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作品集
-
《卷八十一》禮部志稿佚名作品集
欽定四庫全書 禮部志稿卷八十一 明 俞汝楫 編 祀法備考 定郊廟祀法 郊社宗廟議 洪武元年二月朔中書省臣李善長傅瓛翰林學士陶安等進郊社宗廟議先是上勅禮官及翰林太常諸儒臣曰自昔圣帝明…
-
《卷三百八十八》大清一統志佚名作品集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蒙化廳圖>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蒙化廳圖> <史部,地理類,總志之屬,大清一統志,蒙化廳表&g…
-
《卷之三百三十一》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佚名作品集
光緒十九年。癸巳。十二月己酉朔。上詣儀鸞殿。問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皇太后安。起居注 ○庚戌。諭內閣、兵部尚書許庚身、忠勤恪慎。練達老成。由內閣中書充補軍機章京。蒙穆宗毅…
-
《諸佛要集經卷下》諸佛要集經佚名作品集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于是文殊師利。饑虛于法而無厭倦。獨己無侶佛神所制。使彼眾會無一從者。文殊師利如伸臂頃須臾之間。從忍世界忽然不現。至普光土天王佛所。于時文殊皆繞三千大千世界…
-
《生死品法句經第三十七(十有八章)》法句經譯注佚名作品集
譯文 生死品大意是講,人的魂靈死亡之後,其精神猶在,隨順以往的業力轉世投胎再生。 生命如同果實待熟,常恐遭逢零落之時:所有生命皆有苦,誰能達致不死境?(一) 初從父母恩愛生,又因淫…
-
《第三編》琉璃宮史佚名作品集
在講述過第二部分之后,本編準備講述從源自太陽王后裔釋迦族系的緬甸君王們首建的太公 注 國開始的各個王朝歷代君王世系以及佛教、舍利等情況。 (105)中天竺釋迦族系的阿畢羅阇王 注 …
-
《金色王經》金色王經佚名作品集
東魏天竺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舍婆提城祇陀樹林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有多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王王等群臣宰相。種種外道。沙門婆…
-
《六娘出嫁》蘇六娘佚名作品集
(末外) 【憶多嬌】 女子出嫁不比在家,外有大官,內有大家。蘋繁箕??帚不敢放下你,油鹽醬醋須著理,人來客去檳榔茶持起。父母有顏色,□人背后說來歷。 【前腔】 (末)子今只去做人媳…
-
《卷一》欽定大清通禮佚名作品集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大清通禮卷一 吉禮 禮有五經莫重于祭 國家祀典孔明有大祀有中祀有羣祀殊事合敬周禮所謂以吉禮事邦國之?神于是乎備焉謹詳其儀著于篇 南郊 冬日至大祀 天于 圜丘之禮…
-
《序》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佚名作品集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 婆藪盤豆造 陳 真諦譯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序 正教本宗。文唯三藏。梵音所闡。諒無異說。法相深微。名實繁曠。若非圓明獨朗。孰能通達。自日隱頞多之山。月翳羅睺之手。時移…
-
《四十二章經》四十二章經佚名作品集
后漢西域沙門迦葉摩騰共法蘭譯 昔漢孝明皇帝。夜夢見神人。身體有金色。項有日光。飛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悅之。明日問群臣。此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聞天竺。有得道者。號曰佛。輕舉…
-
《卷之一百七十七》明太祖實錄佚名作品集
洪武十九年春正月戊午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賀大宴群臣于謹身華蓋二殿皇太子宴外戚東宮官屬于文華殿 ○辛酉琉球國中山王察度遣其臣亞蘭匏等上表貢馬百二十四匹琉黃萬一千斤賜亞蘭匏等…
-
《卷中》天樂鳴空集佚名作品集
嘉興大藏經 天樂鳴空集 天樂鳴空集卷中 山陰天鼓居士鮑宗肇述 靈峰蕅益沙門智 旭定 會稽石梁居士陶奭齡 秀水止庵居士王起隆 閱 事理融通乘戒兼急 有理而無事為偏小有事而無理為凡夫從…
-
《佛說勝軍王所問經》勝軍王所問經佚名作品集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時有憍薩羅國勝軍大王。其王尊貴有大威德富饒自在。所居國土境…
-
《第十九回 胡逵大鬧招英館 錦屏擺擂平山堂》三門街前后傳佚名作品集
仙家寂寂洞門開,鶴伴孤云去復還。 只有桃花留不住,遠隨流水到人間。 話表胡逵、甘寧下得山來,胡逵見迎面來一舊日好友,遂大聲笑道:“鄭仁兄,難得在此相會,真是奇遇。&rd…
-
《道利品法句經第三十八(十有九章)》法句經譯注佚名作品集
譯文 道利品大意是向人間的君、父、師等人,指出一條為善之道,以正道率領眾人。 人們皆知敬奉他們的上輩(或上司),君王應知禮敬沙門:信道持戒樂施多聞(佛法),終受福報一生安樂。 ㈠ …
-
《卷九十五》禮部志稿佚名作品集
<史部,職官類,官制之屬,禮部志稿> 欽定四庫全書 禮部志稿卷九十五 明 俞汝楫 編 曠典備考 耕藉 初舉藉田議 洪武元年十月癸亥上欲舉行耕藉田禮諭廷臣曰古者天子藉田千…
-
《第九十則 西瓜開花》包公案佚名作品集
話說包公糶谷賑濟回京,偶從溫州府經過。忽夜夢四個西瓜,一個開花。醒來時方半夜,思之不知其故。次日去拜府官王給事,遇三個和尚在街說因果。及回,其和尚猶未去。見其新剃頭綠似西瓜,固想起…
-
《五 眾生往生之果》佛說無量壽經譯注佚名作品集
本節導讀 眾生一旦往生凈土,無時無刻不在聽聞諸佛菩薩的教誨,根本不可能有后悔、反復、退轉的機會,自然不會墮入三惡道。他們以相好光明之身,自由自在地云游于諸佛國,聽諸佛菩薩演說妙法,…
-
《既夕禮第十三》儀禮譯注佚名作品集
【題解】 本篇與前一篇《士喪禮》實為一篇,因簡冊繁重厘而為二,故歷來被視為《士喪禮》的下篇或續篇。該篇取篇首二字為題,與“有司撤”同例,似不必有“禮”字,然舊本俱有,今一仍其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