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會元卷之九十
先天一炁雷法
主法
祖師火師雷霆教主白洞靈安河魁汪真君,宗師太素大夫金門羽客侍宸王真君。
主將
先天一炁飛捷報應使者旸谷張神君玨。
肉角肉翅,朱發,赤身,鳳爪,天丁冠,風帶,左手召雷旗,右手雷斧,跨黑龍。
副將
東方魔朋使者,南方烈煞使者,
西方黑猛使者,北方惡轟使者,
中央焜電使者。
并豬首人身,各隨方相。各帶本方雷鼓雷火隨之,乃先天五雷也。
東方蠻雷蔣剛輪,南方蠻雷畢機,西方蠻雷華文通,北方蠻雷雷壓,中央蠻雷陳石, 雷公江赫沖,電母秀文英,風伯方道彰,雨師陳華夫。
內煉工夫
百日立基,十月成功,超凡入圣,嘯命風雷。凝神定息存金闕,一點靈光上下接。要得元神入左右,全憑四字來呼吸。
凝神聚炁結金丸,斗轉星移彈過關。
驚得赤鴉聲叫徹,翻天覆地黑云曇。
師入室,凝神靜定,絕除妄念,此身渾然與天地合德。存北斗一座,斗柄指心,斗口在腎。次存南斗一座,斗柄指腎,斗口在心,二斗金光燦然。久之,見祖宮二金書如金丸,混融作此字 入心,成 字入腎。如棄鑰呼吸,作烹霎聲。久之,作 字入吋、次 字入肝胞作呼吸□□聲。如此一二時,侯身中陰陽激搏,山澤通炁,驗靜工報應。眼光電掣,腹響雷嗚,額汗雨至,炁喘云生,耳煩風動,囟燥天晴。得此報應分明,依前二金書混合,入祖宮。卻喚動元神,以此因字提起。
祈雨煞伐,則怒而出。即此法用先天一炁,將用自己元神之妙。即念馬晟吉利咒,赤鴉咒,馬雷章,十六字咒,激動元神,二斗顛倒,沖激使者,部領風云雷電雨五事,自祖宮升天門,入巽宮。以天目畫金書于前,以兩手雷局引下壇前,隨意役遣,此即陽中生陰,陰中生陽,踏翻斗柄,踢倒黃河之妙。
使者本身符
心存太極初分一點入先天一炁書張玨 二儀合生 三才肇立五炁混凝 前轟雷鼓后震雷車 節制雷部掌握樞機 天雷地雷從行水雷 股肱左右嘯命風雷 靈□ 靈□□ □ 祈雨用旗 祈晴用斧 急急奉天皇伽耶霹靂攝祈雨加前手 急急奉玉皇上帝敕祈情用 玉帝金書天皇敕命頒降雷霆總轄九州社令雷神敢有后至風刀滅形急急如玉皇上帝敕 金光祖炁妙用 左眼右眼天目閃三光炁入 親機玉字敕轄萬神
祈雨逆書加云殺伐加鬼逆書符皆祈晴順書加火不用云鬼
赫猛酉
烈煞午焜電中惡轟丑
魔明卯
雷公江赫沖,電母秀文英,風伯方道彰,雨師陳華夫。迭書入內。書畢,密念雷公咒涂。都天雷公,呼云震風。青雷赤黑,洞按九宮。赤雷黃炁,運雷居中。黃雷白炁,上游上穹。白雷黑炁,下游北酆。黑雷青炁遍滿虛空。周天火界,炎炎烈風。何神不使,何令不從。逆吾者死,順吾者生。北靈黑歷,九丑梓童。風伯雨師,驅雷飲虹。角箕斗軫,張翼急沖。雷公到處,萬鬼無蹤。急急如都天大雷公律令。
都天大雷公,霹靂震虛空。精兵三十萬,煞炁遍乾坤。揚沙飛走石,掣電破群兇。鐵面掃妖孽,狼牙啖疫瘟。黑天雷鼓震,萬里絕無蹤。號令傳天敕,炎散空洞中。上至魁罡界,下至九泉宮。都天雷火敕,永為清今風。急急如上帝敕令攝。
祈雨用七轉咒。口念于掐,收於寅上。運筆念。
一轉六神出,二轉四煞興,三轉魁罡動,四轉黑云涌,五轉霹靂轟,六轉雷雨解,七轉收攝虹霓旱魃,攔截風雨不正鬼神,攝赴五雷之下受死滅形。急急奉天皇伽耶霹靂攝。
雷威大震便驚人,亨轟滑辣究竟敕。收於寅上。五黑訣,取巽炁吹入。
后足。 前足。金書押發。
祈晴七轉咒。口念手掐,寅取火炁,向離上圈中出筆。
一轉六神藏,二轉四煞沒,三轉陰霾收,四轉淫雨止,五轉乾坤煥耀,六轉日月合明,七轉封潭鎖海,收攝陰霾不正之炁,赴五雷之下受死滅形。急急奉玉皇上帝策。
凡書符,閉炁,先念十六字心章,運自己中官祖炁金光,直射紙上,見使者如飛走之狀。運興雷咒,并喉音,左手雷局,一筆急掃成符。毋令一毫間斷。師曰:書符先靜定,無我無彼,混然一炁,如未判之初。生機一動,開目一視,則是太極,便涂一筆在紙上,則我使者生成矣。次全符形。此法運先天大道,自己元神之妙,意動神隨,不假存想咒語為之。只此一筆,工夫渾全,便見奇驗。若草率怠慢,功效邈然。須憑自己精神,發揮中正剛烈之炁,彼感此召,何施不可。后之人不明大理,不知祖師心傳之妙,以法自鳴,妄於紙上作用,以字號按摩沖激以為秘密,不知孰為使者。如此而使求感應,則僥幸於萬一。噫。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迷而愈迷,遠矣哉。符之散形開列于前,留與后人觀之。洞達明了,撒手行持。凡在同盟,須當盡究祖師法法流傳之意,體用相承之道,戒行精專,陰功懋積。若能依上所行,則風云在乎我,晴雨不由天。毋或自違,以貽誅伐。
剪虹
虹乃山川之妖炁,皆由靜功不立,五戶不閉,致有此魔。況自己妄念不除,故有阻截之弊。可臨壇,以金光虛書 於虹所。次以右手劍訣,書 於左掌心,運金光削去。再以自己天罡煞炁吹去,以聻煞炁催押,右足頓地,劍訣斬斷。請使者斬虹鞭龍,驅雷致雨,到壇大彰報應。不應,再依前作用。
掩日
掩日之法,姑存其文。要靜功畢備,報應不違。可先於靜室焚香,用水一碗,以墨小書太陽諱靈,念太陽咒云:唵嚩□啰喗□哩娑訶,以左目陽光入。次書太陰諱霧,念太陰咒云:唵嚩明啰嗤啰娑婆薩訶,以右目白光入。卻出天罡號露,念天罡咒云:唵吽吽喗噠哩娑訶赤陽三五至,耳攝取罡炁入。頓覺天地昏黑,太陽無光。次天目書霰,以祖炁入。再以右手劍訣書聻,以煞炁入。卻以木郎咒攪運。次書使者符蓋。若未應,再以劍訣於左手掌心書 ,以右擦挪削入於水。請使者疾速掩蔽陽光,興云吐霧,驅雷致雨到壇,立彰報應。
移綴雷雨
拜心章后,看外報應,即知明日雷雨到壇或不到壇,或在何方。預先檄請使者於某日某時於某方上有雷雨之所,疾速關起本處城隍社令土地神司,同心協力,不違時刻,移掇雷雨到壇,大彰報應,以顯道法。如有各處神祇不以救旱為急,妄分疆界,故行阻截者,仰使者遵奉元降金書敕令,便宜斬馘施行。出自己祖宮金光於掌心書 布壇。心虛中,卻望雷雨方所,金光書使者符,劍訣削號 去,押起雷神,移雷雨到壇。以都天大雷咒催遣。蓋符無正形,以炁為靈。其文在是,其實不在是。若拘執符形,運用則一炁之妙。姑存以授初真之士。
五方蠻雷符投水缸中
東方蠻雷使者蔣剛輪
圈內入蔣剛輪
天道合真,日月合明。天清地寧,五岳摧傾。明神輔我,天威辟兵。威鎮驅風,速降如云。急急如雷祖大帝敕。
南方蠻雷使者畢機
磁圖內入畢機
天火徹光,地火烈光。神明一召,普遍萬方。光明朗照,追運五方。角佩列宿,上接天罡。急急如雷祖大帝敕。
中央蠻雷使者陳石
圈內入陳石
太乙元皇,令攝天罡。元始隱秘,玉帝所藏。成汝之妙,立示五方。吾劍一指,云霧高張。急急如雷祖大帝敕。
西方蠻雷使者華文通
圈內入華文通
天雷地雷,聲震八方。摧山倒岳,上徹大倉。雷火速至,擁云蔽光。吾今召汝,齊到帝鄉。急急如雷祖大帝敕。
北方蠻雷使者雷壓
圈內入雷壓
川源潭洞,普及萬方。通天應地,靈跡現光。飛仙一吸,齊到天罡。急急如雷祖大帝敕。
右五蠻雷符,投各方水缸中。左手持符,右手劍訣,左旋念木郎咒投符,令水急轉。
祈雨心章式
早添入太陽一位,晚添入太陰一位。
具職嗣教玄孫臣某誠惶誠恐,稽首頓首,再拜謹具心章,上奏:法主九天雷祖圣德巨光天母摩利支天紫金妙相皇君御前,日宮太陽帝君圣前,月府太陰皇君圣前。臣謹奉誓章盟言唵哩吽唵哩吽吽唵哩吽吽哩哪娑訶。奏為某事,臣領詞虔切,除已於今月某日某時就某處借地建壇,召雷祈雨,未敢自擅,謹依元降,拜上心章一通,上聞帝前,伏望道慈,允臣所奏,特賜金書玉旨,付臣行持。仍祈敕差使者張玨,的於某日某時三日之內,不違時刻,部領風云雷雨電到壇,大彰報應,以顯道法。冒犯戊嚴#1。臣下情無任不勝惶懼俟命之至謹奏。
臣奏號上信。
某年某月某日具職嗣教玄孫臣某章奏。
謹 遣
先天一炁使者張玨操捧
上 進
封皮式上用斧符封蓋
元降急奏心章一通謹謹上詣
具位嗣教玄孫臣某章奏謹封
九天雷祖巨光天后御前呈進
右章須要詞簡意盡。用黃紙一方幅,分為六折。法師必先齋戒,屏絕人事,親筆焚香書寫。初限用黃紙墨書奏頭,二限皂紙墨書奏頭,三限皂紙細研朱砂書奏頭。凡祈晴禳奏,用黃紙朱砂書。殺伐用皂紙朱砂書。符要居中。書畢,用道宗天寶印印之,或職印· 亦可。事意上一印,符上一印,年月上一印,封皮上一印。折封倒燒,上下左右各三折。
遞章關式
元始一炁都督雷府
本府今為某人等投丐祈禱雨澤事,進拜元降急奏心章一通,謹上詣雷祖大梵天宮呈進,為此合行關請使職,速為齋捧上進,毋得稽停。如遇剛風浩氣,九丑群兇,妄行遏截者,即仰攝赴雷司,依律究治施行。須至關者。
右關
先天一炁使者旸谷張雷君,準教奉行。故關。
某年某月 某日 某時關。
具職 姓某押。
雷斧符心章封皮上用
先凝神定息,候中官祖炁一動,便吸引升上,自天目而出,即見諸雷滿前。密念:
天雷速發,地雷速發,龍雷速發,水雷速發,社令蠻雷一齊速發。急急如律令。
咒畢,取雷光雷炁注入筆端書符。
祈雨 向坎出筆 加號
祈晴 向離出筆 加號 密念十六章字天音涂
殺伐 向艮出筆 加號
敕咒
節制雷霆,統御三界。斧符到處,疾速奉行。急急如律令。
右甩黃紙朱書,密念敕鴉咒涂,運加亞,加號留竅。
師曰:前斧符乃天帝元降血脈相傳,妙用若合符節,雷司不敢稽停。后有窺利求奇者,添減不一,謬亂訛傳,遂失本真。行法之士,切宜參考,毋事虛文。
一炁參同玄妙
至道玄玄運杳冥,乖通變異實難明。 等閑試向西風嘯,唬得陰魔膽戰驚。喚作法,沒人情,喚作天書畫不成。若向個中知一粟,驅雷役電總由心。兩個字,轄萬靈,何必紛紛紙上尋。得后急須縫卻口,免教赤火亂燒身。濟世功成返雷部,來尋電母秀文英。
此乃電母親傳月鼎,血脈相傳之妙。至於玄珠內運,十月功夫,超凡入圣,祈禱驅治,存召役遣,發用符檄,進奏心章,內外報應,首尾只兩號頭,并無繁冗。此則一炁之妙也。
侍宸玄珠歌
大道無言,閉息內觀。天罡運轉,七耀芒寒。五星相連,環繞泥丸。水火交射,金木相克,金水相生,木火相得。土為意神,隨炁生克。風火電雷,雨晴雹雪。一炁流通,渾淪磅礴。散為萬有,聚為赤子。變為雷神,化為自己。先天先地,一而已矣。心火為神,肝怒魂驚。脾神主意,三帥化形。清濁初分,便有五雷。下應五岳,五炁往來。生旺墓克,其義玄哉。玄牝之門,五炁之祖。泥丸天門,萬神之府。膽炁為雷,意為使者。兩腎日月,臍輪星斗。心為天罡,水火成雷。金火掣電,木火風動。金水沛然。土為中宮,運轉五行。常朝上帝,泥丸之尊。我口是敕,隨吾令行,神非外神,五炁之精。我炁自神,外神不靈。五戶不閉,天地不合。五炁不聚,五雷不生。陰陽不蒸,雨從何生。若非屯蒙,雨從何起。屯蒙不發,電光不現。此神無黑,何由而發。心火不炎,欻火不降。肝神不怒,辛帥不臨。意無所主,使者不臨。水火不交,神無所養。元神不完,元炁又短。妄役鬼神,謂法不靈,書符念咒,笑殺世人。天地人物,一炁流通。古今圣賢,一理貫通。茫茫九州,四海萬里。何處求師,不如求己。掌上玄機,胸中奧旨。勉夫好學,吾言畢矣。
月鼎一炁之妙滿江紅
法在先天,玄妙處,無言可說。其要在守乎中正,靈臺瑩徹。太乙神居玄谷府,先天炁在玄關穴。運風雷,祈雨雪,役鬼神,驅妖孽。即此是非符非咒非罡訣。全要存神光寂處,功成行滿仙班列。玩太虛隱隱,駕祥云,朝金闕。
侍宸詩訣
二斗初生指坎離,五行混合結嬰兄。
踏翻斗柄雷聲撼,倒卷黃河雪浪隨。
陽裹陰兮天欲霽,陰包陽魄雨來時。
玄珠內運功成后,崇鑰風雷運化機。
玉泉詩訣
人身即天地,混然合杳冥。宇宙在掌握,造化生吾身。怒則雷雨解,喜則天朗清。內功十月滿,使者能通靈。
祭雷誓章
一酌誓天,求不負天。二酌誓地,永不負地。三酌誓吾雷神,永不敢負雷神。雷神負我,風刀滅形;我負雷神,罪律非輕。伏請整肅威儀,嚴裝冠帶,布雷電火車之陣,行風云雨雹之威。倏忽上通三天,頃刻徧游九地。誅邪魔於迅速,斬妖怪於須臾。除廟破邪,是雷霆之本職;驅瘟攝祟,乃天將之常儀。舉鼎拔山,翻天覆地,擒龍捉虎,伐樹屠精。后擁戈矛,前排器械。將分八卦,神列五雷。內按游璣,中藏日月。二十八宿,羅列四維。力士揮戈,天丁運鉞。提點九州之罪福,紏察三界之是非。盡成莫大之功,共佐無為之化。持心不怠,與道有緣。眾列壇場,宣行乃職。宜遵號令,共蕆玄風。所有公文,謹當宣讀。
動雷
動雷之法,其要在乎正心誠意,定息忘刑,心等太虛,神凝空谷,萬慮俱忘,九竅俱泯。於靜定之中,候其九地之下,玄玄之精,騰騰而上,交會離宮。漸次升降三田,周流四體,逼逼窄窄,充塞乾坤。時節到來,一動之際,則五炁激搏,雷電交作矣。是故感召之機在此不在彼矣。
興云
《易》曰:坎為水,艮為山。山澤通炁,山川出云。蓋水土相蒸成云,陰陽為雨,致和之妙,在乎靜心守一,聚炁凝神。直要升降氤氳,必要觀其變態。其升也有方,其行也有勢。如此則雨之兆見矣。大抵念頭堅固,云之凝結,心愿廣大,云之遍布也。神和炁合,云行雨施也。若云炁初升而未遍布,卻望空叱喝召集者。則云隨炁散,轉不相應。殊不知我之黑聚;天地之炁亦聚,我之炁散,天地之炁亦散矣。故《易》曰:云上於天,需。需者,待也。必待形勢成就,方可發揮叱吃矣。
止風
《易》曰:撓萬物者,莫疾乎風。又:風自火出。故亢極則多風,風炁既甚,則云炁難成。是以風動則燥矣。運用之妙,靜以制之。於泰然大定之時,收視返聽,神炁內藏,則神風靜默,山岳興云,雨澤隨施矣。起風之妙,不出動靜之間。但我之精神奮發,何患乎其風之不動哉。
掩月
夫掩月猶難掩日。蓋月乃天地之真水,人身陽炁少,陰炁多,其難如此,若非至陽之精掩之,余不可也。運用之妙,當以我一點晦之,自然有云掩蔽耳。蓋亢極之時,日則陽光熾盛,夜則星斗燦然,若非太陰昏晦,則樞機未動矣。故太陽為雷,太陰為霆,不可偏廢也。
掩日
夫太陽者,天地之真火也。以卦言之則為離,以數推之則為九,以人身言之則為心。蓋真陽離麗於太空,燥暵萬物,至亢極之時,陽光熾盛之甚,非至人固不可也。但諸家作用,所說不同。有赤雞紫鵝之符,藏雞於巽戶者,有書符想像而掩者,有叱喝召云而掩者。以理言之,未盡善也。當以我一點至陰之精晦之,自然有云掩矣。故紫陽真人曰:取將坎位心中實,點化離宮腹裹陰,亦此義也。祈雨《易》之否卦曰: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內陰而外陽,內柔而外剛。又曰:天地不交,否。蓋七八月間,陽精炎盛於上,陰炁伏藏於下,以致升降不能,禱祈罔應。仰太虛之冥冥,俯民心之皇皇。當此之時,符章炁訣,想像行持,悉成文具。蓋聞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猶己饑之也。於斯之際,孰之不有戚戚焉。在用者掀翻窠曰#2;發真歸源,七日七夜之間,泰然大定,返覆其道,則樞機必然變動矣。《易》曰七日來復,天道行焉。否極泰來,陽極陰生。油然作云,需然下雨。非天下至人,孰能與於此哉。
祈晴
夫祈晴之義,在乎靜定凝神,一絲不掛,二炁流通。先收拾殘云剩雨,盡行發泄,然后於九陽爐內,運出真火,鼓動橐鑰,吹起巽風,須臾風起大變,霹靂一聲,火龍飛起,爍散陰霾,陽光出現矣。故老子云: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此皆縱奪之理也。
煞伐
陰陽乃天地之功用,鬼神乃二炁之良能。仲尼曰:鬼神之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又曰:洋洋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蚓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掩如此。夫《易》曰:精炁為物,游魂為變。是知鬼神乃造化之邇耳。故萬炁一炁也,萬神一神也,萬鬼一鬼也。若非有道之士,孰可能施煞伐之機。至於妖星逆象,及魑魅魈通,魔鬼山精水怪之類,不可勝記。亦能變化萬狀,隱現百端,甚至傷生,興妖作孽。驅治之士,若謂彼以某神,此以某法,彼以某之興妖,此以某之作用,皆不然。蓋鬼神有能知人動靜,人不能知鬼神情狀。其治也,妙於不睹不聞之間,杳冥恍惚之內。念頭一動,則有神可役,有劍可飛,有雷可誅,使其粉骨碎身,除形滅邇矣。噫。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誰。大抵邪魔亦盜三光之炁,假五行之精,但不知棄邪歸正,舍有忘無。我當於大圓鏡中,示以此○,使其銷镕萬念,頓悟一真矣。嗚呼。一神正,萬神皆正;一炁和,萬炁皆和;一人悟,萬人皆悟。顏淵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老子曰: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何鬼神之有哉。
道法會元卷之九十竟
#1『戊』當作『威』。冒犯威嚴,道法文奏中套語。
#2『曰』當作『臼』。掀翻窠臼,系常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