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蘭散治婦人產乳百疾
治婦人產乳百疾,安胎調氣,產后血暈,衄血血積,虛勞無子,有子即墮,難產,子死腹中,胎衣不下,婦人血注,遍身生瘡,經候不調,赤白帶下,乳生惡核,咳嗽寒熱,氣攻四肢,處女任脈不調等,常服益血,美飲食,使人安健有子。
澤蘭散 澤蘭(嫩葉九分) 石膏(八分研) 當歸 赤芍藥 川芎(微炒) 甘草(炙)
白蕪荑(各七分) 生干地黃(六分) 肉桂(五分) 濃樸(姜炙) 桔梗 吳茱萸(炒)
卷柏并根 防風 白茯苓 柏子仁 細辛(各四分) 人參 白術(米泔浸一宿切麩炒黃色) 白芷(炒) 本 椒紅 干姜(炒) 烏頭(炮) 黃 五味子(各三分) 白薇丹參 阿膠(炒干各二分)上為細末,空心,熱酒調下二錢。予家婦人女子,羸弱多疾者,服此藥悉瘥,往往有子。
朱賁琥珀散治婦人血風勞
琥珀 沒藥 木香 當歸 芍藥 白芷 羌活 干地黃 延胡索 川芎(各半兩) 土根上件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益酒三分,復煎少時,并滓熱服,重疾,數服則知效。
麥煎散
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疰,四肢心胸煩壅。
鱉甲(醋炙) 大黃(濕紙裹煨熟) 常山 柴胡 赤茯苓 當歸(酒浸一宿) 干生漆白術上為末,每服二錢,小麥五十粒,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后臥時溫服。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此《黃州吳判官方》。療骨熱,黃瘦口臭;肌熱溢汗極效,麥煎散甚多,此方吳君寶之如希世之珍。其效可知。
治婦人妊娠傷寒,白術散。
白術 黃芩(等分新瓦上同炒香)
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姜三片,大棗一個,擘破。同煎至七分,溫服。但覺頭痛發熱,便可二三服即瘥,唯四肢厥冷陰證者,未可服。此方本常州一土人賣此藥。醫皆論斤售去,行醫用之如神,無人得其方。予自得此,治疾無有不效者,仍安胎益母子。
肉桂散(出《靈苑
治產后眾疾,血氣崩運,腫滿發狂,瀉痢寒熱等,唯吐而瀉者難瘥。
黑豆(二兩炒熟去皮) 肉桂 當歸(酒浸) 芍藥 干姜(炮) 干地黃 甘草 蒲黃(紙包炒上溫酒調下二錢,日三服,疾甚者三服,無疾二服,七日止。
大黃散
(出《靈苑》)
治產后血暈,及傷折內損,婦人血癥血瘕。
羊脛炭(燒赤酒淬十過五兩) 大黃(小便浸七日,日一易,以濕紙裹煨切焙) 巴豆肉(漿水煮黃色焙各三兩半) 古銅錢(用半兩錢燒赤米,醋淬為粉,新水飛過去粗取細者二兩)
上和研一日,每服半錢,當歸一分,小便煎濃,稍溫調下,產后血暈百病,且當逐血者,至甚乃服。口噤者挖開灌下,候識人。更一服。累經生產,有血積癥癖塊,及敗血風勞寒熱諸疾,當下如爛豬肝片,永無他疾。墜擊內損,當歸酒下一字。醫潘步墜下折脅,當折處陷入肌中,痛不可忍,服此藥如神。以手自內拓之,筋骨遂平。
黑神丸
治小兒急驚慢驚風。
膩粉(一錢半) 黑土 白面 蘆薈(炙一錢) 麝香 龍腦 牛黃 青黛 使君子(去殼面裹上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半丸,薄荷湯研下,要利,即服一丸。楚州《小兒醫王鑒》。
賣此藥致濃產,鑒神之,未嘗傳人。予得之,乃常人家睡驚丸。小不同耳,治驚風極效,前后用之,垂死兒一服即瘥。
治褓中小兒臍風,撮口法。
上視小兒上下斷,及當口中心處,若有白色如紅豆大,此病發之候也,急以指爪正當中掏之。自外達內令斷,微血出亦不妨。又與白處兩盡頭,亦依此掏令內外斷,只掏令氣脈斷,不必破肉。指爪勿令大 ,恐傷兒甚。予為河北察訪使日,到趙郡,有老人來獻此法。云篤老惜此法將不傳,愿以濟人,詢之趙人云,此翁平生手救千余兒矣,此翁治兒應手皆效。
青金丹治小兒諸風諸疳諸痢。(出《博濟方》)
青黛(三分研)雄黃(研) 胡黃連(各二分) 朱砂(研) 膩粉 熊膽(溫水化) 白附子 蘆薈(研各一分) 麝香(半分研) 蟾酥 水銀(各皂子大) 鉛霜 龍腦(各一字)
上同入乳缽內,再研令勻,用 豬膽一枚,取汁,熬過,浸蒸餅少許為丸,黃米大,曝干,一歲可服二丸,量兒大小增之。驚風諸癇,先以一丸溫水化,滴鼻中令嚏,戴目者當自下,螈 亦定,更用薄荷湯下,諸疳粥飲下,變蒸寒熱薄荷湯化下。諸瀉痢米飲下,疳蛔咬心苦楝子煎湯下。鼻下赤爛,口齒疳蟲口瘡等,乳汁研涂,病疳眼,雀目,白羊子肝子一枚,竹批開,內藥肝中。以麻縷纏,米泔煮令熟,空腹服,乳母當忌毒魚大蒜,雞鴨豬肉,此丸療小兒諸疳至良。予目見小兒病疳瘠盡,但粗有氣,服此或下蟲數合,無不即瘥。而肥壯無疾,幾能再生小兒也。
桔梗散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等。
桔梗 細辛 人參 白術 栝蔞根 甘草 白茯苓 川芎(各等分)
上為末,服二錢,水一盞,姜一片,薄荷二葉同煎。二歲以下兒,作四五服,五歲以上分二服。予家嘗作此藥,凡小兒發熱,不問傷寒風熱,先與此散數服,往往輒愈,兼服小黑膏尤
小黑膏藥治小兒傷寒風癇。
天南星(一枚大者燒通赤,入小瓶內濕紙密口,令火滅,取刮之中心,存白處如皂角子大為度,須燒數枚,擇其中度可用者) 烏頭(一枚) 薄荷(一握) 元參(五錢各為末)
上為末,蜜和蔥白湯下豆許,頻服,筋緩急加乳香同蔥白煎湯下。潤州傅醫,專賣此藥,《
治痘瘡無瘢。
豆瘡欲無瘢,頻揭去痂,勿令隱肌,乃不成瘢。縱揭傷有微血,但以面膏涂,無苦也,瘡家不可食雞鴨卵,即時盲,瞳子如卵色,其應如神,不可不戒也。
治瘡疹,欲發及已發而陷伏者
皆宜速治。不速,毒入臟,必致困,宜服此。
豬血(臘月取瓶盛,掛風處令干)
上取半棗大,加龍腦大豆許,溫酒調下,潘醫加綠豆、英粉、半棗塊同研,病微有即消,甚則瘡發愈。予家小女子病傷寒,但腹痛甚,晝夜號呼,手足厥冷,漸加昏困,形癥極惡,時例發瘡子。予疑甚,為醫以藥伏之,先不畜此藥,急就屠家買少生血,時盛暑血至已敗惡,無可
辰砂丸治小兒驚熱
多涎痰、瘧、久痢、吐乳、午后發熱,驚癇等疾。
辰砂 粉霜 膩粉(各一分) 生龍腦(一錢)
上軟糯米飯為丸,綠豆大,一歲一丸,甘草湯下,大人七丸。
治小兒豌豆瘡入目痛楚,恐傷目。
浮萍(陰干)
上每服一二錢,隨兒大小,以羊子肝半個,入盞子內,以杖子刺碎爛,投水半合,絞取肝汁,調下,食后服,不甚者一服瘥,已傷目者十服瘥。邢杜醫用此藥,前后效者甚多。
麝香散
治小兒走馬疳,牙齦腐爛,惡血口臭,牙齒脫落。
黃連(末三錢) 銅綠 麝香(各一錢) 水銀(一錢煮棗肉一枚同研)
右漱口凈,以藥敷瘡上,蘭香葉覆之。內蝕為坎者,一敷,即生肉。
治小兒走馬疳,唇齒瘡爛,逡巡野狼狽,用此即瘥。
砒霜 粉霜(二味先研極細) 鍛石(羅過研)
上等分相合,左右轉研,多千下,當極細如面,每以雞翎摭少許掃瘡上。其瘡即干,慎勿多用,恐入腹中有大毒,慎之。海州東海縣民家賣此藥,每一病,只一掃,如米許大,無不瘥者。
牛黃煎
治小兒諸疳,諸痢,食傷氣脹,體羸頭大,頭發作穗,壯熱不食多困,齒爛鼻瘡,丁奚潮大蚵 (一枚去皮骨腹胃,炙為末,以無灰酒一盞 豬膽一枚同熬成膏) 訶子(炮) 使君子 胡黃連 蟬殼(不洗) 墨石子 蘆薈 蕪荑 熊膽 朱砂 夜明砂 雄黃(各一分研) 木香 肉豆蔻(春夏各半分秋冬各一分) 牛黃(二錢) 麝香(一錢) 龍腦(五分)
上為丸,如麻子大,飲下五七丸,驚疳,金銀薄荷湯下;肝疳腹脹,桃仁茴香湯下;疳蟲,東引石榴苦楝根湯下。五歲以上十丸,此藥尤治疳痢,協熱而痢者不可服。
田季散
治久患翻胃,及小兒驚吐,《諸吐并醫》。
好硫黃(半兩細研) 水銀(一分與硫黃再研無星)
上同研如黑煤色,每服三錢,生姜四兩取汁,酒一盞同姜汁煎,熟調藥,空心服,衣被蓋覆,當自足指間汗出,迤邐遍身,汗出即瘥。常有人病反胃,食輒吐出,午后即發,經三年不瘥。國醫如孫兆輩,皆治療百端無驗,消羸殆盡,枯黑骨立。有守庫卒季吉者見之,曰此易治也,一服藥可瘥,始都不信之。一日試令合藥,與少錢市藥,仆次日持藥至,止一服,如用此藥,量兒長少,服一錢至一字,冷水調下,吐立定。此散極浮,難調,須先滴少水,以至緩緩研殺,稍稍增湯,使令調和。若頓入湯酒,盡浮泛不可服。又予舊官屬陳宣德之妻,病翻胃,亦彌年,得一烏頭散服之,一服瘥。又楚人孫生,有一茱萸丸,亦療翻胃,其人自有傳,今皆附于此。予校此三方,惟田季有陰陽,理自勝捷,烏頭茱萸二方,皆性熱,用者,更量其臟寒溫投之。
烏頭散
烏頭(三兩炮去皮) 川楝子(一兩半) 檳榔 木香(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鹽一捻,溫服。
茱萸丸
《孫生傳》曰:年深膈氣翻胃。飲食之物至晚皆吐出悉皆生存不化,鬲上常有痰涎,時時嘔血,胸中多酸水,吐清水,無時夜,吐輒至晚,日漸羸瘦,腹中痛楚,時復冷滑,或即閉結,候狀不可盡述。自患此疾六年,日可吐及五七度,百方無驗,因遇此法,服及兩月,諸疾悉瘥。嘗愿流傳救人,其方如下。
茱萸(三分瓦上出油) 胡椒 人參 當歸(各五錢) 甘草(半兩,一半生,一半紙裹五七重醋浸,令透火內慢煨干,又浸如此七遍) 半夏(一兩,用姜四兩,研汁入砂罐子內,用姜汁上為末,半夏膏丸,如稍梗,添姜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桑柳條各入最上等銀器內,煎湯吞下,日三服,忌諸毒物。惟可食油豬胰脾軟飯,此孫生自敘如此。
吳婆散
治小兒疳瀉不止,日夜遍數不記,漸漸羸瘦,眾藥不效者。
黃柏(蜜炙) 黃連(微炒) 桃根白皮(各一分) 木香 濃樸(姜汁炙) 丁香 檳榔(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三歲以上半錢,五六歲一錢,用紫蘇木瓜米飲調下,乳食前,一日三服。予家小兒,曾有患瀉百余日,瘦但有皮骨,百方不瘥。有監兵鐘離君見之,曰:何不服吳婆散,立可瘥也。予因問吳婆散何藥,曰古方也。人家多有之,乃問求方。合與兩三服便效。又一孫男亦疳瀉,勢甚危困,兩服遂定。若病深者,服一兩日間決瘥。此藥若是疳瀉,無不驗者。藥性小溫,暴熱瀉者,或不相當。
寒水石散
治小兒之病,多因驚則心氣不行,郁而生涎逆為大疾,宜服常行小腸,去心熱,兒自少驚,亦不成疾。
寒水石 滑石(水研如泔,揚去粗者存細者,瀝干更研,無聲乃止,各三兩) 甘草(粉一兩上量兒大小,熱月冷水下,寒月溫水下,凡被驚,及心熱不可安臥,皆與一服,加龍腦更良。
小朱砂丸(出《博濟方》)
治小兒驚積,鎮心化涎朱砂(一分) 巴豆(三十粒去皮膜出盡油) 半夏(湯洗七遍為末炒二錢) 杏仁(五枚炮去皮上面糊丸,如綠豆大,二歲一丸,荊芥薄荷湯下,三歲二丸,五歲三丸。如驚伏在內,即行盡,仍舊藥出;如無驚,藥更不下。
妙香丸
治小兒虛中積,潮熱寒熱,心腹脹滿,痛疼者。
辰砂(一兩) 牛黃 生龍腦 麝香(各一分) 金箔(十四片) 粉霜(一錢) 膩粉(一錢) 蠟上丸如彈子圓,量虛實加減,龍腦漿水下,夜半后服,臟虛即以龍腦米飲下,每服三丸,如小豆大,藥勢緩,即按令扁,疾堅者加至十丸,皆以針刺作數孔,以行藥力,小兒取積丸如綠豆,治小兒吐逆尤效,此藥最下胸中煩,及虛積。
治小兒臍久不干,赤腫出膿及清水
出《圣惠方》。
當歸(焙干為末研細)
上著臍中,頻用自瘥,予家小兒常病臍濕,五十余日,貼他藥皆不瘥,《圣惠方》有十余方。
從上試之,至此方一敷而干,后因尿入瘡皮。復病,又一貼愈。
治小兒熱嗽。
馬牙硝 白礬(各半斤) 黃丹(一分)
上同研入合子固濟,火燒令紅,覆潤地一夜,再研。加龍腦半錢,甘草湯下一字,或半錢。
治小兒疳肥瘡多生頭上
淫浸久不瘥,及耳瘡等悉主之。
石錄 白芷(等分)
上以生甘草洗瘡,敷藥一日愈。
雜記傳小說中有數方,既著于書,必有良驗。今錄于此,《北夢瑣言》,記火燒瘡方法。
孫光顯家人作煎餅,一婢抱孩子擁爐,不覺落火爐之上,遂以醋泥敷之。至曉不痛亦無瘢痕,是知《朝野僉載》。記毒蛇傷。用艾炷當嚙處灸,引去毒瓦斯即瘥。其余惡蟲所螫,馬汗入瘡,用又記,筋斷須續者,取旋復根絞取汁,以筋相對,取汁涂而封之,即相續如故。蜀兒如逃走,多刻筋,以此續之,百不失一。
《廣五行記》。治噎疾,永徽中。絳州有僧病噎數年,臨死遺命,令破喉視之,得一物似魚,而有兩頭,遍體悉是魚鱗,致缽中,跳躍不止。以諸味置缽中,悉化為水。時寺中方刈藍作靛,試取少靛置缽中。此蟲繞缽畏避,須臾蟲化為水,世人以靛治噎疾。
《國史補》。言有白岑者,療發背,其驗十全。后為淮南十將,節度使高適,脅取其方,然不甚效。岑至九江,為虎所食,驛吏于囊中得其真方,太原王升之,寫以傳布。后魯國孔南得岑方,為王傳,《號靈方》,至今具于后。呂君子西華,洛陽人,孤貧無家,著作郎韋與其先有舊,以其子妻之,應秀才,五舉不第,與同志張元伯入王屋山,時莫知之者。俄而華疽發背,膿血被身,筋骨俱見,告元伯曰:“吾將死矣!扶至于水傍,俟天命而已。”元伯無可奈何,因從其言,露臥數宿。忽有一胡僧,振錫而至,視其瘡曰:“膜尚完,可治也。”乃出合中藥,涂于軟帛上,貼四五日生肌,八九日肉乃平,飲膳如故。僧云:“吾將它適,慮再發,此疾無藥療。”因示其方,令秘之,西華頓首曰:“微吾師,遺骸邱畝矣。雖力未能報,愿少伸區區。何遽言別乎?”僧曰:“始以君病而來,今愈吾去矣,安用報為?”乃去,數步之間不復見。西華歸以事白韋,韋因請其方,西華不與,韋知其終不可得。乃白于考功裴輝卿員外,請以名第啖而取之,裴如其言。西華對曰:“愚修文以求名,不沽方以求進。”竟下第而返。后河南尹聞之,謂韋曰:“有一計取之”。韋曰何計。曰陷于法禁,免其罪而KT之。逾月果罹其罪,獄成引決,親喻之,令出其所秘方,可以免雪。西華守死無求免之色,尹無奈何,乃釋之。西華知失考功之旨,又見薄于外舅,雖精苦日甚,而文趣轉疏,如是經五稔,見黜于春官,乃罷去薄游。梁宋間,姨弟李潛,尉商邱,淹延半歲,以酒肉過量,疽復發,既薦,復以前方療之,懼人知之,憂疑阻喪,久不能決。潛知其意,乃喻之曰:“聞有《神授名方》,今病亟矣!奈何懼潛見方之故,忽死而不治,豈保生承繼之意也。西華不得已,口授之,潛欲審其事,皆三反復之,及藥成,潛親敷之。尋疾平,乃游荊蠻,不知所之。潛于是手疏五十本,遍遺親戚。以矯西華之僻。前潤州金壇縣尉得其方。每貯其藥物,嘗游西蜀,活將死者五六人。每欲傳其事貽于后,以家故行役,未諧此意。貞元十年冬十月,偶于秋浦,與霍愿同詣周南宅,夜話既久,言及方書,遂授之于周南,令志之。方曰此發背者,自內而出外者也,熱毒中膈,氣血凝澀,蒸背上虛處,先三五日隱脈妨悶,積漸成腫,始出皮膚,結聚成膿也,其方如后。
白麥飯石(顏色黃白,類麥飯者尤佳,炭火燒出,醋中浸十遍止) 白蘞末(與石等分)
鹿角(二三寸截之,不用自脫者,元帶腦骨者,即非自脫,炭火燒煙盡為度,杵為末,依前二味)
上并搗細末,取多年米醋,于銚中煎,令魚眼沸,即下前件藥末,調如稀餳,以篦子涂,敷腫上,只當瘡頭留一指面地,勿令合,以出熱氣,如未膿,當內消。若已作頭,當撮小無不瘥。瘡切忌手觸,宜慎之。《劉夢得傳信方》亦出,不如此之備。
《北齊書》。楊遵彥患發背腫,馬嗣明以煉石涂之,便瘥。其方取粗黃石如鵝卵大,猛火令赤,內釅醋中。因有屑落醋中,頻燒石盡,取屑,暴搗,和醋涂于腫上,與《白岑方》相類也。
《獨異志》。唐貞觀中,張寶藏為金吾衛士,嘗因下直,歸櫟陽,路逢少年畋獵,割鮮野食,倚樹嘆曰:“張寶藏身年七十,未嘗得一食酒肉如此者,可悲哉!”旁有僧指曰:“六十日內,官登三品,何足難也。”言訖不見,寶藏異之。即時還京師,時太宗苦于氣痢,眾醫不效,即下詔問殿廷左右,有能治此疾者,當重賞之。寶藏曾困其疾,即具疏乳煎蓽茇方,上服之立瘥。宣下宰臣,與五品官。魏征難之,逾月不進擬。上疾復發,問左右曰:“吾前服乳煎蓽撥有功,復命進一啜,又平?”因思曰:“嘗令與進方,人五品官,不見除授,也?”征懼曰:“奉詔之后,未知文武二吏”。上怒曰:“治得宰相,不妨已授三品官,子也,豈不及汝耶”。乃厲聲曰:“與三品文官,授鴻臚寺卿”。時正六十日矣,其方每服,用《馬提刑》。記醫先祖忠肅公,天圣中,以工部尚書知濠州,家有媼病漏,蓋十余年。
一日老兵掃庭下,且言前數日過市,有醫自遠來,道瘡漏可治,特頃刻之力耳。媼曰:“吾更醫多矣,不信也”。其黨有以白忠肅公者,即為召醫視之,曰可治無疑。須活鱔一,竹針五七枚。醫乃擲鱔于地,鱔因屈盤,就盤以竹針貫之,覆瘡良久,取視,有白蟲數十如針著鱔。醫即令置杯中,蠕動如線。復覆之,又得十余枚,如是五六。醫者曰:“蟲固未盡,然其余皆小蟲”。竟請以常用藥敷之,時家所有,檳榔黃連為散敷之,醫未始用藥,明日可以干艾作湯。投白礬末二三錢,洗瘡然后敷藥,蓋老人血氣冷,必假艾力以佐陽,而艾性亦能殺蟲也。如是者再,即生肌,不一月當愈,既而如其言。醫曰:“瘡一月不治則有蟲,蟲能蠕動,氣血亦隨之,故瘡漏不可遽合則結痛,實蟲所為。”又曰,“人每有疾,經月不痊,則必憊,虛勞婦人則補脾血,小兒則防驚疳,二病則并治瘴癘,醫無名于世,而治疾有效,亦良醫也”。又其言有理,故并
子瞻雜記
男子之生也覆,女子之生也仰,其死于水也亦然,男內陽而外陰,女子反之,故《易》曰:坤至柔而動也剛。《書》曰:沈潛剛克,古之達者蓋知此也,秦醫和曰:天有六氣,淫為六疾,陽淫熱疾,陰淫寒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夫女陽物而晦時,故淫則為內熱蠱惑之疾。女為蠱惑,世知之者眾,其為陽物而內熱,雖良醫未之言也。
五勞七傷皆熱,肝而蒸晦者,不為蠱則中風,皆熱之所生也。醫和之語,吾嘗表而出之,讀《左氏春秋》書此。
耳,并根苗葉實皆濯出沙土,懸陰干,凈掃地上燒為灰,湯淋取濃汁,泥連二灶煉之,灰汁耗,即旋取旁釜中已滾灰汁益之。經一日夜不絕火,乃漸得霜,干瓷瓶盛之,每服,早晚臨睡,酒調一錢匕,補暖去風駐顏,不可備言,尤治皮膚風。令人膚草滑凈,每洗面及浴,取少許如澡豆用,尤佳,無所忌。昌圖之父從諫,宜州文學,家居于邕,服此十余年,今七八十,紅潤輕健,蓋專得此藥力也。
杜甫詩有除《 草》一篇;今蜀中謂之毛琰。毛芒可畏,觸之如蜂蠆。然治風疼,擇最先者,以此草點之,一身皆失去,葉背紫者入藥。
仆有一相識,能治馬背 。有富家翁買馬,值百余千,以有此病故,以四十千得之。已而置酒飲人,求為治之,酒未三行,而 以正,舉座大笑。其方用烹豬湯一味,暖令熱浴之,其馬隨手即正。不復回,良久乃以少冷水洗之,此物能令馬尾軟細。及治焦禿,頻以洗之,不月余,效極神,良秘之秘之。
馬肺損,鼻中出膿,醫所不療。云肺藥率用涼冷,須食上飲之,而肺痛,畏草所制,不敢食草。若不食而飲涼藥,是速其死也,故不醫。有老卒教予以蘆菔根煮糯米作粥,入少許阿膠啖之,馬乃敢食。食已,用常肺藥,入訶黎勒皮飲之。涼藥為訶子所澀于肺上,必愈,用其言信然。