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導讀
此卷的《荊宣王問群臣》雖旨在歌頌楚宣王,實乃為昭奚恤可能受到楚宣王的嫉妒開脫。江乙一直誹謗令尹昭奚恤,又憑阿諛奉承的伎倆來獲封為安陵君,實在是亂臣。
此外,從《邯鄲之難》中可見,在趙國危急之際,楚國表面援救,實際想趁火打劫。由此可見楚國君臣只顧私利而昧于國際形勢。至于楚國的國防,竟要等周人城渾點出其利害并出謀劃策。如此種種荒唐腐朽,楚國怎能不亡?
荊宣王問群臣
荊宣王問群臣曰[1]:『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2],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1 荊宣王:即楚宣王(?至公元三四〇,前三六九至前三四〇在位),熊姓,名良夫。
2 昭奚恤(生卒年不詳):楚國的令尹。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道:“寡人聽說北方各國都害怕昭奚恤,真是這樣嗎?”群臣無人回答。
江乙對曰[1]:『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1 江乙(生卒年不詳):魏國人,當時在楚國做官。
譯文
江乙回答道:“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得到一只狐貍。狐貍說:‘你可不敢吃我啊。老天爺派我做群獸的首領,如今你要是吃了我,這就是違抗天帝的命令啊。如果你認為我的話不可靠,我走在前面,你跟在我身后,看看野獸們見了我有敢不跑的嗎?’老虎認為它說得對,就和它一起走。野獸見到它們,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因為害怕自己才逃跑的,還以為是害怕狐貍。如今大王的國土縱橫五千里,精兵百萬,都交給昭奚恤統領,所以北方各國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精兵,就好像野獸害怕老虎。”
賞析與點評
掌權者若拿捏失去分寸,必招致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