古人堂奧。當文酒燕集,縱談古今,得晉人風趣,聞者傾倒。光緒三年,重游泮水,學使林天齡給思樂重賡匾額。邑令延主修志,未竟而卒。年七十有九。

(江陰縣志)

陶孚尹

陶孚尹,字誕先。廩貢生。選桐城訓導,課試精勤,解己貲修啟圣宮、名宦祠、聚奎坊。楚逆構亂,大軍剿之,道經桐城駐札,孚尹佐邑令給芻糧,供夫役。邑舊未設兵防護城柵,需民輪守,孚尹建議募役給值,始免派累,民德之。以疾歸。祀桐城名宦祠。著有欣然堂集六卷。

蔣春霖

蔣春霖,字鹿潭,寄大興籍。官兩淮鹽大使,權東臺場。工詞,慕成容若之飲水、項蓮士之憶云,自署水云樓詞。仁和譚仲修謂之詞人之詞,與容若、蓮士鼎足而三。咸豐之季,天挺此才,為倚聲家杜老。晚年自謂欲以騷雅為首,類情指事,意內言外,造詞人之極致,二集比初集愈高。

罷官后,困苦益甚。故人嘉興杜文瀾開藩蘇州,詣之,門弗與通。欲往浙,舟過吳江東門外垂虹橋,上有鱸鄉亭,為白石填詞地,春霖抑郁侘傺,暴卒舟中。人多美其才而傷其遇。又有遺詩一卷,悲壯蒼涼,亦能自成一家者。均刻入云自在龕叢書。

(江陰縣志)

葉長齡

葉長齡,字眉生。廷甲長孫。歲貢生。家故有靜觀樓,庋藏群籍甲全邑,長齡縱觀博覽。旋從歲貢承培元受音韻之學,因聲音而通訓詁而正文字,江、戴、錢、阮之緒,罔不兼綜畢貫。復廣搜金石,能考其源流,別其真贗。于詞章服膺有正味齋,故所作多神似。著有寶瓠集、古今體賦笯音集、虞椒鵑語、詩詞各若干卷,楊舍堡城志十四卷。

(江陰縣續志)

周湛霖

周湛霖,字蘭舟,宜興人。征子。增貢生。性孝友,博學多才,與兄恩澍齊名,有二難之目。嘗游浙江,一時名輩如薛觀察時雨、呂太史耀斗、呂太守書青輩,皆與訂文字交,迭相倡和。所著有周處風土記輯注一卷,忠義集補注二卷,周孝侯年譜、周簡惠年譜各一卷,其從叔閣學金章,從弟侍郎家楣為之序,皆已梓行。又蘭舟文集二卷,如不及齋詩詞二卷,未梓,藏于家。

(光宣宜荊續志)

陳亮疇

陳亮疇,字德生,號魯農。咸豐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八年,命督云南學政。同治四年,記命御史。五年,大考翰詹,賞大緞。其視學云南時,滇、黔、川、陜回、漢構釁,萬里孑行無難色,而云南終以兵事,未及按視。會母以常州破死難,丁憂歸。服闋,還官京師。顧郁郁不自得,常獨夜悲泣,徹月不寐,遂乞假漫游,以疾卒于楚。

亮疇勤學博覽,諸子百家及兩漢、唐、宋文,手錄成冊,朱墨并下。為文能自暢其旨。其真行書敏捷稱意。在翰林時,繕經筵講章,楷法整秀,次日,遂有督學之命。

(光緒武進陽湖縣志)

沈耀鈞  沈保靖

沈保靖,字品蓮。父耀鈞,字秋浦,湖北宜昌府通判。滇、黔貢銅鉛,道鄂觸灘,耀鈞葺其舟,補運額。楚北為淮鹽引地,川鹽侵行全省,耀鈞請減價便民。而割尤遠之鶴峰、長樂,借食川鹽,民稱便。咸豐初,太平軍窺武昌,耀鈞奉檄至省司餉,城陷被戕。當事奏落職,尋得死事狀,復原官,得恤,準建專祠。

保靖,咸豐戊午順天舉人。孤介寡合。佐李文忠戎幕,授江西廣饒九南道。湖口議開埠,保靖力爭之,卒罷約。擢福建布政使,因事鐫職。旋復原官,不復出。著有讀孟集說,韓非子錄要,戊子集,怡云堂內、外編,及隨筆、駢語類纂、詩文稿各種。

蔣曰豫

蔣曰豫,字侑石,陽湖人。咸豐間援例得知縣,官直隸雞澤、元氏,遷蔚州。以御捻功,保直隸州。丁母憂歸,哀毀卒。

曰豫少聰穎,十歲詠詩,塾師嘆為飛將。稍長,研究經史,旁及聲音、訓詁之學,著兩漢傳經表、離騷釋韻。其學以實事求是為宗。宰雞澤時,值兵燹后,上官以軍事督催科甚厲,曰豫愀然曰:奈何迫吾民 ?自稱貸以為供億。元氏、蔚州故朊仕,其去也,囊橐蕭然。中歲居戎幕,露布封章,援筆立就。他著有詩經異文四卷,韓詩集解一卷,論詩集解校補一卷,國語賈逵注一卷,許慎淮南子注一卷,聞奇室詩集二卷,續集一卷,文集一卷,秋雅一卷。

趙烈文

趙烈文,字惠甫,陽湖人。官直隸易州知州。客曾文正公幕最久,深為契重。于學無所不窺,文正特保奏,稱博覽群書、留心時事。中歲解組歸田,僑寓虞山,得水吳園舊址,葺而新之。水木明瑟,臺榭清幽,圖史金石,羅列左右。著作等身,及卒,不刊。

(清代毗陵名人小傳稿)

吳協心

吳協心,字鏡如。景嬙子。生而穎異,九歲讀蕭選,就卷中切音,辨析難字無誤者。弱冠,補縣學生。同治庚午舉于鄉,大挑二等。癸未,選授天長縣教諭,以父憂未任。

其為學博綜群籍,長于考據。尤精許、鄭之學,辨識金石,于古文奇字,輒多神悟。為文雄深博奧,不名一家。高心夔直刺慕其名,館之于家,課子弟外,輒與商訂金石文字,往往達旦。后游京師,與潘文勤祖蔭、張文襄之洞、梅中丞啟照、周少宰家楣、朱教諭孔彰,互相切磋,學問益邃。名公巨卿,爭先延致。嘗任淮南江蘇書局校勘,敷文、崇文、紫陽、詁經校閱。俞太史樾方主詁經講席,見課卷中有引吳氏渾沌記,為協心小學所著尚未刊行者,以鐘鼎考證許書,時發新義,為小學別開門徑,深為嘆賞。其渾沌記,后更名為說文稽古篇。光緒辛巳,景嬙綜修宜興荊溪新志,協心隨侍,綜輯分纂各稿,悉經勘定,時稱翔實。協心于經學、小學,功力深邃,其承沿師說,均有統系。著述大半散佚,稽古編藏稿待梓。

(參考宜興荊溪光宣志)

馮光遹

馮光遹,字仲梓,陽湖人。同治甲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簡福建學政,治學甚勤。尤工書法,出入顏、歐,氣象凝重,如其為人。

蔣  萼

蔣萼,字醉園,宜興人。少穎悟,劬學工文,兼長詩詞、駢儷之學。后務根柢,博覽多通,每試輒冠軍,文名籍甚。庚申之亂,隨侍江西,時按察使李文敏慕其才,聘為記室,為一時蓮幕之選。

舉光緒乙亥承宣試,累應春官不第。與同縣周通政家楣深相契,通政嘗謂其才識學問,不當以詩文人目之,又嘗論其詩為迦陵后一人。嗣保教職,選授高郵州學正。清介絕俗,而培植寒畯、吸引才彥如不及。尋以禮去官。

家居與宜興令萬立鈞、荊溪訓導上元顧云為文字道義交,時相唱和,有陽羨唱和集二卷。晚年復選丹徒縣教諭,甫蒞任而制科廢。學官歲俸不及四十金;學租倍其數,田居汗下,歲告歉收,往往馇粥不繼。萼廉隅自守,不改常度。時常鎮道劉燕翼重之,檄飭視察郡縣學堂,月致三十金,乃克粗具饔飧。提學毛慶蕃嘗論其為人,云:其清修耆德,文學深劭,服官數十年,雅意憐才,陶成后進;志操高潔,不為利疚,比年官況益窘,口不言貧,貞介絕俗,允為士林模楷。又云:以文行交修之耆宿,至于苜蓿盤空,馇粥不繼,斯亦有司之恥云。

辛亥鼎革,邑中官吏走避一空,萼籍學中禮樂器,具管鑰并印信,函交邑紳,徒手歸,一物不攜。書籍行篋,封識暫存,旋為客軍所掠。所余殘破故籍,明年,邑紳送歸。其清德洽人如此。嘗分修宜荊縣志。所著有醉園詩存二十六卷,醉園童臼詞一卷。

(宜興荊溪光宣志)

繆荃孫

繆荃孫,字炎之,一字筱珊,晚號藝風,江陰人。祖庭槐,嘉慶乙丑進士,官甘肅平涼府知府。父煥章,道光丁酉舉人,官貴州候補道。

荃孫幼穎異,年十一畢五經。避亂淮上,肄業麗正書院,從院長丁儉卿受經學、小學。二十一,游蜀,從陽湖湯秋史研究文史,始為考訂學。舉四川丁卯、壬戌并科,寄籍華陽,應試獲舉。改歸原籍。遍歷川東北諸郡,搜拓石刻,始為金石學。張文襄之洞督川學,執贄門下,為撰書目答問,始為目錄學。

光緒丙子成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殫心著述,學益博。張文襄總纂順天府志,招相助,發凡起例,并出其手。俄文襄撫晉,遂繼為總纂,凡七年而成書,時推鉅制。歷充本衙門文教習庶吉士,國史館纂修、總纂,編輯儒林、文苑、循吏、孝友、隱逸五傳。京察一等。丁母憂歸。主講南菁書院。服闋,京察,復帶領引見,記名以道府用。復丁父憂,主講山東濼源書院。服闋,充國史館提調。

甲午大考,以編儒林傳時意與時相左,抑之,遂浩然有歸志。主講金陵鐘山書院凡六年,課士之暇,一意刻書,日事校勘。領江楚編譯局。改鐘山書院為高等學堂,充總教習,并領中小學。諸生畢業,多通才。疆吏疏陳績學碩儒、士林矜式,詔加四品卿銜。

尋專辦圖書館事,購錢塘丁氏善本歸之,故各省圖書館之美富,以江南為冠。學部疏薦,特旨征召。宣統元年,奏充京師圖書館正監督。次年,至京,召對養心殿,命以學部參議候補。既任館事,先分類清理書籍,內閣大庫檢出元、明舊帙,其中宋本有為元師平宋時收自臨安秘閣者,自來藏書家所未睹,集刻為宋元本留真。譜牒文牌子序,凡跋述源流者,均著之,加考一篇。又編本館善本書目八卷,各省志書目四卷。

遜位詔下,遂辭職歸居滬濱,杜戶不出。問學之車,踵接于門。尤喜獎助后進之有志力者。搜刻遺籍為叢書,若常州盛氏、吳興劉氏、貴池劉氏、南陵徐氏、金陵傅氏。所刻諸叢書,皆為之鑒定付刊。

甲寅,清史館開,聘為總纂,成儒林、文苑、循吏、孝友四傳;外又成土司傳、明遺臣傳,則國史所未具而創輯者也。先是,江蘇議修通志,延為總纂,甫定條例,值國變,中輟。至是,復開局,馮煦主之,以金石一門非專家莫辦,復以相屬。乃命子僧保與其事,自發家藏稿本,編錄考訂,一手成之。江陰續修縣志,為定大綱,延里人分任,而自總其成。

己未春,感疾,尋愈,猶鉛槧不輟。江陰志及通志金石志,于是秋成。十一月,卒于滬。

生平為學,治經以漢學為歸。于乙部致力尤深,拾遺訂誤,悉本錢氏考異、王氏商榷家法。酷嗜金石,所得諸家藏本及摹拓者,編收藏目錄,共得一萬八百余種,后續復得千余種,而偽造摹刻及無時地可考者,不與焉。藏本之富,為前此金石家所未有。目錄之學,貫串古今。尤慕士禮居黃氏。早年助潘文勤搜輯黃氏題跋,編刻行世,續得者江劍霞、鄧秋湄分為刻,后復有得章式之吳印丞,薈萃諸本,各將所得增入,合為一編,晚乃索稿刊成之。自編藏書記,燄然謂限于力,僅可與陽湖孫氏五松園相頡頏云。

其著述已刻者,藝風堂文集八卷,續集八卷,辛稿三卷,癸甲稿三卷,乙丁稿五卷,金石目十八卷,讀書記四卷,藏書記八卷,續藏書記八卷,遼文存六卷,續國朝碑傳集八十六卷,常州詞錄三十八卷,孔北海、魏文靖、韓致堯、李忠定年譜各一卷。未刻者,詩存四卷,詞一卷,尺牘二卷,五代史方鎮表十卷,金石分地錄二十四卷,再續藏書記不分卷,碑傳集補遺十四卷,秦淮廣記十二卷。所編刻叢書,云自在龕叢書五集,共十九種,對雨樓叢書五種,藕香零拾三十八種,煙畫東堂小品十二種。

沈銘石  徐葆辰

沈銘石,字子磻。少孤。治舉業日有名,從學者甚眾。又以其間兼治古文,而時藝亦益高。光緒己卯,中式本省鄉試第五名舉人。一試春官不第,遂絕意進取,專以課徒自給,為古文自怡而已。

徐葆辰,字憩泉,咸豐己未舉人。嘗為碭山縣訓導,意忽忽不樂,一旦棄官歸。與銘石故姻連,又同治古文學,以寒士得書之難也,約置書互讀。銘石占集部,葆辰占史部,積十余年,群書粗備,窮年矻砣,點勘史籍,丹黃殆遍。銘石則撰定唐文通纂若干卷。兩人從游甚歡。暇輒杯茗,劇談古今文字得失利病,以自相考鏡,而要歸于深造自得焉。

光緒庚辰、辛巳間,宜荊續修縣志,銘石及葆辰皆任分修。暇輒談辯鋒起,旁人多厭苦之,勿覺也。

銘石性孤介,足跡不入公府。其同歲生萬立鈞宰宜興,高其品,造廬先禮,淡然一答而已。晚年處境尤困,未及中壽而卒。

葆辰既失良友,未幾,又罹祝融之厄,平生著述藏書,悉為灰燼,由是郁郁寡歡,不數年亦卒。

其后荊溪訓導顧云屬諸生蔣兆蘭搜輯銘石遺文,為甄別內外編,制序,名曰沈子磻遺文,集資鋟版,匯入江陰金武祥粟香室叢書以行。

(宜荊光宣志)

繆祐孫

繆祜孫,字右岑。生于蜀郡。弱冠游學金陵,以書院課文見賞于臨川李聯琇、全椒薛時雨,名鵲起。又與同學之馮煦、顧云、劉壽曾、貴曾等相切磋,學益進。

壬午北榜舉人,丙戌進士,點戶部主事,意若怏怏不自得。旋考取外國游歷員,游俄國。航海往,入俄都,周游俄境二年,由恰克圖陸路歸。往返十萬余里,途分水陸,時歷冬夏,度密越阻,炎風朔雪。又復詳其要害,志其風俗,日則游探,夜則考證,遂得腿疾。著俄游匯紀十二卷,見賞于醇邸。調任總理衙門章京。到署,派俄股當差。年余,中風疾而卒,年甫四十有四,人多惜之。著有漢書引經考證十卷,文集一卷。

(江陰續志)

吳鴻甲

吳鴻甲,字唱初。光緒丙戌進士。授編修,轉給事中。忠直敢言,章十余上,如變通辦理積谷、追捕南省梟匪,每邀俞旨,分別施行。至戶部三庫久為書吏奸藪,蘇省供布津貼,飛派累民,奏發其弊,均奉旨禁革。其安插流丐設立醫局一折,并得邀恩賞銀一萬兩,交張百熙、陸潤庠等照行。壬辰,一充會試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癸巳、甲午,兩簡湖北正考官。張文襄之洞督兩湖,創建兩湖書院,癸巳試后,院中高材生錄闈藝呈閱,文襄契賞十余卷,內一卷尤所擊節。發榜日,監察彌封,凡所契賞者,咸已列名,文襄大悅。惟不見最擊節者名,隱為惋惜。及填至榜頭,乃丁喜瀚也。狂喜,起立拱手曰:唱翁真衡文巨眼矣 !鴻甲在都接待同鄉,情意有加。歿后,奏疏、詩文諸稿散佚,所存僅數篇耳。

費念慈

費念慈,字屺懷,武進人。光緒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在清季時,文名甚重。深明時局,恒有建議,為清流眉目。工書法,為時所重。

惲毓鼎  惲毓巽

惲毓鼎,字薇生,陽湖人,寄籍大興。祖光宸,自有傳。毓鼎,光緒十五年進士。歷官至日講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幄十余年,封章數十上,皆關于國計民生之大者,朝論稱忠直。工詩、書,兼邃于醫。所著有簪毫集奏議,澄齋詩鈔,澄齋日記,崇陵傳信錄,云峰書院勵學語,金匱病篇正議,三國志評點。入民國后卒。

弟毓巽,字季盦,光緒癸巳舉人,官內閣中書,嗜學早卒。著有春秋民族地名、謚法考、剪紅詩詞。

何彥升

何彥升,字秋輦,原名彥谷。栻子。以廩貢生,例捐員外郎。光緒己丑副貢。隨鐵嶺楊儒使美、日、秘等國,攝古巴總領事,旋隨使俄、奧,參與海牙和平會第一次會議。彥升佐使者,輯邦交,尊國體。美阻華工,賴彥升力駁,稍弛苛禁。癸卯,授山東登萊青膠道,兼東海關監督。時日、俄交訌,芝罘近戰地,彥升秉公法,俄、日無責言。疏河鑿井,以開民利。又收回芝罘巡警權,尤為通商大埠所僅見。戊申,擢直隸按察使。遷甘肅布政使,再擢新疆巡撫。卒于涼州行館,年五十有一。

彥升早困科場,長歷中外,晚任疆圻,未嘗廢學。途徑無所不窺,箋記詩賦,文藻爛然。而尤究心考訂。病顏師古注漢書多竊諸家言,爰采群書所引,以訂其訛,成漢書音義證補、群訓纂篇,各若干卷。

張鶴齡

張鶴齡,字筱圃,陽湖人。光緒十五年舉人,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散館,用戶部主事。入貲為道員,候補湖南,歷署糧道、按察使。三十二年,授奉天提學使。三十四年九月,卒于官,年四十二。

鶴齡貞敏通博,善屬文。既治譯書,通中外之故,窮極事理,言必可行。二十七年,京師立大學堂,奏為總教習,學堂章程,多其規畫。出官湖南,巡撫趙爾巽與端方大興學,倚甚岢。陸元鼎、龐鴻書繼任,務鎮靜,亦推心委之。自勵公誠,使人能盡其長。諸爭學新舊為黨論者一不聽,尤力扶持民校。湖南自興學,莫盛此時。米利監約筑粵漢鐵路,工不就,鶴齡獨昌言約當廢,于是湖南人起爭辨難。三年,卒廢約。及遷奉天,治學一如湖南,而益以嚴肅。初至時,校舍數十,迨其卒,諸州縣立學至千余,奉天人言提學,未有不流涕。總督徐世昌上奏曰:故提學使張鶴齡,綜核學務,款省事舉。蓋其立學以來,天下言賢學使,皆曰張公、張公云。

與人和易,篤于故舊,而自律特嚴。及卒,賴賻贈歸其喪。當官守法無所避,奉天逼兩鄰國,事多依違,輒苦爭。或曰:此非公職,何出位為?曰:孰非中國人也?卒以是見厄當道,郁郁致疾。疾革,拊心,恨不得終事母。聞者悲之。

王家枚

王家枚,字吉臣。光緒甲午舉人,援例簽分農部主事。年四十二,歿于京邸。

生平劬學,歲置書籍甚多,顏其齋曰重思。為文典贍古茂。著有國朝漢學師承記續編,重思齋詩文集,晉書集注,貢息甫年譜,龍砂志略,龍砂詩存,梓里咫聞錄,各若干卷。

(江陰縣續志)

金武祥  章際治

金武祥,字溎生,江陰人。文詞爾雅,為歷任學使所推許。著有粟香隨筆、陶廬雜詩、粟香文稿行世。

同時同縣章際治,字琴若,光緒戊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清季南菁書院改稱學校,猶重舊學,歸充校長。改革后,遂不出。逾年,卒。

夏勤邦

夏勤邦,字彥保,江陰人,邑貢生。父煒如,為李養一高足弟子,自有傳。勤邦承家學,為文幽光沈思,一超流俗。光緒初,合肥李勤愨深敬之。公子惺吾侍講尤相契,見其中年喪偶,子又不祿,為營篷室。顧不樂,遣歸里。獨與侍講客京師,相與論文研學。一時名流,交相引重。

于經學、小學早通大義,后就西人傅蘭雅習算術,貫通中西,四部九流,天文輿地,下至器物骨董,靡不諳究。性喜鈔書,尤留意桑梓舊聞。江陰先哲遺著,舊少刊播,兵燹后,流傳益罕。近代邑人繆荃孫、金武祥,引與同志,從事搜訪,勤邦所得獨多。盡出手鈔,字體端雅,校勘精審,為繆、金所推服。荃孫領京師圖書館,招相佐,會國變,同歸。平生精力,盡在所鈔書,視如性命,鉅細凡百余種十余篋,寄親串家。先數月,毀于火,既歸,始知。衋然心傷,未幾,遂卒。年七十一。所鈔書雖毀,而繆、金兩家之書序跋,猶時及之。

李寶嘉

李寶嘉,字伯元,自號南亭亭長,武進人。夙抱大志,俯仰不凡,懷匡救才,而恥于趨附,世無知其志者。以痛哭流涕之筆,寫嬉笑怒罵之文。光緒辛丑,朝廷開特科,詔征經濟之士,湘鄉曾慕濤侍郎以寶嘉薦。寶嘉謝曰:使余而欲仕,不及今日矣。辭不赴。會臺諫中有忌寶嘉者,以其名列諸彈章,寶嘉笑曰:是乃真知我者。自是益肆力于文辭,以主文譎諫為旨。著小說甚多種,頗稱于時。以憤世嫉俗郁郁卒,年四十,光緒三十二年也。

(清代毗陵名人小傳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无码免费视频久久久 | 羽月希奶水一区二区三区视| 又色又爽又黄的视频网站XXNX.669|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播放| 久热精品人妻视频| 成人插视频小说网址夜|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网|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男人 | 亚洲精品国产手机A|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腿张开| 18禁强伦姧人妻又大又久久_久久亚洲 |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超碰亚洲欧美潮喷| 午夜精品久视频在线观看丝袜美腿91a| 久久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_成人免费无| CaoPorn国产一区二区| 三上悠亚在线网站一区|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六区黄色影视| 亚洲五月六月丁香激情11月|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果冻传媒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五月天美传媒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精品j | 中文无线乱码二三四区久久|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av麻豆百度贴吧 |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影院| 亚洲性猛交XXNXX|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_亚洲Av|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网|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成人性生交|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在观看线国产 | 午夜福利片观看视频猫咪| 丁香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人妻有码中文字幕第72页| 制服丝袜在线亚洲1| 国内精品卡1卡2卡区别网站| 四虎必出精品8848|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亚洲黄色录像|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农村人故事情节片黄色一维片 | 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母乳 | 2019香蕉在线观看直播视频免费 | 无码自拍一区日韩偷拍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