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總管內務府謹奏:為請旨事。
案據織造處郎中曹寅、郎中張鼎鼐、商人王綱明等呈稱:為陳明增加節省銀兩,以報主上重恩事。查自康熙四十年,蒙主上鴻恩,將滸墅等十四關銅斤,分為三份,賞給奴才等承辦以來,我等每年將節省銀,俱已如數交納內庫。奴才等但能略多節省,何敢不盡心計算。現在我等購銅銀兩,系由湖口、太平橋等十四關領取。前往各該關領取購銅銀兩,往返交織,約有數千里,船在長江險流行走,甚是可怕,一遇大風,或關上錢糧道未領到之時,即須等候兩三個月。其中人用盤纏、船夫腳費,虛耗甚大。令若將滸墅等十四關應付我等之銅價銀一錢,腳費銀五分,停止向關監督領取,改由附近江蘇藩庫支付,則奴才等雇用船夫,前往各關領銀之苦,及長江行船之險得免,而船夫雇價及各地雜用等項,即又可節省銀一萬兩。因此,比我等以前節省之十四萬兩,又可增加節省銀一萬兩。懇請大人詳查緣由轉奏,若能施行,則我等可免大江行船之苦,而亦有益于錢糧等語。
當經臣等會議得:郎中曹寅、張鼎鼐、商人王綱明等呈稱:蒙主上鴻思,(文同前引,下略)又可增加節省銀一萬兩等語。查曹寅等所云,由江蘇藩庫支領銀兩,即系奏準交給彼等購銅原定銀數,并無增多。彼等今請將購銅價銀一錢及腳費銀五分,停止向關監督領取,改由江蘇藩庫支付,則江行之苦得免,且船夫腳費可比以前節省之十四萬兩,又增多節省銀一萬兩。為此,請依曹寅等所呈施行,口口口口,謹奏請旨。等因繕摺。
內務府總管赫奕、和碩色,戶部尚書凱音布,侍郎巴錫,交與奏事傻子、來保具奏。
奉旨:依議。飲此。
[譯自內務府滿文奏銷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