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欧美大码aⅴ在线播放-日本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本女同在线观看-日本女同在线-国产日韩在线-国产日韩视频一区

《清珠集》清珠集佚名作品集

續(xù)藏經(jīng)   清珠集

清 治兆輯

清珠集序

執(zhí)涂之人。而問之曰。儒與佛異乎。曰異也。柳子有言。浮圖之說。推離還源。合於生而靜者。以為不背孔子大鑒之道。終始性善。不假耘鋤者。以為不背孟子。然則瞿曇氏之真詮秘諦。未始不與儒家相契。其持身之嚴(yán)。任道之篤。殆亦儒門律師也。拈花微笑宗風(fēng)邈矣。一棒一喝禪旨晦矣。於是依言語立文字。而千七百公案。作隨方媲儗。對人演說。意愈勤而法愈離。骎骎至于凈業(yè)道微。魔外交作。誠空門之陽九也。釋治兆。豎幢於凈愿之社。結(jié)夏三十年。同志緇素。勉思匯征。禪悅之暇。耽賾內(nèi)典。會稡諸家。摘抉單傳密付之義。匯為一書。書成走白足。請敘於余。余儒者徒也。不嫻釋氏家言。將何以覷破是卷之有足警惺於大小修行人哉。祇見其言簡而意賅。旨精而包廣。未必別具手眼。已自洞見骨髓。由蹊徑而造堂室。蓮燈指路。寶筏登岸。恍然若參猊座而聆潮音。不其大歡喜歟。噫賢劫淪而象教替。未嘗聞有啟扃鐍而數(shù)珍寶如治兆者焉。治兆持身嚴(yán)。而信道篤。自托於觚墨之間。集古德不傳之秘。欲化度一切眾生。則此心良亦苦矣。

庚午仲秋綺樹樓主人少荷居士趙成夏敘

夫清珠者玻璃也。此珠投於濁水。則渾濁盡去。徹底澄湛。置之泥淖。則涌出泥上。卓然獨存。且珠體雖極瑩澈。然萬象森羅無照無染。惟將二珠相照。則光彩交映。輝天鑒地。無量壽如來普光明智亦復(fù)如是。此智照處。貪嗔煩惱當(dāng)下氷消。邪魔外道自然降伏。所過所存盡化同體。圓融法界。佛佛互現(xiàn)。普光明智亙古亙今。常寂常照。無有邊際。無有窮盡。又如許多雨滴落於大海。皆為一味海水。一切眾生念佛之念亦復(fù)如是。百千萬念皆是真如法界普光明智。乃知此念佛法門最上頓宗。一超直入佛智勝行。豈不快哉。現(xiàn)世以忠孝敬順為基本。慈憐惻隱為當(dāng)行。時時念念。以彌陀普光明智照之。則無一事非真如。無一相非佛智也。今有信士數(shù)十人。同愿發(fā)心。結(jié)社念佛。將幻空上人所輯清珠集。刊印流布。欲與法界含識。同圓種智。可謂淤泥蓮華。居塵出塵。甚為希有。若能凈念相繼。一心不亂。思專想寂。能所兩忘。則究竟此念。直入於彌陀法性真如海。同游於毗盧遮那華藏剎。盡未來際。度脫眾生。無量無邊。是以隨喜。樂為之序。

歲上章敦牂端陽日法幢山人虛舟堂德真和南謹(jǐn)書

自序

經(jīng)曰。人於自衣。系如意珠。不自覺知。窮露他方。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從心。致大饒富。方悟神珠非從外得也。乃知人人分上。各有一顆無價寶珠。玲瓏瑩澈。常放大光明。故古頌云。般若靈珠妙難測。法性海中親認(rèn)得。此珠非大亦非小。晝夜光明皆悉照。此之謂也。至若龍女獻(xiàn)珠。受記莂也。罔象索珠。得無心也。魚目作珠。認(rèn)賊為子也。買櫝還珠。迷妄失真也。又有摩尼珠。帝網(wǎng)珠。髻明珠。在掌珠。種種之珠。無非發(fā)明此心珠也。故永嘉解珠。丹霞玩珠。關(guān)南獲珠。韶山煉珠。先德之汲汲於此珠者。良有以也。余方節(jié)錄諸家凈土要語。以清珠名集。蓋取諸清珠。下於濁水。水不得不清凈。念投於散心。心不得不一之意也。凈愿社友欲付剞劂。庸廣同志。仍為社中規(guī)約。證珠以弁卷。噫吾人既到寶所。必須探驪龍握靈蛇。豈可徒手空回乎。若能認(rèn)得此衣底本有之珠。則定不暇為他人數(shù)寶。更何有於此集。然畢竟那珠在甚么處。咄。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漉始應(yīng)知。

同治九年庚午余月浴佛日雪岳沙門幻空治兆書于普光寺之樂西觀

凡例

凈土之書。汗牛充棟。而是集節(jié)錄諸家。盡祛繁冗。披沙揀金。將以一句半偈。警惺行人。且不敢以己意妄自參入也。  各則不錄何人說某書出者。譬如集腋成裘。貴無縫痕。儼成一家語。欲使覽者啟信篤修而已。且備載引用書目。博雅之人。自應(yīng)默會出處矣。  往生方便有二門。一曰觀想。二曰持名。是集專主持名。而略觀想者。眾生心粗。觀難成就。且此土根機持名甚易。有愿必生故耳。  抄選各家。如集眾醫(yī)。經(jīng)驗良方。頗有重復(fù)。而無倫次。然務(wù)在自覺覺他。則不妨諄諭之至於再三也。  專說凈土而簡禪宗。蓋取有禪無凈。十人九錯。有凈無禪。萬修萬去之意。然方便多門。歸元無二。則禪凈何嘗分岐。唯參念到源。始知其不差毫厘。  是集無分類。中有警策啟信修行發(fā)愿飭終功德持戒勸孝正辨引喻等門。而始於自己佛。以無不是佛終焉。欲使覽者。頓悟自性佛。即證無生忍。  自顧寡陋。搜閱未博。所輯幾則未免漏萬。若隨見續(xù)錄。以俟后之同社諸賢云爾。

引用書目

凈土十疑論(智者)  念佛三昧寶王論(飛錫)  往生論(道安)  群疑論(懷感)  安樂集(道綽)  凈土慈悲集(慈愍)  萬善同歸集(永明)  往生凈土懺愿儀(慈云)  直指凈土決疑集(王古)  寶珠集(同上)  龍舒凈土文(王虛中)  歸元直指集(宗本)  凈土或問(天如)  三時系念儀范(明本)  凈土立教志(志盤)  寂照集  白蓮集  蓮宗寶鑒(普度)  念佛直指集(妙葉)  念佛鏡(道鏡)  云棲法匯(袾宏)  凈土指歸集(大佑)  慈恩通贊(窺基)  西方合論(袁宏道)  樂邦文類(宗曉)  凈土晨鍾(周克復(fù))  故鄉(xiāng)消息(丁明登)  蓮漏清音(蓮侶)  凈土自信錄(王闐)  禪念彌陀道場懺法(王子成)  蓮華世界書(唐宜之)  凈土法語(無盡)  夢游集(德清)  凈信堂集(智旭)  凈土生無生論(傳燈)  佛頂珠(石成金)  西方公據(jù)(慶廉)

目錄

自己佛  秘密法門  直下承當(dāng)  玄妙簡易  六度萬行  一乘正因  真空  正知見  有求即得  貴賤  一蹉百蹉  醉夢  活計  豎橫  覓安下處  性情  知苦出苦  轉(zhuǎn)變是我  糊涂  隨業(yè)  好漢  生自心中  實無去來  無階級  大德大福  酬宿報  法身  一局  秋草冬蟬  無著  恍如一夢  遭他累  以小易大  險身  仔細(xì)看  努力  警老  丟得下  戒病  非是我  憂喜得失  帶不去  決志  鉤鎖連環(huán)  撥置萬事  無常信  修行及早  天性相關(guān)  十種信  須彌山  三通  回向  信定得  只從今時  深思諦信  蜎蠕  招安為民  拘於所見  無效  自欺慢棄  功德  法中王  只此一念  作得主  自己命根  真境  張三李四  放下  自成一片  趨向  綿密  喚醒  真念  初心  瀾翻潮涌  喃喃  恭敬心  五敬  都攝六根  克期成就  靜做動煉  專修  晨夕課  十念  心息相依  當(dāng)念往生  參念  研究  直捷  心花燦發(fā)  一相三昧  精明  日觀  白毫  觀想  見諸瑞相  愚不可能  著力  最初一步  真實修行  不容放過  三得  正好  百工四民  正行  密憶  菩提心  三心  解脫  雨淋頭  常永貞固  一境一心  聞見  回嗔作喜  渡河筏  靜之至  愿王  直入無為  回向偈  滿愿  至誠  金剛幢  氣類交接  必蒙接引  竟有生處  永無退轉(zhuǎn)  千年調(diào)  好消息  離心無體  全現(xiàn)  稱意之事  鳴磬  平等  指南車  歸故鄉(xiāng)  瑞應(yīng)非一  護(hù)身符  三疑  四關(guān)  七分得一  不得念  預(yù)修  賊去關(guān)門  [谷-禾+牛]牛乳頃  苦樂相比  無非是善  取驗  遠(yuǎn)魔  七勝  高聲念  勸修福報  禮佛  不修十失  十種功德  凈土十勝  往生十易  眾戒清凈  瓔珞珠  悟情  怨親  杳冥  七不得  放生  戒殺  食色相因  體恒自如  一絲可系  要斷根株  出世間孝  助親西行  報恩  普度  眾善相資  行無瘡疣  十心  四料簡  去備  當(dāng)學(xué)此法  三股繩  較量  出家  摩頭  醫(yī)王  六根  用境  除我相  心空理寂  心滅性現(xiàn)  業(yè)性空  萬牛莫挽  堅持  獨當(dāng)  瀟灑快活  養(yǎng)生忘死  五惑  自甘涂炭  邪見  貢高  阿伽陀  防死  許多榜樣  笑哭  少善難生  蠟印印泥  百斤金  驗生  生死二苦  十難  情想飛墜  善因惡果  得意忘言  形骸得失  二天人  小因果  資生助道  無苦  寂用無礙  離妄即真  迷悟  無不是佛  (附)結(jié)社文  發(fā)愿文  募緣疏  戒懺疏

清珠集

古靈山普光寺凈愿社主釋幻空堂 治兆 輯

自己佛

三世諸佛。盡在自己身中。因氣習(xí)所昧。境物所轉(zhuǎn)。便自迷了。若於心無心。便是過去佛。寂然不動。便是未來佛。隨機應(yīng)物。便是現(xiàn)在佛。清凈無染。便是離垢佛。出入無礙。便是神通佛。到處優(yōu)游。便是自在佛。一心不昧。便是光明佛。道念堅固。便是不壞佛。廣大慈悲。便是彌陀佛。且今人見十方諸佛。便作奇特想。於自己便作下劣想。不知諸佛只是本分的凡夫。凡夫只是不本分的諸佛。分內(nèi)珍寶。掉頭不顧。分外艱苦。甘自承當(dāng)。可憐可憫。

秘密法門

古人教親近明師。求善知識。而善知識實無口傳心授秘密法門。只替人解黏去縛。便是秘密。今但執(zhí)持名號。一心不亂。此八個字即是解黏去縛秘密法門。莫更他求。

直下承當(dāng)

八萬四千法門。總不如一句佛。一千七百公案。亦不如一句佛。何則。惟此一門。有頓有漸。有理有跡。上根智人。直下承當(dāng)。見性成佛。中下之流。未能頓超者。仗彼佛力。皆得往生。是如此門勝過一切。

玄妙簡易

此道至玄至妙。亦復(fù)至簡至易。以簡易故。高明者忽焉。夫生死不離一念。乃至世出世間萬法。皆不離一念。今即以此念念佛。何等切近精實。若覷破此念起處。即是自性彌陀。即是祖師西來意。乘此念力。往生凈土。且橫截生死。不受輪回。即證無生法忍。

六度萬行

一句佛該羅八教。圓攝五宗。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guān)。三千威儀。八萬細(xì)行。三聚凈戒都在里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不復(fù)起貪嗔癡。即大持戒。不計人我是非。即大忍辱。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jìn)。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不復(fù)妄想馳逐。即大禪定。

一乘正因

念佛者。惟求一乘佛果為期。不於余乘妄有希冀。發(fā)如是心。乃修凈土。是謂正因。茍為不然。雖勤念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真空

前事過去空。今事眼前空。未來決定空。一切世緣佳者。如彩云簇艷。惡者。如濁霧迷空。今人於順意則生留戀。拂意則起憎嫌。徒增黑業(yè)。實相安在。惟時時以空觀照之不可執(zhí)。而為有自障吾心。經(jīng)云。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此之謂般若真空。出世吃緊第一著也。

正知見

修凈業(yè)人。期生凈土。雖由煉行而得。若不遇正知見人。說法開導(dǎo)。則不得其要旨。而或墮於邪倒。錯路修行。不可不謹(jǐn)。譬如耕稼農(nóng)夫加功。扶疎益寡。時澤一降。華果敷榮。輪翼雙運。目足更資。則無盲跛之失。大抵道俗念佛多不明理。或被執(zhí)空之人。橫生譏謗。則心生疑惑。遂致退失。由不聞法故也。

有求即得

外身雖見而原無。譬如水上之泡。乍起還滅。內(nèi)身不見而原有。譬如木中之火。有求即得。此等明確學(xué)人尚然。不知木中之火。求之如何。一心正念。

貴賤

如云此是金玉。此是砂石。雖三尺孺子。亦必棄石而求金。不勸而自取。蓋因識其貴賤。行者亦爾。既明識此土是苦。彼土是樂。此是生死沉溺。彼是自在解脫。亦必舍穢求凈。自然念念不住。心心不息。如救頭然。聞教便行。

一蹉百蹉

古人云。今生若不修。一蹉是百蹉。一之至百。何蹉之多。直至於是。經(jīng)言。離惡道得人身難。得人身逢佛法難。然而逢念佛法門。信受為尤難。如經(jīng)所說。蟻子自七佛以來。未脫蟻身。安知何日得人身。又何日逢佛法。何日逢念佛法門。而信受也。何止百蹉。蓋千蹉萬蹉而無窮也。傷哉。

醉夢

世人大約富貴貧賤二種。貧賤者固朝忙夕忙。以營衣食。富貴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樂。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后已。而心未已也。赍此心以往。而復(fù)生而復(fù)忙而復(fù)死。死生生死。昏昏蒙蒙。如醉如夢。經(jīng)百千劫。曾無了期。惟生凈土。朗然獨醒。

活計

此身蠢然一死物。其內(nèi)潑潑地者為活物。莫於死物上作活計。宜於活物上作活計。凡貪外物。種種以奉其身者。皆是死物上作活計也。世人雖未能免此。當(dāng)於營生奉身之中。挪頃刻之暇。回光自照。以留心於凈土。乃活物上作活計也。

豎橫

余門學(xué)道。名豎出三界。念佛往生。名橫出三界。如蟲在竹。豎則歷節(jié)難通。橫則一時透脫。最為直捷。最為奇勝。故云。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生百歲。不聞此言。不如孩童而得聞。讀書萬卷。不聞此言。不如愚人而得聞。已聞矣。又有信與不信。既信矣。或修或不修。即修矣。或?qū);虿粚!K菇郧笆乐畼I(yè)障。故大心眾生。獨能奮然以了生死。

覓安下處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干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安下處者。修凈土之謂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

性情

知識是情。虛靈是性。虛靈能生知識。知識能迷虛靈。凡夫都把知識。迷了虛靈。所以隨知識生而復(fù)死。若能一心念佛。知識凈盡。虛靈透露。與太虛同體。自離生死。是即無生。是即凈土。是即極樂。

知苦出苦

欲入此門。先須知苦。既知苦已。須求出苦。一切眾生以苦為樂。不思此身自無量劫來暫在人天。驚同閃電。俄而銅柱鐵床。魂游地獄。俄而毛群羽族。血染刀砧。皆由業(yè)識所牽。如牛拽磨。輪轉(zhuǎn)無窮。即今暫得此身。老衰病死。疾于呼吸。惡露不凈。無異臭尸。若不發(fā)決定心。起精進(jìn)行。何由出離。

轉(zhuǎn)變是我

佛身湛然常寂。無有去來。眾生識心。托佛本愿功德勝力。自心變化。有來有去。是知凈業(yè)純熟。自睹佛身。惡果將成。心現(xiàn)地獄。如福德勝者。執(zhí)礫成金。業(yè)貧之人。變金成礫。轉(zhuǎn)變是我。金礫何關(guān)。

糊涂

世人念佛不真切。只是把生死二字看得。輕忽一生。忙忙碌碌。將性命撇在虛空。與己全無干涉。即或當(dāng)場。嗟嘆片時。毛骨悚然。過后仍前醉夢。屠赤水云。世智紛紛。名利場中。伶俐識神擾擾。死生路上糊涂。哀哉。誰曉四大非堅。無常甚速。三途八難。最辛極苦。肯去要緊。真切念佛。百中希有一二也。

隨業(yè)

世間晝必有夜。寒必有暑。人所共知。若生必有死。人乃諱之。不肯說出。何太癡也。蓋以神之來。托於此形。謂之生。以神之去。離於此形。謂之死。是神者我也。形者我所舍也。我有去來。故舍有成壞。且神何自來哉。隨業(yè)緣而來。神何自去哉。隨業(yè)緣而去。自無始以來。投胎易殼。不得久留於一所。蓋以吾所造之業(yè)非久。而不盡者。故神之舍於業(yè)也。業(yè)盡則形壞。形壞則神無所舍。又隨吾今世所造之業(yè)而往矣。然則吾所往處。可不預(yù)計哉。如人造宅必居。設(shè)饌乃享。故作如是業(yè)。必受如是之報。現(xiàn)修業(yè)凈。決定往生。更何疑哉。

好漢

遍觀世間人。其知名當(dāng)世者。亦是千百輩中好漢。然卻都將此世界。認(rèn)做是我常住不去的世界。由明眼視之。色色過影。一彈指間。便去了許多。正如木偶登場。暫時呼笑。被造物者將那線索。提掛壁柱頭上。嗟乎此圍木中間。尺五地方。豈是汝住頭之地乎。若能發(fā)愿往生。清泰國中。住不退轉(zhuǎn)。證無生忍。乃名好漢。

生自心中

夫十方虛空。無量無邊心量。都能包攝恒沙世界。無量無數(shù)我心。一一周徧。如此看來。十萬億國。在我心中。其實甚近。何遠(yuǎn)之有。命終生時。生在自己心中。其實甚易。何難之有。但使眾生凈土業(yè)成。臨終在定之心。即是凈土受生之心。動念則一彈指頃。即得往生。

實無去來

大愿圣人。從凈土來。來實無來。深心凡夫往凈土去。去實無去。彼不來此。此不往彼。而其圣凡會遇。兩得交際者何耶。彌陀光明如凈滿月。徧照十方。水清而靜。則月現(xiàn)全體。月非取水而遽來。水濁而動。則月無定光。月非舍水遽去。在水則有清濁動靜。在月則無取舍去來。

無階級

一念精進(jìn)。業(yè)化為因。一念退歉。緣化為業(yè)。火坑蓮臺倐忽一轉(zhuǎn)念時。故彌陀恒與六道眾生。有地位而無階級。

大德大福

今人輕視西方。不肯念佛。是不知生西方。乃是大德大福大智慧大圣賢的句。當(dāng)轉(zhuǎn)娑婆成凈土。不同小可因緣。汝但看此城中。一日一夜死卻多少人。不要說生西方即生天。千百人中尚無一個。其有自負(fù)修行者。祇是不失人身而已。

酬宿報

三界火宅。業(yè)系受身。壽命短長。皆酬宿報。前世有十年分。今世受用十年。前世有二十年分。今世受用二十年。人生百歲。七十者稀。大限到來。還他一死。只如功名富貴之家。財寶如山。妻妾滿室。日夜歡樂。他豈不要長生在世。爭柰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奉行。閻羅老子不順人情。無常鬼王有何面目。且據(jù)諸人眼里親見。耳里親聞。前街后巷。親情眷屬。朋友兄弟。強壯后生。死卻多少了也。古人云。莫待老來方學(xué)道。孤墳盡是少年人。

法身

世人不知本性法身。而認(rèn)此四大假身為真如。百千澄清大海水不認(rèn)。而認(rèn)海中一浮漚泡沫。以為海也。於是因此假身。造種種罪業(yè)。宮室求高廣。以居此身。衣服求羅綺。以華此身。飲食求珍美。以飽此身。車馬求輕肥。以逸此身。聲色求美麗。以娛此身。於是人我分焉。貪吝嗔喜是非榮辱生焉。一生無限罪業(yè)。悉從此起。一朝變壞彼四大。悉歸烏有。而罪業(yè)乃識神承當(dāng)。如此執(zhí)迷不悟。枉受輪回。誠為可憫。若能悟其為假。暫時寄寓。粗活百年。不求稱意。不為彼而造罪。假者既悟。則真者現(xiàn)前。山河大地。全露法身。不執(zhí)浮漚。便見大海。知此而益知凈土之當(dāng)修矣。

一局

自幼至壯。老而濱死。不知為謀非昏而忘之。則畏而諱之耳。且人之畏死。又非真能畏也。當(dāng)其驀焉而生。蠢焉而長。頺焉而老以死。栩栩焉。蘧蘧焉。而愛河欲海之溺人無已時。名韁利鎖之牽人無已時。一朝灰寒火傳薪換。臨了一局。誰人能免。自茲以往。滅滅生生。三界六途。如轉(zhuǎn)轆轤。跡其所為。日相尋于生死。於生死之業(yè)而不求解脫。謂之愍不畏死可也。若真能畏死。必求解脫。則舍念佛。何道之從。舍凈土。吾誰與歸。

秋草冬蟬

只看眼前寒暑催人。何異流波閃電。回首四五十年前。人物倐忽凘盡。當(dāng)時苦樂誰不執(zhí)迷。而秋草冬蟬形響俱化。別成一番景象。不及知矣。后之視今。猶今悲昔。迷者孟浪。悟者耽延。擾擾奔忙。那件實在。惟有亟亟性命一道可登極樂。為不虛此風(fēng)中燭焰耳。古訓(xùn)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又曰。今日又恁么空過。未知來日何如。聞此痛切語。能不心戰(zhàn)毛豎。貪戀無益之虛事。消磨有限之光陰。想前追后。可嘆可憫。

無著

田園屋宅。金銀財帛。夫妻子女。俱非著人物也。其著人者。乃臭肉枯骨之堆垛耳。有此堆垛。引起認(rèn)堆垛之妄念。無端便生執(zhí)著。便道臭肉是我。枯骨是我。妻拏是我。田宅金帛是我。嗟乎一何癡愚也。若是明達(dá)的人。識得世間。總沒要緊。處處無著。西方有佛國名極樂。念念不忘。從今相約。骨肉散時。恰用得著。

恍如一夢

人生時父母妻子屋宅田園牛羊車馬。以至臺凳器皿衣服帶索等物。不問大小。或祖父以傳於己。或自己營造而得。或子孫或他人為己緝累而得。色色無非己物。且如窗紙雖微。被人扯破。猶有怒心。一針雖微。被人將去。猶有吝心。倉庫既盈。心猶未足。金帛已多。營猶未止。舉眼動步。無非愛著。一宿在外。已念其家。一仆未歸。已憂其失。種種事務(wù)無非掛懷。一朝大限到來。盡皆拋去。雖我此身。猶是棄物。況身外者乎。靜言思之。恍如一夢。古偈云。一日無常到。方知夢里人。萬般將不去。唯有業(yè)隨身。

遭他累

就是身上。被人掐了一把。臉上彼人唾了一口。原非大事。不知不覺。就發(fā)出許多暴怒來。必至報復(fù)而后已。又於身上。或生一瘡一癤。或發(fā)一癬一斑。本不害事。心里也不快活。必至平愈而后已。又或蚊虱蛟了一口。針芒刺了一下。泥垢灰塵污了一些。心里也不歡喜。及至無常到來。眼光一閉。任人把這身子。火燒土埋。狗咬蟻吃。都不能管這樣虛假。如何徒遭他累。退卻信心。不肯念佛。

以小易大

從來三界生死輪回。比于牢獄。然則但未出生死。皆三界獄中囚也。囚有三種。其一自謂決無生理。聊于此中。茍圖安逸。一朝劊子手到。觳觫就斃。其一自負(fù)千金之子。不惜金錢。打點營生。而情非決定。一面且偷游釜之娛。倘再生路絕亦道盡。甘心而已。別有負(fù)性崛強之夫。不耐束縛。伺守者少間。掙斷枷鎖。一往無前。似此決烈。彼安肯于未死前。偷享余生。或出不出。情懸兩可哉。噫我輩在三界獄中。歲歲可死。月月可死。日日刻刻可死。賤死貴亦死。老死少亦死。惡人死好人亦死。不序爵。不序德。不序齒。一息不來。便分今古。然罪人入獄。時刻求出。以知棘墻之外。更有許大安樂世界故也。今眾生以煩惱為家宅。以生死為園囿。不知三界法場之外。各各自有家鄉(xiāng)樂地。諸佛憫此。為分別凈穢。指以脫歸路程。往來獄門。為治道途。長伺獄外。修飭旅館。如是之恩。何身可報。眾生癡迷。反戀此毛頭許事。以小易大。死而不悟。哀哉。

險身

獨子人謂險。子多置姬媵廣嗣。何不念身一而已。非險身乎。世多知子之險。而忘身之險。七篇時文。幾級官位。數(shù)箱金帛。一區(qū)宅子。數(shù)畝田園。幾個嬌妻美妾。一場沒正經(jīng)沒要緊。閑是閑非。人人被他汩沒一生。個個打不出這般窠臼。虛碌碌忙迫一場。蚤已謝世。吁可悲也已。古人云。使吾卻十年亦可少集事。奈何天地間日無再中理。又云。狂謀迂算百不就。惟有霜鬢來如期。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皆至言也。胡不猛省一心正念乎。

仔細(xì)看

古人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又到我。又云。雀啄鴉餐皮肉盡。風(fēng)吹日炙髑髏乾。目前試問傍觀者。自把形駭仔細(xì)看。他人身子如此虛假。就是爾的榜樣可見。爾的身子須不是生鐵鑄成。又不曾吃過長生仙藥。怎能逃得無常。說起便怕。何不一心念佛求生凈土。

努力

世人修行凈業(yè)。勿得言。我今忙迫。且待閑暇。我今貧乏。且待富足。我今少壯。且待暮年。若己分定常忙。分定貧乏。分定夭折。即於凈業(yè)無緣耶。忽爾喪亡。雖悔何及。是故即今宗健。努力修之。

警老

佛言。人命無常。促於呼吸。少年亦爾。何況老乎。目暗耳聾。發(fā)白面皺。背傴腰曲。骨痛筋攣。步履龍鍾。精神昏塞。譬如夕陽西照。光景須臾。衰草迎秋。凋零頃刻。何不猛省無常。戰(zhàn)競惕勵。諦思凈土。決志往生。

丟得下

無常迅速。老少無別。少年猶處未定之天。若老年人。定然光景無多矣。須把身世事。處分了當(dāng)。任他大限朝暮到。撒手便行。無所系累。此晚景大要緊處。修凈土人。尤不可忽。每見人到屬纊時。都有幾件做不完的句。當(dāng)能於每日到上床時。都有丟得下的意思方好。但己事不辦。說丟得下也難。

戒病

當(dāng)觀此身。四大不調(diào)。百骸欲散。飲食漸減。醫(yī)藥無靈。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諸魚游釜中。倐忽焦糜。燈在風(fēng)前。剎那熄滅。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何不猛省。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非是我

盛夏暑月。肥胖壯漢。忽於黃昏之際。得個急病死卻。到半夜時候就覺。臭穢逼人。近傍不得。急急用棺材。盛了等不得。到天明。抬去出埋。不容停留。以此看來。昨日晚間。猶是一個健漢。今日早起。就是一副臭尸。一堆墳土。未知他一個識神。又向何處。凈土偈云。皮包血肉骨纏筋。顛倒凡夫認(rèn)作身。到死始知非是我。從前金玉付他人。

憂喜得失

今有貿(mào)易者。一錢而得兩錢之息。行路者。一日而及兩日之程。則心自喜。反是則必憂。是以外物小有得失。而憂喜也。以吾之光陰有限。汩沒過時。其失大矣。而不以為憂。以凈土之緣難遇。幸而知之。其得大矣。而不以為喜。何不思之甚也。

帶不去

家產(chǎn)財物。在眼明腳健之時。經(jīng)營計較。慳吝守護(hù)。將謂百千萬年得他受用。誰知都是虛假。不要說別的大事。就是失去一文錢。折了一只筯。打破一個碗碟。甚至於椅卓安置稍斜。是極小的事。胸中也不快活。又如窮人乞化一錢一粒。心里也不歡喜。及至一口氣。呼吸不來。兩足直硬。時候雖有萬貫家財。遺與別人享用。一些兒帶不去。何用抵死慳貪。

決志

若學(xué)專修。志須決定。爾一生參禪。禪既不悟。及乎看教。教又不明。弄到如今。念頭未死。又要說幾句禪。又要說幾句教。又要寫幾個字。又要做幾首詩。情掛兩頭。念分四路。祖師道。毫厘系念。三涂業(yè)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爾卻志無決定。情念多端。因此多端。間斷正念。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三涂羈鎖業(yè)也。又守護(hù)戒根。志不決定。或因身口念念馳求。教中道。寧以洋銅灌口。不可以破戒之口。受人飲食。寧以熱鐵纏身。不可以破戒之身。受人衣服。況因諸戒不嚴(yán)。邪心妄動。間斷專修。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洋銅熱鐵業(yè)也。又?jǐn)喑鲪邸V静粵Q定。每於虛名浮利。自照不破。名利屬我。便生貪愛。名利屬他。便生妬憎。古人云。貪名貪利。同趨鬼類。逐愛逐憎。同入火坑。爾卻因此愛憎。間斷凈土。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餓鬼火坑業(yè)也。

鉤鎖連環(huán)

世事千端。生緣萬擾。如鉤如鎖。連環(huán)不斷。心則念念不住。身則在在無休。役我升沉。障我本性。歷劫至今。曾未休息。無常遷變。不可久留。縱壽百年。不逾彈指。今日明日難保其存。忽於眼光落地。不覺剎那異生。隨其業(yè)因。受形別類。披毛戴角。著地飛空。今日見解都忘恍惚。三途六趣瓢零多劫。不知所歸。可謂大苦。若非即於目下當(dāng)念。效彼先覺。猛發(fā)大心。立決定志。跳出稠林。安能行業(yè)昭著。光動人天。群有蒙恩。諸佛護(hù)念。即不待娑婆報滿。便得往生。

撥置萬事

世間萬事。盡如夢幻影響。那一件有實效。那一件替得生死。縱爾廣造伽藍(lán)。多增常住。將謂多做好事。卻犯如來。不體道本。廣造伽藍(lán)等戒。詎知有為之功。多諸過咎。天堂未就。地獄先成。生死未明。皆為苦本。眼光落地。受苦之時。方知平生所作。盡是枷上添枷。鎖上添鎖。失卻人身。萬劫難復(fù)。鐵漢聞之。也須淚落。且撥置萬事。一心正念。

無常信

一老人死。見閻王。咎王不早與通信。王言。吾信數(shù)矣。汝目漸昏。一信也。汝耳漸聾。二信也。汝齒漸損。三信也。汝百體日益衰。信不知其幾也。一少年亦咎王云。吾目明耳聰齒利。百體強健。王胡不以信及我。王言。亦有信及君。君自不察耳。東鄰有四五十而亡者。西鄰有二三十而亡者。更有不及十歲與孩提乳哺而亡者。非信乎。良馬見鞭影而行。必俟錐入於膚者。駑駘也。何嗟及矣。

修行及早

兩腳直一品朝官做不得。兩腳直萬貫家私顧不得。兩腳直孝子順孫替不得。兩腳直嬌妻艷妾戀不得。兩腳直蓋世機謀使不得。兩腳直滿腹株璣夸不得。兩腳直美味珍饈吃不得。兩腳直高堂大廈住不得。兩腳直錦綺盈箱著不得。兩腳直寶玩滿笥攜不得。兩腳直妙舞清歌享不得。兩腳直綠水青山游不得。兩腳直造下罪業(yè)撇不得。兩腳直結(jié)下冤家解不得。兩腳直閻羅阿旁避不得。兩腳直巧言花語推不得。兩腳直人情關(guān)節(jié)用不得。兩腳直親戚勢要靠不得。兩腳直刀輪火獄免不得。兩腳直馬腹驢胎躲不得。直直直。不限時來不限日。清晨不保午時辰。日中不保申時刻。任汝功業(yè)比姬公。任汝英雄比項籍。任汝錢財過石崇。任汝文章過李白。任汝蘇秦舌萬端。任汝陳平計六出。任汝離婁公輸巧。任汝管輅君平術(shù)。任汝君王勢滔天。任汝后妃色傾國。喉嚨但有三寸氣。肩頭苦費千般力。跨街昨日逞華顏。纏棺今夕眠枯骨。北邙多少高低墳。鴟鸮夜嘯青楓泣。千載興亡蜂蟻場。百年成敗狐貍窟。丟開善念不尋思。失去人身難再覓。富貴固是夙生來。享盡亦須防算逼。摩尼百八手中提。彌陀一句心頭憶。此生不度何時度。修行及早無常迫。兒女盡是冤家債。利名盡是刀頭蜜。殺生是啖姻親肉。淫邪是飲洋銅汁。上床別卻鞋和襪。明朝來否事不測。一聲去也只索隨。求神禮佛毫無益。至親父子及夫妻。改換重來懵不識。船到瞿塘補漏遲。蹉過許多好時日。輪回件件理分明。因果椿椿無爽忒。迷卻多生說現(xiàn)生。癡人無數(shù)齊稱屈。頻呼苦勸不回心。除非等待兩腳直。

天性相關(guān)

諸佛眾生。同一覺源。迷悟雖殊。理常平等。故諸佛是眾生心內(nèi)諸佛。眾生是諸佛心內(nèi)眾生。跡此而言。則諸佛眾生心精無時而不通[淴-心+口]。但諸佛無時不欲度生。而眾生念念與之迷背。經(jīng)云。一人專憶。一人專忘。若逢不逢。或見非見。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yuǎn)。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dāng)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yuǎn)。正由一理平等。天性相關(guān)。故得任運拔苦與樂。況無量壽佛。因中所發(fā)四十八愿。誓取極樂。攝受有情眾生。但當(dāng)深信憶念。數(shù)數(shù)發(fā)愿。愿生西方。如磁石與針任運吸取。然磁能吸鐵。而不能吸銅。譬猶佛能度有緣。而不能度無緣眾生。易感彌陀。而不易感諸佛。豈非生佛誓愿相關(guān)乎。是以求生凈土者。信行愿三。缺一不可。

十種信

欲了生死。修行凈業(yè)。當(dāng)發(fā)十種信心。念念不忘。決生凈土。得不退轉(zhuǎn)。一信佛所說法。金口誠言。真實不虛。二信凡夫在迷。識神不滅。六趣循環(huán)不息。三信此土修行。未得道果。不免輪回。四信未出輪回。雖生天上。不免墮落。五信極樂世界。眾生生者。永無退轉(zhuǎn)。六信眾生發(fā)愿。愿生凈土。決定往生。七信一稱佛名。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八信念佛之人。阿彌陀佛。神通光明。攝取不舍。九信念佛之人。十方世界。恒沙諸佛。同以神力。時常護(hù)念。十信既生凈土。壽命無量。一生當(dāng)?shù)脽o上菩提。於此十種。不能深信。生疑惑者。雖念佛而不得往生矣。

須彌山

凡修凈土人。灼然是要敵他生死。不是說了便休。當(dāng)念無常迅速。時不待人。須是把做一件事始得。若半進(jìn)半退。似信似疑。濟得甚事。如何出離輪回。譬如百二十斤擔(dān)子。到臨時。自家擔(dān)荷得去。方得了事。決不在會說會道。廣化人緣上。決不在有傳有授。扭捏做作上。決不在盛設(shè)道場。多點香燭上。若是信得及。便從今日去。發(fā)大勇猛。發(fā)大精進(jìn)。莫問會與不會。見性不見性。但持一句佛。如靠著一座須彌山相似。搖撼不動。專心一意。猛著精彩。誓畢此生。同登凈域。

三通

心唯信佛。佛則知之。他心通故。口唯稱佛。佛則聞之。天耳通故。身唯禮佛。佛則見之。天眼通故。信心者猶如深栽果樹。根深故風(fēng)吹不動。后著果實。濟人饑渴。念佛之人。亦復(fù)如是。

回向

念佛工夫。祇貴真實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彌陀是已成之佛。其體無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養(yǎng)的可歸。熾然欣厭。次信現(xiàn)前一舉一動。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雖上品善。亦不往生。若知回向。雖誤作惡行。速斷相續(xù)心。起殷重懺悔。懺悔之力亦能往生。況持戒修福。種種勝業(yè)。豈不足莊嚴(yán)凈土。只為信力不深。勝業(yè)淪于有漏。又欲舍此別商。誤之誤矣。但加真信。一切行履。更不須改也。

信定得

凡欲念佛。要起信心。若無信心。空無所獲。信念佛定生凈土。信念佛定滅諸罪。信念佛定得佛護(hù)。信念佛定得佛證。信念佛臨終定得佛來迎接。信念佛同信之人皆得往生。信念佛往生定得不退地。信念佛生凈土。定不墮三惡道。受持此法。往生凈土必矣。

只從今時

世人雖發(fā)道心。被身口眷屬家計三種所累。竟忙了一生。鬧了一生。苦惱了一生。乾弄了一生。又空過了一生。不得念佛。又因此累起無量貪嗔癡。造無量大小惡業(yè)。有志之人。只從今日今時起。知到這個身是假。這眷屬家計都是虛假。於此三種累上莫認(rèn)著。莫戀著。莫貪著。要從自己胸中。發(fā)出一個信心來。山爛不改。海枯不移。無論行住坐臥。隨便一心正念。務(wù)要勇猛。再不因循。務(wù)要精進(jìn)。再不懈怠。務(wù)要堅固。再不忽略。只是回光照破。痛自省發(fā)。今日也念。明日也念。時節(jié)到來。包爾見佛。包爾往生。

深思諦信

入道要門。信為第一。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后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者條門路。不赍一文本錢。獲利無算。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今人念佛。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諦信此法門。不費多力。決定往生。決定見佛。

蜎蠕

阿彌陀佛。現(xiàn)在西方。教化無央數(shù)。天人民物。以至蜎飛蠕動之類。莫不得過度解脫者。蜎飛謂微細(xì)飛蟲也。蠕動謂微細(xì)蛆蟲也。若此者佛尚化度。況於人乎。是其所以廣度眾生。無有窮極。若人一念歸依。遂生其國。無足疑也。

招安為民

譬如鐵石。雖重賴舟。船力可以渡江。一針雖輕。不賴舟船。江不可渡。蓋人有重罪。仗佛力者。可生凈土。罪惡雖輕。不仗佛力亦不得生。又如平生為賊。一日招安。遂為良民。仗佛力而消罪惡者。亦復(fù)如是。又如蟣虱萬死萬生。不能一里。若附人身。千里可至。仗佛力而生凈土者。亦復(fù)如是。更何可疑乎。

拘於所見

人驟聞凈土之景象。多不信之。無足怪也。蓋拘於目前所見而已。且如陋巷糞土之居者。安知有廣廈之清凈。小器藜藿之食者。安知有食前之方丈。斃篋錙銖之蓄者。安知有天府之充溢。故處此濁世。不信有清凈佛土。所以生長於胞胎。不知彼有蓮華之化生。壽不過百年。不知彼有河沙之壽數(shù)。衣食必由於營作。不知彼有自然之衣食。快樂常雜於憂惱。不知彼有純一之快樂。然則佛之所言。不可以目前所不見而不信也。

無效

今世之人。或有修而無效者。蓋彼信根淺薄。因地不真。未曾立行。先欲人知。內(nèi)則自矜。外欲顯耀。使人恭敬供養(yǎng)。冀有所得。甚至妄言。得見凈境。或見些少異樣。及夢中善相。未識是非。先欲明說此等卑下。必為魔惑。愿行退失。還隨生死苦趣。可不慎哉。

自欺慢棄

世有發(fā)三種不信心不求生。者尤可嗟惜。一曰。吾當(dāng)超佛越祖。凈土不足生。二曰。處處皆凈土。西方不必生。三曰。極樂圣域。我輩凡夫不能生。夫行海無盡。普賢愿見。彌陀佛國雖空。維摩常修凈土。十方如來有廣舌之贊。十方菩薩有同往之心。試自忖量。孰與諸圣。謂不足生者何其自欺哉。至如龍猛祖師也。楞伽經(jīng)有預(yù)記之文。天親教宗也。無量論有求生之偈。慈恩通贊。首稱十勝。智者析理。明辨十疑。彼皆上哲精進(jìn)往生。謂不必生者。何其自慢哉。火車可滅。舟石不沉。現(xiàn)華報者莫甚於張馗十念。而超勝處入地獄者。莫速於雄俊再蘇而證妙因。世人愆尤未必若此。謂不能生者。何其自棄哉。自欺自慢。自棄己靈。流入輪回是誰之咎。

功德

彌陀本愿。十方眾生。欲生我國。至心信樂。乃至十念。不果遂者。誓不成佛。十念信樂尚得往生。況復(fù)一日信樂者。況復(fù)一月一年一生信樂者耶。一念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況復(fù)十念耶。況復(fù)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佛所滅罪耶。重罪尚滅。況輕罪耶。又復(fù)校量念佛功德。比余善根優(yōu)劣之相者。經(jīng)云。若人以四事極好之物。供養(yǎng)大千世界滿中阿羅漢辟支佛。所得福德。不如有人合掌一稱佛名百千萬分。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及。一稱佛名功德尚爾。況復(fù)十念一日一月一年一生念佛功德耶。現(xiàn)世安隱。眾圣守護(hù)。離諸災(zāi)厄。功德無量。

法中王

佛以大圓覺。充滿十方界。我以顛倒想。出沒生死中。云何以一念。得往生凈土。我造無始業(yè)。本從一念生。既從一念生。還從一念滅。生滅滅盡處。則我與佛同。人之念頭所系最切。如水之赴海。火之炎上。利刃之必傷。毒藥之必中。無空過者。念佛之念亦復(fù)如是。當(dāng)知念力是一切法中之王。

只此一念

專意一念。持一句佛。只此一念。是我本師。即是化佛。是破地獄之猛將。是斬群邪之寶劍。是開黑暗之明燈。是度苦海之大船。是脫生死之良方。是出三界之徑路。是本性彌陀。是達(dá)唯心凈土。但要記得者。一句佛在念。莫教失落。念念常現(xiàn)前。念念不離心。如是一念。分明不昧。又何必問人覓歸程乎。

作得主

念念煩惱。是生死苦根。今以一念佛。能消滅煩惱。便是佛度生死苦處。若念佛消得煩惱。便可了得生死。更無別法。若念佛念到煩惱上作得主。於睡夢中作得主。于病苦中作得主。以至臨命終時。便知去處矣。此事不難行。只是要生死心切。單單靠定一聲佛。更不別向?qū)に肌>镁眉兪臁W匀坏么蟀矘贰5么笫苡谩?/p>

自己命根

只將一句佛。橫在胸中。作自己命根。咬定牙關(guān)。決不放舍。乃至飲食起居。行住坐臥。此一聲佛。時時現(xiàn)前。若遇逆順喜怒境界。心不安時。就將者一聲佛。提起一拶。即見現(xiàn)前境界。當(dāng)下消滅。

真境

真切念佛。須具六種念。一勇猛念。太文弱來。不得如孝子報父母深讎。縱高崖深澗。磷途虎窟。必往不怯故。一悲傷念。太灑落來。不得每一想佛。身毛皆豎。五內(nèi)若裂。如憶少背之慈母。及多慧之亡兒故。一感憤念。太和平來。不得如落第孤寒。負(fù)才寂寞。每一念及。殆不欲生故。一戀慕念。太淡泊來。不得如己所深愛物。魂夢繾綣。惟恐或失故。一樂事現(xiàn)前踴躍歡喜念。如寒得衣饑得食故。一惡緣照面悔恨激切念。如死里逃生故。總之心口相一。字字從肝髓中流出。方是念佛真境。

張三李四

現(xiàn)前能念之心。本自離過絕非。不消作意離絕。現(xiàn)前所念之佛。本自超情離計。何勞說妙談玄。祇貴信得。及守得穩(wěn)。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zhǔn)。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今日張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尋章摘句。遇宗門人。又思參究問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缽。此則頭頭不了。帳帳不清。

放下

先將自己胸中雜亂。念頭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處。單單提起一句佛。歷歷分明。心中不斷。如線貫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間。無一毫空隙。如此著力靠定。于一切處。不被境緣。牽引打失。日用動靜。不雜不亂。夢寐如一。

自成一片

若果為生死心切。念念若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去*九]難復(fù)。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xiàn)前。不被妄想遮障。如此下苦切工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yīng)。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

趨向

妄念是病。念佛是藥。久病非片劑所能療。積妄非暫念所能除。其理一也。莫管他妄念紛飛。只貴在念佛精切字字分明。句句接續(xù)。極力執(zhí)持。方有趨向分。

綿密

念茲在茲。心念不空過。日日時時不要放舍。綿綿密密如雞抱卵。常教暖氣相續(xù)。即是凈念相繼。更加智照。則知凈土即是自心。此乃上智人。進(jìn)修工夫。

喚醒

高聲覺太。費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綿綿密密。聲在唇齒之間。乃為金剛持然。又不可執(zhí)定。若手打魚子。隨口叫喊。所以不得利益。必須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譬如一人濃睡一人喚云某人。則彼即醒矣。所以念佛最能攝心。

真念

高聲念。低聲念。六字念。四字念。緊念。緩念。朗念。默念。合手念。跪膝念。面佛念。朝西念。打板念。敲魚念。掐珠念。行道念。禮拜念。獨自念。同眾念。在家念。在外念。閑也念。忙也念。行也念。住也念。坐也念。臥也念。連夢中也念。才是真念念得心酸淚下念。得火滅灰寒念。得神號鬼哭念。得天喜神歡。一聲佛振動了魔王宮殿。一聲佛粉碎了劍樹刀山。一聲佛為百劫千生消業(yè)障。一聲佛為四恩三有啟因緣。

初心

最初下手。須用念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后記數(shù)亦得。不記數(shù)亦得。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xué)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饒爾講得十二部經(jīng)。下得千七百轉(zhuǎn)語。皆是生死岸邊事。臨命終時。決用不著。

瀾翻潮涌

新學(xué)少年。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何能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jié)。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后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者。虧這句佛。如不念佛時。瀾翻潮涌。剎那不停者。豈能覺乎。

喃喃

如來教人念佛。正攝百千萬雜念於一念。一念猛勵。自然證佛。還思今人念佛時。一串素珠中。意起意滅。不知多少更端。則其念佛亦只口中喃喃。心上并不知有佛。彼手之於口。口之於心。尚未合一。安望凡人與佛能合而為一耶。

恭敬心

大智度論偈云。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彌陀。即時為現(xiàn)身故。我皈命禮。若人欲疾得不退轉(zhuǎn)地者。應(yīng)以恭敬心。執(zhí)持稱名號。若人種善根疑。則花不開。信心清凈者。花開即見佛。

五敬

恭敬修法有五。一敬有緣尊佛。行住坐臥。及便穢等。皆護(hù)西方。二敬有緣像教。設(shè)彌陀像及持其教。三敬有緣師友。恭敬親近故。四敬同學(xué)人。即同修凈業(yè)者。互相勸益故。五常敬三寶。是彼生勝緣故。如此敬修。決定往生。

都攝六根

一心正念。則六根都攝。六處皆念。如眼不取色。是眼念佛。耳不聞聲。是耳念佛。鼻不嗅香。是鼻念佛。意不念法。是意念佛。惟其都攝六根。乃得凈念相繼。不暇方便。自得心開。現(xiàn)前見佛。

克期成就

行人欲克期取證。凡治生雜務(wù)。即時屏除。但念不久。定生凈土。訶去愛欲。勤息恚癡。無始惡習(xí)。速求舍離。不為障礙。自當(dāng)觀察。何習(xí)偏重。訶棄調(diào)停。取令平復(fù)。大集經(jīng)明七七日。鼓音王經(jīng)明十日十夜。觀經(jīng)明七日。取此三等為期。晝夜六時。禮佛懺悔。不得一彈指頃。念世五欲。及接外人。語笑戲論。亦不得托事延緩。放逸睡眠。專心致志。不惜身命。定取凈業(yè)。即時成就。

靜做動煉

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皆可用心。而坐時為勝。然始學(xué)者。先須行多坐少。若貪坐則昏不能退。無事有事皆可用心。而無事為勝。先於靜處做。后於動處煉。

專修

身須專禮阿彌陀佛。不雜余禮。口須專稱阿彌陀佛。不稱余號。意須專想阿彌陀佛。不修余觀。若專修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若雜修散善回向往生者。千百人中。不得一二。今有人日禮彌陀三千拜。日課彌陀十萬聲。晝夜習(xí)坐。專想彌陀者。并有靈驗。

晨夕課

在家菩薩。奉佛持戒。逐日營辦家緣。未能一心修行。須是早起焚香。參承三寶。隨意念佛。每日黃昏亦如是禮念。以為常課。如或有干失時。次日當(dāng)自對佛懺說。此之法門。要且不妨本業(yè)。晨參夕禮之外。更能二六時中。偷那工夫。持念百千聲。志誠為功。期生凈土。

十念

在俗之人。塵務(wù)忙冗。每日清晨服飾已。面西合掌念佛。盡一口氣為一念。如是十念。但隨氣短長。氣極為度。念聲不高不低。調(diào)停得中。如此十念。連續(xù)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顯是藉氣束心。

心息相依

攝心念佛。欲成三昧。數(shù)息最要。凡坐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默觀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默。念佛一聲。方便調(diào)息。不緩不急。心息相依。隨其出入。行住坐臥。皆可行之。勿令間斷。常自密持。乃至深入禪定。息念兩忘。即此身心。與虛空等。久久純熟。心眼開通。三昧忽爾現(xiàn)前。即是唯心凈土。

當(dāng)念往生

但能一心不亂。執(zhí)持名號者。不出所期。亦得生彼。何待色身報滿。然后得生。當(dāng)知阿彌陀佛接引眾生。令離苦海。過彼慈親。於先劫中。已立大誓。無苦不忍。無行不臻。無愿不立。無法不說。為度我故。方便百千。今正是時。目睛不瞬。垂臂待我。已歷十劫。念念不舍。甚於剖心。乃至其心激切。入生死中。遍歷三途。地獄猛火。不辭勞倦。我若回心向佛。如子戀母。正慰所懷。則不逾當(dāng)念。便得往生。何必更經(jīng)十念之頃。然后得生。

參念

靜室端坐。掃除緣累。截斷情塵。瞠開兩睛。外不著境。內(nèi)不住定。回光一照。內(nèi)外俱寂。然后密密舉念。南無阿彌陀佛三五聲。回光自看云。見性則成佛。畢竟那個是我本性阿彌陀。卻又照覷看。只今舉底這一念。從何處起。覷破這一念。復(fù)又覷破。這覷底是誰參。良久又舉念佛。又如是覷。如是參。急切做工夫。勿令間斷。惺惺不昧。如雞抱卵。不拘四威儀。亦如是舉。如是參。忽於行住坐臥處。聞聲見色時。豁然明悟。親見本性彌陀。內(nèi)外身心一時透脫。盡大地是個西方。萬象森羅。無非自己。靜無遺照。動不離寂。

研究

輪回以愛欲為根本。而此愛欲百計制之。莫可除滅。雖不凈觀。正彼對治。而博地凡夫障重染深。祇見其凈。不見其不凈。觀法精微。鮮克成就。然則如之何。經(jīng)云。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今觀此想。復(fù)從何生。研之究之。又研究之不已。老鼠入牛角。當(dāng)必有倒斷處。

直捷

十二時中。持一句佛。思專想寂。更能回光自看。如何是我本性。四大分離。向甚處去。常有此疑。驀然識得。便知安身立命處。即此是直捷底修行正道。

心花燦發(fā)

如剝芭蕉相似。剝一層又一層。直要剝到。無下手處。才得打成一片。然后著衣吃飯。屙屎放尿。一動一靜。一語一默。無不是一個阿彌陀佛。自此心花燦發(fā)。洞照十方。如杲日麗天。明鏡當(dāng)臺。不越一念。頓成正覺。

一相三昧

當(dāng)一心專念。夢覺不忘。不以余業(yè)間斷。不以貪嗔等間隔。隨犯隨懺。不隔念不離念。不隔日不隔時。念念常不離佛。念念清凈圓明。即得一相三昧。

精明

寂寂治散亂。散去則生昏沉。惺惺治昏沉。昏去則生散亂。止觀雙持。昏散皆退。今只須精明念佛。念無二念曰精。念而返照曰明。精即止。明即觀。一念佛。止觀備矣。

日觀

須於靜處。屏絕外緣。正坐西向。諦觀於日。令心堅住。專想不移。日欲沒時。狀如懸鼓。既見日已。開目閉目。皆令明了。現(xiàn)在目前。注心一境。凝然寂靜。如對明鏡。自睹面像。心若馳散。制之令還。心息住定。即得三昧。

白毫

齋戒潔己。清心靜慮。面西默坐。閉目觀想阿彌陀佛真金色身。在西方七寶池中。大蓮華上坐。其身長丈六。兩眉中間。向上有白毫一條。八棱中空右旋轉(zhuǎn)。五遭光明瑩澈。照映金顏。次停心。注想白毫。不得妄有分毫他念。令閉眼開眼。悉皆見之。如此久久念心成熟。自然感應(yīng)。見佛全身。此法為最上。

觀想

當(dāng)禮佛時。觀想己身在蓮華中。恭虔作禮。佛在蓮華中。受我禮敬。當(dāng)念佛時。觀想己身。在蓮華中。結(jié)跏趺坐。佛坐蓮華中。接引於我。然后一心持名專志。如是往生。品第必高。

見諸瑞相

修凈土者。凡入觀與睡時。應(yīng)先起立。合掌一心。向西十稱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凈海眾畢。即發(fā)愿言。弟子現(xiàn)是凡夫。罪業(yè)深重。輪回六道。不能出離。今遇善知識。得聞彌陀功德名號。一心稱念。愿生凈土。愿佛哀憫垂手接引。弟子不識彌陀世尊身相光明。愿佛菩薩示現(xiàn)身相。及國土莊嚴(yán)。說是語已。一心正念。即便入觀及睡。或於正發(fā)愿時。見諸瑞相。或於觀中得見。或於睡夢得見。此法大有靈驗。

愚不可能

世人稍利根。便輕視念佛。謂是愚夫愚婦句。當(dāng)彼徒見愚夫愚婦。口誦佛名。心游千里。而不知此等是名讀佛。非念佛也。念從心心思憶而不忘。故名曰念。試以儒喻儒者。念念思憶孔子。其去孔子不亦庶幾乎。今念念思憶五欲。不以為非。而反以念佛為非。噫似此一生空過。何如作愚夫愚婦耶。而惜乎。智可能也愚不可能也。

著力

功不盡則事不臻。誠不極則物不感。況無上大菩提道。或不忘形。畢命與寢食。寒暑俱廢。豈口出耳入之學(xué)。而能脫略生死情妄於大休歇田地哉。但只行也念。坐也念。今日也念。明日也念。念到無可念處。正是著力加鞭之時。誠能如此念。不患生死情妄之不消。殞。自性彌陀之不現(xiàn)前。

最初一步

須於此土聲色諸境。作地獄想。作苦海想。作火宅想。於諸寶物。作苦具想。飲食衣服如膿血鐵皮想。於諸眷屬。作夜叉羅剎啖人鬼想。況復(fù)生死不住。長劫奔波。實可厭離於知識。若經(jīng)卷中。聞彼佛愿力。國土莊嚴(yán)。於念念中。稱彼理趣。生安隱想。生寶所想。生家業(yè)想。解脫處想。彌陀如來菩薩僧眾如慈父想。如慈母想。生接引想。生津梁想。於怖畏急難之中。稱名即應(yīng)。功不唐捐。剎那便至。速來救護(hù)想。應(yīng)念出離想。如是功德無量。實可忻樂。若厭離不深。娑婆業(yè)系不脫。忻樂不切。極樂勝境難躋。行人欲生凈土。成就念佛三昧。此折攝二門。為發(fā)行最初一步也。

真實修行

夫?qū)W佛者。無取莊嚴(yán)形跡。止貴真實修行。在家居士不必定要緇衣道巾。帶發(fā)之人。自可常服念佛。不必定要敲魚擊鼓。好靜之人。自可寂嘿念佛。不必定要成群作會。怕事之人。自可閉門念佛。不必定要入寺聽經(jīng)。識字之人。自可依教念佛。千里燒香。不如安坐家堂念佛。供奉邪師。不如孝順父母念佛。廣交魔友。不如獨身清凈念佛。寄庫來生。不如見在作福念佛。許愿保禳。不如悔過自新念佛。習(xí)學(xué)外道文書。不如一字不識念佛無知。妄談禪理。不如老實持戒念佛。希求妖鬼靈通。不如正信因果念佛。以要言之。端心滅惡。如是念佛。號曰善人。攝心除散。如是念佛。號曰賢人。悟心斷惑。如是念佛。號曰圣人。

不容放過

世網(wǎng)中人。若是痛念無常用心真切者。不問靜鬧。閑忙一任。公私干辦。迎賓待客。萬緣交擾。八面應(yīng)酬。與他念佛。兩不相妨。不見古人道。朝也阿彌陀。暮也阿彌陀。假饒忙似箭不離阿彌陀。其有世緣重力量輕者。亦須忙里偷閑。鬧中取靜。每日或念百聲千聲。定為日課。不容一日放過。

三得

若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穩(wěn)。縱遇苦樂逆順境界現(xiàn)前。只是念佛。無一念變異心。無一念退惰心。無一念雜亂心。直至盡生。永無別念。能如是用功。則歷劫無明。生死業(yè)障。自然消殞。塵勞習(xí)漏。自然凈盡無余。

正好

蓋此法門。不論男女僧俗。不論貴賤賢愚。但一心不亂。隨其功行大小。九品往生。故知世間無有一人不應(yīng)念佛。若人富貴。受用見成。正好念佛。若人貧窮。家計累小。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托。正好念佛。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養(yǎng)。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若人無病。趂身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處閑。心無事擾。正好念佛。若人處忙。忙里偷閑。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聰明。通曉凈土。正好念佛。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經(jīng)。經(jīng)是佛說。正好念佛。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悟須佛證。正好念佛。普勸諸人。火急念佛。九品往生。花開見佛。見佛聞法。究竟成佛。始知自心。本來是佛。

百工四民

夫一切奔馳世務(wù)。流蕩四方。勞生販賣。邸店市廛。商賈負(fù)道。百工伎藝。男女老幼。奴婢黃門。受人驅(qū)役。不自在者。於彼一切行住坐臥。著衣吃飯。語默動靜。及被牢獄者。於喜怒哀樂之間。未有不可修時。況出家四眾。在家四民。有居可處。有暇可修。所欲皆具。得自在者。寧不進(jìn)修。

正行

念起時須自檢點。或有慳貪心。嗔恨心。癡愛心。名利心。嫉妬心。欺誑心。爾我心。傲慢心。諂曲心。邪見心。妄想心。能所心。及諸逆順境界。隨染所生一切世間心。設(shè)或起時。急須高聲念佛。斂念歸正。勿令惡心相續(xù)。直下打并凈盡。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fā)愿回向心。慈悲心。謙下心。平等心。方便心。及一切善心。常當(dāng)守護(hù)。當(dāng)知極樂諸上善人。良由斷惡行善。故得往生。不退菩提。能依此修持。是為凈土正行。

密憶

凡歷涉緣務(wù)。而內(nèi)心不忘於佛。及憶凈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雖經(jīng)歷言語。去來坐臥。種種作務(wù)。而不妨密憶。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應(yīng)如是。或者失念。數(shù)數(shù)攝還。久久成性。任運常憶。

菩提心

凡修凈土。須發(fā)菩提心。若為自己。厭五濁。忻九品。則違菩提心。是聲聞行也。若為眾生起大悲心。求往彼國。希速成就道力神通。徧歷十方。救度一切。令共成佛。則順菩提心。是菩薩行也。

三心

身體彼佛。口稱彼佛。意觀彼佛。三業(yè)真實。名至誠心。信知自身。具足煩惱。流轉(zhuǎn)三界。信知彌陀本愿。下至十念得生。無有一念疑心。名深心。凡所作為一切善根。悉皆回向往生。名回向發(fā)愿心。具此三心。必得往生。

解脫

果能真實攝心而念佛。則心自凈。心凈則土隨凈。大慧云。人于一日中。心不馳求。不妄想。不緣諸境。便與三世諸佛諸大菩薩相契。即此火宅塵勞。便是解脫。出三界之處。修凈土者。亦宜如是。

雨淋頭

若待處所穩(wěn)便。衣食豐饒。充足香華。事事稱意。思前算后。卜彼良時。報盡恩冤。圓成善事。然后發(fā)心修行。假使虛空界窮。亦無此日矣。所謂晴乾不肯去。直待雨淋頭。

常永貞固

世間一技一藝。始學(xué)。不勝其難。因置不學(xué)。則終無成故。貴有決定不疑之心。雖復(fù)決定。而優(yōu)游遲緩。則亦不成故。其繼貴有精進(jìn)勇猛之心。雖復(fù)精進(jìn)。或得少而足。或時久而疲。或遇順境而迷。或逢逆境而墮。則亦不成故。其終貴有常永貞固誓不退轉(zhuǎn)之心。古云。三昧不成。假令筋斷骨枯。終不休歇。

一境一心

蓋念之所不能。一由散心異緣逐境紛馳之使然。故娑婆有一境。則眾生有一心。眾生有一心。則娑婆有一境。故曰。心生故種種法生。法生故種種心生。聚緣內(nèi)搖。趣外奔逸。心境交馳。塵沙莫盡。若欲一其念者。莫若輕其愛。若欲輕其愛者。莫若一其心。夫愛之與念。勢不兩立。若明暗之相背也。

聞見

凡聞惡聲。則念阿彌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為惡行。凡見善事。則念阿彌陀佛。以贊助之。愿一切人皆為善行。無事則默念阿彌陀佛。常在目前。使念念不忘。其於凈土。決定往生。

回嗔作喜

我今念佛。日后當(dāng)生西方。何幸如之。發(fā)大歡喜。莫生煩惱。倘遇不如意事。即便撥轉(zhuǎn)心頭。這一聲佛。急急提念。卻回光返照。我是阿彌陀佛世界中人。柰何與世人一般見識。回嗔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

渡河筏

既慕西方。當(dāng)求了義。暗中有寶。無燈照。終不自知。古鏡埋塵。不揩磨。豈能光顯。調(diào)和三業(yè)。體究一心。恭奉真文。研味圣意。深入法源之底。洞探諸佛之機。理路豁通。心花發(fā)現(xiàn)。故智者誦法華。圭峰讀圓覺。普庵契華嚴(yán)。六祖悟般若。觀先德而可遵。豈今人而不學(xué)。然渡河須用筏。到岸不需船。

靜之至

一念不生。謂之靜。佛心至靜。萬劫恒然。眾生剎那能靜。即是剎那佛。但眾生心念憧憧。如葛生蔓。如繭抽絲。并沒住頭。直到疲倦。睡去方休。思想千端。謂之散亂。黑甜一覺。謂之昏沉。二者循環(huán)盡彼形壽。生死輪回肇此矣。一念起即是生。一念滅即是死。人生總在積生積滅中。度此百年。安得不在生生死死中。遷流永劫。皆緣心頭一點。有不能放下者在故也。若念所當(dāng)用者。唯有念佛法門。蓋念本是妄。以系于佛。謂之以妄遣妄。從念佛而參究。是為以心究心。從念佛而悟。是為以心得心。雖云起念。念實無起。念之久久。因念得心。得心妄念。念至忘念。與無念同。清凈湛一。惟有一真而已。此大勢至菩薩。以念佛法門。入無生忍也。夫獲無生忍。則無念矣。無念者。靜之至也。宗鏡錄云。前后際斷。處一念不生時。寂爾少時間無思心。正住此心。住之時便是本體。若佛心則湛然常住矣。以暫住之心。習(xí)令漸上。便是工夫。

愿王

夫發(fā)愿往生者。順釋迦偏贊之言。應(yīng)法藏度生之愿。臨終之際。感圣眾以來迎往生之時。蒙彌陀而接引。托質(zhì)七珍池內(nèi)。化生九品蓮中。壽量難窮。身光徧照。獲七辯之智。具六通之威。菩薩為鄰。聲聞作伴。我等如是。眾生亦然。徑挺鐵石心。同歸金色界。唯此愿王獨不舍。剎那引導(dǎo)入蓮池。

直入無為

有行無愿。其行必孤。有愿無行。其愿必虛。無行無愿。空住閻浮。有行有愿。直入無為。此乃佛祖修凈業(yè)之根本也。要知理由智導(dǎo)。行由愿興。行愿得均。理智兼?zhèn)洹7蛟刚摺芬灿病S鞣絻敉痢芬姲浲臃稹1仨毎l(fā)愿方得往生。若無愿心。善根沉沒。經(jīng)云。不發(fā)大愿。魔所攝持。一切佛事從大愿起。欲成無上佛道。須得。愿波羅蜜。所以普賢廣無邊愿海。彌陀有六八愿門。是知十方諸佛上古前賢。皆因愿力。成就菩提。

回向偈

大慈菩薩。贊佛懺罪。回向發(fā)愿。偈云。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歸依。懺悔三業(yè)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愿同念佛人。感應(yīng)隨時現(xiàn)。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jìn)。共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此偈有威力。能滅一切罪。長一切福。

滿愿

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愿以凈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凈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稱我名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覺正。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凈因增長。若臨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圣眾。手執(zhí)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愿。

至誠

直須一心皈命。盡報真修念佛。發(fā)愿之時。懇苦翹誠。無諸異念。如就刑戮。在狴牢。怨賊所迫。水火所迫。一心求救。愿脫苦輪。速證無生。廣度含識。紹隆三寶。誓報四恩。如斯至誠。方不虛棄。如或言行不稱。信愿輕微。無念念相續(xù)。有數(shù)數(shù)間斷。以此懈怠。臨終望生。但恐業(yè)障所遮。不值善友。風(fēng)火逼迫。正念不成。何以故。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應(yīng)須因?qū)崱9麆t不虛故也。

金剛幢

佛言。一切眾生皆當(dāng)發(fā)愿。愿生彼國。尚不間於女人根闕。十惡五逆阿鼻之輩。何況於我。我今道行雖微。不造五逆。數(shù)過十念。必當(dāng)?shù)蒙7鹭M自誑背違本愿。況十方諸佛示廣長舌相。證明斯事。是故我今必定求生。不敢退轉(zhuǎn)也。如是名為行人金剛幢勇健之力。

氣類交接

一生之中。以淳凈心。堅固諦信。至誠禮誦。悔過發(fā)愿。吾知此人若身若心。則與彌陀氣類交接。如風(fēng)吹樹。斜勢西傾。及其倒時。必當(dāng)西倒。習(xí)善得生。亦復(fù)如是。

必蒙接引

世人念佛者。多只為福田故。眷屬故。病苦求痊。及永年故。保富貴安樂。子孫光顯故。往往香燭。道場所陳。祝愿之詞。皆是趨逐凡緣。與阿彌接引。本愿甚背。縱使一生修習(xí)。錯用工夫何益。惟發(fā)真正。愿見佛聞法。親承授記。回入娑婆。廣度眾生。毫不自求。人天福報如是發(fā)愿。時刻注向。欣樂不忘。方與佛愿相應(yīng)。臨命終時。必蒙接引。

竟有生處

真信凈土決志往生者。不論已悟未悟。其從事單傳直指而未悟者。雖日以參禪為務(wù)。不妨發(fā)愿往生。以未能不受后有。畢竟有生處。故不是偷心歧路心也。其已悟者。古人云。汝將謂一悟便可上齊諸佛乎。故普賢為華嚴(yán)長子。雖塵塵華藏在在蓮邦。而行愿品必拳拳乎。以往生安樂為言也。已悟尚然。況未悟乎。

定得成

世人念佛者多。成佛者少。其故有三。一者口雖念佛。心中不善。以此不得往生。便要依佛所說。積德修福。孝順父母。忠事君王。兄弟相愛。夫婦相敬。至誠信實。柔和忍耐。公平正直。陰騭方便。慈愍一切。不殺害生命。不凌辱下人。不欺壓小民。但有不好心。起著力念。定要念退。這不好心。二者口雖念佛。心中胡思亂想。以此不得往生。必須按定。心猿意馬。字字分明。心心照管。如親在西方。面對彌陀。不敢散亂。如此才是。三者口雖念佛。心中只愿。來世不失人身。求生富貴。以此不得往生。且如天宮富貴。福盡也要墮落。何況人間。能有幾時。便可發(fā)廣大心。立堅固志。誓愿往生。見佛聞法。得無上果。廣度眾生。如此才是念佛的人。定得成佛。

永無退轉(zhuǎn)

不愿生凈土。則己愿生。則無不得生。不生凈土則已。生則永無退轉(zhuǎn)。具縛凡夫初憑信愿。得生彼土。三毒邪見未能頓忘。何以知其不退轉(zhuǎn)耶。蓋以彌陀愿力。常所攝持。大光常照上善人聚。壽命永劫。水鳥樹林。風(fēng)聲樂響。演暢妙乘。聞其聲者。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未嘗間斷故也。眾生如受病之人。佛為醫(yī)王。法為良藥。僧為視病人。三者現(xiàn)前。病不得而萌矣。以是言之。則一生凈土。何從而有退轉(zhuǎn)哉。

千年調(diào)

自從早年。索妻養(yǎng)兒。經(jīng)營家計。受盡萬千辛苦。忽然三寸氣斷。未免一朝皆休。若是孝順兒孫。猶能記憶爹娘。若是不肖子。父母方死。骨頭未冷。作撻財產(chǎn)。恣意為樂。以此較之。著甚么要緊。作千年調(diào)。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人。生在世能有幾時趂。未病未老之前。抖擻身心。撥開世事。得一日光陰。念一日彌陀。得一時工夫。修一時凈業(yè)。由他臨命終時。好死惡死。我之盤纏。預(yù)辦了也。我之前程。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難追。

好消息

靠住一佛。心心無間。行之既久。便可將四大所合之身。一拳粉碎五濁所合之世界。一腳踢翻。然后隨所聞見。鳥語蟬吟。牧歌樵唱。即西方之無常苦空法音天樂也。竹籬茅舍。即西方之金臺寶殿也。飛泉鳴瀨。即西方之寶池德水也。野芳嘉木。即西方之寶網(wǎng)交羅。妙華天雨也。明師良友之儔。木石鹿豕之侶。即西方之諸上善人也。何苦何樂。何順何逆。何邪魔。何三毒等。煩惱目前。純是凈土。到得厭世時。無怖無亂。不支不吾。怡然拱手。歸來故鄉(xiāng)。總是生平得力處。到此決用得著決。有好消息也。

離心無體

如要臨終十念成就。但預(yù)辦津梁。合集功德回向。此時念念不虧。卻無慮矣。夫善惡二輪。苦樂二報。皆三業(yè)所造。四緣所生。六因所成。五果所攝。若一念心。瞋恚邪淫。即地獄業(yè)。慳貪不實。即餓鬼業(yè)。愚癡暗蔽。即畜生業(yè)。我慢貢高。即修羅業(yè)。堅持五戒。即人業(yè)。精修十善。即天業(yè)。證悟人空。即聲聞業(yè)。知緣性離。即緣覺業(yè)。六度齊修。即菩薩業(yè)。真慈平等。即佛業(yè)。若心凈。即香臺寶樹凈剎化生。心垢則丘陵坑坎穢土稟質(zhì)。皆是等倫之果。能感增上之緣。是以離自心源。更無別體。經(jīng)云。心垢即眾生垢。心凈故眾生凈。又云。欲凈汝界。但凈汝心。故知一切歸心。萬法由我。欲得凈果。但行凈因。如水性趣下。火性騰上。勢數(shù)如是。何足疑焉。

全現(xiàn)

須念臨行時。有甚么放他不下處。若說世間放不下。正。恐跳他不出。未免再來。還要戀他則甚。若說此身放不下正。恐掙他不脫。未免再受。還要痛他則甚。若說此心放不下正。恐?jǐn)嗨槐M。留為種子。還要惜他則甚。若說佛法放不下正。恐灑他不開。執(zhí)成法縛。還要愛他則甚。若慮慧根。萬一迷失。則爾所認(rèn)慧根。正是命根。正是八識。其怕迷失一念。正是執(zhí)我七識。分別六識。正須擺落凈盡。還要護(hù)念則甚。至於清凈本然元明妙覺。不容揀擇。無可任持。直至一切不見一法不存。方得全現(xiàn)。爾向日迷來帶了。如許種種的來。今日悟去。還擬將了那一件去乎。一絲不掛。然后方證上品矣。

稱意之事

凡人命終。欲生凈土。須先準(zhǔn)備。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惡業(yè)交纏。若得舍此穢身。超生凈土。見佛聞法。受無量快樂。得大解脫。乃是稱意之事。如脫斃衣。得換珍服。但當(dāng)放下身心。莫生戀著。一心待死。叮囑家人。及往來問候人。凡來我前。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閑雜話家中長短事。亦不須軟語安慰。祝愿安樂。此皆虛華無益。若病重將終。親屬不得垂淚哭泣。發(fā)嗟嘆懊惱之聲。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一時同聲念佛。待氣盡。方可發(fā)哀。才有絲毫戀世間心。便成掛礙。不得解脫。若得明曉凈土之人。頻來策勵。極為大幸。依此者決定超生。無疑矣。

鳴磬

凡遇眷屬及一切人臨終。先於寢室榻前。置一立佛像向東。病者向西。與佛相對。看病者燒香散花鳴磬。助稱佛名。或病者先不信佛。亦須種種方便。勸令稱佛。若有病癥遺穢。隨即除之。亦無有罪。以佛心慈悲。但冀歸誠。別無憎惡。

平等

大道無情。冤親平等。然凡夫愛戀眷屬語。以平等似未相應(yīng)。不知情愛未忘者。惟有修習(xí)凈業(yè)。共結(jié)西方伴侶。則情歸忘情。愛同忘愛。不壞凡夫心相。亦且普度往生。固未嘗不平等也。以視夫濱危之際。揮涕訣別。待潰之軀。罄貲厚殮者。其愛之大小何如。

指南車

欲辦大事。吃緊尤在臨時一著。從前悠忽。到此延捱不得。從前迷著。到此糊涂不得。從前浮華。到此假借不得。從前歧路。到此徘徊不得。只方寸間。靈明用事。醒則立現(xiàn)蓮臺。昧則六途三涂。有分凈穢。頃刻異路。危哉究竟把握要訣。不外一心正念四字。此際如挽弓到。將滿時分外難開。須加意審固。前手撇后手絕。箭方中的。又如泛海憑指南車。不誤方所。將抵彼岸。急宜仔細(xì)收帆把舵。霎時差失。依舊被狂颶吹去。飄蕩大洋中。將何底止。

歸故鄉(xiāng)

心本不生。緣合而生。心本不死。緣散而死。似有生死。原無去來。於斯會得。生順?biāo)腊病3<懦U铡J廊宋匪勒摺R晕次虮緛頍o生故也。本自無生。焉得有死。何畏之有。然無生未易卒悟。惟當(dāng)專誠念佛。久久念至。一心不亂。必得開悟。就令不悟。而一生念力。臨終自知。死去必生凈土。則如流落他方。得歸故鄉(xiāng)。阿彌陀佛垂手。接引往生。歡喜無量。何畏之有。

瑞應(yīng)非一

若得三昧成就。天人護(hù)助。臨終正念。其往生之際。瑞應(yīng)非一。或天樂盈空。或異香滿室。或光明照體。或?qū)氉F(xiàn)前。或彌陀垂臂。親自來迎。或菩薩執(zhí)臺。授手而接。乃至預(yù)知時至。正念不謬。諸障忽空。自能沐浴跏趺。會眾說法。叉手告別。或更勉人進(jìn)道。書偈擲筆。合掌而逝。或臨終之后。舉體如生。齒骨數(shù)珠。燒之不壞。光焰異常。五色鮮明。祥物於空盤旋不散。煙所至處。舍利流珠。觸物而生。此耳目之所常有者。若非平日履踐明白精進(jìn)力感。焉能若是。

護(hù)身符

適百里者宿舂糧。千里者三月聚糧。況十萬億剎之極樂國乎。不豫辦於平生。而欲襲取於俄頃。未審倉皇呼吸時。能具諸葛觀魚安石圍碁手段。了大敵否。如泥惡人十念往生之語。不妨放寬眼下。恐經(jīng)文理固可信。亦是如來萬不得已。垂手之苦言。非便以西方作此輩護(hù)身符也。且人情莫不好勝而惡劣。獨於此事。甘以下下自許。亦殊可憫。

三疑

念佛人臨終有三疑。不可不慎。一疑。我生業(yè)重。修行日淺。恐不得生。二疑。有心愿未了。及貪嗔癡未息。恐不得生。三疑。我雖念佛。臨命終時。恐佛不來迎接。有此三疑。因疑成障。失其正念。不得往生。今以三說。消彼三疑。一曰。業(yè)本虛妄。心凈即空。業(yè)重不必疑。二曰。情同夢幻。醒歸何有。自肯息機。貪嗔隨斷。不必疑。三曰。功專念切。自心佛現(xiàn)。佛不來。不必疑。

四關(guān)

凡夫雖有信心念佛。或宿業(yè)障重。不免病苦。若因此悔悟。身心投誠皈佛。自生凈土。無智之人。道念不堅。卻言。我今念佛。而有病苦。反謗彌陀。只此一念。徑入地獄。一關(guān)也。或平日口談凈土。心戀娑婆。不種出世善根。惟求俗緣利益。臨終遭病。怖死貪生。妄信師巫。殺戮生命。祈禱神鬼。緣此心邪。無佛攝護(hù)。流浪三途。二關(guān)也。向持齋戒。或因服藥。或被勸逼。破戒用葷。此人無決定信。喪失善根。三關(guān)也。臨終時系念家財。愛戀眷屬。心放不下。失卻正念。致墮鬼趣。或托生蟲獸。守護(hù)家庭。宛如生日。四關(guān)也。故楊提刑言。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誠哉是言。修凈業(yè)者。要於平時。考究平時。打點臨期不昧。全身放下。念念彌陀。但能堅此一念。便可碎彼四關(guān)。

七分得一

所謂十念往生者。乃生前自念十聲。非死后請人念也。生前自念者。臨命終時。佛與菩薩。自來迎接。故必生凈土。身后請人念者。未可知也。經(jīng)云。身后人為作功課。七分得一。生前自作者。得千百倍報。

不得念

一生造惡。臨終念佛。帶業(yè)往生。乃是宿有善根福德因緣。方遇知識。勸得念佛。此等僥幸。萬中無一。若得病臨死。風(fēng)刀解體。四大分離。眾苦逼迫。忙怖張皇。不得念佛。更饒爾無病而死。又或世緣未了。世念未休。貪生怕死。擾亂胸懷。若是俗人。兼以家私。未明后事。未辦妻啼子哭。百種憂煎。不得念佛。更饒爾未死以前。只有些少病痛在身。忍疼忍苦。叫喚呻吟。問藥求醫(yī)。祈禱懺悔。雜念紛飛。不得念佛。更饒爾未病以前。只是年紀(jì)老大。衰相現(xiàn)前。困頓龍鍾。愁嘆憂惱。只向個衰老身上。左右安排。不得念佛。更饒爾未老以前。正是少壯。正好念佛之時。稍或狂心。未歇俗務(wù)相關(guān)。東攀西緣。胡思亂想。業(yè)識茫茫。不得念佛。更饒爾清閑自在。有志修行。稍於世相之中。照不破。放不下。把不定。坐不斷。忽然些子境界現(xiàn)前。一個主人隨他顛倒。不得念佛試看老病之時。少壯清閑之日。稍有一事在心。早是不得念佛。況待臨終時哉。

預(yù)修

世有十種人。臨終不得念佛。一者善友未必相逢。故無勸念之理。二者業(yè)苦纏身。不遑念佛。三者偏風(fēng)失語。不能稱佛。四者狂亂失心。注想難成。五者或遭水火。不暇至誠。六者遭遇虎狼。驚惶倉卒。七者臨終惡友。壞破信心。八者飽食過度。昏迷致死。九者戰(zhàn)陣斗狠。奄忽而亡。十者忽墜高巖。傷壞性命。此十種人。臨終斷然不得念佛。應(yīng)須預(yù)修。令凈業(yè)成就。縱有難緣。必蒙佛救護(hù)也。

賊去關(guān)門

求醫(yī)服藥。初不相妨。只能醫(yī)病。不能醫(yī)命。求神祈福。但增罪業(yè)。大命若盡。小鬼柰何。空自慞惶。俱無所濟。直待氣消命盡。識投冥界。方始十念鳴鍾。恰如賊去關(guān)門。濟何事也。死門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

[谷-禾+牛]牛乳頃

唱一聲而罪滅塵沙。具十念而形棲凈土。拯危拔難。珍障消冤。非但一期暫拔苦津。托此因緣。終投覺海。故經(jīng)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又云。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七寶。以用施佛。不如有人於后惡世。稱一佛聲。其福過彼。又云。四事供養(yǎng)一閻浮提一切眾生。功德無量。若有眾生。善心相續(xù)。稱佛名號。如一[谷-禾+牛]牛乳頃。所得功德。過上不可思議。無能量者。

苦樂相比

經(jīng)云。彼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今以娑婆對比之。此則血肉形軀。有生皆苦。彼則蓮花化生。無生苦也。此則時序代謝。衰老日侵。彼則寒暑不遷。無老苦也。此則四大難調(diào)。多生病患。彼則化體香潔。無病苦也。此則七十者稀。無常迅速。彼則壽命無量。無死苦也。此則親情愛戀。有愛必離。彼則無父母妻子。無愛別離苦也。此則仇敵冤讎。有冤必會。彼則上善聚會。無冤憎會也。此則困苦饑寒。貪求不足。彼則衣食珍寶。受用現(xiàn)成。此則形質(zhì)寢陋。六根多缺。彼則端嚴(yán)相貌。體有光明。此則輪轉(zhuǎn)生死。彼則永證無生。此有四趣之苦。彼無三惡之名。此則荊棘坑坎。高下不平。土石泥沙。穢污充滿。彼則黃金為地。寶樹參天。樓聳七珍。花敷四色。此則雙林已滅。龍華未來。彼則無量壽尊。現(xiàn)在說法。此則觀音勢至。徒仰嘉名。彼則與二上人。親為勝友。此則群魔外道。惱亂正修。彼則佛化一統(tǒng)。魔外絕蹤。此則媚色妖淫。迷惑行者。彼則正報清凈。實無女人。此則惡獸魑魅。交扇邪聲。彼則水鳥樹林。咸宣妙法。二土較量。境緣迥別。勸進(jìn)世人。津津有味。顧不向樂邦而踴躍哉。

無非是善

求生凈土。是身后之事。而大有益於生前。蓋佛之教人。無非是善。既以求生凈土為心。凡意之所念。口之所言。身之所為。無適而非善。其現(xiàn)世則可為君子。人敬之。神助之。福祿可增。壽命可永。其次為業(yè)緣所奪。雖不能專志於此。然惡緣由此而省。善緣自此而增矣。其次不知禮義所在。刑罰可畏。惟氣力為尚。勢利是趨。茍以凈土為心。則亦必省己。而自咎所為。雖不能皆合於禮義。其肯復(fù)陷於罪罰乎。

取驗

既學(xué)專修。當(dāng)求靈驗。爾今日發(fā)白面皺。死相現(xiàn)前。知道臨終更有幾日。須在目前。便要見佛。只如廬山遠(yuǎn)法師。一生之中。三度蒙佛摩頂。懷感法師稱念佛名。便得見佛。少康法師唱佛一聲。眾見一佛從口飛出。唱佛百聲亦然。如貫珠焉。此等靈驗萬萬千千。爾若心無間斷。見佛不難。間斷心生。決不見佛。與佛無緣。難生凈土。凈土不生。必墮惡道。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三涂惡道業(yè)也。戒之戒之。

遠(yuǎn)魔

惟此法門。因仗佛力。修則必成。無復(fù)魔業(yè)。永不退轉(zhuǎn)。非但遠(yuǎn)魔。亦於人間一切縣官口舌。是非患難。水火盜賊。惡人兇事。乃至虎狼蟲獸。鬼魅妖精。不吉祥事。不能侵害。又不為一切疫痢。傷寒癰疥。眼耳鼻舌。諸病所惱。如其愿行無虧。皆能排遣。惟名聞利養(yǎng)。甜愛軟賊。及嗔心貪火。雖有佛力。蓋是自咎不能救也。

七勝

念佛功德。有七種勝。一詞少易行勝。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切人可念故。二念緣佛境勝。一心緣念佛身相好。凈國為境故。三離難獲安勝。諸佛菩薩加護(hù)念佛者。無諸患難。安慶吉祥。四稱名滅罪勝。念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五持念獲福勝。稱佛一聲。勝四天下七寶供佛及阿羅漢。六果感見佛勝。眾生念佛。必定見佛。七親迎往生勝。化佛菩薩放光。迎接行者。往生凈土。

高聲念

高聲念佛。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徧十方。四三涂息苦。五外聲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進(jìn)。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xiàn)前。十往生凈土。

勸修福報

能勸一人修凈土。以此善緣。可以消釋罪惡。可以增崇福壽。可以追薦亡靈。可以莊嚴(yán)凈土。況勸至五人十人。若轉(zhuǎn)以相勸。法施廣大。福報無量。故勸修偈云。能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jìn)。勸至十余人。福德已無量。如勸百與千。名為真菩薩。又能過萬數(shù)。即是阿彌陀。

禮佛

禮佛一拜。從其膝下。至金剛際。一塵一轉(zhuǎn)輪王位。獲十種功德。一得妙色身。二出言人信。三處眾無畏。四佛所護(hù)念。五具大威儀。六眾人親附。七諸天愛敬。八具大福德。九命終往生。十速證涅盤。

不修十失

佛示凈土修行之法。令一切眾生。速超生死。而障重之人。不肯進(jìn)修者。有十種失。一不信佛言。二不遵圣教。三不信因果。四不重己靈。五不求升進(jìn)。六不親善友。七不求解脫。八甘受輪回。九不畏惡道。十甘同魔類。反是而修之者。則得十種勝利。

十種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號者。見世當(dāng)獲十種功德利益。一晝夜常得諸天大力神將并諸眷屬隱形守護(hù)。二帝得二十五大菩薩如觀世音等及一切菩薩常隨守護(hù)。三常為諸佛晝夜護(hù)念阿彌陀佛常放光明攝受此人。四一切惡鬼若夜叉羅剎皆不能害。一切毒蛇毒藥悉不能中。五一切火難水難冤賊刀箭牢獄杻械橫死枉死。悉皆不受。六先所作罪悉皆消滅。所殺冤命皆蒙解脫。更無執(zhí)對。七夜夢正直。或復(fù)夢見阿彌陀佛勝妙色身。八心常歡喜。顏色光澤。氣力充盛。所作吉利。九常為一切世間人民。恭敬供養(yǎng)禮拜。猶如敬佛。十命終之時。心無怖畏。正念現(xiàn)前。得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圣眾手持金臺接引。往生西方凈土。盡未來際。受勝妙樂。

凈土十勝

一常得見佛。無量壽佛成道以來。經(jīng)十大劫。常住不滅故。二常聞法音。佛及菩薩。樹林水鳥。常宣妙法故。三圣賢會集。觀音勢至為其勝友。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故。四遠(yuǎn)離魔事。雖有天魔。皆護(hù)佛法。令修行人。速成就故。五不受輪回。蓮華化生。無復(fù)輪轉(zhuǎn)生死苦趣故。六永離惡道。彼佛國土無三惡道。名字尚不聞故。七勝緣助道。瓊樓玉殿。珍衣美饌。皆為助道之資具故。八壽命無量。眾生壽量。與佛齊等。人天凡夫盡其智力。莫知其數(shù)故。九入正定聚眾生生者。皆是阿[鞥-合+(白-日+田)]跋致。無退轉(zhuǎn)故。十一生行滿。常隨佛學(xué)。一生常得無上菩提故。

往生十易

一彌陀愿重得生易。二極樂不逆得生易。三十方諸佛攝受易。四東方一佛助成易。五二大圣者來迎易。六八大菩薩引去易。七奉行十愿得生易。八書寫一經(jīng)得生易。九散善回向得生易。十少時念佛得生易。

眾戒清凈

若戒德不修。憑何立行。如器欲貯醍醐。先滌不凈。修三昧者。亦復(fù)如是。必眾戒清凈。乃可得成。縱其宿業(yè)深厚。不能頓斷。當(dāng)亦方便制抑。自勸自心省身悔過。了知世間樂少苦多。無常敗壞不久磨滅。一切諸法皆不清凈。設(shè)諸方便而使必斷。

瓔珞珠

初受三皈。次持五戒。漸修十種善法。圓滿三聚律儀。根熟則全持。根生則分受。年有三善。月有六齋。如或五戒。難行且除。酒肉二味。十重易犯。且持不殺一門。輕塵積岳。墜露添流。故經(jīng)云。佛在世日。以佛為師。佛滅度后。以戒為師。又云。戒如明日月。亦如瓔珞珠。微塵菩薩眾。由是成正覺。今見持戒不殺。不求仁而仁。著守戒不盜。不忻義而義。敷不淫者。不祈禮而禮。立不妄者。不慕信而信。揚不飲者。不行智而智。明非但律己防非。亦以助國揚化。欲修凈行。須嚴(yán)護(hù)戒根。

毗尼

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fā)慧。戒之時義大矣哉。佛戒至密。殺戒微及蜎蠕。極之才有忿嫉。即殺戒不凈。眼取色。耳取聲。即盜戒不凈。隔壁聞釵釧聲。即淫戒不凈。至是則身心俱斷。事理雙盡矣。處世緣中。持戒豈能一一與剃染者例論。惟貴於心學(xué)大。頭腦處著力。一旦脫然悟去。則咳唾掉臂。無不是清凈毗尼矣。但不可未得謂得。而發(fā)狂解。便道。飲酒食肉不礙菩提。行盜行淫無妨般若。墮落魔羅境界耳。果能時時返照。刻刻提撕。向本參念佛話頭上做工夫。則不惟日后有發(fā)明。在即目前便自得力。日用有主宰。不隨物轉(zhuǎn)。縱居聲色名利之場。妻子眷屬日夜相接。不妨與世推移。混俗和光。自然出污。泥而不染。是為塵中大解脫門也。

悟情

喜怒好惡嗜欲皆情也。養(yǎng)情為惡。縱情為賊。折情為善。滅情為圣。甘其飲食。美其衣服。大其居處。若此之類。是為養(yǎng)情。飲食若流。衣服盡飾。居處無厭。若此之類。是為縱情。犯之不較。觸之不怒。傷之不怨。是為折情。犯之觸之傷之如空。反生憐愍愚癡之心。是為滅情。悟此理則心地常凈。如在凈土矣。

怨親

於一切眾生。起慈悲心。無彼我想。何以為然。若見怨異於親。即是分別。以分別故。起諸憎愛。因違順緣。造諸惡業(yè)。惡業(yè)成熟。故得苦果。他以怨來。己須親應(yīng)。於含毒者。報之以恩。應(yīng)作是觀。我昔惱君。君今怒我。我之宿罪。縱使殺身。亦合甘心。而敢怒耶。假饒前世無罪。今輒怨憎。橫見欺陵。應(yīng)當(dāng)思忖。彼有智耶。彼無智耶。彼有智者。欲令成就忍波羅蜜。是我恩師。云何遭遇。但應(yīng)仰報。豈敢懷違。若無智者。乃是悲田。如母聞子返罵之時。母轉(zhuǎn)歡心。但更撫摩。曾無慍色。愍其癡小。唯與深恩。今亦如斯。彼蓋煩惱內(nèi)攻。迷魔密使。性狂未歇。力不自由。以此悲心。但垂拔救。豈合念咎。思以為讎。若起違心。與癡何異。人欲強者。推以為強。人欲高者。推以為高。豈有違順憎愛於其間哉。

杳冥

若起一不正念。說一不正語。視一不正色。聽一不正聲。無非過惡。況所食者。眾生之肉。所衣者。亦殺眾生而得。又況所有過惡。不止於食肉衣絲。不思則已。思之。誠可畏也。自少至老。自生至死。積累既多。纏綿堅固。無由解脫。閉眼之后。不免隨業(yè)緣去。杳杳冥冥。知在何處。漂流汩沒。無有出期。唯有西方凈土。最為超脫輪回之捷徑。色身難得。趂康健時。辦此大事。

七不得

真為生死出家。直欲一生了辦。時時以七事自警。務(wù)力守之。一不得畜資財。造房屋。買田地。置一切精致好物。即經(jīng)像等。傳自太古。出自名家。皆勿留戀。一心正念。二不得作種種非緊要福緣事。姑俟他日大事已明。作之未晚。今且權(quán)置萬行門。一心正念。三不得於好色好味等起貪愛心。於好言贊譽我者。起貪愛心。不得於惡色惡味等起嗔惱心。於惡言譏毀我者。罵辱我者。種種拂逆我者。起嗔惱心。乃至過去未來事。或順或違。皆悉屏絕。堅壁固守。一心正念。四不得吟作詩文。書寫真草。題帖對聯(lián)。修飾尺牘。泛覽外書。論議他人。得失長短。乃至教憑臆見。而高心著述。禪未悟徹。而妄意拈評。緘口結(jié)舌。一心正念。五不得交結(jié)親朋。應(yīng)赴請召。游山玩景。雜話閑談。凡種種世諦中事除理。所當(dāng)為決。不可已者。余悉休罷。一心正念。六不得貪著放逸。恣縱睡眠。大事未明。捍勞忍苦。一心正念。七不得與世人競才競能。爭名爭勢。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誑稱知識。妄自尊高。惟應(yīng)執(zhí)卑守愚。終身居學(xué)地。而自鍛煉。常精常進(jìn)。一心正念。

放生

人人愛命。物物貪生。何得殺彼形軀。充己口食。或利刃剖腹。或尖刀刺心。或剝皮刮鱗。或斷喉劈殼。或滾湯活煮鱉鱔。或鹽酒生腌蟹蝦。可憐。大痛無伸。極苦難忍。造此彌天惡業(yè)。結(jié)成萬世深讎。一日無常。即墮地獄。鑊湯爐炭。劍樹刀山。受罪畢時。仍作畜類。冤冤對報。命命填還。還畢為人。多病且夭。或死蛇虎。或死刀兵。或死官刑。或死毒藥。皆殺生所感。奉告世人。不敢逼汝吃齋。且先勸爾戒殺。戒殺之家。善神守護(hù)。災(zāi)橫消除。壽算綿長。子孫賢孝。吉祥種種。難可具陳。若更能隨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當(dāng)隨愿往生。永脫輪回。入不退地。

戒殺

天地生物。以供人食。如種種谷種種果種種蔬菜種種水陸珍味。而人又以智巧。餅之餌之。鹽之酢之。烹之炮之。可謂千足萬足。何苦復(fù)將。同有血氣。同有子母。同有知覺。覺痛覺癢。覺生覺死之物。而殺食之。豈理也哉。尋常說。只要心好。不在齋素。嗟乎戮其身而啖其肉。天下之兇心毒心惡心。孰甚焉。好心當(dāng)在何處。今物見人操刀時。未嘗不戰(zhàn)栗悲號。奈智力不敵。遂為人殺。因果所載。含冤索命。事理必然。詩云。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需。莫教閻老判。自揣看何如。今殺運方興。兵寇充塞。動遭屠戮。嘗見避亂者。往往巧與兇。值佛云。因緣會合。果報難逃。造殺業(yè)者。必遭殺報。此之謂也。欲轉(zhuǎn)劫輪。放生戒殺。求生凈土。

食色相因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制之若無。斯為圣節(jié)。而不縱可為賢。縱而不節(jié)。是為愚。此二者造業(yè)之所更相助發(fā)。蓋飲食充則血氣盛。使淫欲多。淫欲多則反損血氣。又賴飲食以滋補。若俱能減省。乃安身延年之道也。慈覺師云。飲食於人日月長。精粗隨分塞饑腸。才過三寸成何物。不用將心細(xì)較量。務(wù)實野夫云。皮包骨肉并膿血。強作嬌嬈誑惑人。千古英雄皆坐此。百年同作一坑塵。果戒得此二事。在世何由有疾病夭折。身后何由有地獄鬼畜。若欲求生凈土。當(dāng)謹(jǐn)護(hù)於此。

體恒自如

人對世間財色名利境界。以喻明之。有火聚于此。五物在傍。其一如乾草才觸即燃者也。其二如木噓之則燃者也。其三如鐵不可得燃者。然猶可镕也。其四如水不惟不燃。反能滅火者也。然隔之釜甕。猶可沸也。其五如空然后任其燔灼。體恒自如。亦不須滅。行將自滅也。初凡夫中修學(xué)。最后方名諸如來大圣人。

一絲可系

凡諸世間伎能雜術(shù)。乃至一切若善若惡。能分念者。若不屏去。三昧不成。往生無由矣。然今一切眾生無明業(yè)識。徧周法界。茍起一念世心。便被如是等塵勞魔黨。牽拽將去。全身陷沒。求出無期。譬如游魚雖逸。一絲可系。為害甚大。

要斷根株

要了生死。須斷生死根株。古人云。愛不斷。不生凈土。是知愛乃生死根株。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自無始以來。生生世世。何曾有一念離此愛根耶。而今念佛。念念要斷者愛根。然日用現(xiàn)前。兒女子孫。家緣財產(chǎn)。無一件不是愛的。如渾身坐火坑中。愛是主宰。念是皮面。且如兒女之情現(xiàn)前時。回光看看者。一聲佛果。能敵得者愛。斷得者愛么。若敵斷不得。如何了得生死。須將一句佛。念念要斷此生死根株始得。

愛念

念佛求生凈土之人。尋常有娑婆。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之所牽。而不得生。矧多愛乎。即極樂有一念之不一。則臨終為此念之所轉(zhuǎn)。而不得生。矧多念乎。蓋愛之所以為愛者。有輕重厚薄焉。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貴。文章詩賦。道術(shù)技藝。衣服飲食。屋室田園。林泉花卉。珍寶玩物。種種妙好。不可枚盡。大而重於泰山。小而輕於鴻毛。有一愛之存於懷。則念不一念。不一則不得生。古人云。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此兩語可謂刮翳眼之金錍。治膏肓之圣藥。凡有志於極樂者。宜以此書於屋壁。銘於肺腑。時時莊誦。念念提撕。於娑婆之愛。日務(wù)求其輕。極樂之念。日務(wù)求其一。輕之又輕。漸階乎。無一之又一。漸鄰乎。極果能如此。則雖未脫娑婆。不是娑婆之久客。雖未生極樂。已是極樂之嘉賓。

出世間孝

甘旨以養(yǎng)親。爵祿以榮親。修德以顯親。是世間之孝也。勸其親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親覲彌陀。得不退轉(zhuǎn)。是出世間之孝也。人子報親。於是為大必須。父母在堂。早勸念佛。父母亡。日課佛三年。或一周歲。或七七日。皆可也。孝子欲報劬勞恩。不可不知此。

助親西行

人子事親。察其往生時至。預(yù)以父母平生眾善。聚為一疏。時時讀之。令親生歡喜。又請父母。坐臥西向。念念彌陀。設(shè)像接引。如臨極樂。舍壽之頃。更須用意。無以哀泣亂其正志。同聲念佛。助之西行。俾親得生凈土。受諸快樂。不亦善乎。平生孝養(yǎng)。正在此時。

報恩

既修凈土。當(dāng)念報恩。佛恩國恩姑未暇論。只如父母養(yǎng)育之恩。豈非重恩。師長作成之德。豈非重德。爾最初出家。便說要報重恩。后來行腳。又說要報重德。離鄉(xiāng)別井。二三十年。父母師長。艱難困苦。爾總不顧。父母老病。爾又不看。及聞其死。爾也不歸。如今或在三途。受罪受苦。望爾救他。望爾度他。爾卻念念間斷。凈土不成。自救不了。如何救他。既不能相救。爾是忘恩負(fù)義。大不孝人。經(jīng)云。不孝之罪。當(dāng)墮地獄。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地獄業(yè)也。又不織而衣。不耕而食。房室臥具。受用現(xiàn)成。爾當(dāng)勤修凈業(yè)。圖報信施之恩。祖師道。此是施主。妻子分上。減刻將來。道眼未明。滴水寸絲。也須牽犂。拽杷償他。始得爾卻。念念間斷。凈土不成。酬償有分。然則一念間斷之心。便是畜生業(yè)也。

普度

凡受師友之訓(xùn)誨。恩地之提挈。交游之禮遇。悉皆告以凈土而為之報。以至與一切人。或有一飯一茶之恩。或一言一坐之接。至於仆隸。有事我之勞。凡吾受用處。一切致力者。皆以此告之。使脫離苦海。非唯此耳。凡一切知與不知。識與不識。皆欲以是化之。使共生凈土。非唯此耳。乃至一切飛禽走獸。及蜎飛蠕動之類。凡有形相。可見者。吾因見之。皆當(dāng)為念阿彌陀佛數(shù)聲。發(fā)愿云。愿汝等盡生極樂世界。我得道后。盡度汝等。非徒有形。至於無相可見者。亦如是念。發(fā)如是愿。則吾之善念純熟。一切眾生皆為有緣。他時化度。無不樂從者也。

眾善相資

供佛齋僧。造塔建寺。念誦禮懺。孝養(yǎng)父母。兄友弟恭。宗族之間。無不和睦。鄉(xiāng)黨鄰里。恩禮相與。事君則赤心為國。為官則仁慈利民。為長則善以安眾。為下則勤以事上。或指教愚迷。或扶助孤弱。或救人急難。或惠施貧窮。或造橋砌井。或施食散藥。或減己奉養(yǎng)以利人。或臨財饒人以自省。或教人為善。或護(hù)善止惡。但隨所作世出世間一切善事。不拘大小。或止以一錢與人。或以一飲止渴。至於毫芒之善。并須起念云。愿此善緣。回向西方。眾善相資。必得往生。

行無瘡疣

成就八法。於此世界。行無瘡疣。生于凈土。何等為八。饒益眾生。而不望報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所作功德。盡以施之。等心眾生。謙下無閡。於諸菩薩。視之如佛。所未聞經(jīng)。聞之不疑。不與聲聞。而相違背。不嫉彼供。不高己利。而於其中。調(diào)伏其心。常省己過。不訟彼短。恒以一心。求諸功德。

十心

若有眾生。發(fā)十種心。專向於佛。是人命終。當(dāng)?shù)猛R徽哽吨T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hù)心。四者於一切法。發(fā)生勝忍。無執(zhí)著心。五者不貪利養(yǎng)。恭敬尊重。凈意樂心。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凈之心。十者於諸如來。舍離諸相。起隨念心。若於此十心。隨成一心。必得往生。

四料簡

有禪無凈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xiàn)前。瞥爾隨他去。無禪有凈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xiàn)世為人師。當(dāng)來作佛祖。無禪無凈土。鐵床并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去備

晝必有夜。必為夜備。暑必有寒。必為寒備。存必有去。必為去備。何為夜備。燈燭床褥。何為寒備。衾裘炭薪。何為去備。福慧凈土。

當(dāng)學(xué)此法

安養(yǎng)凈業(yè)捷徑易修。諸大乘經(jīng)皆啟斯要。十方諸佛無不稱美。若比丘四眾。善男信女。欲得速破無明。永滅五逆十惡重罪。及余輕過。當(dāng)修此法。欲得清凈。大小戒律。具足一切諸波羅蜜門者。當(dāng)學(xué)此法。欲得臨終離諸怖畏。身心安樂。喜悅?cè)鐨w。光照室宅。異香音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送紫金臺。授手迎接。五道橫截。九品長騖。謝去熱惱。安息清涼。初離塵勞。便登不退。不歷長劫。即證無生者。當(dāng)學(xué)此法。欲修少法。而感妙報。十方諸佛俱時稱贊。現(xiàn)前授記。一念供養(yǎng)無央數(shù)佛。還至本國。與彌陀坐食。觀音議論。勢至行步。洞視徹聞。身量無際。飛空自在。宿命了了。徧觀五道。如鏡中像。念念證入無盡三昧。應(yīng)當(dāng)修習(xí)此之勝法。

三股繩

念佛往生。有三種力。一者本有佛性力。言煩惱心中。有如來藏也。二者慈光攝取力。言彌陀光明無量。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也。三者念佛三昧力。言憶佛念佛。現(xiàn)前當(dāng)來。必定見佛也。此三種力。如三股繩合為大索。能牽重物。又如水火鏡子。若將對日。以艾取之。即可得火。若將對月。以珠取之。即可得水。今以鏡具水火之性。喻眾生本。具佛性之力。須假日月之光來照者。彌陀慈光攝取之力。以珠艾能引水火者。信心念佛之力。三事和合。水火方生。三力相資。必生凈土。

較量

無始惡業(yè)雖重。臨終十念能敵。今以三種較量。一者在心造惡之時。從虛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虛一實。豈得相比。譬如萬年暗室。日光暫至。豈以久來積暗而不滅也。二者在緣造罪之時。從癡暗心。緣虛妄境界。生念佛之心。從聞佛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偽。豈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慘。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鼓。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慘。而不出耶。三者在決定造罪之時。以有間有后心。念佛之時。以無間無后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圍大索。千夫不制。童子揮劍。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以一豆火。少時焚盡。

出家

今剃發(fā)染衣。便謂出家。噫是不過出兩片大門之家。非出三界火宅之家也。每見人初出家。莫不具一段好心。久之又為因緣。名利所染。遂復(fù)飾衣服。置田產(chǎn)。畜徒眾。多積金帛。勤作家緣。與俗無異。經(jīng)稱一人出家。波旬怖懼。今若此波旬。可以酌酒相慶矣。

摩頭

人生寒思衣。饑思食。居處思安。器用思足。有男思婚。有女思嫁。讀書思取爵祿。營家思致富饒。時時不得放下。其奮然出家。為無此等累也。而依然種種不忘念。則何貴於出家。佛言。常自摩頭。以舍飾好。然豈惟飾好。常自摩頭。曰吾僧也。頓舍萬緣。一心念佛。

醫(yī)王

凡於諸導(dǎo)師。生世尊想。若有能開釋深義。解散疑結(jié)。於我有益。則盡心恭敬。不念余惡。如敝囊盛寶。不以囊惡故。不取其寶。又如夜行險道。惡人執(zhí)炬。不以人惡故。不取其照。經(jīng)云。應(yīng)於自身生病苦想。於善知識生醫(yī)王想。於所說法生良藥想。於所修行生除病想。若聞一句未曾有法。勝得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及釋梵轉(zhuǎn)輪王位。

六根

千般裝點。只為半寸之眼。百種音樂。只為一豆之耳。沉檀腦麝。只為兩竅之鼻。食前方丈。只為三寸之舌。妙麗嬌嬈。只為臭腐之身。隨順逢迎。只為狂蕩之意。若能識破此理。不為六根所惑。便無煩惱。雖未生凈土。已如生矣。

用境

一念心疑。被地來礙。一念心愛。被水來溺。一念心嗔。被火來燒。一念心喜。被風(fēng)來飄。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轉(zhuǎn)。處處用境。用境之道。必自一心正念始。

除我相

諦思身之未生。有相乎。有名乎。有我乎。身之既化。有相乎。有名乎。有我乎。身前身后。兩不可知。安得於中。偏執(zhí)為我。愛戀憂怖。終日戚戚。欲免戚戚。莫若念佛。

心空理寂

凡人多於事礙理境礙心。常欲逃境。以安心遣事。以存理不知。乃是心礙境理礙事。但令心空境自空。理寂事自寂。

心滅性現(xiàn)

靜為之性。心在其中矣。動為之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滅。心滅性現(xiàn)。如云散月現(xiàn)。塵盡鏡明。

業(yè)性空

凡夫但知業(yè)力結(jié)習(xí)濃厚。不知業(yè)性本空。若眾生業(yè)性實者。盡虛空界。無容受處。如黑云障空。風(fēng)至則滅。若云實者。吹亦不去。虛空喻性。黑云喻業(yè)。念佛喻風(fēng)。故迷成即入胎獄。念成即入蓮胞。

萬牛莫挽

廁蟲之在廁也。自犬羊視之。不勝其苦。而廁蟲不知苦。方以為樂也。犬羊之在地也。自人視之。不勝其苦。而犬羊不知苦。方以為樂也。人之在世也。自天視之。不勝其苦。而人不知苦。方以為樂也。推而極之。天之苦樂。亦猶是也。知此而求生凈土。萬牛莫挽矣。

堅持

人倫庶物。一一與道無礙。所貴任理隨緣。無心順應(yīng)而已。經(jīng)云。內(nèi)修菩薩行。外現(xiàn)聲聞身。今日內(nèi)懷出世心。外現(xiàn)世間法可也。如此則家室心安。已得出入自在。不作意解脫。乃所以為解脫也。但自一心正念。不必急求靈驗。譬如行路。行之不已。自有到家。時節(jié)惟在。堅持一念。耐久無間。毋以欲速之心乘之。

獨當(dāng)

自貧賤而視富貴。見其氣焰熏灼。不勝垂涎之慕。然當(dāng)之者。未必真樂。且無要緊事。如食以遏饑。衣以御寒。若衣而華。食而精。此於身心。有何緊要。其他推此可知。至大利害處。老也病也死也。止此只身。獨當(dāng)一面之孤注。到鍾鳴漏盡時光景。帝王卿相。以至氓庶。總無人可代。同一結(jié)煞。不增分毫。思之及此。則誰能不當(dāng)下心。灰惟一心正念。以圖極樂富貴。

瀟灑快活

鰥寡孤獨。以世俗眼觀之。最可憐憫。然天下之最瀟灑最快活。亦莫如此四種人。惜其不知皈依凈土。則眼前既無靠傍。死后終墮輪回耳。今人只為認(rèn)得。身家太重。眷屬太真。即賢智之輩。能輕功名。安貧賤。至於兒女。則斷斷擺脫。不去甘心。作牛馬大。兒未就幼。女又來男幸方婚。女又催嫁。波波劫劫。那里容他。有念佛的時候。全不想受了。多少拖累竟。與爾有甚相干。反不如四種人乾凈了。當(dāng)散誕逍遙。趂此地步。正好專意修行。跳出生死。真世間第一快活人也。大抵人生。少一分愛戀。便少一分纏縛。少一分纏縛。便少一分業(yè)障。與世緣淺。與佛緣深。速速念佛。求生凈土。

養(yǎng)生忘死

世人但知。生時將養(yǎng)此身。營求資給。而不思舍此身。后神識不滅。若無善因。則淪墜苦趣。何為生時。愛惜此身。死后不思度脫耶。又世人專為妻子眷屬。廣營衣食。而無少怠。不思命終之時。妻子眷屬雖愛徹骨髓。不能相救。唯當(dāng)獨往。今勸世人。不當(dāng)以養(yǎng)生故。而忘畏死。不當(dāng)以為他故。而忘自為也。

五惑

此方之人。無不厭俗舍之煩喧。慕蘭若之寂靜。故有舍家出家。則殷勤贊嘆。而娑婆眾苦。何止煩喧。極樂優(yōu)游。遠(yuǎn)勝蘭若。知出家為美。而不愿往生。其惑一也。萬里辛勤。遠(yuǎn)求知識者。蓋以發(fā)明大事。決擇生死。而彌陀世尊。色心業(yè)勝。愿力弘深。一演圓音。無不明契。愿參知識。而不欲見佛。其惑二也。叢林廣眾。皆樂棲遲。少眾道場。不欲依附。而極樂世界一生補處。其數(shù)甚多。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既欲親近叢林。而不慕清凈海眾。其惑三也。此方之人。上壽不過百歲。而童癡老耄。疾病相仍。昏沉睡眠。常居太半。菩薩猶昏隔陰。聲聞尚昧出胎。則尺璧寸陰。十喪其九。而未登不退。可謂寒心。西方之人。壽命無量。一托蓮胞。更無死苦。便獲阿惟越致。佛階決定。可期流轉(zhuǎn)。娑婆促景。而不知凈土長年。其惑四也。若乃位居不退。果證無生。在欲無欲。居塵不塵。方能運同體慈悲。和光五濁。其有淺聞單慧。便謂高超十地。耽戀娑婆。詆訶凈土。宛然流浪。接武泥犂。自是何人擬此大權(quán)菩薩。其惑五也。

自甘涂炭

世之學(xué)佛者。其始莫不皆曰為生死事大。及乎聲利所動。世緣所汩。則生死大事置而不論。或為人扣擊。則他辭托跋。不能自決。或云。此不須問。或云。不必用知。或云。符到奉行。莫作計較。或云。隨處受生。出入自在。或云。且生不高不下之家。復(fù)男子身。或云。把定精神。見善惡相。不得隨去。或令預(yù)候知時。或教臨終奪陰。或云。百骸潰散。一物長靈。或云。形散氣消。歸於寂滅。如是種種臆度矯亂。皆不出凡夫外道斷常二見。逮乎四大解分。病苦所迫。識神無主。隨業(yè)輪回。決無疑矣。假令定日克時。坐脫立化。世德可致。未足為奇。斯由不見十六觀經(jīng)。不知九品生相。不信彌陀愿力。而堅持所見。自甘涂炭。豈不為之悲哉。

邪見

即心觀佛。托境顯性。心心絕待。法法全真。有不達(dá)者。橫生疑謗。故有執(zhí)內(nèi)心是佛。而不許外求者。執(zhí)自己之佛。而不須他佛者。執(zhí)諸法皆空。而不信有佛者。執(zhí)一切現(xiàn)成。而不假修證者。但是不遵圣教。不達(dá)理體。隨有所執(zhí)。皆成邪見。撥無因果。縱任妄情。認(rèn)礫為金。蒸沙作飯。

貢高

有云。見性悟道。便超生死。何用系念彼佛。求生他方。然真修行人。應(yīng)自審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觀自己行解。見性悟道。受如來記。紹祖師位。能如馬鳴龍樹否。得無礙辯才。證法華三昧。能如天臺智者否。宗說皆通。行解兼修。能如忠國師否。此諸大士皆明言教。深勸往生。蓋是自利利他。豈肯悞人自悞。又當(dāng)自忖臨終時。生死去住。定得自在否。自無始來。惡業(yè)障重。定不現(xiàn)前。盡此報身。定脫輪回否。三惡道中。出沒自由。定無苦惱否。天上人間。十方世界。隨意寄托。定無滯礙否。若了了自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其未也。莫以一時貢高。卻致永劫沉淪。自失善利。將復(fù)尤誰。

阿伽陀

今之念佛者。名為專修。至於禱壽命。則藥師經(jīng)。解罪愆則梁皇懺。濟厄難則消災(zāi)咒。求智慧則觀音文。向所念佛。束之高閣。若無補於事者。不思彼佛壽命無量。況百年壽命乎。不思彼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況目前罪垢厄難乎。不思彼佛言。我以智慧光廣照無央界。況時人所稱智慧乎。阿伽陀藥。萬病總持。二三其心。莫肯信服。神圣工巧。獨且柰之何哉。

防死

世人有言。積快活以防死。其意謂人世太苦。浮生太促。與倉皇而就謝孰。若縱樂以行休。萬一與化俱遷。追想生平。盡多樂事。較之窮蹙終身者。詎不勝彼一籌。若果爾則是擔(dān)頭加重。鼎沸益薪。是名促死。何謂防死。防死第一著。無如了生死。欲了生死。無如念佛求生西方。又有一等世味籠罩。他不得的。以高尚為志。以閑散為襟。或詩酒陶情。碁局換世。或棲心五岳。嘯詠煙霞。此皆虛送居諸之徒。乃至十種飛仙。三山羽客。非不逍遙沖舉自豪。無奈真性未明。生死未了。

許多榜樣

佛說。人命在呼吸間。這一句於義理。非有難解。爾們眼里親見。耳里親聞。經(jīng)過許多榜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時。當(dāng)愀然不樂。痛相警策曰。大眾我與爾。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覺。輪到自身。此時悔恨無及。須疾忙念佛。時刻不要放過。方好每見口里也。說可惜及乎。過后依然言笑自如。只是不信人命在呼吸間。

笑哭

嬰兒落地。未笑先哭。豈非大造苦。我以生才一出世。便入哭境乎。嗣后笑事少。哭事多。笑時少。哭時多。到鍾鳴漏盡。畢竟大哭一場而散。非我哭人。即人哭我。往往來來。交相哭也。若欲不哭。必須發(fā)愿往生極樂國土。何嘗有哭事耶。

少善難生

世人為善心輕。為惡心重。對佛像則不如接大賓之恭。謹(jǐn)學(xué)經(jīng)法。則不如求財利之勤劬。毀他則氣粗言滑。贊彼則氣緩言澀。或以我惡之。則覆善揚惡。我好之則掩短美長。或積惡而怒他私說。或作微善而恨人。不知於惡事。則陰費千金。亦能鈐口施。善人則方營一食。便自矜功。以此少善。求生凈土。難矣。

蠟印印泥

謗佛毀經(jīng)。五逆四重。皆一念惡業(yè)成。墮無間獄。猶如箭射。今念佛生凈土。亦一念善業(yè)成。即登極樂。猶如屈臂。前一念五陰滅。后一念五陰生。如蠟印印泥。印壞文成。尚不須兩念。愛酪沙彌生一念愛心。后生酪中作蟲。斯皆一念所成。

百斤金

若人有百斤之金。猝有大難。不能負(fù)挈以行。必舍之而去。若抱金而與之俱死。世必謂之大愚。是皆知此身重於百斤之金也。然平日則區(qū)區(qū)趨名競利。雖百錢之物。亦不肯棄舍。而不自愛其身。求生凈土。何哉。

驗生

古偈云。頂圣眼生天。人心餓鬼腹。旁生膝蓋里。地獄腳板出。此人死。驗其余熱。知其生處也。蓋心存禪寂。則輕清而內(nèi)凝。情滯愛憎。則重濁而附物。輕者飛越云不下沉。重者淪墜石不上舉。積之一生。末后自驗。

生死二苦

生苦者。攬精血為體。處生熟藏中。四十二變而成幻質(zhì)。上壓穢食。下熏臭坑。飲冷若氷河。吞熱如爐炭。宛轉(zhuǎn)迷悶。不可具言。及至生時。眾苦無量。觸手墮地。如活剝牛皮。逼穿艱難。似生脫龜殼。銜冤抱恨。眩暈顛倒。才觸熱風(fēng)。苦緣頓忘。嬰孩癡呆。水火橫亡。脫得成人。有營身種。業(yè)田既熟。愛水頻滋。無明發(fā)生。苦芽增長。膠粘七識。籠罩九居。如旋火輪。循環(huán)莫已。

死苦者。風(fēng)刀解身。火大燒體。聲虛內(nèi)顫。魄悸魂驚。極苦并生。惡業(yè)頓現(xiàn)。千愁郁悒。萬怖慞惶。乃至命謝氣終。寂然孤逝。幽途黯黯。冥路茫茫。與昔冤酬。皎然相對。號天扣地。求脫無門。隨業(yè)淺深。而歷諸趣。或倒生地獄。或陰受鬼形。忍饑渴而長劫號咷。受罪苦而遍身焦?fàn)€。未脫二十五有善惡之業(yè)。靡亡追身受報。未曾遺失。生死海闊。業(yè)道難窮。聲聞尚昧。出胎菩薩猶昏隔陰。況具縛凡夫。寧不被生死魔所羈系乎。

十難

一不常值佛。三界險道。佛為導(dǎo)師。眾生業(yè)重。生不值佛。釋迦已滅。彌勒未生。賢圣隱伏。邪法增熾故。二不聞?wù)f法。像季澆漓。所有言說。唯談外道邪惡之論。不聞?wù)ü省H龕河褷坷p。邪惡伴侶。希求利養(yǎng)。扇惑行人。墮惡道故。四群魔惱亂。九十六種外道惡人。壞亂正法。使修行人。不成就故。五輪回不息。循環(huán)六趣。如汲井輪。無休息故。六難逃惡趣。往來三界。隨業(yè)受報。雖生天上。未免淪墜故。七塵緣障道。汩沒塵勞。為出世之障礙故。八壽命短促。人生百歲。夭橫者多。光陰迅速。菩薩大道難成辦故。九修行退失。此土修行。斷見思惑。方能不退。初心行人未免退墮故。十塵劫難成。如大通佛世聞法之徒。退大執(zhí)小。經(jīng)塵點劫。住聲聞地。雖涉長時。未成大道故。

情想飛墜

一切世間生死相續(xù)。生從順習(xí)。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舍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xiàn)。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凈愿。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凈土。隨愿往生。情少想多。輕舉非遠(yuǎn)。即為飛仙。情想均等。不飛不墜。生於人間。想明斯聰。情幽斯鈍。情多想少。流入橫生。重為毛群。輕為羽族。七情三想。沉下水輪。生於火際。受氣猛火。身為餓鬼。常被焚燒。水能害己。無食無飲。經(jīng)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輪。輕生有間。重生無間。二種地獄。純情即沉。入阿鼻獄。若沉心中。有謗大乘。毀佛禁戒。誑妄說法。虛貪信施。濫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獄。

善因惡果

如今天下解禪解道。如河沙數(shù)。說佛說心。有百千萬億。纖塵不盡。未免輪回。絲念不忘。盡從淪墮。如斯之類。尚不能自識。業(yè)果妄言。自利利他。自謂上流。并他先德。但言觸目。無非佛事。舉足盡是道場。原其所習(xí)。不如一個五戒十善凡夫。觀其發(fā)言。嫌他二乘十地菩薩。且醍醐上味。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藥。假使才并馬鳴。解齊龍樹。只是一生兩生。不失人身。臨終之時。一毫圣凡情量不盡。纖塵思念未忘。隨念受生。輕重五陰。向驢胎馬腹里托質(zhì)。鑊湯爐炭里燒煮。從前記持。憶想見解。一時失卻。依舊再為螻蟻。從頭又作蚊虻。雖是善因。而招惡果。

得意忘言

六祖云。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真佛。西方愿東。東方愿西。志公云。智者知心是佛。愚人愛往西方。蓋法有隱顯。教有權(quán)實。人根有利鈍。祖師有抑揚。譬如受病不同。處方各異。今有病熱發(fā)狂。必以寒藥治之。人聞寒藥有功。遂云桂附無用。豈不謬哉。六祖單傳心印。志公方贊大乘。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佛法雙亡。不立文字。豈可又教人念佛求生。但得意忘言融通。了解自無矛盾。

形骸得失

天人禮枯骨偈云。汝是前生我。我今天眼開。寶衣隨念至。玉食自然來。謝汝昔勤苦。令吾今快哉。散花時再拜。人世莫驚猜。又餓鬼鞭死尸偈云。因這臭皮囊。波波劫劫忙。只知貪快樂。不肯暫回光。白業(yè)錙銖少。黃泉歲月長。直須痛棒打。此恨猝難忘。此言化俗。則可以為誠。然則不可。何則人神托於形骸之中。所以用形骸者。皆神耳。故為天人者。前世善用形骸者也。為餓鬼者。前世不善用形骸者也。其得其失。皆在當(dāng)時。及其受報。而禮之鞭之。亦何益。

二天人

經(jīng)云。人生有二天人隨人。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人常見人。人不見天人。此二天人豈非善惡二部童子之徒歟。人之舉意發(fā)言。動步常念。此二天人見人而能無愧。如此修凈土。則必上品往生矣。

小因果

有修橋人。有毀橋人。此天堂地獄之小因也。有坐轎人。有荷轎人。此天堂地獄之小果也。觸類長之。皆可見矣。常如是省察其心。以修凈土上品上生。

資生助道

在家菩薩念佛高流。日赴檀信之齋。坐享人天之供。皆非常道。不若治生。有意修行。豈妨作務(wù)。或田疇播種。或市井經(jīng)營。或富有家資。或日求升合。應(yīng)思勤則不惰。儉則有余。以此修身。方為佛子。若也奢華懶惰。生事蕭條。雖欲修行。不可得也。信知治世資生。皆順正法。工巧技藝。饒益群生。欲修凈業(yè)。當(dāng)以資生助道。

無苦

一切眾生。未悟正覺。處大夢中。六途升沉。未嘗休止。諸天雖樂。報盡相衰。修羅方瞋。戰(zhàn)爭互勝。旁生飛走。啖食相殘。鬼神幽陰。饑渴困逼。地獄長夜。痛楚號呼。得生人趣。固以為幸。然而生老病死。眾苦嬰纏。唯是凈方。更無諸苦。

寂用無礙

熾然在用。不動本際。如水起波。波全是水。凈名云。不起滅定。現(xiàn)諸威儀。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即寂而用。故舍穢究盡。取凈窮源。用而常寂。故雖有取舍。而實無取舍。是故熾然念佛。與無念等。熾然往生。與無生等。於無見處。不礙見佛。於無生處。任運往生。以圓頓行人。語默動靜。一切時中。皆如實際。故經(jīng)云。莊嚴(yán)佛土者。即非莊嚴(yán)。滅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

離妄即真

真我本有。迷之而無。如云掩月。妄我本無。執(zhí)之而有。如鏡照花。要知心自無相。托境方生。性本是空。由心而現(xiàn)。若欲離妄即真。必須一心念佛。

迷悟

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故知彌陀與眾生。只在一念轉(zhuǎn)移間。

無不是佛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三世諸佛。證此心佛。六途眾生。本來是佛。只因迷妄。不肯念佛。智者覺悟。見性成佛。釋迦世尊開示念佛。彌陀有愿。接引念佛。觀音菩薩頭頂戴佛。勢至菩薩攝受念佛清凈海眾。皆因念佛。六方諸佛總贊念佛。祖師起教。勸人念佛。捷徑法門。惟有念佛。歷代祖師個個念佛。古今名賢。人人念佛。我今有緣。得遇念佛。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口常念佛。心常敬佛。眼常觀佛。耳常聽佛。身常禮佛。鼻常嗅佛。香花燈燭。常供養(yǎng)佛。行住坐臥。常不離佛。苦樂逆順。不忘念佛。著衣吃飯。無不是佛。在在處處。悉皆是佛。動也是佛。靜也是佛。忙也是佛。閑也是佛。橫也是佛。豎也是佛。好也是佛。惡也是佛。生也是佛。死也是佛。念念是佛。心心是佛。無常到來。正好念佛。撒手便行。歸家見佛。一道圓光即性空佛。了此一念。是名為佛。常住不滅。無量壽佛法報化佛同一體佛。千佛萬佛皆同一佛。普勸有緣。一心念佛。若不念佛。失卻本佛。貪嗔嫉妬。自喪其佛。酒色財氣。污天真佛。人我是非。六賊劫佛。一息不來。何處求佛。地獄三途永不聞佛。萬劫千生悔不念佛。叮嚀相勸。念自己佛。急急回光。休別覓佛。念念不昧。誰不是佛。愿一切人自歸依佛。回向西方。發(fā)愿念佛。臨命終時。觀睹念佛。九品蓮臺。禮彌陀佛。得無礙眼。見十方佛。

清珠集(終)

(附)結(jié)社文

葆光普元

夫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在圣不增。在凡不減。具有德相。本來周徧。無待乎莊嚴(yán)修證。而清凈本然。忽生山河。一翳在眼。空華亂墮。由是真妄混淆。情想分等。以致三有六趣升沉輪轉(zhuǎn)。僧祇劫來。靡所底定。大圣悲憫。應(yīng)世垂慈。廣施方便。隨機拯濟。諸三昧中。唯凈土一門簡易直捷。十方剎土。大心眾生。發(fā)愿匯征。即證無生。非我本師攝受之妙力。何以致此。凈名云。隨其心凈。即佛土凈。以知心凈是因土凈是果。隨因得果。咸應(yīng)道交。則如水澄月現(xiàn)。祇在一念圓明而已。何等簡易直捷哉。粵自東林創(chuàng)社。劉雷擅美。長蘆建會。賢慧題名。弘誓深愿。咸臻常樂。故宋文潞公之愿結(jié)。西方十萬緣大家齊。上渡頭船。同一慈悲也。歲己巳冬。幻空上人集同志緇素于古靈山普光寺。仿古結(jié)社。一時英俊。莫不預(yù)會。緬追西湖凈行之清規(guī)。媲美曹溪定慧之芳躅。以凈愿錫名。是一大事因緣。為像季之盛舉也。噫三界炎炎。宛如火聚。眾苦交煎。難以淹留。且況兩曜流邁。石火電光。四大危脆。草露風(fēng)燈。倘或一失此身。萬劫難復(fù)。其忍放逸。甘受淪墜乎。今既宿生多幸。遇此殊勝。即能如行氷凌。如救頭然。回光返照。思專想寂。則不離當(dāng)處。超脫苦輪。現(xiàn)證凈智。普與法界。同生寂光。是幻空師結(jié)社之本愿也。自顧業(yè)重福輕。障深慧淺。然竊聞一切惟心。有愿必就。期與同社諸賢。仗此凈愿。他日妙意世界香光池上。把手共行。云爾。

發(fā)愿文

芙蓮性湛

稽首慈悲無量壽二土十方三寶尊。憐憫沉溺眾迷流。必賜感通。垂接引。弟子等迷真起妄。背覺合塵。惑業(yè)無窮。苦果不息。縱修善而耽著有為。樂無為。而不知出要。幸因宿世福緣。遇斯歸元真訣。惟我釋迦慈旨叮嚀。彌陀運悲廣博。有愿必迎。無機不被。六八誓愿。愿愿度生。十六觀門。門門攝化。爰發(fā)勝心。紏合同志。懺悔惡緣。恒住凈戒。專念圣號。期生西方。劫石可移。此心不退。念念相續(xù)。無有疲厭。仰冀承佛慈光。三涂息苦。八難蒙化。四恩總報。群有齊資。一會大眾。除微細(xì)之法執(zhí)。悟無諍之真源。覲凈土於現(xiàn)前。證菩提於當(dāng)念。圓無邊之三昧。示無量之神通。具種種之行門。興重重之法化。情與無情。咸臻安養(yǎng)。虛空有盡。我愿無盡。

募緣疏

霽云圓明

夫今生受享。賴過去之善根。將來福基。藉見在之下種。然此則通計三生。猶屬迂遠(yuǎn)。至於一念之善。景星慶云。一念之惡。黑風(fēng)羅剎。是現(xiàn)前因果。如影隨形。毫發(fā)無爽。敢不兢懼乎。噫眾生之所以輪轉(zhuǎn)六趣。良由人我障深。慳貪業(yè)重。我佛垂憫。特示檀波羅門。使之永除業(yè)根。即超凈域。如執(zhí)左契。豈不殊勝哉。然施有二種。無住而施。則施雖少。獲福大。有相而施。則施雖多。感報劣。譬如田有良瘠。下種雖同。收獲大異矣。且春種一粒。秋收萬顆。栽植絲發(fā)。其茂十圍。更何疑於因小果大。今或有人不下種。而望秋實。一何愚哉。雪岳道人幻空。已悟世相之如幻。現(xiàn)證性地之等空。荷擔(dān)大法。不惜身命。嚴(yán)凈毗尼。凜如霜雪。福慧雙修。自他兼利。今於古靈山普光寺。與四方同志。結(jié)社念佛。以萬日為期。決定西邁。值此末法希有勝會。普告善信。庸助供佛飯僧之資者。欲與諸君子。以無住心。下種福田。共結(jié)他日同躋樂邦。咸證法忍之緣。至禱。

戒懺疏

本如性空

竊惟戒者一切師也。如造宮室。先固基址。能攝一心。具足萬善。建千圣而為佛母。治眾病而為藥王。爰思自度。復(fù)念迷流。甫決志以奉持。誓克期而證修。無奈塵緣纏深。又復(fù)宿習(xí)偏強。臨事觸境。每犯律儀。雖或猛厲警訶。亦更紆回自弛。悠悠歲月。罪與業(yè)而俱增。罔罔襟期。志與形而并邁。奚但出離之無路。恐負(fù)利他之弘愿。克己省躬。慚懼實深。是與同社諸益。虔秉丹衷。洗心滌慮。發(fā)露懺悔。乃自庚午之春二月為始。第以漸修之意。各隨根堪。分受五戒。或持十齋。每至月終。以行勤怠。各自恣陳。勉勵懲新。逆順境上。誓不負(fù)約。抑愿從茲以往。信根永固。業(yè)障頓除。大小毗尼。一念圓就。為燈燭於昏衢。作舟航於苦海。普令一切見聞?wù)摺1M覺戒性入佛地。

以此奉祝  圣壽萬年  八域?qū)幹k  庶物咸亨  無量慈力  徧滿法界  普接有緣  悉發(fā)菩提  業(yè)障消除  妙明開悟  眾戒具足  萬善圓成  福智二嚴(yán)  寂光上品  隨求即得  如愿必就  報四重恩  濟三涂苦  十方贊嘆  一切回回  情與無情  同往安養(yǎng)  蒙佛授記  即證無生  回入娑婆  廣度九有

清珠集跋

古德云。清珠下於濁水。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心不得不佛。此喻念佛之念與佛無間也。西天有寶曰清珠。此珠投於濁水入一寸。則一寸之濁水便清。自寸而尺。以至于底。隨處澄湛。蓋清珠喻念佛之凈念。濁水喻散亂之業(yè)識。當(dāng)業(yè)識散亂之際。能念一聲佛。即散亂遠(yuǎn)離。隨念寂靜。且移念入第二聲。如清珠之入水二寸也。自最初一念。乃至百千萬念。念念清凈。念念純真。如經(jīng)所云凈念相繼也。然要知此一聲佛。非但今生不能念。溯向多劫。未曾一心正念。故滾到于今。不能純熟。方勉強念。得兩三聲。疑心頓起。雜慮橫生。以若所為。求佛相感。何異吹網(wǎng)而欲滿也。噫發(fā)愿未深。操志無定。雖曰念佛。其實念與佛不相應(yīng)也。若能信心純至。生死念切。萬緣外息。百慮內(nèi)寂。舉起一聲佛號。直下更無異見。久久念到。念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念。身心一致。能所兩忘。可謂證修神術(shù)。到家捷徑也。幻空老人。抄錄凈土要語一百二十則。以示凈社法侶。庸為社約。余曾叩籌室。親承緒余。竊取天目中峰和尚語。以廣師清珠名集之意。云爾。

門人六然居士 凈信 熏沐謹(jǐn)跋

夫法界珍寶。多般名稱。而奚獨以清珠。名此集也。此一卷書。雖因紙墨。而不拘文字。寔由乎人人鼻孔撩天。個個腳跟點地之處。則其為范也。至大至廣。其為模也。至巧至密。開眼者一觸。如得鬢中之珠。有耳者才聞。似探衣里之珠。所以者何。三十七處引證。無非先覺二利圓成之寶鑒。真是后覺三十七助道品之瓔珞也。百二十則分科。無非行者三教通方之正路。實是法身一十二修多羅之真金也。全部雖無分類。宛有警策啟信等十門。智行體用。互相隱現(xiàn)。寂照不二。理事無礙。盡是萬行。十十無盡。重重交映之梵網(wǎng)摩尼也。吁以余觀乎述者之意。特以清珠題此者。豈不是耶。竊惟是珠不可以方圓長短之形。青黃赤白之色。比觀亦不可以利口之辯。分別之識擬論。宜乎此珠強名以清也。處染常凈。淪變靡殊。在六凡而恒照。屆四圣而常寂。茲豈非幻空道人無礙珠。葆光居士凈愿珠。虛舟上人普光珠。三有含靈。如意珠哉。性湛法侶袖示請一語。余辭拙。不獲深感普益三根之愿。而為之跋。

是歲之夏佛國翁三沙書于古靈山普光寺之妙意齋菩提樹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影院在线观看免费| 扒开美女?狂揉?羞羞 | 97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专区一97久久久|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尤物884a|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绿巨人南波杏 |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岳|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极品在线速播| 天天干天天操2018美图| 国产尤物在线观看亚洲一区二区| 制服丝袜一区在线蜜桃|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澡AV_| 国产日韩精品秘?入口| 亚洲综合精品网站精品网站8 | 中文字幕第30页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二三四区资源网 | 亚洲婷婷伊人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96精品亚洲怡红|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免费,2021 | 伊人资源网窝窝色综合| 麻豆传媒国之兄妹蕉谈直播| wwwwwwwwwww天天综合网com| 四虎15永久免费15hh打造个性化推荐服务 | 岛国无码一区二区三区gif动态图|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色情小说|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热色戒第一次|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胖女人免费视频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挨草|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久九九九九久久九九九九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二区| 一区精品丝袜精品福利|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观看,亚洲 欧美 日韩 国 | 天堂8在线天堂资源b+t| 丁香五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小说| 东北妇女精品一区| 嫩草影院久久久不见25888|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电影 | aaaaa毛片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男人的天堂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中文字幕Av永久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